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

杨修175年—219年),亦作“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袁术外甥太尉杨彪之子,出身高门士族。

杨修
文学家
杨修
丞相主簿
国家东汉
时代东汉末年
姓名杨修
德祖
氏族弘农杨氏
籍贯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
出生汉灵帝熹平四年
175年
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
逝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44岁)
东汉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家世

远祖杨喜汉高祖时的猛将,祖先杨敞汉昭帝宰相。杨贲生杨谭,杨谭生杨宝,相传杨宝心善,因为救了黄雀而得到「衔环」的报恩。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秉,杨秉生杨赐,杨赐生杨彪,从杨震到杨彪,四代都当到太尉。

生平

建安年间获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相府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在《世说新语‧捷悟篇》载了四则杨修展才之事,分别是他解出了曹操提「活」字嫌相园门过阔、曹操提「合」字欲将一桮酪分食众人、曹娥碑的八字谜为绝妙好辞以及曹操欲将余有片作为竹椑楯,他的才华连曹操都曾自叹不如。而曹丕曹植等亦愿意与他交友,例如他曾赠曹丕王髦,曹丕对此剑甚感珍惜;而曹植更屡次写信给他。

刘璋别驾张松出使曹操时,被曹操轻慢,当时杨修看重他才华,建议曹操重用但不成。之后在一次宴席中,杨修将曹操自着的兵法拿给张松看,张松将那些内容看过一眼后,当场便背诵出全文,令杨修更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异。[1]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2],然而曹植日益骄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得知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后颇为气愤,《后汉书》记载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被曹操视为后患,加深心忌[3]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杨修从暗语「鸡肋」推测曹操有意撤兵[4],而曹操的确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五月下令放弃汉中,回师长安[5][6]最终在同年秋天,曹植与杨修醉酒擅闯司马门并诽谤曹彰遭人举报,于是曹操借此机会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将杨修处决,杨修死前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7][8]在杨修死前,曹操曾写信给其父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杨修死后,曹操赠赐许多物品给杨彪补偿,但杨彪亦万分悲哀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亦在处死杨修的百多天后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病逝。

杨修着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小说《三国演义》中将杨修描写成恃才傲物,有诗道:「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另据《艺文类聚》引《文士传》载,魏文帝曹丕亦爱杨修之才,杨修死后曹丕常追忆之,并对杨修赠给他的剑非常珍惜,对左右说「这是杨修剑」。[9]

评价

  • 世说新语》:“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
  •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 范晔后汉书》:「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 颜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赀无操;王褒过章《僮约》;扬雄德败《美新》;李陵降辱夷虏;刘歆反复莽世;傅毅党附权门;班固盗窃父史;赵元叔抗竦过度;冯敬通浮华摈厌;马季长佞媚获诮;蔡伯喈同恶受诛;吴质诋忤乡里;曹植悖慢犯法;杜笃乞假无厌;路粹隘狭已甚;陈琳实号粗疏;繁钦性无检格;刘桢屈强输作;王粲率躁见嫌;孔融祢衡,诞傲致殒;杨修、丁廙,扇动取毙;阮籍无礼败俗;嵇康凌物凶终;傅玄忿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干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悔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纪,大较如此。”(《颜氏家训》)
  • 罗贯中:“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家庭

远祖父

天祖父

  • 杨宝 东汉人。是古代神怪小说及成语「结草衔环」的「衔环」典故的主人翁

高祖父

  • 杨震(54年-124年),字伯起,中国东汉时太尉。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曾祖父

  • 杨秉(92年-165年)字叔节,中国东汉时太尉。以清廉著称。

祖父

  • 杨赐(?-185年),字伯献,中国东汉时太尉。上书请抑制宦官的权势。

  •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代董卓为司空,官至太尉。

  • 杨嚻,杨修子,泰始初年为典军将军,早卒。

  • 杨准,一作杨淮,杨嚻子,字立丘(一作始丘),官至太常晋惠帝末年为冀州刺史。成都王司马颖以其为名士,召为军谋祭酒,未成而卒。

曾孙

  • 杨峤,杨准子,字国彦。二千石。
  • 杨髦,杨准子,字士彦,可能又名杨朗。二千石。
  • 杨俊,杨准子,字惠彦。太傅掾。
  • 杨林,杨准子,少有才望。
  • 杨朗,字世彦[10],雍州刺史。

玄孙

来孙

  • 杨广,杨亮子,强犷粗暴,历任南蛮校尉和宜都建平二郡太守。被冯该所擒并被杀。
  • 杨佺期,杨广弟。
  • 杨思平,杨佺期弟,强犷粗暴,杨佺期死后逃到北方,刘裕起兵伐桓玄时才归国。

艺术作品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杨修虽然出身高贵、才华出众,但是他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数次触犯曹操忌讳,导致曹操产生杀死杨修的想法,最终因为“鸡肋”事件被曹操处死。

影视

动漫

  • 火凤燎原陈某):于官渡之战篇中登场,当时化名「杨清」为袁绍之私生子、「水镜八奇」之首袁方之亲信手下,曾随袁方往水镜府学习,和司马懿是学兄弟关系,实为「水镜八奇」之一郭嘉派去袁方之内应,在袁方大败逃回河北时杀害袁方,回到河北时毒杀田丰、以吾杀袁方之书信使袁绍忧愤而死,回到曹操阵营扶助曹植,使曹丕、曹植兄弟相残,实质和司马懿斗智。

注释

    1.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益部耆旧杂记》曰: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干。刘璋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公主簿杨修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纳。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修以此益异之。〉
    2.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每当就植,虑事有缺,忖度操意,豫作答教十余条,敕门下,教出,随所问答之,于是教裁出,答已入;操怪其捷,推问,始泄。
    3. 《后汉书·杨震传附玄孙修传》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4. 见于《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5.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6.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7. 《后汉书·杨震传附玄孙修传》引《续汉书》:“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时年四十五矣。”
    8.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引《典略》:“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
    9. 《艺文类聚》引《文士传》:「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忆修.修曾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
    10.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56》: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准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杨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