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宽式国际音标
粤语的宽式国际音标,是简单版国际音标,由黄锡凌在其权威粤语研究著作《粤音韵汇》中初次使用。时至今日,香港学生常用的《中华新字典》、《商务新字典》等字典仍采用这套拼音系统。语文教育学院(后来归并入香港教育学院)并以此系统为基础,发展了比较适合一般人使用的「教育学院拼音方案系统」。
|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宽式标音法(宽解「不严苛」,而不是距离宽窄的宽)的基本原理是,有些音素上的些微差别,是因口音变化而成,对该语言系统并不构成整体性的影响,一般人可以合并这些差异,把它视作同一音位。经过这种系统性的分析,一般人可以使该语言的标示着重大体上的「音位」(英语:phoneme)而不去过分着重细节上的「音素」(英语:phone)。粤语的国际音标(宽式),就是根据赵元任的理论,对粤语音位作出分析后而创作的一种宽式标音法。
「宽式」相对于「严式」标音法,指着重准确标出细微语音(即音素)差别的标音法。粤语的严式,泛指比宽式较严的标音。因不同学者对粤语语音的不同理解,「严式」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标音,而是不同学者对于不同人所讲的同一句说话,可能会标出不同的「严式」标音。
声母
    
在今日标准粤语中,除了鼻音之外,所有声母都是清音,只有送气与否之别。因此可以在拼音里以〔b〕,去代表国际音标里的[p](亦写成[b̥]),同一时间,可在拼音里以〔p〕去代表国际音标里的[pʰ]。同样道理,〔d〕与〔t〕,〔g〕与〔k〕等亦可作此区分。
下表中的每格,首行是国际音标,次行是粤语宽式音标。
| [p] 〔b〕 | [pʰ] 〔p〕 | [m] 〔m〕 | [f] 〔f〕 | 
| [t] 〔d〕 | [tʰ] 〔t〕 | [n] 〔n〕 | [l] 〔l〕 | 
| [k] 〔g〕 | [kʰ] 〔k〕 | [ŋ] 〔ŋ〕 | [h] 〔h〕 | 
| [ts] 〔dz〕 | [tsʰ] 〔ts〕 | [s] 〔s〕 | |
| [kʷ] 〔gw〕 | [kʷʰ] 〔kw〕 | [j] 〔j〕 | [w] 〔w〕 | 
受国语影响,黄锡凌将擦音分两种:〔dz〕、〔ts〕、〔s〕与〔dz₂〕、〔ts₂〕、〔s₂〕,它们等同于国语「j」、「q」、「x」与「z」、「c」、「s」的分别,但也表明两组在粤语无异。
韵母
    
今日标准粤语除了[aː]和[ɐ]并没有因长短音对立而构成分野。严式的[i]和[ɪ]、[u]和[ʊ]、[œ]和[ɵ](亦写成[œ̝]),可以在宽式里合并作〔i〕,〔u〕和〔œ〕。与此同时,所有长短元音(包括[aː]和[ɐ])的舌位都有不同,严式的所有长音符「ː」在宽式都可省去。
下表中的每格,首行是国际音标,次行是粤语宽式音标。
| [aː] 〔a〕 | [aːi] 〔ai〕 | [aːu] 〔au〕 | [aːm] 〔am〕 | [aːn] 〔an〕 | [aːŋ] 〔aŋ〕 | [aːp̚] 〔ap〕 | [aːt̚] 〔at〕 | [aːk̚] 〔ak〕 | |
| [ɐi] 〔ɐi〕 | [ɐu] 〔ɐu〕 | [ɐm] 〔ɐm〕 | [ɐn] 〔ɐn〕 | [ɐŋ] 〔ɐŋ〕 | [ɐp̚] 〔ɐp〕 | [ɐt̚] 〔ɐt〕 | [ɐk̚] 〔ɐk〕 | ||
| [ɛː] 〔ɛ〕 | [ei] 〔ei〕 | [ɛːu] 〔ɛu〕 | [ɛːm] 〔ɛm〕 | [ɛːŋ] 〔ɛŋ〕 | [ɛːp̚] 〔ɛp〕 | [ɛːk̚] 〔ɛk〕 | |||
| [iː] 〔i〕 | [iːu] 〔iu〕 | [iːm] 〔im〕 | [iːn] 〔in〕 | [ɪŋ] 〔iŋ〕 | [iːp̚] 〔ip〕 | [iːt̚] 〔it〕 | [ɪk̚] 〔ik〕 | ||
| [ɔː] 〔ɔ〕 | [ɔːi] 〔ɔi〕 | [ou] 〔ou〕 | [ɔːn] 〔ɔn〕 | [ɔːŋ] 〔ɔŋ〕 | [ɔːt̚] 〔ɔt〕 | [ɔːk̚] 〔ɔk〕 | |||
| [uː] 〔u〕 | [uːi] 〔ui〕 | [uːn] 〔un〕 | [ʊŋ] 〔uŋ〕 | [uːt̚] 〔ut〕 | [ʊk̚] 〔uk〕 | ||||
| [œː] 〔œ〕 | [ɵy] 〔œy〕 | [ɵn] 〔œn〕 | [œːŋ] 〔œŋ〕 | [ɵt̚] 〔œt〕 | [œːk̚] 〔œk〕 | ||||
| [yː] 〔y〕 | [yːn] 〔yn〕 | [yːt̚] 〔yt〕 | |||||||
| [m̩] 〔m̩〕 | [ŋ̩] 〔ŋ̩〕 | 
- 灰底者为现在口语新近出现的粤语韵母
- 〔m̩〕和〔ŋ̩〕是元音化的鼻音
声调
    
标准粤语有「九声六调」;高阴入、低阴入、阳入三声调的音高分别与阴平、阴去、阳去一样,不过是用-p、-t、-k韵尾的入声字区分。由于声调的定义包括抑扬(即实际音高)和顿挫,而入声韵尾-p、-t、-k正是影响了其顿挫。因此,即使只以六个符号去标示,我们仍然要说是有九个声调。
传统的宽式国际音标以上标和下标的「ˈ」、「ˊ」、「ˉ」、「ˌ」、「ˏ」、「ˍ」六只符号标示声调。何文汇《粤语正读字汇》等粤语字典以传统方法标音,但《中华新字典》、《商务新字典》、《朗文中文高级新辞典》等为便于排版改以数字标调。
| 声调名称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上阴入 | 下阴入 | 阳入 | 
| 调值 | 55/53 | 35 | 33 | 21/11 | 13 | 22 | 5 | 3 | 2 | 
| 声调符号 | ˈ | ˊ | ˉ | ˌ | ˏ | ˍ | ˈ | ˉ | ˍ | 
| 代替数字 | 1 | 2 | 3 | 4 | 5 | 6 | 7/1 | 8/3 | 9/6 | 
| 例字 | 分 | 粉 | 训 | 焚 | 奋 | 份 | 忽 | 发 | 佛 | 
| 标示方法 | ˈfɐn | ˊfɐn | ˉfɐn | ˌfɐn | ˏfɐn | ˍfɐn | ˈfɐt | ˉfat | ˍfɐt | 
| 以数字标调 | fɐn1 | fɐn2 | fɐn3 | fɐn4 | fɐn5 | fɐn6 | fɐt7/fɐt1 | fat8/fat3 | fɐt9/fɐt6 | 
参见
    
    
参考
    
- 黄锡凌:《粤音韵汇——广州标准音之研究(重排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中华书局,1941年1月初版;1993年、2001年9月再版,ISBN 962-231-201-2。
- 何文汇、朱国藩:《粤音正读字汇》,香港:教育图书,1999年7月第一版,ISBN 9789629484965;2016年7月第四版,ISBN 9789882366145。
- 中华书局:《中华新字典(全新修订版)》,香港:中华书局,2007年8月,ISBN 9789622310353。
- 黄港生:《商务新字典》,香港: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ISBN 9620701402。
- 朗文香港教育:《朗文中文高级新辞典(第二版)》,香港:朗文香港,2003年7月,ISBN 9789620050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