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

刘璋—220年),字季玉荆州江夏竟陵(今属湖北省天门市)人,为汉朝宗室,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振威将军,后为刘备所败投降,被迫离开益州,病逝于荆州

所属政权变更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期 前200,000 前2,500
蜀国 约前2,500 前316
蚕丛柏灌朝(传说) 约前2500 前1700
鱼凫朝 约前1700 前1200
杜宇朝 约前1200 前600
开明朝 约前600 前316
瓯雒国 ? 前207
巴国前?年 前316
廪君巴国前?年 前?年
周属巴国 前?年 前316年
秦国秦朝 前770 前207
秦国秦人前316 前221
秦朝(统一中国) 前221 前207
楚国复国西汉新朝更始帝刘盆子时期 前206 25
西楚诸侯汉国前206 前202
西汉(统一中国)前202 9
新朝(统一中国) 9 23
更始帝与刘盆子时期(统一中国) 23 27
成家 25 36
东汉 25 220
东汉(统一中国)36 188
汉献帝时益州牧(割据) 188 214
蜀汉 214 263
曹魏西晋时期 263 316
魏国(三国) 263 266
西晋(统一中国) 266 304
成汉 304 347
南朝十六国统治时期 347 405
第一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47 373
前秦(十六国,氐族373 383
第二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83 405
谯蜀 405 413
南朝时期 413 553
第三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413 420
刘宋(南朝) 420 479
萧齐(南朝) 479 502
萧梁(南朝) 502 552
萧纪(割据) 552 553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553 907
西魏(北朝,鲜卑553 557
北周(北朝,鲜卑 557 581
隋朝(统一中国) 581 618
唐朝(统一中国) 618 907
刘辟(割据) 806 806
陈敬瑄(割据) 885 892
王建前蜀 892 925
王建(割据) 892 907
前蜀 907 925
后唐后蜀 923 965
后唐(五代,沙陀925 934
后蜀 934 965
后周宋朝951 1279
北宋(统一中国)965 994
李蜀 994 995
北宋(统一中国)995 1126
南宋(南朝)1127 1274
吴曦(割据)1207 1207
大蒙古国元朝 1206 1388
元朝(统一中国) 1234 1363
明夏 1363 1371
韩宋明朝 1351 1644
明朝(统一中国) 1371 1643
大西 1643 1660
后金清朝 1616 1912
清朝(统一中国) 1660 1912
中华民国(官方中国) 1912 1949
熊克武(割据) 1918 1925
刘湘(割据) 1920 1937
刘文辉(割据) 1920 1933
杨森(割据) 1918 19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中国) 1949
刘璋
振威将军
任期
约 214年 (约 214)—?年 (?)
君主汉献帝
益州牧
任期
约 194年 (约 194)—214年 (214)
君主汉献帝
前任刘焉
继任刘备
益州刺史
任期
约 194年 (约 194)—约 194年 (约 194)
君主汉献帝
个人资料
出生未知
江夏竟陵
逝世220年
儿女
  • 刘循
  • 刘阐
  • 费观之妻
职业军阀
季玉

生平

刘璋为刘焉幼子。母费氏,是后来娶了刘璋女儿的费观的族姑。中平五年(188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言设立州牧总管各地军政大权,自己出任益州牧,而刘璋与兄长刘范刘诞都留在京城,只有刘瑁随刘焉入蜀。刘璋后来出任奉车都尉,受朝廷派遣诏谕刘焉,刘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194年,刘范在长安与马腾密谋进攻权臣李傕,泄露之后与刘诞一起被杀,而刘璋则得以幸免。刘焉的世交议郎庞羲保护刘焉的几个孙子,送入益州。刘焉因为逝子之痛,又逢绵竹城中大火,不得已迁治成都,背疽发作逝世。

刘焉本属意三子刘瑁为继承人,但他死后,益州官吏赵韪认为刘璋温仁软弱容易控制,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奔荆州建安五年(200年),被刘璋派遣屯兵防御刘表赵韪反动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幸得刘焉之前收容荆州、三辅流民创建的“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了叛乱,杀赵韪于江州

刘璋为人懦弱,赤壁之战时听从掌握朝廷的曹操号令出兵助战。曹操兵败后,刘璋趁临江郡空虚,派袭肃等占领秭归和巫县,但在不久后的夷陵之战中,孙权部将甘宁夺取夷陵,袭肃即率三百军投降甘宁。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1],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

此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藉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不久借故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麾下两名将军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被刘备所杀。

双方战争历时两年左右,期间刘璋军杀死了刘备军军师庞统,使得刘备陷入苦战。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三路援军由荆州支持刘备,并成功将刘璋围困成都内,并派简雍劝降刘璋。广汉督邮朱叔贤和兄弟策划出城投降,被处决,刘璋逼迫朱叔贤妻张昭仪改嫁给士兵,张昭仪自杀;蜀郡太守许靖想越城出逃,也被察觉,刘璋因为自己就要败亡了,没有处置。

当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钱粮可以支撑一年,军民都主张死战,但当时张鲁部下猛将马超也投降了刘备并加入围城,屯兵城北,刘璋为人懦弱。他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然后陪同简雍开城投降。开城之时,城中之人莫不流泪。刘璋治下望风而降。刘备把刘璋迁至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

后来孙权杀关羽,独得荆州。孙权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但是不久病死。

后嗣

  • 刘循,刘璋长子,娶庞羲之女,曾经在刘备益州时,在雒城驻守抵抗刘备的攻势长达一年,刘璋投降后,由于岳父庞羲的推荐,一直在蜀汉任职,拜为奉车中郎将
  • 刘阐,一名纬,刘璋次子,随父刘璋到荆州居住,后来刘备失荆州,刘阐曾经于蜀汉雍闿等地作乱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益州边境。诸葛亮南蛮后,刘阐归吴,官至御史中丞
  • 刘氏,刘璋女,嫁费观
  • 刘敞,刘璋曾孙,不仕,为罗尚所杀[2]

评价

  • 王粲:「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英雄记》)
  • 诸葛亮:“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
  • 彭羕:「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刘璋)振威暗弱,其惟主公(刘备)有霸王之器...」(《三国志·蜀书·彭羕传》)
  • 陈寿:“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
  • 范晔:“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恐,吁哉!”(《后汉书·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常璩:“刘焉器非英杰,图射侥幸;璋才非人雄,据土乱世,其见夺取,陈子以为非不幸也。”(《华阳国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
  • 《益州耆旧传》:“璋懦弱多疑,不能党信大臣。”(《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
  • 张璠:“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
  • 叶适:“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习学记言》)
  • 郝经:“焉利本颠,堕剥维城。璋尤庸暗,迁夺犹轻。”(《续后汉书》)
  • 罗贯中:“四海鲸吞百战秋,堪嗟季玉少机谋。当时若听黄、王谏,安得西川属那刘!”
  • 李清植:“焉、璋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汉帝既尝收戮其二子,则亦与于叛乱之者数也。”
  • 毛宗岗:“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之为无用也。刘璋失岂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 蔡东藩:“刘璋暗弱,即使不迎刘备,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为备有,亦必为曹操所取耳。”

艺术形象

漫画

影视

参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31》,出自陈寿三国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1. 《弘明集》卷8:昔张子鲁汉中解福.....丑声遐布远达岷方。刘璋教曰「夫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厚身嗜味,奚能尚道?」子鲁闻之,愤耻意深,罚其扫路。
  2. 《华阳国志·卷八·大同志》「(太安二年)夏四月,(罗)尚杀隠士刘敞。敞,故州牧刘璋曾孙也,隐居白鹿山,高尚皓首未尝屈志,亦不预世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