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田
何文田(英语:,旧作Ho Mun Tin)是香港九龙九龙城区西部的一个高地,传统上只限于亚皆老街(与加多利山(大石鼓)为界)、卫理道(与京士柏为界)、染布房街(与旺角及油麻地为界)、公主道(与十二号山及采石山为界)及天光道(与马头围为界)之间的范围。随着位于何文田附近的十二号山及采石山分别兴建了爱民邨及何文田邨,这两座山丘也逐渐发展成住宅区,并成为广义上何文田的一部分。


因此现时广义上,除以上的传统位置外,更涵盖整个原本属红磡区的十二号山及采石山之范围,故现今何文田位于红磡以北(以漆咸道北为界)、京士柏东北(以卫理道为界)、旺角及油麻地以东(以染布房街为界)、土瓜湾及靠背垄以西(以靠背垄道游乐场为界,乐民新村属于土瓜湾靠背垄)、马头围西南(以天光道为界)、老龙坑西北(以高山道公园及仁风街一带为界),加多利山以南(以亚皆老街为界),包括窝打老道山、何文田山道。区内主要干道包括培正道、佛光街、忠孝街、公主道、窝打老道等,及穿越何文田的1号干线。
何文田是一个以住宅为主的社区,区内私人住宅,居屋屋苑和公共屋邨林立,亦设有学校满足区内学童需求。位于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拥有多座西式别墅,是一个高尚住宅区域。区内有不少名校,楼价亦一直居高不下[1],住户包括多位各界名人[2]。
地理位置及发展
何文田的传统范围仅为加多利山(古称大石鼓)、十二号山(古称红磡山)及采石山之间的谷地(包括今日已不属何文田的染布房街与弥敦道之间的旺角地域),即现今亚皆老街以南一段的窝打老道沿线两旁的地区,而该范围之东南的小丘,则因何文田的地名而被命名为何文田山(即何文田街及何文田山道一带)。
除了上述范围外,随着社区发展,原本不在何文田范围的公共设施,亦以「何文田」命名。战后香港政府于何文田山以东南(即公主道的东边)采石山兴建一廉租屋邨,命名为何文田邨,原本在红磡区的采石山与十二号山之间的佛光街一带因而被视为「何文田」的一部分。后来爱民邨及山谷道邨分别于十二号山及老龙坑北部落成,「何文田」的区域更延伸到这些地方,采石山、十二号山及老龙坑等地名渐渐为人淡忘。而位处红磡西北部的私人楼宇何文田山畔于2014年11月发售时以位处何文田招徕,有关发展商更被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监管局以错误展示楼宇实际地址作出提醒。[3]
从1970年代起,上述地点落成的政府和公共设施,包括何文田政府合署[4]、何文田邮政局、何文田巴士总站、何文田体育馆和何文田游泳池[5],都使用「何文田」命名,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楼、香港房屋委员会总部[6]及香港都会大学[7],其公布的地址也使用「何文田」,而不是红磡或上述山岗的名称。
2010年代,港铁沙中线及观塘线延线于老龙坑前山谷道邨原址兴建车站及上盖物业综合发展,车站命名为「何文田站」,并在2016年10月激活。
另外,位于区内的红磡警署,虽以红磡命名,但因时届香港警务处于2000年12月宣布将红磡警署与原来的何文田警署合并,何文田警署被改为红磡警署,因此其实际位置在何文田区内,并不隶属于红磡区。[8]
历史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最后一次刊行的《新安县志》还没有「何文田」这个地名,也没有相关记载。而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的附图则在今日何文田的位置标记「此一带皆系山冈不毛之地」,估计当时何文田地区人烟稀少。[9]根据《追忆龙城蜕变》一书,何文田于19世纪末期仅有零星居民居住。据说何文田当年为一居民陈何文所拥有,命名该处为何文田,意指陈何文的田。亦有记载指当初何文田一带乃何、文及田三姓人共同拥有之地。许舒博士则说何文田原为杂姓村,居民分属六个姓氏。1901年的香港地图,出现了Ho Mun Tin的地名,位置在今太平道、染布房街一带[10]。
二次大战前,黄佩佳主编的《新界风土大观》,何文田写作河门田。香港志高级编辑蔡兆浚称,原来的何文田村到1920-1930年代,已因城市发展而消失,但作为地名的何文田,却随着社区发展,扩展到位于原何文田村东南方、因而被命名为「何文田山」的山岗地带。1973年,港府在原属红磡区老龙坑山的佛光街兴建公共屋邨,并命名为「何文田邨」,此后又在十二号山建成爱民邨,在附近一带建成的公共设施又多冠以「何文田」之名,使何文田的地域概念大大往东南扩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何文田的范围在不同年代的政府地图中都比较模糊,不同版本差异甚大,以至从来没有统一的说法。[9]
1911年广华医院激活,为隔离患有天花的病人,广华医院特别于何文田山麓(今培正道、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处[11])兴建一座专为天花病人而设的院舍,当时称为「油麻地痘局」,同时广华医院向当局申请将何文田山拨作医院作安葬天花死者之用。「油麻地痘局」于1920年停用,并于同年8月租予「台山电光炮厂」,其后1921年2月25日炮竹厂火药库发生猛烈爆炸[12][13][14],酿成32死56伤[15]。1930年代前,该处也有不少坟墓,而现今香港培正中学的位置,亦为当年日占香港时的乱葬岗,但剩下的后山亦于年前铲平。
社区环境
私人屋苑
配水库
- 东何文田配水库游乐场
- 京士柏上配水库游乐场
- 何文田上配水库游乐场
- 马头围配水库游乐场
- 何文田高地食水配水库
- 何文田西食水配水库
医疗设施
- 何文田美沙酮诊所
政府部门
- 红磡警署
- 何文田救护站
交通
公共交通
区议会议席分布
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采用狭义的何文田范围。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东铁线、窝打老道、公主道 | 何文田选区 | |||||
东铁线、界限街、窝打老道 | 嘉道理选区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参考来源
- . [201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201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 星岛日报. 2014-11-20 [2022-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 消费专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文汇报
- 公众游泳池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 土木工程拓展署-刊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土木工程拓展署
- Campus Lo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OUHK
-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1-09-26 (中文).
- 蔡兆浚. . 香港地方志. 202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
- . uwants.com. 2012年11月4日 [2016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26日).(繁体中文)
- . 华字日报第壹张叁页. 1921年2月26日.
- 《九龙街道命名考源》〔Origins Of Kowloon Street Names〕,60页,1993年,梁淘着,市政局出版
- 《香港历史文化小百科16-趣谈九龙街道》 尔东 着,第28-29页,明报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962-8871-46-3
- . 华字日报第弍张第弍页. 1921年3月8日.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5).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7).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9).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 N271、N281往红磡站方向时途经窝打老道,往沙田、大埔方向时途经亚皆老街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8).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3).
- .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参见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何文田 |
|
|||||
---|---|---|---|---|---|
|
|||||
沙田区 | |||||
深水埗区 油尖旺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黄大仙区 观塘区 |
|||
区内其他地方 |
|||||
窝打老道山 - 加多利山 - 笔架山 - 九龙仔 - 马头涌 - 马头围 - 马头角 - |
|||||
湾仔区、东区(以维多利亚港相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