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

董遇—?),字季直弘农郡华阴县(治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三国曹魏学者。

生平

董遇性情朴实,不擅长言谈,但喜欢读书。汉献帝兴平年间,他和哥哥依附于将军段煨幕下。平日采割野生稆稻,背到市集贩卖,而身边常带着经书,抽空研读。他哥哥讥笑他,也不改变。建安初年举郡孝廉,转任黄门侍郎,曾为汉献帝侍讲

董遇从曹操西征,经过孟津,过弘农王刘辩之墓。曹操想去谒拜,董遇上前回答:“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而卒,未成为君。弘农王即阼既浅,又为暴臣所制,降在藩国,不应谒。”魏文帝黄初年间,出为郡守。魏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

学术成就

善于研究《周易》、《老子》、《左传》。有想跟随他治学的人,董遇不肯教,而要求他先读书百遍,说如此则书中之意自然能领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说:“没有那么多时间。”董遇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遇精通《老子》,有训注。着有《周易章句》十二卷。

子孙

  • 董绥,官至秘书监
    • 董祚,曾任黄门郎[1]
    • 董艾字叔智,八王之乱齐王司马冏的大臣,历任新汲县令、右将军、龙骧将军[2]

参考文献

  1. 《晋书·祖纳传》:「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
  2. 世说新语注·方正-17》:八王故事曰:「艾字叔智,弘农人。祖遇,魏侍中。父缓,秘书监。艾少好功名,不修士检。齐王起义,艾为新汲令,赴军,用艾领右将军。王败,见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