粤语的拼音历史

粤语罗马化方案是把用拉丁字母表示粤语发音的转换系统,下列为历来制定的各种方案。

清代

清代考据广东「俗字」的辞书,流行的记音法承袭古代两种方法:同音相注的直音法、以上字之声切下字之韵的反切法;此外亦有等韵图的音表。

现代

1888年传教士湛约翰设计了粤语第一套拼音方案「粤语标准罗马拼音」。1993年推出的粤拼,于2010年代开始普及。

比较有影响的方案主要有:

也有一些不太流行、影响不广的方案,如:

  • 越式粤拼,是一套用越南国语字拼写粤语的拼音系统,相较于粤拼,越式粤拼可使用浊音表示(如ch、sh、zh),且不用数字标声调,而使用符号表示声调[1]
  • 新法兰西粤语拼音方案

非罗马化拼音方案

虽然有些方案并非使用26只标准罗马字母,但在粤语学界相当有影响力,包括:

参见

注释

  1. .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