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新村
樂民新村(英語:),舊稱樂民邨,原名靠背壟廉租屋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協會第一個自資興建的甲類出租屋邨,位於九龍靠背壟靠背壟道120-160號及老龍坑高山道91及111號[1],建於1970年代初,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分三期興建,於1970年到1974年分期完成入伙,共有9幢樓宇,佔地面積411,615.36 sq ft(38,240.318 m2)。現由香港房屋協會負責屋邨管理[2]。
樂民新村 | |
---|---|
![]() 樂民新村 | |
概要 | |
類型 | 資助房屋:出租單位 |
地點 | 香港九龍城區 |
地址 | 靠背壟靠背壟道120-160號 老龍坑高山道89-111號 |
22°19′00″N 114°11′09″E | |
![]() | |
入年份 | 1970年-1974年(50-54年樓齡) |
技术细节 | |
座数 | 9 |
其他 | |
3,676 | |
198-608 (ft²) | |
住户数 | 三期合共3,661間 |
認可人口 | 8,696(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 |
网站 | |
房協之友—樂民新村 樂民新村屋苑網站 | |
地圖 | |





簡介
樂民新村得名於戰後建於其部份原址的石山樂民村徙置區[3],1964年清拆[4][5]。樂民新村是房協首個自資興建的屋邨,皆因當時政府已沒有對房協提供財政支持。1967年,政府撥交一幅位於靠背壟道鶴園角石礦場[6]原址地皮予房協興建廉租屋,故此早期該村又名靠背壟廉租屋邨(Kau Pui Lung Estate) 。共有9座大廈(A-I座),分三期興建:第一期即是F及G座,於1971年落成;第二期即A-E座,於1970年中落成;第三期是H及I座,於1973年至1974年落成。本來預算中第一期是比第二期的大廈早入伙,但是因為G座地盤平整時間稍為耽誤,故此是第二期先行落成。
第三期兩座大廈的土地是在1969年由政府再撥地予房協作為當時興建中的樂民新村擴建部份。兩座大廈是用了當時最新的「機械代建築法」興建、即是預製組件。在1974年4月20日為慶祝房協第十四個廉租屋邨(即樂民新村)全部落成,房協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開村儀式,由當年的署理布政司祈廉桐主持[7]。
樂民新村是第一個安裝食水加壓系統的房協出租屋邨,令居民得到更穩定的食水供應[1]。
自2007年起,房協更換大廈的升降機,可以直達各樓層、同時改善水壓及照明系統、提升電力裝置及加強保安設施等。到2010年,因應老人居民增多,耗資3,200萬港元建造新的升降機大樓及連接F座的行人天橋,並加建有蓋通道,大樓在2014年啟用[8]。
屋邨資料
樂民新村是香港房屋協會轄下屋邨,共有9座樓宇,由1970年到1974年分三期落成,其中第三期的兩座大廈(樂智樓及樂愛樓)是用當時最新的「預製組件」興建。
樓宇
樓宇名稱(座號)[7] | 門牌號碼[註 1] | 期數[7] | 落成年份 | 層數 | 單位數目 |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更換前) |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更換後) | 升降機服務 |
---|---|---|---|---|---|---|---|---|
樂基樓(A及B座) | 靠背壟道160號 | 2 | 1970年 | 15 | 1,542 | 日立製作所 | 東芝 | 2/F - 15/F |
樂德樓(C座) | 靠背壟道158號 | 日立製作所 | ||||||
樂豐樓(D座) | 靠背壟道156號 | |||||||
樂群樓(E座) | 靠背壟道154號 | |||||||
樂鄰樓(F座)[註 2] | 靠背壟道152號 | 1 | 1971年 | 1,223 | 3/F,8/F,13/F | |||
樂善樓(G1,G2及G3座) | 靠背壟道120-148號 | 迅達 | 奧的斯 /東芝(樂智樓L1) | G/F,4/F,8/F,13/F | ||||
樂智樓(H座)[註 3] | 高山道111號 | 3 | 1973年-1974年 | 23 | 896 | G/F,3/F,5/F,9/F,13/F,17/F,21/F (2-3號升降機) G-23/F (1號升降機) | ||
樂愛樓(I座) | 高山道91號 | 17 | LG/F,2/F,4/F,8/F,12/F,16/F | |||||
屋邨設有10個長者單位,位於樂愛樓地下[1]及2間年長者床位宿舍 |
出租單位面積及編配標凖
單位款式 | 編配標凖 | 室內樓面面積 |
年長者單位 | 1-2人 | 18.4 m2(198 sq ft) |
小型單位 | 1-3人 | 26.5至29.5 m2(285至318 sq ft) |
中型單位 | 4-6人 | 32.6至37 m2(351至398 sq ft) |
大型單位 | 6人或以上 | 42.5至56.5 m2(457至608 sq ft) |
男女床位宿舍單位 | 4-6人 | 44.1至50.1 m2(475至539 sq ft) |
設施
- 樂基樓與樂善樓之間有一條私家道路連接山上多座大廈,也作停車場用途
- 樂基樓向東南面對出的一塊4,400 m2(47,000 sq ft)的空地用作學校用途(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
- 樂基樓地下作幼兒服務之用途 ( 東華三院樂兒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樂善樓地下作福利用途(香港小童群益會樂民兒童及家庭綜合活動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樂智樓2樓作學校用途(救世軍樂民幼兒學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樂鄰樓一樓作學校用途(太陽島英文幼稚園(樂民))
- 樂善樓、樂智樓和樂愛樓的地下均有商店和社區設施(例:惠康超級市場)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 ||||||||||||||||||||||||||||||||||||||||||||||||||||||||||||||||||||||||||||||||||||||||||||||||||||||||||||||||||||||||||||||||||||||||||||||||||||||||||||||||||||||||||||||||||||||||||||||||||||||||
---|---|---|---|---|---|---|---|---|---|---|---|---|---|---|---|---|---|---|---|---|---|---|---|---|---|---|---|---|---|---|---|---|---|---|---|---|---|---|---|---|---|---|---|---|---|---|---|---|---|---|---|---|---|---|---|---|---|---|---|---|---|---|---|---|---|---|---|---|---|---|---|---|---|---|---|---|---|---|---|---|---|---|---|---|---|---|---|---|---|---|---|---|---|---|---|---|---|---|---|---|---|---|---|---|---|---|---|---|---|---|---|---|---|---|---|---|---|---|---|---|---|---|---|---|---|---|---|---|---|---|---|---|---|---|---|---|---|---|---|---|---|---|---|---|---|---|---|---|---|---|---|---|---|---|---|---|---|---|---|---|---|---|---|---|---|---|---|---|---|---|---|---|---|---|---|---|---|---|---|---|---|---|---|---|---|---|---|---|---|---|---|---|---|---|---|---|---|---|---|---|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過海隧道巴士
|
注釋
- 見於各幢樓宇大門入口
- 為方便居民出入,房協於2014年完成興建轉乘升降機大樓及連接F座的行人天橋,以及加建有蓋行人通道
- 是用了當時最新的「機械代建築法」興建,即是預製組件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7年8月28日播出的曾航生訪問〈曾航生訪問第一集 + 大兩手講開學準備,重溫!〉。
- 資料來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7年8月28日播出的曾航生訪問〈曾航生訪問第一集 + 大兩手講開學準備,重溫!〉。
參考資料
- . 香港房屋協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 . 太陽報 (香港). 201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3).
- . mmis.hkpl.gov.hk.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mmis.hkpl.gov.hk.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mmis.hkpl.gov.hk.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mmis.hkpl.gov.hk.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香港地方.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 . 成報. 2014-07-26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