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
生平
早年事迹
杜畿父亲早死,虽然遭到继母苛待,但杜畿仍孝顺继母,以孝闻名。二十岁时(180年)担任京兆郡功曹,守郑县令。当时县衙囚禁了数百名嫌犯,杜畿亲自到监狱替他们作出裁决,虽然不是人人都得到适当的判决,但郡内的人都对他年少但有大志而感到惊奇。后来举孝廉,担任汉中府丞。后来东汉政局动荡不安,天下大乱,杜畿于是弃官逃到荆州。建安年间,杜畿回到北方,得到曹操的谋士荀彧赏识,于是向曹操推荐杜畿,曹操则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安定河东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河北后,北征乌桓。高干趁机在并州反抗曹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到别处,河东人卫固和范先以请王邑回来为名,与高干暗中勾结,曹操问荀彧谁能镇守河东,荀彧推荐杜畿,于是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于是命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断绝陕津,令杜畿不能前进,曹操派夏侯惇讨伐,但还未到,当时有人向杜畿说要一支大军才可解决河东的问题,杜畿则认为河东不是人人都想叛乱,只是因为害怕才听命于卫固。若果强行讨伐,即使战胜也害苦了当地的人;若果失败,更令到附近的人支持卫固,叛乱不会平息。于是打算出其不意,到了当地,卫固一定会假装接受新任太守,然后才用计解决。最终杜畿绕道经郖津渡河。范先有意杀死杜畿来威吓群众,于是在杜畿来时在城门下斩杀主簿以下三十多人,但杜畿行动没有受到影响,卫固认为杀了杜畿只会换来恶名,而且杜畿会受自己制肘,于是奉迎他。杜畿后来调一些人在外,暗中作为自己的援军,又将图谋叛逆的人分散。当时张白骑攻东垣,高干进军濩泽。杜畿知道各县都依附自己时,就领数十骑兵出城防守,各县吏民大多举城帮助杜畿,数十日间就得四千多兵。卫固和高干、张晟等人共同攻打杜畿,不能攻破,掳略诸县时又因杜畿坚壁清野的策略而一无所得。后来曹操派来的大军赶到,击败高干和张晟,卫固等人被诛杀,其余党众都得到赦免。
杜畿治理河东郡,以无为而治为原则,人民提出诉讼,杜畿只和他们说道理,然后要他们回去思考,还有不满才再来。乡邑父老亦服从,令到郡县少有诉讼。又鼓励人民畜养牛马和家畜和家禽。人民勤于务农,家家都富起来后又讲授武学和开学宫教授经书,令到河东郡有大量儒家学者。
后来韩遂和马超在关中举兵反抗曹操,弘农郡和冯翊郡多个县邑都响应,但河东郡虽然邻接,人民却无异心。曹操率军与叛军对抗时,军粮就完全依靠河东郡供应,到战胜后还余下二十多万斛,曹操因而称赞杜畿,增秩中二千石。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时,杜畿又派五千人运输,虽然要到战争前线,但他们为了不负杜畿所托,没有一人逃亡。魏国创建后任命杜畿为尚书。杜畿管治河东共十六年。
评价
- 《三国志·杜畿传》载荀彧语:「杜畿其人也。」裴松之引《傅子》补充:「彧称畿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其可试之。」
- 《三国志·杜畿传》裴注引《魏略》:「博士乐详,由畿而升。至今河东特多儒者,则畿之由矣。」又注:「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乐)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于是河东学业大兴。」
- 《三国志·杜畿传》载曹操赞令:「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闲然矣』。增秩中二千石。」以杜畿为尚书后曹操再下赞令:「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闲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陈寿载:「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 《三国志·杜畿传》裴注引《杜氏新书》载曹操语:「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又称:「昔仲尼之于颜子,每言不能不叹,既情爱发中,又宜率马以骥。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 《三国志·杜畿传》载杜畿死后,曹丕下诏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杜畿,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
- 《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载陈寿总评:「杜畿宽猛克济,惠以康民。」「抑皆魏代之名守乎!」
- 《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荀彧别传》载:「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 《宋书·谢庄传》载谢庄表文:「故黄霸治颍川累稔,杜畿居河东历载,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辉宠。」
- 《魏书·辛雄传》载辛雄疏文:「昔杜畿宽惠,河东无警;苏则分粮,金城克复。」
家族
太祖
- 杜延年,字幼公。一说杜预十一世组
烈祖
- 杜熊,字少卿
天祖
- 杜穰,字子饶
高祖
- 杜敦,字仲信
曾祖
- 杜邦,字召伯
祖父
- 杜宾,字叔达
父亲
- 杜崇,字伯括
十五世孙
- 杜甫,字子美,杜预之十三世孙,唐朝著名诗人。
参考数据
参考来源
- 《三国志·魏文帝纪》: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
- 《魏氏春秋》曰:诞为郎,与仆射杜畿试船陶河,遭风覆没,诞亦俱溺。虎贲浮河救诞,诞曰:「先救杜侯。」诞飘于岸,绝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