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湿奴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译为毗纽笯毗湿纽维世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化天王,奥义书中又把那罗延(Nārāyana)、那罗希摩(Narasimha)、婆薮天(Vāsudeva)等列作其化身,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即是「守护」之神,印度教中被视为众生的保护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湿婆和毗湿奴,在尼泊尔泰国,国王被认为是毗湿奴化身。

毗湿奴
维护、现实业报解脱之神
善性保护者、毗湿奴派主神[1][2]
三相神
其他名称那罗延(Narayana), 诃利(Hari)
Keshava、坚定不移者(Achyuta)
Madhava, 阿难陀
Govinda, Janardana
天城体विष्णु
梵文转写
神系提婆(薄伽梵)
住处
  • 无忧界 (那罗延)
  • 原因之洋 (摩诃毗湿奴)
  • 乳海 (乳海毗湿奴)
  • 孕诞之洋 (孕诞之洋毗湿奴)
真言Om Namo Narayanaya
Om Namo Bhagavate Vasudevaya
法宝善见神轮
五生法螺角制弓欢喜剑[3]
符号与象征娑哩迦拉摩石陀罗钵地石
性别
伐诃纳迦楼罗[3]舍沙
代表节日侯丽节罗摩诞辰黑天诞辰
那罗希摩节、排灯节欧南节
婚姻节[4]
个人
配偶吉祥天女
手足雪山神女
11世纪,毗湿奴与其化身雕刻

佛教称为毗纽天,又译作毗搜纽天毗瑟笯天毗瑟拏天韦纽天遍入天遍胜天遍闻天[5],亦常将其等同于那罗延天

背景简介

毗湿奴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其特点是三步就能够走遍世界,象征太阳于上午、中午、下午的人格化。在早期文献中,毗湿奴的地位不高,多被认为是因陀罗的助手。后来毗湿奴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印度教的主神之一,与梵天湿婆齐名。

毗湿奴的坐骑为迦楼罗,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的毗湿奴派(Vaishnavism)专门供奉他,全印度有一千多座庙宇。

毗湿奴常以象征着无穷、无限的深蓝色皮肤之相貌出现,拥有四只手臂,并骑在神鸟迦楼罗或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善见神轮法螺莲花,以及金刚杵。另一常见的形象,则是毗湿奴横躺在千头巨蛇「舍沙」(阿难陀龙王)身上,他从肚脐中长出来的莲花诞生出创造之神梵天,而吉祥天女则随侍在身边。

有一传说,湿婆之妻达刹约尼的父亲达刹,不敬重湿婆,为此达刹约尼自焚抗议。失去妻子的湿婆,怒将达刹枭首,然后温柔地抱起妻子的尸体,跳起悲伤舞蹈,世界因他的“破坏之舞”濒临灭亡。闻讯赶来的毗湿奴为了拯救世界以及减轻湿婆的痛苦,在湿婆跳舞时,将达刹约尼尸体切割成五十块,散落于各地,形成了印度的50处圣地(Shakti Peethas)。达刹约尼后来转世为雪山神女,与湿婆再续前缘。

另一传说,梵天一次于众神集会之中与湿婆辩驳,究竟谁的法力较强,湿婆愤怒,拔剑砍断了梵天第五个头颅(故现在梵天只有四面,俗称四面佛)。众神皆对湿婆如此暴戾之举感到不满,大骂其为「杀梵之贼」,毗湿奴出来调停事件,抛起了法螺、金刚杵、莲花三样法器,法螺大鸣降低了湿婆神的听力,莲花两片花瓣落在湿婆神的眼睛上,遮掩其视力,湿婆神于是张开额头的眼睛,并自眼中燃烧火燄,金刚杵随之落下直逼湿婆的第三只眼。湿婆知道自己落败,于是回到喜马拉雅山隐居修行,苦练自己的额上之眼。

又另一传说,湿婆被魔王巴斯马瑟(Bhasmāsura)的苦修感动,赐给他“触摸谁的头,谁就会化为灰烬”的能力。但巴斯马瑟性好女色,忘恩负义地想要用这一能力加害湿婆,以占有湿婆美艳的娇妻雪山神女,毗湿奴化身成有着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与极其曼妙的舞姿美女摩西妮(梵语 Mohinī),为湿婆解危,摩西妮与魔王相约,只要魔王能与她跳出一样的舞,就愿意以身相许。色迷心窍的魔王立刻应允,也随着摩西妮的动作碰触自己的脸颊,随即他被自己的能力化为了灰烬。之后湿婆让毗湿奴再一次幻化成摩西妮,以便让湿婆看清“幻影”(māyā)。当毗湿奴答应他的请求后,湿婆因为摩西妮的美而失去理性,疯狂追逐并拥抱摩西妮。

以上毗湿奴与湿婆之间的故事,在印度教不同派系以及不同地区皆有许多变化之版本。

十大化身

毗湿奴作为保护者和维持者拥有许多化身,化身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资料表现不同,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化身,分别是:

  • 鱼(摩蹉),从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
  • 龟(俱利摩),众神搅乳海时作为搅棒曼陀罗山的底座;
  • 野猪(或猪头大圣筏罗诃),从海中拱起沉没的大地,杀死魔王金目
  • 人狮(或狮头人身,那罗希摩),消灭魔王金床
  • 侏儒(筏摩那),三大步跨越天地,从三界中赶走魔王跋利,只把地狱留给他;
  • 持斧罗摩婆罗娑罗摩),三七二十一次杀光人间侵犯婆罗门利益的刹帝利
  • 罗摩,诛杀十首魔王罗波那
  • 黑天,消灭那伽之王迦梨耶提奴迦、波罗兰钵妖怪,担任阿周那的御者;
  • 佛陀,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否定了婆罗门的牺牲祭祀,倡导不杀生;
  • 迦尔吉(白马),在这个“争斗时”结束之际毁灭罪恶的世界。
湿婆和摩西妮拥抱在一起,雪山女神坐在白牛上看着他们微笑
十大化身
毗湿奴十大化身:(左起)摩蹉(Matsya),俱利摩(Kurma),筏罗诃(Varāha),那罗希摩(Narasimha),筏摩那(Vamana),持斧罗摩(Parashurama),罗摩(Rāma),黑天(Krishna),佛陀(Buddha),迦尔吉(Kalki)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毗湿奴分类
  • 《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2840-7
  • 《世界神话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0960-X
  1. Wendy Doniger. 需要免费注册. Merriam-Webster. 1999: 1134. ISBN 978-0-87779-044-0.
  2.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2008: 445–448 [2021-11-30]. ISBN 978-1-59339-4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3. Constance Jones; James D. Ryan. . Infobase Publishing. 2006: 491–492 [2021-11-30]. ISBN 978-0-8160-756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3).
  4. Muriel Marion Underhill. .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1: 75–91 [2021-11-30]. ISBN 978-81-206-05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5. 遁伦《瑜伽论记》:「景(惠景)鲁达罗(Rudra)世界者,大自在天住处。毗瑟笯世界者,毗纽天处。既是外道计执,不得依二十八天求其处所。测(圆测)鲁达罗者名暴恶耻化,毗瑟笯者名为幻惑,并他化已下诸天是也。」
    窥基《瑜伽师地论略纂》:「鲁达罗天,此名暴恶天。毗瑟𦬻天,此名惑天,能幻化雁乌等种种形故。二皆是自在天之八变化身。或毗瑟𦬻天是婆薮天之化身也。」
    吉藏《中观论疏》:「韦纽天者,影(昙影)师……此天是欲界之极。……劫初之时一切皆空,有大水聚,十方风起能令波波相次、风风相持。水上有一人,千头二千手足,化从水生,名曰韦纽天。此天齐中,有一千叶莲华,中有光如万日俱照,有一梵王因此华生,亦放光明如万日俱照。梵王作念,此处何故空无众生?作是念时,光音天子命尽之者,应生此土。有八天子,一时化生,此八天子心念,我从梵王生,梵王亦念,我生此八天子。从八天子生天地人民万物,八天子是众生之父,梵王是八天子之父,韦纽是梵王之父。韦纽手执轮戟,有大威势,故万物从其生也。」
    《大智度论》:「复次,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