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

魏略》,共50卷,郎中鱼豢私撰,为中国三国时代中记载魏国的史书。一般认为《典略》也是此书中的一部分所构成的,《三国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内容来注释。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魏略辑本

本书原卷数,各史记载相异,如《隋书·经籍志二》载「《典略》(疑《魏略》之误)八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上》载「《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二》载「《魏略》五十卷」。有的学者认为《典略》及《魏略》为同一书,有则认为是二书[1]

此书久佚,现今仅存佚文。其内容分别由《后汉书》、《翰苑》、《北户录》、《三国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所引用。清代时史家王仁俊张鹏一分别为此书作了辑佚工作,其中以张鹏一辑本为佳,辑有25卷并附遗文6条。

概要

内容未对魏国与晋朝的重要人物作出避讳。从魏武帝曹操开始撰写,《史通·古今正史》谓「事止明帝」。但从佚文内容来看,尚记载至魏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之时,则知《魏略》记事非止于魏明帝时,而是止于三少帝之时[2]

本书叙事颇注重品节作风。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内容以《魏略》为最多。本书虽已佚,但从裴注中尚可得知其大概。

此书记述魏国与汉末中原群雄相当详细,而对偏方地区的记载较略,甚至与他书的记载不大相同,如有关刘禅人口贩子出卖,孔明刘备的史事与《三国志》「三顾茅庐」的内容多不相符。有关外国的记述详细,有对邪马台国大秦国罗马帝国)的记载。特别是关于大秦国,是中国方面对罗马帝国的文献中,现存最古老的史料,与中国的皇帝专制制度有所有差异,如有关元老院的存在等的记述(关于内容请参照《三国志》注引《魏略·西戎传》)。

《魏略》中可知的传名还有〈清介〉[3]、〈苛吏〉[4]、〈纯固〉[5]、〈勇侠〉[6]、〈知足〉[7]、〈游说〉[8]、〈佞幸〉[9]、〈儒宗〉[10]、〈西戎〉[11]等见;志有〈五行〉[12]、〈中外官〉[13]、〈礼〉、〈地理〉等[14]。清代学者钱大昕谓「诸传标目,多与他史异。」;高似孙称「特为有笔力」、「亦一时记载之隽也」[15]

目录

内容
卷首 序 凡例 目次 附载 补鱼豢
卷一太祖(8条)、文帝(19条)、明帝(12条)、少帝芳(1条)
卷二五行志(12条)、中外官志(31条)、礼志(12条)、地理志(1条)
卷三武宣卞(4条,附卞秉秉子)、杜夫人(1条)、文昭甄(3条)、文德郭(2条)、明悼毛(1条)、明元郭郭芝(1条)
卷四任城王彰(3条)、陈思王植(2条,附杨修丁仪传)、邓王冲赵王干(2条)
卷五董卓(6条)、公孙瓒(5条,附鲜于辅阎柔)、杨秋(1条)、张杨(2条)、韩遂传、袁绍传(4条)、袁术(1条)、陈宫传、张猛传、段煨(1条)
卷六金尚(1条)、赵岐(3条)、赵戬(2条)、孔融(1条)、边让(1条)、孟建(1条)、邴原(2条)、平原祢衡传、崔琰许攸娄圭传、荀彧(4条)、贾诩(1条)、鲍勋(1条)、刘勋(1条)、阮叕[16](1条)
卷七王忠(1条)、张绣(1条)、张燕(1条)、阎行传、张鲁(2条)、刘雄鸣传、公孙渊传、程昱(1条)、张辽(1条)、徐晃(1条)、庞悳(2条)、张郃(2条)、臧霸(2条)、李通(1条)、郝昭
卷八钟繇(4条)、华歆(3条)、王朗(2条)、陈群(3条)、徐邈(2条)、田豫传、王象传、辛毗(4条)、杨阜(1条)、高堂隆(1条)、高柔(1条)、马钧(2条)、王思宏[17](1条)
卷九王粲(1条)、繁钦阮瑀(3条)、陈琳(2条)、路粹传、刘桢(2条)、吴质(5条)
卷十曹爽(传佚)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何晏
卷十一夏侯惇(子,2条)、夏侯渊(子,2条)、夏侯玄(3条)、夏侯儒(1条)、李丰张缉许允
卷十二贾逵李孚杨沛
卷十三苏则(4条)、杜畿(子,5条)、孟康(1条)、仓慈(1条)、皇甫隆(1条)、颜斐令狐邵
卷十四徐福严干李义张既(2条)、游楚梁习(1条)、赵俨(2条)、裴潜(3条)、韩宣黄朗
卷十五王凌令狐愚(5条)、毌邱俭(3条)、诸葛诞(1条)、张特传、焦先扈累寒贫
卷十六儒宗传(董遇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
卷十七清介传(常林3条、吉茂沐并时苗
卷十八纯固传(脂习王修1条、庞淯2条、文聘1条、成公英郭宪单固
卷十九勇侠传(孙宾硕祝公道2条、杨阿若鲍出
卷二十知足传(田畴1条、管宁2条) 游说传(7条) 苛吏传(王思1条、刘类3条) 佞幸传(秦朗1传、孔桂
卷二十一乌丸(3条)、夫余(4条)、东沃沮(1条)、高句骊(2条)、濊国(1条)、朝鲜(3条)、辰韩(2条)、人(4条)、挹娄(1条)、南蛮(3条)
卷二十二西戎传( 赀虏 葱茈羌 白马 黄牛羌 西域南道鄯善四属国 于寘四属国 大月氏四属国 临儿国 车离国 盘越国 中道焉耆三属国 龟兹三属国 疏勒十二属国 迤西大宛安息条支乌弋四国 大秦国 北新道车师后部五属国 乌孙 康居 乌伊别国 柳国 岩国 奄蔡 呼得 坚昆 丁令 浑窳 屈射 丁令 隔昆 新黎 马胫 短人
卷二十三刘璋(1条)、刘备(7条)、刘禅(2条)、诸葛亮(4条)、关羽(1条)、马腾马超传、孟达(1条)、申仪传、许靖(1条)、宋仲子(1条)、魏延(2条)、姜维(1条)
卷二十四孙坚(1条)、孙权(2条)、孙辅(1条)、孙翊(1条)、浩周传、梁寓(1条)、张昭传议
卷二十五附录公沙穆(1条)、王符(1条)、延笃(1条)、李庄(1条)、黄宪(1条)、韩攸(1条)、帝尧以下21条
 补遗文帝纪(1条)、刘表(1条)、钟毓(1条)、王粲(1条)、夫余(2条)

注释

  1. 参见杨翼骧编《中国史学史数据编年》第7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2. 见《三国志·三少帝纪》嘉平六年九月引《魏略》。
  3. 见《三国志·常林传》引《魏略》
  4. 见《三国志·梁习传》引《魏略》
  5. 见《三国志·王修传》引《魏略》
  6. 见《三国志·阎温传》引《魏略》
  7. 见《梁书》卷52
  8. 见《三国志·三少帝纪》甘露三年六月丙子引《魏略》
  9. 见《三国志·明帝纪》青龙元年十月引《魏略》
  10. 见《三国志·王朗传》引《魏略》
  11. 《三国志·魏志30》引《魏略》
  12. 见《初学记》卷2引《魏略》
  13. 见《南齐书·百官志》序及《宋书·官志》引鱼豢《官制》10条
  14. 〈礼〉及〈地理〉是张鹏一认为可能有的志名。
  15. 见《三国志集解》卷一《武帝纪》建安十六年裴注引《魏略》下卢弼集解。
  16. 原作是人部的「叕」。
  17. 原作避清帝名讳改「弘」作「宏」。

参考数据

  • 新校本《三国志》识语,杨家骆鼎文书局
  • 旧唐书》经籍志上
  • 新唐书》艺文志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