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圭

娄圭155年左右—211年后),子伯南阳郡[1]曹操属下谋士及将军。曾在取荆州及潼关之战中协助曹操,后被曹操所杀。

生平

娄圭年轻时曾与曹操交往,后因为藏匿亡命之徒而被关押并将要处死,他于是越狱逃走,又更换了衣服,装成协助官吏追捕自己的人,成功骗过追捕的官吏,脱离险境。初平年间,娄圭在荆州招募部众依靠荆州牧刘表,并为其招集北来士众。扶风人王忠当时也因三辅饥荒而南出武关,遇上娄圭,但王忠根本不想归附刘表,于是和其他人一起袭击娄圭,尽夺其军队,接着归降曹操。后来娄圭也转属曹操,并得礼待,获任命为大将,但不掌军队,而主要参与谋划军国大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攻荆州,荆州牧刘琮归降,当时众将都担忧其中有诈,但娄圭以刘琮以代表天子命令的符节归降,认定他是真心的,劝曹操相信,曹操认同,于是继续进军,兵不血刃取得刘琮控制的荆州[2][3]。至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进攻叛变的马超等人,潼关之战爆发,至九月时曹操尝试渡过渭河,但每每为马超骑兵所袭,无法建起营垒,而岸边又多,无法筑城垒。娄圭于是说可以籍寒冷的天气以水混和沙子筑垒,一夜之间就可以建成城垒防守了。曹操照作,果然有效,最终让大军得以渡过渭河[4]

曹操对娄圭的待遇亦相当高,娄家积财达千金,曹操自己亦说过:「娄子伯比我还富贵,就权势不及我矣。」娄圭于潼关之战中屡建有功,更让曹操赞叹其计谋。后来,娄圭与习授同车,看到曹操外出,习授说:「父子这样都很高兴嘛。」娄圭却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怎么能光看别人?」习授却将这番话报告给曹操,曹操遂以其恃旧不虔,将之收治杀害[5]

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中改写娄圭为隐居于终南山的京兆郡人,道号“梦梅居士”,潼关之战时出现献计助曹操筑城,曹操欲赏赐娄圭,但圭不收而告辞,后再没出场。[6]

特征

《吴书》有说其年少时有雄才大略,常叹息:「男儿在世,会得到数万军队,千万匹宝马在身后 。」其同伴当笑话来嘲笑。[7]

评论

  • 曹操:「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 鱼豢:「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

参考数据

  1. 《三国志·崔琰传》:「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2. 《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后坐藏亡命,被系当死,得逾狱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变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觉,遂以得免。会天下义兵起,子伯亦合众与刘表相依。后归曹公,遂为所待,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
  3. 《三国志·武帝纪》裴注《献帝春秋》: 「值娄子伯为荆州遣迎北方客人;忠不欲去,因率等仵逆击之,夺其兵,聚众千余人以归公。」
  4.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曹瞒传曰: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裴松之亦记载有人怀疑记载渡渭之时为九月,天气状况并不吻合,但他案《魏书》认为当年有闰八月,故九月较迟,或许能遇上寒冷天气。
  5. 此据裴注《吴书》:「后与南郡习授同载,见曹公出,授曰:『父子如此,何其快耳!』子伯曰:『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见诛。」《魏略》则记载:「及河北平定,随在冀州。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
  6.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7. 《吴书》:子伯少有猛志,尝叹息曰:「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着后耳!」侪辈笑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