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圍
地理位置
馬頭圍之具體位置為北面以太子道西與九龍仔及九龍城為界,西面以九龍醫院與加多利山為界,西南面以天光道與何文田為界,南面以天光道遊樂場及馬頭圍道遊樂場與靠背壟為界,東面則以馬頭涌道與馬頭涌及土瓜灣為界。
歷史

龍津石橋(1875年)
馬頭圍原名古瑾圍,因為古時九龍寨城附近的龍津碼頭而得名「碼頭圍」,隨後才出現「馬頭圍」的寫法。[1][2]位置即現今的聖德肋撒醫院旁的露明道公園對面,大約在露明道和科發道之間。至1920年代,隨着城市擴展,古瑾圍被夷為平地。而南部二皇殿山下設有二皇殿村。二皇殿村清拆後則在附近興建馬頭圍邨和真善美邨。
馬頭圍亦與南宋皇帝有關聯。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1277年,他們抵達九龍半島近馬頭圍一帶,短住半年。後人為紀念宋帝昰曾經來過,便在東面馬頭涌聖山上他休息過的一塊大石上刻上「宋王臺」三字。該石於香港日佔時期被日軍所毀,用作擴建啟德機場之用,不過現時於宋王臺公園的宋王臺石並非仿製品,而是戰後由被毀原石中撿出刻有「宋王臺」三字的殘石修葺而成。
交通
公共交通
參考資料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馬頭圍 |
-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梁濤 著,第66頁,市政局出版,1993年
- 《趣談九龍街道》 爾東 著,第189-191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962-8871-46-3
|
|||||
---|---|---|---|---|---|
|
|||||
沙田區 | |||||
深水埗區 油尖旺區 |
本區主要地方 |
黃大仙區 觀塘區 |
|||
區內其他地方 |
|||||
窩打老道山 - 加多利山 - 筆架山 - 九龍仔 - 馬頭涌 - 馬頭圍 - 馬頭角 - |
|||||
灣仔區、東區(以維多利亞港相隔)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