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旗
梅花旗为中华民国1980年代后参与国际运动赛事以及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学校运动会所用的代表旗帜,因外型为梅花而得名。该形式最早出现于1981年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的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其后衍生了若干基于奥会会旗的运动赛事用旗。
![]() | |
用途 | 其他![]() |
---|---|
比例 | 2:3 |
激活日期 | 1981年3月23日(奥会会旗) |
形式 | 由中华民国国花外型、中华民国国旗颜色搭配而成 |
设计者 | 林幸雄[1]、翁明义[2][3] |
![]() |
中华民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沿革) |
政治 |
意义
历史
1976年,中华民国奥会因坚持「名、旗、歌」三者不可缺一而退出蒙特娄奥运。1979年10月,基拉宁在名古屋执委会中决议中华奥会更名,并提出不同的旗徽,送执委会核定。当时《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家奥会必须使用国旗、国歌。中华民国方面遂向国际法院提出告诉,瑞士洛桑国际法院裁定名古屋决议案为政治决定,与奥林匹克宪章相抵触。1980年2月国际奥会在宁静湖冬季奥运期间举行的第82届年会上,修改《奥林匹克宪章》相关条文,将各国国家奥会使用「国家名称」及「国旗」、「国歌」参加奥运会之规定改为使用「代表团」之名称及旗、歌参加奥运会。1981年3月23日,中华奥会主席沈家铭与国际奥会主席萨玛兰奇在洛桑国际奥会总部签订了《国际奥会与中华台北奥会协议书》,即《洛桑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华台北奥会提送会旗与会徽样式,并经国际奥会核定在案。[7]
中华奥委会会徽 | |
---|---|
![]() | |
版本 | |
![]() 1979年前中华民国奥会使用的梅花形会徽 | |
细节 | |
用户 | ![]() |
轶事
衍生种类
参考文献
- . 联合报. 2016年8月15日 [2016-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中文(台湾)).
- . 民报. 2016年9月1日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5) (中文(台湾)).
- . 民报. 2016年9月5日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中文(台湾)).
- 中华奥会会旗有党徽?设计者挺身澄清 | 世界新闻网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7-08-18.
- 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6-07-25.
- . 奥林匹克小百科. [202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6).
- . 苹果新闻网.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中文(繁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