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
钟
钟繇 | |||||||||||
---|---|---|---|---|---|---|---|---|---|---|---|
前任: 继任:司马懿 | |||||||||||
![]() 钟繇 | |||||||||||
曹魏太傅 | |||||||||||
主君 | 刘宏 → 曹操 → 曹丕 → 曹叡 | ||||||||||
姓 | 钟 | ||||||||||
名 | |||||||||||
字 | 元常 | ||||||||||
出生 | 151年 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 ||||||||||
逝世 | 230年 太和四年 | ||||||||||
谥号 | 定陵成侯 | ||||||||||
|
生平
护帝东逃
钟繇获推举为孝廉,之后担任过尚书郎、阳陵令,因病去职。之后又被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后部将李傕、郭汜又攻破长安把持朝政,此时曹操大破黄巾自领兖州州牧,初次遣使上书长安朝廷,李、郭认为关东群雄有意另立天子因而并不信任曹操,钟繇反劝说李、郭应借助曹操拥护献帝的忠心,于是使者得以来往。兴平二年(195年),李、郭互相攻击,李傕胁持献帝到自己军营中,钟繇与侍中卫尉杨奇、尚书郎韩斌等人出计谋,比如诱使李傕部下反叛削弱其势力,献帝才得以逃离长安。[3]因功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为东武亭侯。
镇抚关中
建安二年(197年),马腾、韩遂相争,曹操因伐吕布无暇分身,经由荀彧推荐,上书奏请侍中钟繇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四年十二月甲辰(200年1月4日[4])[5],钟繇到长安之后送书给马腾和韩遂陈述利害,马、韩臣服献帝,送子为质。官渡之战时,送两千余马匹给曹操,曹操誉之为“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七年(202年),匈奴单呼厨泉在平阳叛乱,钟繇率军围困,袁尚遣钟繇外甥河东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干率军到河东,钟繇遣参军张既说服马腾来援,马腾遣子马超、部下庞德夹击,斩郭援,降服单。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钟繇又率诸将将其击破。
十六年(211年),曹操派钟繇率军进伐张鲁,引起马超、韩遂起兵叛乱,是为潼关之战。
自从汉帝被董卓挟持从雒阳迁往长安后,雒阳人口稀少,钟繇迁徙关中居民,又招纳逃亡之人,数年间人口逐渐充实。曹操出征关中之时,得到这里物资支持,表封钟繇为前军师。
位极人臣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后,钟繇出任魏国大理,掌管刑狱。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进爵为魏王,钟繇迁相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钟繇因举荐魏讽而被免职。后随徐晃参与了樊城之战。[6]
220年,曹丕继魏王位之后,钟繇复职又担任大理。同年曹魏代汉后,钟繇任廷尉,封「崇高乡侯」,之后于黄初四年八月丁卯日(223年9月23日)迁太尉,改封「平阳乡侯」。钟繇以太尉之职,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列三公,曹丕称三人是「一代之伟人」。钟繇膝盖有病,华歆年高多疾,于是被允许朝见时坐车前往,再由虎贲卫士擡上殿就坐,开后世三公有疾病时特别优待的先例。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定陵侯」,增五百户封邑,共计一千八百户,升太傅。太和四年(230年)四月逝世[7],曹叡素服吊唁,谥号「成侯」。
政治观点
主张肉刑,废除死刑
明察当法
- 王朗和钟繇都曾担任过魏国的大理。《三国志》描述王朗与钟繇治狱风格有所不同:「(王朗)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魏书》记载,钟繇谥号为「成」的缘由是因其「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犹、张之在汉也。」。[9]
- 建安十二年(207年)钟繇任司隶校尉时,长陵令吉黄违法擅离职守为旧长官赵温奔丧,被钟繇收捕入狱,后来因此伏法。吉黄的弟弟吉茂隐居有名声,认为兄长是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当年,钟繇举荐吉茂为秀才。旁人以为吉茂不会去,结果吉茂却前去就任,引起时人议论。十年后(即217年),吉茂受到同宗吉本起事牵连被捕入狱,时任相国的钟繇为吉茂举证与吉本「服第已绝」,因此吉茂才没有受到刑罚。[10]
书法造诣


钟繇也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据说楷书就是他最初衍化出来的。在书法方面,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其书体称为「钟体」,有徒弟卫夫人及徒孙王羲之。
轶事
钟繇小时候随着族父钟瑜去了洛阳,当时遇到了算命师,算命师说:「这孩子有贵人相,不过他会遇上水难,需要多加慎重啊!」之后还没走完十里路,过桥的时候马匹受惊,导致钟繇落水差点淹死。钟瑜借着算命师预言成真而资助钟繇学习。[13]
钟繇年轻时,跟刘胜到抱犊山学了三年书法,回来后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研讨笔法。一次钟繇在韦诞的座位上看见了蔡邕论笔法的书,于是向韦诞苦苦索求这本书,韦诞不肯给。他急得捶打自己的胸脯,因此吐血。太祖曹操用五灵丹救治才没事。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中派人掘开韦诞的坟墓,才得到蔡邕的书[14]。但此事极有可能是虚构的,韦诞死时钟繇已去世二十几年。
和荀攸的关系
荀攸与钟繇交厚,钟繇说:“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所谓“世不得尽闻也”。
此外,两人和朱建平为好友。荀攸早死,儿子尚幼。钟繇帮助打理荀家,欲让荀攸的妾改嫁。在写给别人的信上说:「我和公达(荀攸表字)都曾让建平相过面。建平说:『虽然荀君比较年轻,但是后事却要托付给钟君。』我当时对他开了句玩笑:『那时我可要把你的阿骛嫁掉。』哪里想得到公达竟真的早逝了,玩笑话就这样成真了!现在我要让阿骛改嫁,使她能有个好归宿。回想建平的妙语,不在唐举、许负以下。」
家庭
父辈
姐妹
- 钟氏,生郭援
妻妾
孙
- 钟骏,钟毓嗣子,因为钟毓事先劝谏司马昭“不可专任钟会”,所以免受叔父钟会牵连,官爵如故
- 钟辿,钟毓子,同上
- 钟峻,钟毓子,同上
- 钟邕,钟毓子,随钟会作乱被杀,诸子也被处决
- 钟毅,钟毓子,钟会养子,钟会败亡后被诛
- 钟徽,黄门侍郎
评价
- 陈寿:“钟繇开达理干,…,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 曹操:“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 曹丕:“于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 曹植:“盖精微听察,理析豪分。规矩可则,阿保不倾。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典诰总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钟太傅也。”
- 曹叡:“太傅功高德茂,位为师保,论行赐谥,常先依此,兼叙廷尉于、张之德耳。”
- 曹奂:“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
- 应詹:“昔高祖(刘邦)使萧何镇关中,光武(刘秀)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 袁昂:“张芝骛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 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 岑宗日:“钟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
- 刘咸炘:“钟繇于魏,如汉之萧何。”
- 卢弼:“李通淮、汝,臧霸青、徐,与钟繇关中之任并重,实委全局所系,不仅一隅之得失也。”
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
形象与正史相似。初为长安郡守,马超反叛时,引军攻打长安,钟繇率军防卫。后城破,钟繇从东门弃城而走,退守潼关。后奉献帝令繇草拟诏令,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以钟繇为相国。明帝即位时,钟繇为太傅。诸葛亮北伐,钟繇举荐司马懿前往抵御。
此外亦有一个虚构之弟钟进,不见正史记载。
动漫游戏
- 《火凤燎原》:设置为名闻天下的谋士学府「水镜府」的助教,主要教授课程为忠义之道为主。
注释
- 唐朝张怀瓘《书断》: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
- 裴松之注《荀攸传》:臣松之案:攸亡后十六年,锺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于世,惜哉!
- 《后汉书‧杨震传》:及李傕胁帝归其营,奇与黄门侍郎钟繇诱傕部曲将宋晔、杨昂令反傕,傕由此孤弱,帝乃得东。
- .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袁宏《后汉纪》卷29:(建安四年)十二月甲辰,司隶校尉钟繇持节镇抚关中。
- 《全三国文》引《绛帖》,题名《贺捷表》:即日长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复,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
- 《三国志·魏明帝纪》:夏四月,太傅锺繇薨。
- 《三国志毛玠传》:「崔琰既死,玠内不恱。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靣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狱。大理钟繇诘玠曰:「自古圣帝明王,罪及妻子。书云:『左不共左,右不共右,予则孥戮女。』司寇之职,男子入于罪隷,女子入于舂槀。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靣。汉法所行黥墨之刑,存于古典。今真奴婢祖先有罪,虽历百世,犹有黥靣供官,一以宽良民之命,二以宥并罪之辜。此何以负于神明之意,而当致旱?案典谋,急恒寒若,舒恒燠若,宽则亢阳,所以为旱。玠之吐言,以为宽邪,以为急也?急当阴霖,何以反旱?成汤圣世,野无生草,周宣令主,旱魃为虐。亢旱以来,积三十年,归咎黥靣,为相值不?衞人伐邢,师兴而雨,罪恶无征,何以应天?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恱之声,上闻圣听。玠之吐言,势不独语,时见黥靣,凡为几人?黥靣奴婢,所识知邪?何缘得见,对之叹言?时以语谁?见荅云何?以何日月?于何处所?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臣闻萧生缢死,困于石显;贾子放外,谗在绛、灌;白起赐劒于杜邮;晁错致诛于东市;伍员绝命于吴都:斯数子者,或妬其前,或害其后。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属臣以私,无势不绝,语臣以冤,无细不理。人情淫利,为法所禁,法禁于利,势能害之。青蝇横生,为臣作谤,谤臣之人,势不在他。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宣子平理。命举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书之。臣不言此,无有时、人。说臣此言,必有征要。乞蒙宣子之辨,而求王叔之对。若臣以曲闻,即刑之日,方之安驷之赠;赐劒之来,比之重赏之惠。谨以状对。」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
- 《三国志》注引《魏书》:有司议谥,以为繇昔为廷尉,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由、张之在汉也。
- 《三国志·卷23·常林传》裴注引《魏略》: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着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裋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隷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于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 《三国志》:钟繇、王粲着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
-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文帝善朗论,命秘书录其文。
- 《三国志·钟繇传》甞与族父瑜俱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桥,马惊,墯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
- 虞喜《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
- 《三国志》本传作曾祖父,今从《后汉书》
- 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作其孙,唐李贤注引《海内先贤传》作其子(“郡主簿迪之子也”),今从后者。
- 《三国志》: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
- 《后汉书》: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本。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 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膺之姑为皓兄之妻,生子觐,与膺年齐,并有令名。......觐早亡」
- 《世说·志二》注引《钟雅别传》: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魏太傅钟繇弟仲常曾孙也。少有才志。累迁至侍中。
- 《三国志钟繇传》:“初,文帝分毓户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孙豫列侯。”
- 《晋书·荀勖传》:(勖)父肸,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
参考
- 《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
- 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
- 《全三国文·卷二十四·钟繇传》
曹魏官职 | ||
---|---|---|
前任: 首任 |
曹魏太傅 226年—230年 |
继任: 司马懿 |
前任: 贾诩 |
曹魏太尉 223年—226年 |
继任: 华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