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阿瑪

Mātā Amṛtānandamayī Devī(讀作:瑪妲·阿穆瑞達南達瑪依·蔕薇,傳統譯法:摩多·阿彌利哆難陀摩伊·提毗,1953年9月27日),原名Sudhamani Idamannel,是印度的印度教靈性導師暨上師,被信眾奉為聖人,尊稱為Amma (讀作:阿瑪),意指「母親」或是「神聖母性能量」。因她不吝給人擁抱,因此也被稱為擁抱阿瑪

Mātā Amṛtānandamayī Devī
攝於2009年四月4日
个人资料
出生
Sudhamani

(1953-09-27) 1953年9月27日
印度喀拉拉邦奎隆區AlappadPanchayath的Parayakadavu
宗教信仰Hinduism

生平

Mātā Amṛtānandamayī是一名來自印度喀拉拉邦奎隆區AlappadPanchayath之Parayakadavu (又名Amritapuri) 的上師[1] 阿瑪出生於1953年,家中排行第三,父母 (Sugunanandan和Damayanti) 捕魚為業。她有六個兄弟姊妹。[2]

阿瑪閒暇的時候會從鄰居那裏撿些廚餘拿到家裡餵牛、餵羊,在這過程中她會看到其他人的赤貧和苦難,因此她反倒將自家的食物和衣服帶給他們。由於她的家境並不富裕,阿瑪因而受到責罰。這段期間,阿瑪也開始主動擁抱、安慰那些內心悲傷的人們。儘管還是受到父母責罰,阿瑪卻持續擁抱他人。[3]阿瑪事後評論她擁抱人的渴望時說道:「我不管眼前那個人是男人或女人,從我的自性之眼看不出有什麼區別,愛的暖流從我中心流到所有的受造物。這是我與生俱有的天性。就像醫生的職責是醫治病人,我的職責是安慰那些受苦的眾生。」[4]

阿瑪無數次拒絕了她父母為她安排的婚事。[5]她的生活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改變。1981年,求道者開始安頓在她父母住的Parayakadavu,希望成為阿瑪的弟子,跨國基金會MAM便因運而生。[6]阿瑪持續擔任MAM的主席。迄今,MAM仍投入許多靈性和慈善活動。[7]

1987年,在信眾的要求之下,阿瑪開始在全世界開辦各類靈性課程。從那以後她年年如此。

2014年,主要的英國聖公會、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領袖,包括阿瑪本人,史無前例地聚在一起,簽署一份由「全球自由網絡」(Global Freedom Network) 的Andrew Forrest發起的反奴隸聲明;這份聲明呼籲在2020年以前消弭至今猶存的奴隸和人口販賣現象。[8]

2015年七月份,由聯合國學術影響力組織主辦、Amrita大學協辦的一場探討「科技和永續發展」主題的大會上,阿瑪作了另一場演講。這場盛會共有來自93個國際大學的代表。阿瑪在演說中請求科學社群在研究中多注入覺知、慈悲等特質,並強調做研究時應將「解救窮苦眾生的宗旨放在心中」的重要性。[9][10]

達顯

阿瑪施予達顯(以目光加持,源於印度教傳統)的方式是擁抱人們。[11]這是如何開始的呢?阿瑪說:「人們會來到我跟前訴說他們的難處。他們哭著對我說,然後我便會拭去他們的淚水。他們把頭埋在我的大腿上哭泣,我會擁抱他們。然後下一個人也想這麼做...之後就變成一種慣例了。」[12]阿瑪在過去30年來已經在全世界擁抱了三千三百多萬人次。[11]

2002年,當被問及她自認為藉由擁抱能幫助受傷的世界到什麼程度?阿瑪回說:

我不認為我能夠100%的改變世界,就像你不能把彎曲的狗尾巴拉直一樣。但這個社會是由微小的個人所組成的。所以只要我持續影響每一個個人,你就能在社會上帶來一些改變,間接影響整個世界。你無法改變世界,但你可以帶來一些改變。人們內心的征戰是外在戰爭的主因。所以,如果你可以觸動人的話,你也可以觸動世界了。[13]

阿瑪一生都在給予達顯,自70年代末期開始,她每天都在接見人。每天登門來尋求阿瑪祝福的群眾都非常地多,有好幾次她連續給了20小時以上的達顯。[14][15]

教誨

阿瑪的一位老弟子Swami Ramakrishnananda Puri在《無時間之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寫到:「阿瑪教導的(靈性)道途和吠陀經呈現的途徑,以及後續如《薄伽梵歌》等傳統經文概述的途徑如出一轍。」[16]阿瑪自己則說:「karma(行動)、jñana(知識)和bhakti(奉愛)都很重要。如果奉愛和行動是鳥的雙翼,那麼知識就是牠的尾巴。唯有三者通力合作,那隻鳥才能展翅高飛。」[17]她接受所有宗教的各種靈修和祈禱派別,她認為那些不過是通往淨化心智此一相同目標的不同法門而已。[18] 循此,她強調冥想、在每個行動中操練行動瑜伽、無私的服務,以及培養諸如慈悲、耐心、原諒、自我控制等神聖品質的重要性。阿瑪說這些練習能淬鍊心智,作為瞭悟終極真理的準備-即,我不是這副身體和心智,我是永恆、至福的意識,是宇宙的不二基調。[16]阿瑪稱這層瞭悟為jivanmukti(在世解脫)。阿瑪說:「jivanmukti不是某種死後才要達成的境界,也不是在另一個世界才能經驗或降臨的狀態。那不過就是完美覺知、泰然自若的狀態,此時此地就能透過這副身體、在這個世界活生生地經驗到了。受到福祐的靈魂一旦經驗到與自性合一的最高真理時,他們便不再出生了,因為他們已和無限融合為一了。」[17]

维基语录上的Mata Amritanandamayi语录

拜讚

阿瑪錄製的拜讚歌(即奉愛歌)高達1000多首,含35種語言。[19]她也做過數十首拜讚歌,譜以傳統的拉格調。對於唱頌拜讚歌的靈修方法,阿瑪認為:「如果是在意識收束成一個點的狀態下唱誦拜讚歌的話,那對歌者、聽眾、自然環境都是有益的。日後,聽眾思及那些歌曲時,他們也會試著按照歌曲當中闡述的教誨來生活。」[20]阿瑪說在今日的世界,人們很難在冥想當中達到深定的集中品質,這些歌曲有助於人們達到那個狀態。[21]

善舉

不只擁抱個人,還要擁抱世界,阿瑪的慈善組織網絡為窮人提供了食物、住所、教育和醫療服務。[22]這個全球網絡橫跨了40個國家,在印度境內建設、援助學校、孤兒院、住所和醫院。[23] 而在美國,該組織提供熱雞湯、熱水澡給流浪漢;提供書籍和醫療訪視給受刑人,以及救援家暴受難者。[24] 該組織也募得100萬美元援助卡崔娜颶風受災戶。位於阿瑪喀拉拉邦阿施藍(印度教修院)內的醫院則提供了義診,允許人們給付他們所能負擔的費用,通常只占整體醫療花費的最少部分。[25]

海嘯援助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後,該組織為上千人提供了食物和避難所,特別是印度政府援助不足的地區。[25]

衛生項目

自2012年開始,阿瑪的組織年年都在清理潘帕河和朝聖所Sabarimala神廟[26][27][28][29]

改善恆河周邊衛生條件

2015年九月11日,阿瑪捐了1500萬美金給印度政府的Namami Gange「清理恆河」計畫,旨在為恆河周邊的窮苦人家蓋浴廁。[30]

浴廁項目

2015年九月27日,阿瑪呼籲她的NGO組織再捐出1500萬美金蓋廁所、改善衛生條件,特別是針對喀拉拉邦。[31]

攻擊

2005年八月,阿瑪被一名叫做Pavithran的男子攻擊。他原本和其他信眾一起坐在阿瑪面前祈禱、唱誦。突然,他拿起一把刀刺向阿瑪,但卻被阿瑪的眾弟子壓倒在地。阿瑪的門徒Swami Amritaswarupananda Puri說Pavithran的「神智不太穩定」。[32]阿瑪本人卻原諒了Pavithran[33],她說:「有生必有死,我會繼續將這個道理銘記在心。同時,我也會繼續給每位來到我跟前的信眾達顯。」[34]

2012年八月1日。比哈爾邦一名25歲的法律系學生Satnam Singh Mann試圖衝到奎隆阿施藍阿瑪所在的台上。據警方所述,他高聲尖叫,口中唸著阿拉伯文。在攻擊保全之後,他被信眾們壓倒,移交給警方處理。[35][36]

出版品和紀錄片

阿瑪的弟子謄錄了她和信眾,以及她和求道者間的對話,並將這些教誨集結成數十冊書,題名《覺醒的孩子》(Awaken Children)。她在各國際論壇發表的演講也已出版成冊。自2011年四月起,阿瑪的訊息每隔一週會刊載在 Express Buzz Sunday (《新印度快報》周末版) 的「生活風格」(Lifestyle) 版面。她也定期在一份靈性電子刊物《說法樹》(Speaking Tree) 上撰寫部落格。

關於她的各種紀錄片有這些:

  • 1999 愛的河流:阿瑪的一生劇情紀錄片 (River of Love: A Documentary Drama on the Life of Ammach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00 Louis Theroux的奇怪周末-印度上師們 (Louis Theroux's Weird Weekends – "Indian Gurus" BBC-TV)
  • 2005 擁抱的達顯-導演Jan Kounen (Darshan: The Embrace)
  • 2007 以神之名-導演Jules Clément Naudet和Thomas Gédéon Naudet (In God's Name)

參見

  • MAM國際慈善組織
  • 阿密哩多大學[37]

註記

  1. Cornell, Judith. .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1.
  2. Amsden, David. . Rolling Stone. 16 August 2012: 2 [27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2日).
  3. 擁抱阿瑪自傳-Swami Amritaswarupananda撰,ISBN 1-879410-60-5
  4. http://www.embracingtheworld.org/wp-content/uploads/2012/08/ETW2012.pdf 存檔,存档日期2012-09-16. | page 7, "I don’t see if it is a man or a woman. I don’t see anyone different from my own self. A continuous stream of love flows from me to all of creation. This is my inborn nature. The duty of a doctor is to treat patients. In the same way, my duty is to console those who are suffering."
  5. 上百萬人參見印度的擁抱聖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star.com.my. Retrieved on 2011-06-24.
  6. 1981年五月6日,「依據《1955年的Travancore-Cochin州讀寫和慈善法》(Travancore-Cochin State Literary and Charitable Act of 1955),並帶著保存和傳播聖母的理念和教誨的願景,而在南印度喀拉拉邦奎隆註冊成立了MAM基金會和使命信託。」摘自《擁抱阿瑪自傳-Swami Amritaswarupananda撰》, ISBN 1-879410-60-5
  7. (阿瑪的善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擁抱世界。Retrieved on 2011-06-24.
  8.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9. . Business Standard.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10. .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11. Kuruvilla, Carol. . The Huffington Post. [1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12. rediff.com: The Rediff Interview/Mata Amritanandmay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m.rediff.com (2 August 2002). Retrieved on 2011-06-24.
  13. . rediff.com.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4. . BBC News. 24 April 2012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15. . CNN. 22 August 2007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16. 《無時間之徑》Swami Ramakrishnananda撰,ISBN 978-1-879410-46-6
  17. 引領我們走向光:阿瑪教誨合輯,Swami Jnanamritananda編纂
  18. 「所有宗教的目標都只有一個-淨化人類心智。」(《活在和諧中》阿瑪著)
  19. McGregor, Gretchen Kusuma,《在她雙臂的庇護下》 2012, MA Center, page 199. |「很難想像,但迄今為止,2012年,阿瑪已經錄製的拜讚歌高達1000多首,35種語言。」
  20. 覺醒,孩子,卷2:與擁抱阿瑪對話
  21. 給我的孩子:擁抱阿瑪的教誨,70頁
  22. . Rolling Stone.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23. . Chicago Tribune. [2015-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24. . Yoga Journal. [2015-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5. .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6. . IBN Live. [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7. . The Hindu. [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28. .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29. . [2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30. . The Guardian. [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31. PTI. . The Economic Times. [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32. . Rediff.com. [201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33. Padanna, Ashraf. . Gulf Today.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34. .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35. . [2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6).
  36. .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37. 請參見阿密哩多意思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擁抱阿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