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命帝

明命帝越南语1791年5月25日—1841年1月20日),名阮福晈越南语),又名阮福胆越南语),是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1820年至1841年在位,年号明命,死后庙号阮圣祖越南语)。

明命帝
大越南大南[注 1]皇帝
在位时间:1820年2月14日-1841年1月20日(20年341天)
前任:嘉隆帝
继任:绍治帝
明命帝画像
来源:约翰·克劳福德游记
朝代阮朝
年号明命
姓名阮福晈
庙号圣祖
谥号体天昌运至孝纯德文武明断
创述大成厚泽丰功仁皇帝
别名阮福胆
出生(1791-05-25)1791年5月25日
阮福映阮王辛亥年四月二十三日
出生地嘉定府新禄村
逝世1841年1月20日(1841岁—01—20)(49岁)
明命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逝世地大南顺化皇城
陵墓孝陵
嘉隆帝阮福映
顺天高皇后陈氏珰
皇后佐天仁皇后胡氏华(追赠)

1820年继位之后,继承父亲的治国路线,一心想将越南建设成像清朝一样的大帝国。他进行了多项改革,使阮朝处于鼎盛时期。不过,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越南先后爆发了由潘伯鑅黎维良黎文𠐤农文云等人领导的叛乱。他还对柬埔寨[注 2]老挝[注 3]进行军事扩张,同暹罗发生军事冲突。在位期间,越南的疆域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

在对外政策上,明命帝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国内严厉禁止基督教的传播。1838年,明命帝将国号改为「大南」。[注 1]

1841年逝世,葬于孝陵,子绍治帝继位。

早年生涯

阮福晈是阮世祖嘉隆帝阮福映的第四子,为左宫嫔二妃陈氏珰所生。当时旧阮政权还偏安于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带),并与北方的西山朝多次发生战争。陈氏珰与其他妃子一样也随之奔波,在嘉定府(今胡志明市)活禄村生下了阮福晈。[2]

阮福晈三岁之时,阮福映命元妃宋氏兰(即后来的承天高皇后)将其收为养子抚养。宋氏兰要求阮福映做出担保,阮福映命黎文悦写下契券作为证明,交给宫婢阮氏犁保管。[3]

景兴六十二年(1801年),东宫太子阮福景病死于嘉定。根据惯例,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应当被立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但由于阮福景一系有亲西方和基督教倾向,阮福映迟迟不立继承人。[4]嘉隆十三年(1814年),承天高皇后宋氏兰逝世。由于皇后所生的儿子阮福景英年早逝,阮福映命令阮福晈以养子身份为皇后主持祭祀,这暗示了阮福晈极有可能继承皇位。阮朝的重臣黎文悦黎质等极力反对,声称阮福晈是庶子,没有资格为皇后戴孝,而应该让嫡长孙阮福美堂(阮福旦)主持祭祀。阮福映便把保存的契券拿了出来,以此证明阮福晈是皇后的养子,认定他为「皇四子」,有资格主持皇后的祭祀。阮文诚又认为阮福晈的生母在世,祝文祭词中的称谓使用母字不大合适。但阮福映却声称:「子奉父命,以祭其母,名正言顺,有何不可!」坚持让阮福晈以儿子身份祭祀皇后。翌年(1815年),阮福晈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3][5]

治理国家

嘉隆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1820年2月3日),嘉隆帝驾崩。临终前,嘉隆帝指定让黎文悦范登兴担任辅政大臣。[6]明命元年正月初一日(1820年2月14日),30岁的皇太子阮福晈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为「明命」,次年(1821年)尊生母陈氏珰为皇太后。[2]

明命帝是一位恬静好学的君主。未即位之时,明命帝就与黎光定阮文诚等推崇儒学的大臣来往密切。[7]继位之后,他对儒学推崇备至,常常秉烛夜阅奏章。明命帝勤于政事,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不过为人多疑而且刚愎自用,事必躬亲,要他亲自才能成行。[8]明命帝在任期间常常训诫臣子:「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变。然年富力强之时未有建树,而至年迈力衰之时尚能有何作为!故朕不敢有一时之懈怠。」[9][10]

明命帝继位之后,立即进行官制、行政区划、币制、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意图创建中央集权的「文官政府」。在后黎朝末年,儒家政治的“士农工商”秩序彻底被打乱,出现了“米罄逃荒,壹农贰士”的现象。这个现象在西山朝时代更甚。明命帝致力于恢复这种秩序。[11]

整顿内政

1820年,刚刚继位的明命帝废除了嘉隆年间的侍书院,改为文书房。1829年,明命帝参照清朝的职官制度,重新制定官员品阶,设立九品十八级职官制度。自一品至九品,每品分为正、从两级。又改文书房为内阁,任命各部、院的三四品官入阁,管理国家事务。[12]

1830年和1831年,明命帝先后下令废除了北城嘉定城两个总镇之职,并参照清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的27个镇改为30个省1个府(京城承天府),各省以下依次设立这些行政单位。在嘉隆帝时代,镇的官员多由武官担任,可以管理镇中的军民事务,因此各地的镇守、留镇有实力抗拒朝廷的命令。明命帝改镇为省之后,设置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领兵等职,由朝廷派遣上任。巡抚负责管理省内政治、教育,布政使负责管理赋税丁田丁壮并传达朝廷命令,按察使负责管理刑律驿站,领兵负责管理军队。此外,又派遣朝廷大员前往重要的省份担任总督之职,[注 4]其地位居于巡抚之上,负责考察官吏、维护疆界。[13]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明命帝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任命当地酋长为知州,并派遣流官监督内政。[14]

1834年,明命帝参照宋朝枢密院和清朝的军机处,设置机密院。机密院之职由四名四品以上的大臣担任,奉特旨佩戴金牌。其属下官僚有员外郎主事司务编修,由各部、各院选出充补。[12]

1836年,鉴于北城各地贫富差距悬殊、官僚仗势欺人、百姓好赌博和铺张浪费,明命帝接受裴茂先的建议,训导百姓,并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的官员豪强。[15]他颁布了《十条圣训》以训导百姓。[16]另一方面,又在北城各地设立养济所(相当于福利院),将鳏寡孤独残障人士接至养济所居住,由朝廷供养其生活。[15]

1839年,明命帝制定各品级官员的年俸春服钱标准。自一品至三品,每年两次领俸;四品至七品于四季之末领俸一次;八九品以下每月领俸一次。为了防止官员贪污,明命帝又从清朝引入了养廉银制度。[17]

设置宗室管理体系

明命二年(1821年),明命帝令礼部详查皇室祖先世系,将澄国公阮文溜以前的世系编成“前纪”,为编纂《列圣玉谱》做准备。

明命四年(1823年),明命帝制定日字部二十字,要求后世的君主按此顺序为自己取名,而将二字名改为小字:[18]

如绍治帝名阮福暶,嗣德帝名阮福时,协和帝名阮福升……依此类推。避讳时,既要避皇帝的名,又要避皇帝的小字。

同时,明命帝下令为自己的后裔编写「帝系诗」(越南语),要求直系后代的命名采用以下排行:[18]

而对每一个辈分名字命名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按照如下的偏旁部首取名:[18]

绵+宀,洪+亻,膺+礻,宝+山,永+玉,保+阜,贵+亻,定+言,隆+才,长+禾,贤+贝,能+力,堪+才,继+言,述+心,世+玉,瑞+石,国+火,嘉+禾,昌+小。

例如,明命帝的儿子绍治帝叫阮福绵宗,名中有「宀」部;孙子嗣德帝叫阮福洪任,名字里有「亻」部,以此类推。

而对于嘉隆帝其他儿子的后裔,明命帝下令为他们制定「藩系诗」(越南语)以规定辈字。[18]

同年,明命帝下令设立宗人府,设置官员以管理皇族内诸事。不过阮朝远支旁系宗亲众多,于是在郑怀德黎质等人的建议下[19],明命帝下令将从阮淦阮福淳之间九代远支宗室的名字删去姓氏,冠以“宗室”二字,标榜其地位。之后的绍治年间,宗人府改名「尊人府」,宗室则改名「尊室[注 5]。但在部分史料中,依然将远支尊室称为阮福氏。例如,尊室说被称作「阮福说」[20]尊室永𤕶被称作「公曾孙尊室阮福永」。[18]明命二十年(1839年),依皇长子长庆公阮福绵宗建议,明命帝将《皇朝宗谱》分为前编和正编两个部分,前编记载广南国时期阮主后裔,正编记载阮朝皇帝后裔。

经济制度

明命帝的飞龙钱,铸造于1833年

在经济赋税上,明命帝与其父定下的制度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之前嘉隆帝给予嘉定城「裁决诉讼、自行任免官员」的权力被明命帝收回。1836年,明命帝派遣官员来到嘉定城,丈量土地并征收丁税、田税、关税,共统计当时全国有丁970516,田土4063892亩。[15]

明命帝在位期间,铸有「明命通宝」小平铜钱,并开始铸造美号大钱。美号大钱铜质,正面钱文“明命通宝”,背面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文本为铭文,有四字和八字者,十分稀有。

另一方面,明命帝及其父嘉隆帝均大力推广越南独有的锌钱(也称白铅钱),份量沉重,价值甚低,根据当时越南官方汇率,三吊白铅钱只能换得铜钱,可谓劣币中的劣币,因此明命帝宣称:「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白铅钱的铸造可说是深受中国五代南楚高郁关于铅铁钱货币政策的启发。

科举改革

明命帝在位期间,也对越南的科榜制度进行了改革。嘉隆帝在位期间,越南仅有乡试而已。明命帝继位之后,全面恢复了科榜考试。1822年,明命帝下令开会试庭试以选拔进士,改原先六年一次的科试为三年一次。1829年,又命中格但不及分者可中副榜[21]

不过,明命帝也发现传统的科举制度的众多弊病。明命帝认为科举制度人为地制造了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且使士人迂腐而功利,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但科举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且明命帝又一时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能逐步进行改革。[注 6]

崇尚儒学

明命帝恬静好学,博览群书,擅长汉文诗,精通儒学,崇尚孔孟之道。他本人撰有诗集《御制剿平南圻贼寇诗集》、《御制诗集》两本。[22]明命帝的儿子从善王绥理王襄安郡王(并称「阮朝三堂」),女儿月亭梅庵蕙圃(并称「阮朝三卿」),也都善于写诗。

明命帝致力于推广儒学,在位期间,文庙遍布越南各大城镇,每逢春天、秋天举行都会为孔子举行隆重的祭典。他又设立国史馆以编纂国史,并下令奖励著书立说者。明命年间,越南涌现出潘清简黎光定郑怀德潘辉注龚文曦黄公才阮廷正武文镳等儒学大家。《嘉定城通志》、《历朝宪章类志》等书都是明命年间编写的。在明命帝的大力推广下,越南的儒学氛团继16世纪后黎朝儒学的黄金时代后,再一次兴盛起来。[16]

明命帝非常重视儒学教育,他规定越南七八岁儿童就读蒙学时,塾师首先要教授忠、孝两经,以及朱熹的《小学集注》;先读四书,然后再读五经。1835年,明命帝还诏谕将四书五经和朱熹的《小学集注》等书大量印行,同时允许民间印刷销售,使这些书籍能广泛流行于越南境内。

1839年,明命帝曾以属国越南国王的身份,奏请中国清朝道光皇帝向越南颁发《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可以学习汉语,并规定学校教学、政府文书、科举考试一律要采用汉字,不准使用或混用喃字

不过,明命帝在宣扬汉文文学的同时,也对喃字文学进行打压。[23]这些喃字文学作品多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因此被知识分子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之作。[24]虽然阮朝的士大夫中流传着“男不看《潘陈》,女不看《翠云翠翘》”(Đàn ông chớ kể Phan Trần, Đàn bà chớ kể Thúy Vân Thúy Kiều)之语,但这些喃字文学作品依然受到百姓的喜爱。[25]

军事制度

明命帝时代的兵种分为步兵水兵象兵骑兵炮兵五种。[26]

步兵分为京兵和奇兵。京兵为防守京城的兵。编制上分为营、卫、队三级。每营五卫,每卫十队,每队五十人。每卫拥有两口神功大炮、两百支鸟枪、二十一面旗。京兵有时候也会外派到各省。奇兵则是各省的军队,分为奇、队两级。

象兵的编制为队,每队有四十头战象。又规定当军队开往某地时,皇帝需派遣几名医生随行,以备诊治。

水兵共十五卫,分为三个营。明命帝非常重视海面的防御,因此水军经常演习,而在诸海口岛屿设立炮台。

虽然明命帝认为「治国必有武备」而十分重视军事,但朝廷重文轻武,各地官员对于军事演习往往敷衍了事。当时的军队中已经出现了兵册中人数众多、事实兵员不足的现象;且军事器械比较陈旧落后、士兵训练不足。明命帝虽知晓此情,但却无法遏止,这显现出阮朝军队逐渐衰败的迹象。[26][27]

内外战事

阮朝于1802年征服北城,但北城一带仍有不少后黎朝的支持者。再加上官僚的贪污腐败,导致了百姓的不满。1822年,北城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官军不能制。明命年间,北城地区先后爆发了大大小小的254次农民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潘伯鑅黎维良农文云的起义。而在南方的嘉定城,黎文举兵叛乱,暹罗军队和法国传教士也介入这场叛乱。这些农民起义给予了朝廷沉重打击,政权几乎陷入瘫痪。后经明命帝励精图治方才安定,但已大不如前。[28]

对外方面,明命帝出兵侵略老挝[注 3]柬埔寨[注 2],将它们变成越南的领土。

潘伯鑅之乱

1826年,潘伯鑅武德葛阮幸起兵于南定,攻破茶里、麟海二守,杀死守御邓廷勉阮忠演以及南定镇守黎茂菊[29]。明命帝派兵围剿,杀死武德葛。但不久潘伯鑅、阮幸又联合流亡到越南的中国山贼,[注 7]骚扰北城沿岸一带,攻破海阳先明宜阳二县。明命帝派清化参办阮公着、乂安参办阮德润率军前往北城,会同北城协镇阮有慎一起围剿。翌年,在天长府、建昌府一带擒获潘伯鑅等,全部处死。[30][28]

对老挝部落的征服

1826年,万象王国国王昭阿努(阿弩)起兵反抗暹罗的统治,老挝各地的酋长也纷纷举兵响应。昭阿努率军攻打暹罗的那空叻差是玛府(呵叻府)、沙拉武里府,但被暹罗击败。翌年,暹罗国王拉玛三世派遣博丁德差攻破万象,将这座城市洗劫一空。昭阿努只得向越南求援。明命帝同意了这个请求,派遣潘文璻经略边务大臣前去救援。又派黎德禄阮公近率兵三千,从乂安出发,经川圹镇宁府)前去,迎接昭阿努到乂安。途中,黎德禄、阮公近派人绘制地图,送往顺化。[31]

1828年,昭阿努声称实力已经恢复,希望收复万象之地。明命帝便派潘文璻为经略大臣、阮文春为副大臣、阮科豪为参赞,率兵三千,经川圹(镇宁)攻打万象。但事实上这三千士兵持观望态度,坐视昭阿努成败。昭阿努再次被暹罗击败,向阮朝朝廷请求支持。明命帝拒绝了他的要求,派兵防守边境。昭阿努被川圹王昭内擒获,献给暹罗。[31]

随后,暹罗又进攻老挝各部落,老挝各部落不满,向阮朝求救。明命帝派范文典经理甘露诸事,黎登瀛为参赞军务,支持老挝各部落同暹罗对抗。范文典一面作书给暹罗统帅博丁得差斥责他,一面分兵三路进军老挝。博丁得差见越南军队强大,作书表示没有与越南作对的意思,并撤兵归国。川圹王昭内便要求内附阮朝,明命帝封其为镇宁防御使,让昭内带着人丁册及田亩册上呈阮朝。以其地置镇宁府(今老挝川圹省),下辖七县。老挝各部落为求自保,纷纷内附阮朝。明命帝又以同样手法,在这些地区设置羁縻州府,封部落酋长为土官,将边境向西扩展,一直推进到湄公河岸边。[31]

明命年间,侵占了老挝三分之二的领土,在老挝设置有七个府,分别是镇靖府(今万象)、镇蛮府、镇边府(皆在今华潘省)、镇定府(今甘蒙省)、乐边府(今沙湾拿吉省)、镇宁府(今川圹省)。其中镇边、镇定两府隶属乂安,镇蛮府隶属清化。又设置甘露九州,划归广治管辖。[31]明命帝派兵驻守镇宁等地,把乂安的罪犯流放到这里进行开垦。

1829年,明命帝以昭内不朝贡为由,派谢光巨领兵前往镇宁,擒获昭内,送往顺化处死。谢光巨随即接管了镇宁府事务,推荐土官昭况、钦撅担任自己的副手。1830年,谢光巨被召回,但阮朝仍驻军镇宁。1832年,昭况被封为镇宁防御使,赐名峤贶;钦撅被封为镇宁防御同知,赐名钦阙。暹罗派人招诱二人。1834年,二人率部投降暹罗。在此后暹罗与越南爆发的战争中,川圹是双方长期争夺的对象。但直到1850年代的时候暹罗才彻底控制川圹。

黎维良之乱

1833年,又有后黎朝子孙黎维良宁平起兵,自称大黎皇孙。土司郭必功郭必济丁世德丁功郑等举兵响应,攻陷乐土、奉化、安化三州县,围攻兴化城。安静总督谢光巨、清化总督阮文仲奉命围剿,擒杀黎维良,郭必功等土司联军亦溃散。经过这次叛乱之后,明命帝下令将北城的后黎朝子孙流放到广南广义平定一带,由朝廷发放钱财和土地供其谋生。[30][28]

黎文𠐤之乱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若瑟·玛尔香(Joseph Marchand)被阮朝政府凌迟处决的情景

1831年黎文悦逝世后,明命帝施行废镇建省的改革,废除了总镇之职,以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领兵分其权。朝廷派往藩安省的布政使白春元知道明命帝久对黎文悦不满,便搜罗黎文悦的不法证据,大肆治其旧部之罪。黎文悦在任期间,曾迁大量罪犯至嘉定镇垦荒,白春元的举动引起他们的极大不满。1833年,黎文悦的养子黎文发动叛乱,逮捕了白春元并将他点天灯处决,又杀死其全家。藩安总督阮文桂领兵平叛,战败被杀。黎文自称大元帅,在藩安城设立百官,并派蔡公朝攻陷了嘉定城六省。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若瑟·玛尔香(Joseph Marchand)[注 8]号召天主教徒起兵响应,并声称要将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注 9]拥上皇位,谋求令越南成为天主教国家。[32]华侨麦高端刘信也举兵响应。这是明命年间最大规模的叛乱。[33]

明命帝闻变,派遣宋福梁为讨逆左将军、阮春为参赞,潘文璻为讨逆右将军、张明讲为参赞,会同平寇将军陈文能一起,率水步之军前去镇压。蔡公朝的叛变使黎文被迫据守藩安城对抗官军。黎文派人向暹罗求救,暹罗国王拉玛三世派水陆军队分兵五路攻打越南。[34]一路以水军战船100艘攻打河僊;一路经柬埔寨攻打朱笃安江;一路进攻甘露;一路进攻甘吉、甘门;一路进攻镇宁。其中前两路的军队兵力较多。[35]

明命帝派张明讲、阮春前往安江,黎文瑞守甘露,范文典守乂安,又派阮文春进兵镇宁。张明讲在柬埔寨击败暹罗军,安江巡抚黎大纲驻守南荣城(今柬埔寨金边),挟持柬埔寨国王安赞二世(匿螉禛)对抗暹罗。张明讲、阮春自南荣城进兵,击败暹罗军队,夺取了菩萨城。1834年,阮朝基本成功抵抗了暹罗的入侵。[35]翌年黎文逝世,子黎文鸲嗣位。不久藩安城被攻陷,起义便失败。1831名起义者被阮朝军队处决[34],并将尸首集中掩埋,称为「伪墓」。主犯黎文鸲麦高端刘信若瑟·玛尔香[注 8]等六人被押往顺化,于当年十一月以大逆罪被凌迟处决。[33][36][37]

柴嵮罗奔王之乱

在黎文𠐤之乱爆发的同时,原顺城镇境内也爆发了占族的叛乱,要求恢复自治。

顺城镇是占族的自治领地,由阮朝册封的占族领袖世代统治。1832年,在黎文悦逝世后,阮朝决定对顺城镇进行「改土归流」。明命帝以顺城镇正镇守阮文承主动请求归附为名,撤销顺城镇建制,改为平顺镇,以其地设宁顺府绥定、绥丰二县。自此占婆作为一个国家正式灭亡。然而,阮朝任命的越族「流官」不尊重占族人的风俗习惯,强制推行越南化政策,引起占族人的普遍不满。[38]1832年,占族的伊玛目吉兰丹归来,号召穆斯林对越族人发起圣战,但很快被镇压。[39][40][41][42]

1834年,就在阮朝官军围剿黎文𠐤之乱的同时,另一场由柴嵮、罗奔王领导的起义爆发。这场叛乱就是柴嵮罗奔王之乱,阮朝称其为「乙未顺匪」。[43]西原拉格莱族格贺族斯丁族都举兵响应。[44]富安、庆和、平顺三省西部的山区被叛军占领。平顺提督裴公諠、赞襄黎德渐领兵镇压,对反叛的占族和高地民族进行屠杀。1835年,柴嵮、罗奔王被杀,叛乱被镇压。不久,明命帝以「暗通藩安贼」为借口,将占婆领袖阮文承阮文元诛杀,并强制占族人搬迁到沿海与越族人混居。

农文云之乱

黎文之乱爆发后,阮朝朝廷搜捕叛乱者的亲属。这些嘉定城的叛军中有不少是来自北城的罪犯,他们留在北城的亲属们多被追捕。这些亲属中也包括了黎文的内兄农文云。农文云是岱依族人,担任保乐州(今属高平省)知州。1833年,当得知黎文在嘉定城发动叛乱之后,农文云便在保乐州举兵反抗,攻破高平省城,自称节制上将军,铸元隆通宝。农文云发兵攻打北城各省,七泉州知州阮克和举兵响应。明命帝派山兴宣总督黎文德为三宣总督军务,派海安署理总督阮公着为参赞,会同宁太总督阮廷普前去镇压。由于农文云围攻谅山甚急,又派安静总督谢光巨为总统大臣,前去高平平叛。[45]

农文云联合芒人僈人,依靠崇山密林的地势,对前来清剿的官军展开游击战。官军损失惨重。谢光巨解除了谅山之围并收复了高平。黎文德、阮公着攻破保乐州,农文云剃发易服,逃往中国境内避难,留女婿云光总和堂弟农文仕农文硕抵抗官军。官军见农文云逃往中国后便班师回朝。农文云又回到保乐州,势力再次强大。[45][46]

1834年,黎文德、范文典山西进兵宣光,谢光巨、阮进林胡佑自高平出发,阮廷普、阮公着自太原出发,三路大军围攻保乐州。阮朝方面照会清朝,要求防备农文云再次逃往中国。中国遣返了逃往贵州境内的农文仕、农文硕等五人,农文云被迫逃到宣光,匿于丛林之中。范文典包围丛林放火烧山,将农文云烧死。农文云之乱遂被平定。[45][46]

禁止天主教传播

1825年,法国传教士罗热洛(Rogerot)乘坐泰蒂斯号(Thétis)来到沱㶞港(今岘港),在各地传教。这引起了明命帝的高度关注。不久,明命帝下达禁教令,声称:“西方之道为左道,迷惑人心,败坏风俗,故应严禁之,以使吾民信奉正道。”又命令各地官员严格盘查入境的外国船只。嘉定总镇黎文悦上书明命帝,希望放宽对基督教的政策;明命帝便将全国各地的传教士召到顺化,将他们禁锢在顺化皇城里,让他们翻译法国书籍,以防止他们外出传教。[47]同年,又下令全国天主教徒必须放弃信仰,并奖励捕获传教士的人。[48]

由于在1833年的黎文之乱中,越南的天主教徒公然参与叛乱,并且还声称拥立故太子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注 9]为越南国主,使明命帝更加深切感受到天主教徒对其皇位的威胁。自1834年至1838年,明命帝取谛天主教的情况越见严厉。据教宗利奥十三世于1900年5月7日公布的公函《最强壮的勇士们》(Fortissimorum virorum),在明命帝在位期间,越南天主教殉道者名单人物,多在1838年被越南阮朝政府处决。[49]

纵观越南阮朝诸君主中,以明命帝及其孙嗣德帝阮福时对禁绝天主教的态度最为严厉。正因为禁教的严厉态度,明命帝在西方世界常常以暴君的形象登场,被称为「东方的尼禄」。[50]

黎文悦案和黎质案

黎文之乱被平息之后,明命帝下令捣毁了黎文的据点藩安城,易地重建。同年,都察院官员潘伯达上奏嘉定总镇黎文悦生前存在众多不法行为。此后,大臣何宗权阮知方黄炯等纷纷奏称黎文悦生前图谋不轨。明命帝派武春谨铲平了黎文悦的坟墓,在其原址上竖立「权阉黎文悦伏法处」的石碑。没收财产,其亲族判斩监候[51]

次年,又有吏部左侍郎黎伯秀追参北城总镇黎质生前不法之事,声称黎质在北城期间专行不法,并阴谋推翻明命帝。明命帝命人铲除了黎质墓,在其原址上竖立「奸臣黎质伏法处」的石碑。没收家产,其亲族亦判处斩监候。[51]

征服柬埔寨

在阮朝创建前,柬埔寨已受到暹罗广南阮主政权两者多年的蚕食,国弱民贫,正步向和占城国一样沦亡的后尘。

1834年,明命帝乘黎文叛乱之机,以「保护」柬埔寨为名,派遣大将张明讲侵占柬埔寨。此后张明讲驻守南荣城(今柬埔寨金边),以监督柬埔寨内政,安江巡抚黎大纲又创建安蛮堡以驻守军队。[52]

同年,柬埔寨国王安赞二世病死。因其无嗣,张明讲于1835年奏请立安赞二世之女安眉(越南史料称“玉云”)为「高绵郡主」,以荣龙罗坚代掌国印,张明讲、黎大纲权监国事。安眉仅为傀儡,实权完全由张明讲、黎大纲掌握。[53]此后,越南在柬埔寨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将柬埔寨首都金边改称为镇西城,设置了32府2县,委派越南文官直接管治柬埔寨地区。[52]

由于越南阮朝一直视柬埔寨、暹罗等国为未开化的蛮夷,因此阮朝首先援引占城国旧例,在柬埔寨厉行越南化政策。

高棉人首先要改汉姓,写汉字,将柬埔寨各地方换上汉字名字。将柬埔寨的军队按越南编制改制,军官全由越南人担任。在以高棉人为主的守备军中,又安插装备先进的越南籍官兵。每当发生战争,便让高棉士兵冲在前面,由配备枪支的越南籍士兵在后面压阵。

此外,越南阮朝亦逼使柬埔寨百姓易服蓄发,以及采用越南百姓的风俗习惯,包括柬埔寨百姓需要穿着褐色或黑色的交领布衣和长,柬埔寨本地官员必需穿戴越南官员的纱帽圆领,并强制柬埔寨男子梳越南人的发式,像越南男人般蓄发绾髻。

另一方面,对于柬埔寨百姓信奉的上座部佛教(亦称南传佛教),越南阮朝亦对其不抱好感,下令逼使当地僧侣还俗,也下令毁坏上座部佛教的寺庙。

1840年,阮朝更是派遣黎文德钦差大臣尹蕴为副大臣,在柬埔寨征收税收、丈量土地、监督贸易,协助张明讲直接统治柬埔寨。大量越南人涌入柬埔寨耕田,驱逐并侵占了高棉人的土地。1841年,张明讲为断绝柬埔寨王室的人望,又将安眉掳往嘉定(今越南胡志明市),荣龙、罗坚流放到北圻。[52]

虽然阮朝官方编纂的《大南实录正编》宣称:「自此腊人衣服器用多慕汉风、蛮俗渐改革矣」,但事实上,阮朝对柬埔寨的侵略和压迫导致柬埔寨人的不满。僧侣、贵族、百姓等也纷纷起兵争取复国,张明讲、黎文德不时领兵讨伐柬埔寨境内叛民,但柬埔寨人的起义仍此起彼伏。在得知安眉被掳到嘉定之后,流亡暹罗的王子安东(匿螉),在暹罗军队的支持下回到柬埔寨,发动反对阮朝的起义。[54]明命帝又派遣阮公着阮进林率大军进入柬埔寨,但仍无济于事。[55]

对西方列强态度

阮朝法籍大臣让-巴蒂斯特·沙依诺,当时身穿混有越法特色的军装。

与父亲嘉隆帝阮福映不同,明命帝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从开始只是表面上的热情,到晚年逐渐持排斥态度。

阮福映在位期间,出于对法国传教士百多禄援助阮朝的回报,阮福映允许法国人在越南境内通商传教,并且聘用援阮的法国军官为大臣。不过,虽然阮朝复国很大程度依靠法国人的力量,但阮福映仍然对法国人存有戒心。早在1815年的时候,嘉隆帝之所以选择明命帝阮福晈为王位继承人,而不是故太子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就是看中明命帝思想上比较排斥天主教,并且对入境西洋人的动机存有疑虑。[注 10]阮福映也发现了阮福晈有强烈地排斥西方的倾向,故而在临终前嘱咐明命帝,要求他尊重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但不要给予他们任何优待。可见阮福映在提防法国人之余,亦提醒明命帝避免彻底得罪法国人。[4]

1818年,担任「掌奇」[注 11]的法籍大臣让-巴蒂斯特·沙依诺(越南名阮文胜)获准归国休假。1821年,沙依诺被法国政府委任为法国驻顺化的领事和法国的全权钦差大臣,带着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国书回到越南,求见明命帝,洽谈通商之事。[58]明命帝热情地接见了他,表示愿意缔结通商条约,但前提条件是前来贸易的法国人必须遵守越南法律。[59][60]

1822年,法国军舰「克丽奥佩特拉」号(La Cléopâtre)驶入沱㶞港(今越南岘港),舰长埃里奥(Courson de la le Héllio)携带礼物,委托沙依诺说情,要求面见明命帝,但遭到明命帝断然拒绝,认为一个舰长要求面见自己并不符合身份。沙依诺对自己未能跟越南签订通商条约感到灰心失意,于是与另一法籍大臣菲利普·瓦尼埃一起在1824年辞职,经嘉定搭乘商船归国。[60]

沙依诺与瓦尼埃走后,明命帝对法国的态度逐渐冷淡。1825年,法国派遣海军上校布甘维勒(Bougainville)率领「泰蒂斯」号(Thétis)、「希望」号(Espérance)军舰来到沱㶞港,再次要求进行通商。明命帝派人赐予他礼物,并以朝中无人通晓法语为由,拒绝接见他。1826年,法国派遣让-巴蒂斯特·沙依诺的侄儿欧仁·沙依诺(Eugène Chaigneau)法国驻顺化领事一职,[61]但明命帝不予承认。1829年,欧仁归国,法越两国变相中止了邦交。此后一直到1858年,越南境内几乎没欧洲人的踪影。[60]

1832年和1836年,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森派遣艾德蒙·罗伯特(Edmund Robert)两次来到顺化,希望同越南建交。不过都被明命帝拒绝。

不过明命帝也对欧洲的科技事物表现出了极大好奇之心。1825年,嘉定总镇黎文悦上书明命帝,希望放宽对基督教的政策;明命帝便将全国各地的传教士召到顺化,将他们禁锢在顺化皇城里,让他们翻译法国书籍。[47]1834年,明命帝得知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之事,又下令开设「水火记济车厂」,成功制造越南历史上第一批蒸汽机车[62]明命年间,越南的资本主义进入萌芽阶段。[63]

此外,当他知道欧洲人已经开始使用种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后,立即让法国籍家庭医生让·马里·德斯皮奥为皇室宗亲接种疫苗。[64]明命帝有意借着以上举措,了解当时欧洲的发展。

1839年,明命帝得到「红毛[注 12]谋侵广东」的奏报之后,认为这是由于清朝内政衰微、官僚阶层懒惰懦弱造成的,以此预言清朝必将逐渐走向衰败:「清人懦弱,我知之矣。」但仍保持与清朝的朝贡关系。[65]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战败给明命帝很大震动,越南上下都担心英国会借海上的优势入侵越南。明命帝于是派遣由两个普通越南官员和两个翻译组成的「越南使团」前往法国,寻求与法国创建外交关系以与英国抗衡,并希望同西方商讨基督教之事。明命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41年1月20日),心力交瘁的明命帝逝世,享年50岁。临终前,明命帝将大臣张登桂武文解阮知方林维浃召入榻前,要求他们辅佐皇太子阮福绵宗。阮福绵宗改名阮福暶并继位,是为绍治帝。给明命帝上庙号圣祖越南语)、谥号体天昌运至孝纯德文武明断创述大成厚泽丰功仁皇帝越南语),葬之于孝陵

越南代表团到达法国首都巴黎,求见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但是由于明命帝在西方世界的恶劣形象,许多法国人对这个越南使团不抱好感。巴黎外方传教会呼吁路易·菲利普不要接待,最终越南使团无功而返。[66]

评价

  • 阮朝维新年间编纂的《国朝正编撮要》,对明命帝作如是评价:「帝以上圣之资,承大定之后,励精图治,粉饰太平。稽古典,修礼乐,谨权量,审法度,设科取士,耕藉劝农,举辰巡以省方,定京察以课吏。春阅详于讲武,邱审谨于用刑。规模宥密,品节备具。至若抑禁近之权,严阉宦之戒,与夫皇亲国戚不得干预外事,其防微杜渐之意尤深。二十一年忧勤庶,政常如一日,凡一切丝纶、批示、谕旨、制诰皆自创。始文教被于蛮土,威震于,圣德神功,莫可名状。且于万几之暇留意艺文,御制诗五集、文二集,天机预兆、古器铭文诸作,皆所以发妙道而弘至教。惟大圣人制作迥出寻常。尽革以前简陋之风,开我大南万事文明之制,猗欤盛哉!」[67]
  • 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认为明命帝「是一位资质明敏的国君,性好学且勤于政事」,「政绩有许多好的,也有不少坏的;他知刚而不知柔,他有威权而少肚量,他知有民有国而不知时势进化。所以说他是位英君明主则有过份,而说他是位暴君亦觉有失公允」[9]。他在位期间进行法律、制度的改革,确立国家的纲纪。但他思想保守复古,杀害天主教教民,并与西方国家绝交,致使越南陷入了外交孤立状态。[66]
  • 越共学者对明命帝的评价不佳,他们认为明命帝改革的目的是竭力恢复落后的封建秩序,[11]他们又认为明命帝的外交政策是「鼠目寸光」的,他「主动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关系」,「只想用把身子缩在护身壳内的蜗牛式的方法来进行自卫」,「不可能阻止日益逼近的外国侵略的危险」。对老挝、柬埔寨的战争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制造了越南与邻国之间的仇恨,此后法国殖民者便利用了这一点对印度支那三国进行侵略和奴役。[68]
  •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明命帝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政策,使得越南封建社会再次出现鼎盛时期。随其改革初衷并非为劳动者谋利,但客观上却对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69]不过晚年时的他专横暴戾、奢华腐败,对劳动者课以重税、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因此既是一位明君,又是一位昏君。[7]

家族

明命帝家族
 
 
 
 
 
 
 
 
 
 
 
 
 
 
 
 
 
 
祖父:兴祖康皇帝阮福㫻
 
 
 
 
 
 
 
 
 
 
 
 
 
 
父:世祖高皇帝阮福映
 
 
 
 
 
 
 
 
 
 
 
 
 
 
 
 
 
祖母:孝康皇后阮氏环
 
 
 
 
 
 
 
 
 
 
 
 
 
 
圣祖仁皇帝阮福晈
 
 
 
 
 
 
 
 
 
 
 
 
 
 
 
 
 
 
 
 
外祖父:陈兴达
 
 
 
 
 
 
 
 
 
 
 
 
 
 
母:顺天高皇后陈氏珰
 
 
 
 
 
 
 
 
 
 
 
 
 
 
 
 
 
外祖母:夫人黎氏
 
 
 
 
 
 
 
 
 
 
 
 
 

后宫

封号谥号姓名生卒年父亲子女
一阶宸妃顺德
佐天仁皇后
胡氏华1791年11月30日-1807年6月28日福国公胡文杯绍治帝生母,后追尊为皇后
一阶贤妃吴氏政1792年-1843年掌奇吴文楚生5子4女
二阶嘉妃端礼氏雪卒于1812年光禄寺少卿文轸生寿春王
三阶庄嫔渊淑陈氏线1791年12月16日-1852年1月4日卫尉陈公议生2子
四阶淑嫔端烈阮氏宝1801年9月7日-1851年9月12日阮克绍生4子3女
四阶惠嫔渊顺陈氏勋卫尉陈文雄生6子9女
五阶安嫔华艳胡氏随1795年-1839年年1月23日锦衣校尉胡文瞻生3子1女
五阶和嫔静雅阮氏奎掌奇阮文声生4子6女
五阶丽嫔淑则阮氏翠竹副卫尉阮嘉贵生6子2女
六阶婕妤静柔黎氏爱1799年11月17日-1863年10月8日生3子2女
六阶婕妤阮氏圆郡公阮文谦生2子3女
七阶贵人梁氏愿1800年10月18日-1871年12月9日锦衣校尉梁廷帅生1子2女
七阶贵人盖氏祯锦衣校尉盖文合生1子2女
七阶贵人阮氏长锦衣校尉阮有濯生3子1女
七阶贵人杜氏松锦衣校尉杜文石生1子
七阶贵人杜氏心1804年9月27日-1863年4月12日生5子3女
七阶贵人黎氏禄生3子2女
七阶贵人阮氏幸生2子1女
八阶美人阮氏彬生1子1女
八阶美人段氏瑞锦衣校尉段德议生1女
九阶才人丁氏义生1子1女
九阶才人陈氏钱生2子1女
九阶才人阮氏姓兵部参知阮公捷生1子
九阶才人杜氏冈生1子2女
九阶才人陈氏清生1子
九阶才人陈氏竹生2女
九阶才人陈氏谶生1女
九阶才人裴氏山生1子2女
九阶才人淑顺[70]胡氏彩1807年6月25日-1877年5月13日生1子
宫人李氏琴生1女
宫人高氏妙态生1子
宫人邓氏窕生1女
宫人黎氏订生1女
宫人陈氏美生1女
宫人陈氏雅生1女
宫人陈氏雁生1女
宫人黎氏聪生1女
宫人阮氏椿嘉定正队阮文珠生1子1女
宫人潘氏员生1子
宫人陈氏严生2子3女
宫娥阮氏永生1子
宫娥阮氏药生1子
宫娥黎氏祥质郡公黎质生1子

子女

明命帝有七十八子、六十四女,为阮朝历代皇帝中子嗣最多的一位皇帝。

子女
排行封号谥号姓名生卒年生母生平
皇子
1长庆公宪祖章皇帝阮福绵宗1807年6月16日-1847年11月4日皇后胡氏华即绍治帝
2阮福晸生于1807年8月26日贤妃吴氏政早殇
3寿春王端恪阮福绵定
阮福宴
1810年8月5日-1886年11月5日嘉妃氏雪有78子66女
4宁顺郡王端肃阮福绵宜
阮福昱
1810年12月30日-1874年8月12日庄嫔陈氏线有34子41女
5永祥郡王庄穆阮福绵宏
阮福曙
1811年7月12日-1835年11月23日贤妃吴氏政有4子2女
6富平郡王庄恭阮福绵
阮福绵安
1817年1月4日-1865年2月1日贤妃吴氏政有10子7女
7宜禾郡公恭亮阮福绵宸1817年2月16日-1878年10月7日贵人阮有氏长有11子3女
8符美郡公恭亮阮福绵富1817年2月28日-1885年4月15日宫人陈氏严有13子8女
9咸顺公恭肃阮福绵守1819年3月5日-1859年9月24日美人阮文氏彬有27子35女
10从善王端恭阮福绵审
阮福𬀪
1819年12月11日-1870年4月30日淑嫔阮克氏宝有20子12女
11绥理王端恭阮福绵寊1820年2月3日-1897年11月18日婕妤黎氏爱有40子36女
12襄安郡王恭毅阮福绵宝1820年5月20日-1854年3月8日安嫔胡氏随有18子7女
13遵国公恭睦阮福绵1820年7月11日-1890年8月20日才人丁氏义有13子10女
14阮福绵宥1821年9月29日-1824年11月27日淑嫔阮克氏宝
15乐化郡公和慎阮福绵宇1822年2月21日-1849年11月17日宫人阮文氏永有10子3女
16河清郡公庄简阮福绵宋1822年3月17日-1858年3月2日宫人陈氏严有7子9女
17阮福绵宬早殇不详
18义国公恭达阮福绵宰1822年10月21日-1844年12月5日安嫔胡氏随有2子1女
19未命名早殇
20未命名早殇
21阮福绵宣早殇才人陈氏钱
22阮福绵㝫早殇婕妤黎氏爱
23镇蛮郡公恭惠阮福绵㝜
阮福绵寔
1823年3月8日-1866年8月5日庄嫔陈氏线有9子8女
24未命名早殇
25未命名早殇
26山定公恭肃阮福绵宫1824年1月17日-1849年10月2日贵人阮有氏长有7子4女
27新平郡公静懿阮福绵寷1824年5月16日-1860年10月30日贵人杜氏松有1子3女
28阮福绵宅1824年5月18日-1826年2月15日惠嫔陈氏勋
29葵州郡公恭亮阮福绵寮1824年8月23日-1881年5月宫人黎氏祥有5子9女
30广宁郡王敦和阮福绵宓1825年8月17日-1847年5月23日惠嫔陈氏勋有3子2女
31山静郡公和厚阮福绵㝗1826年2月27日-1863年8月24日丽嫔阮嘉氏翠竹有7子11女
32广边郡公恭亮阮福绵家1826年5月22日-1875年7月20日贵人阮有氏长有15子11女
33乐边郡公敦亮阮福绵宽1826年7月8日-1863年9月2日贵人梁氏愿有4子3女
34阮福绵宦1826年8月31日-1839年1月13日贵人杜氏心
35巴川郡公谅和阮福绵宿1827年2月26日-1854年1月1日贵人盖氏祯无嗣
36建祥公恭肃阮福绵官1827年5月21日-1847年2月3日婕妤黎氏爱有3子1女
37和盛王端恭阮福绵寯1827年6月12日-1907年6月22日安嫔胡氏随有35子26女
38未命名早殇
39未命名早殇
40和国公敦允阮福绵宭1828年8月31日-1863年8月17日贤妃吴氏政有6子5女
41绥安郡公恭亮阮福绵㝓1828年10月5日-1893年7月14日丽嫔阮嘉氏翠竹有10子15女
42海国公恭睦阮福绵1828年10月27日-1896年4月16日才人阮氏姓有6子3女
43阮福绵1829年1月5日-1837年7月30日惠嫔陈氏勋
44西宁郡公端毅阮福绵采1829年1月5日-1864年9月22日宫人潘氏员有4子1女
45镇靖郡公恭亮阮福绵寅1829年4月18日-1885年3月9日贵人杜氏心有15子9女
46未命名早殇
47广泽郡公端敏阮福绵1829年10月16日-1854年4月6日和嫔阮文氏奎有5子6女
48安国公谨慧阮福绵㝘1830年1月1日-1853年10月18日惠嫔陈氏勋有2子1女
49静嘉公恭肃阮福绵宱1830年3月13日-1902年1月13日才人胡氏彩有9子7女
50未命名早殇
51镇边郡公恭亮阮福绵寈1830年9月18日-1877年2月6日贵人黎氏禄有17子10女
52奠国公恭雅阮福绵㝭1830年11月11日-1870年3月18日和嫔阮文氏奎有10子7女
53绥边郡公谨穆阮福绵宠1831年4月8日-1865年7月23日婕妤阮常氏圆有4子2女
54桂山郡公恭亮阮福绵1831年6月9日-1873年9月13日宫人阮文氏药有7子5女
55丰国公弘雅阮福绵1831年9月28日-1854年7月20日贵人黎氏禄有7子4女
56镇定郡公敦懿阮福绵
阮福绵
1832年1月3日-1865年5月25日贵人阮有氏幸有3子2女
57怀德郡王端恭阮福绵㝝1832年1月20日-1897年12月28日丽嫔阮嘉氏翠竹有11子9女
58潍川郡公惠睦阮福绵寁1832年8月18日-1871年12月9日婕妤阮常氏圆有5子6女
59锦江郡公恭亮阮福绵1832年9月28日-1895年9月1日贵人杜氏心有10子12女
60广化郡公恭亮阮福绵宛1833年2月12日-1893年11月30日贤妃吴氏政有2子7女
61南策郡公恭亮阮福绵㝧1833年3月15日-1895年2月1日贵人阮有氏幸有8子4女
62阮福绵宙1833年3月25日-1841年9月12日才人陈氏钱
63阮福绵㝣1833年4月14日-1839年1月18日才人杜氏冈
64阮福绵寓1833年4月29日-1847年3月20日贵人黎氏禄
65镇国公恭睦阮福绵写1833年6月5日-1889年8月4日宫人高氏妙态有1子1女
66弘化郡王阮福绵1833年7月19日-1905年5月7日才人陈氏清有1养子2女
67阮福绵室1834年7月30日-1837年6月24日惠嫔陈氏勋
68新安郡公慧穆阮福绵1835年4月26日-1854年7月13日和嫔阮文氏奎无嗣
69保安郡公温敏阮福绵客1835年5月6日-1858年12月9日贵人杜氏心有2子2女1养子
70厚禄郡公恭亮阮福绵1835年9月21日-1882年2月4日宫人陈氏雅有13子7女
71建和郡公恭亮阮福绵1836年2月13日-1891年7月17日才人裴氏山有14子10女
72建丰郡公恭亮阮福绵1836年5月20日-1888年7月15日贵人杜氏心有12子9女
73永禄郡公恭亮阮福绵寘1836年9月20日-1888年12月18日丽嫔阮嘉氏翠竹有13子18女
74符吉郡公恭亮阮福绵寴1837年7月20日-1875年8月17日和嫔阮文氏奎有4子6女
75锦川郡王端肃阮福绵寄1838年4月5日-1881年12月15日宫人阮文氏椿有7子13女
76安川王端恭阮福绵㝑1838年6月5日-1902年8月19日丽嫔阮嘉氏翠竹有9子6女
77阮福绵1839年12月11日-1856年1月27日惠嫔陈氏勋
78安城王端恭阮福绵1841年5月13日-1919年11月5日丽嫔阮嘉氏翠竹遗腹子,有8子6女
皇女
1安静阮氏玉琮1812年7月17日-1824年4月3日贤妃吴氏政
2安富公主贞信阮玉珪珈
阮玉璋珈
1813年8月12日-1865年4月28日贤妃吴氏政阮文肃
3禄城公主端洁阮玉琬琰1815年-1836年8月29日贤妃吴氏政武文美
4安常公主美淑阮玉良德1817年7月26日-1891年5月13日美人阮文氏彬潘文莹
5香罗公主徽敏阮玉光静1817年-1844年11月26日贵人梁氏愿黄继炎
6安永公主美淑阮玉和淑1818年7月5日-1893年11月27日贵人盖氏祯阮长
7安庄公主庄顺阮玉贞德1818年-1863年9月30日才人陈氏谶陈文盛
8丰禾公主端艳阮玉柔顺1819年4月21日-1840年10月18日安嫔胡氏随
9安吉公主美淑阮玉柔淑1819年12月16日-1886年惠嫔陈氏勋阮赋
10定美公主柔静阮玉端顺1820年8月20日-1854年5月29日宫人陈氏严杜才
11富美公主美淑阮玉端贞1821年5月24日-1899年12月17日贵人阮有氏长段文选
12芳维公主渊艳阮玉永嘉1821年-1850年1月11日贵人盖氏祯黎增茂
13新和公主芳静阮玉端慎1822年1月2日-1866年5月23日贵人梁氏愿郑怀谨
14琼林公主庄慧阮玉娴慎1822年-1849年10月3日宫人陈氏雁阮增踊
15懋和公主美淑阮玉嘉贞1823年9月25日-1885年9月19日美人段氏瑞陈文德
16美宁公主艳洁阮玉嘉节1823年12月27日-1841年12月1日贵人杜氏心
17富丰公主婉和阮玉永瑞1824年3月4日-1863年4月27日才人陈氏竹阮进谓
18归德公主美淑阮玉永祯1824年6月21日-1892年4月18日淑嫔阮克氏宝范登述
19未命名早殇宫人陈氏严
20感德公主阮玉淑慎1825年6月25日-1907年2月18日宫人陈氏严黎文琅
21春安公主婉娴阮玉淑静1825年10月1日-1856年4月13日贵人黎氏禄张福李
22和美公主嘉淑阮玉庄静1825年10月1日-1847年3月19日婕妤黎氏爱
23沾德公主阮玉庄娴1825年11月22日-1892年4月17日贵人阮有氏幸邓德润
24平春公主静芳阮玉嘉瑞1825年11月25日-1860年8月3日才人陈氏竹黄文秋
25赖德公主美淑阮玉贞慎1826年9月12日-1904年1月3日淑嫔阮克氏宝申仲怡
26义田公主美淑阮玉贞娴1827年6月14日-1902年7月28日丽嫔阮嘉氏翠竹黄嘉稘
27义河公主慧静阮玉祥和1827年6月14日-1847年6月28日惠嫔陈氏勋
28春荣公主美淑阮玉祥静1828年2月5日-1875年1月24日和嫔阮文氏奎梁进礼
29嘉乐公主慧雅阮玉娴淑1828年6月15日-1864年12月2日才人杜氏冈阮文鵔
30阮玉娴贞1829年-1830年11月1日婕妤黎氏爱早殇
31平盛公主阮玉瑞慎1829年4月9日-1907年1月29日贵人黎氏禄胡旛
32阮玉瑞淑1829年-1835年6月12日贤妃吴氏政
33未命名早殇
34顺礼公主美淑阮玉静和1830年-1882年4月22日淑嫔阮克氏宝邓文洁
35未命名早殇
36沛恩公主美淑阮玉良贞1830年10月28日-1891年4月28日贵人杜氏心阮德𪸩
37阮玉嘉庄1831年4月3日-1847年11月19日才人陈氏钱
38金香公主柔则阮玉嘉静1831年7月8日-1860年6月6日才人杜氏冈黎顺理
39永真公主庄和阮玉淑慧1832年2月2日-1854年10月9日和嫔阮文氏奎张文吉
40顺和公主端慧阮玉娴静1832年3月3日-1863年3月24日宫人李氏琴阮文语
41芳香公主慧和阮玉娴安1832年8月2日-1854年4月6日惠嫔陈氏勋黄文班
42义棠公主柔庄阮玉静安1833年7月29日-1857年4月27日和嫔阮文氏奎黎止孝
43春和公主美淑阮玉淑姿
阮玉安淑
1833年8月5日-1879年3月15日惠嫔陈氏勋阮登栋
44春来公主阮玉柔仪1833年11月22日-1907年1月10日丽嫔阮嘉氏翠竹阮廷赐
45未命名早殇贵人杜氏心
46富厚公主美淑阮玉芳贞
阮玉安瑞
1834年6月27日-1886年12月15日婕妤阮常氏圆阮文霱
47定成公主渊娴阮玉和慎1834年6月27日-1860年12月25日才人裴氏山阮亨
48美裔公主美淑阮玉和娴1835年8月28日-1912年6月11日惠嫔陈氏勋阮珍
49香溪公主阮玉和祥1835年10月27日-?宫人陈氏美杨秋
50美顺公主端美阮玉娴慧1835年12月18日-1863年2月10日婕妤阮常氏圆有化
51春云公主婉静阮玉安娴1836年-1854年7月7日和嫔阮文氏奎胡文玩
52多禄公主阮玉柔和1836年7月31日-1929年8月7日惠嫔陈氏勋胡文奢
53林盛公主美淑阮玉和贞1836年12月4日-1869年10月8日婕妤阮常氏圆阮良恭
54通朗公主丽柔阮玉良娴1838年1月13日-1872年11月6日惠嫔陈氏勋阮进营
55阮玉贞和1838年12月18日-1839年8月14日和嫔阮文氏奎
56阮玉良静1838年12月18日-1840年1月18日惠嫔陈氏勋
57沛泽公主美淑阮玉贞静1839年6月25日-1909年11月10日才人裴氏山黎文桐
58未命名早殇
59阮玉柔静1839年8月3日-1845年4月11日宫人阮文氏椿
60阮玉静庄1840年7月13日-1847年6月30日和嫔阮文氏奎
61美宅公主美淑阮玉贞柔1840年10月15日-1902年4月21日宫人黎氏聪阮常讲
62阮玉贞瑞1841年3月29日-1845年7月10日宫人黎氏订遗腹女
63平隆公主丽雅阮玉庄祥1841年4月16日-1864年5月11日宫人邓氏窕阮如恭,遗腹女
64宜春公主婉芳阮玉福祥1841年7月8日-1865年3月20日惠嫔陈氏勋黄素,遗腹女

注释

  1. 「越南」是清朝嘉庆帝赐给嘉隆帝阮福映的国号。当时在国中以「越南」、「大越」两个国号并用。1839年2月15日,明命帝正式将国号从「大越南国」改为「大南」,禁止继续使用「大越」国号,但在对清朝的外交上仍自称「越南」。[1]
  2. 阮朝最初称呼柬埔寨为「高绵」。绍治元年(1841年)因避讳,改为旧称「真腊」。绍治七年(1847年),改为「高蛮」。启定四年(1919年),恢复“高绵”一名,与“高蛮”并用。
  3. 越南古代称呼老挝为「哀牢」、「牢国」。
  4. 与清朝类似,阮朝的总督也管理两三个省。不过越南的一省,实际面积只等于中国一县。
  5. 绍治帝继位后,为避绍治帝阮福绵宗讳,改宗人府为尊人府。
  6. 明命帝说:「自古科举误人至深。朕以为文章无一定之规。而今科举之文仅拘泥于腐套,互相夸耀,各立门户,人品之高下观乎于此,科场之取舍亦决定于此。如此治学,无怪乎人称日益拙劣。然集习成规,遽难改变,及后宜徐图变之。」[21]
  7. 越南人将逃到越南境内的中国山贼称为「客贼」(越南语)。
  8. 若瑟·玛尔香被越南人称为「游神父」(Cố Du)。此人在1988年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封圣,是越南殉道圣人之一。
  9. 1824年,黎文悦告发阮福美堂与母亲宋氏涓乱伦之事,明命帝下令将宋氏涓溺死,阮福美堂监禁。
  10. 阮福景一系子孙有强烈地亲天主教倾向,引起阮福映的反感。[56]另一方面,阮福美堂当时年仅16岁,而阮福晈则24岁,思想上比阮福美堂更为老成。[57]
  11. 「掌奇」是越南士族中第二等士族、军官。
  12. 「红毛」(越南语)是当时越南人对英国的称呼。

参考文献

引用

  1. 《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一九〇:「戊戌明命十九年春三月甲戌,初定国号曰大南。谕曰:我国朝自太祖嘉裕皇帝南极肇基,暨列圣日增式廓,抚有越裳之地,故国中原号『大越』,历书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袭用安南之别称『大越』者。比至我皇考祖高皇帝奄有安南,爰建国号为『大越南国』,其历书但书『大越』二字,于理本无妨。向来行之,已历年纪。乃有草野无识之徒,见安南国历朝亦有『大越』字样,谬认雷同,妄生疑讶,则所关国体不细。朕稽诸往古,唐、宋以前,多以兴王之地为奄有天下之号,至元、明又嫌循袭故称,即以美字为国号,暨大清原称满洲,后复改为大清,皆因辰随宜,事以义起。兹本朝奄有南方,提封日辟,东边一带,讫于南海,绕过西溟,凡戴发含齿,皆隶版图,海澨山陬,尽归率土。原称越南,今称大南,更明名义,而越字亦在其中矣。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信符名实。准嗣后国号,宜称『大南国』。一切文本称呼,即照此遵行。或间有连称『大越南国』,于理犹是。永不得复称『大越』二字。其协纪历本年业已颁行,不必一一更换,仍须改印数千张历面进候,颁给京外官员,俾明大号。余即以明命二十年为始,改着『大南』字样颁行,以正名称,播告迩遐,咸孚闻听。」
  2. . [201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3. .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4. Buttinger, p. 268.
  5. (法文)Viêt Nam Exposé, p.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 . [201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 《越南通史》,546页
  8. 《越南史略》,313页
  9. 《越南史略》,315页
  10. 《明命政要·勤政篇》
  11. 《越南历史》,473页
  12. 《越南史略》,316页
  13. 《越南史略》,319页
  14. 《越南通史》,549页
  15. 《越南史略》,323页
  16. 《越南通史》,554页
  17. 《越南史略》,320页
  18. Sơ lược về tổ chức thế hệ, danh tánh trong họ Nguyễn-phước
  19. 越南史略》,335页。
  20. 潘佩珠着《越南亡国史》,转引自《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304页
  21. 《越南史略》,321页
  22. 《越南史略》,322页
  23. 《越南历史》,474页
  24. 《越南历史》,477页
  25. 《越南通史》,543页
  26. 《越南史略》,324页
  27. 《越南通史》,555页
  28. 《越南通史》,556页
  29. 《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 卷三十七 明命七年二月 南定土匪武德葛窃发于茶里洋外小岛条。
  30. 《越南史略》,326页
  31. 《越南史略》,337~339页
  32. McLeod, p.30
  33. 《越南史略》,328~330页
  34. (英文)Chapuis, p.192
  35. 《越南史略》,339页
  36. (英文)Bunson, p.45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7. (英文). [2009-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3).
  38. Choi Byung Wook. . SEAP Publications. 2004: 141– [2019-01-25]. ISBN 978-0-87727-13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39. Jean-François Hubert. . Parkstone International. 2012-05-08: 25– [2019-01-25]. ISBN 978-1-78042-96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8).
  40. . Cham Unesco.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41. (Extracted from Truong Van Mon, “The Raja Praong Ritual: a Memory of the sea in Cham- Malay Relations”, in Memory And Knowledge Of The Sea In South Asia, Institut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laya, Monograph Series 3, pp, 97-111.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aritime Culture and Geopolitics & Workshop on Bajau Laut Music and Dance”, Institut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 and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laya, 23-24/2008)
  42. Dharma, Po. . Cham Today.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43. (日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4. . [2019-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3).
  45. 《越南史略》,327~328页
  46. 《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303~304页
  47. McLeod, p. 28.
  48. 《越南史略》,342~343页
  49. (繁体中文)天主教圣道明传道中心(台湾):越南殉道圣人 存盘,存档日期2014-03-06.
  50. Việt Sử Toàn Thư, Phạm Văn Sơn, p. 432
  51. 《越南史略》,330~337页
  52. 《越南史略》,340页
  53. 《越南通史》,642页
  54. 《越南通史》,558页
  55. 《越南通史》,560~561页
  56. Buttinger, p. 269.
  57. McLeod, p. 24.
  58. (英文)A Vietnamese Royal Exile in Japan by My-Van Tran, Tran My-Van
  59. 《越南通史》,559页
  60. 《越南史略》,341~342页
  61. Chapuis, p.4
  62. 《越南历史》,489页
  63. 《越南通史》,550页
  64. (英文)The Nguyen Mission for Smallpox Vaccine: Promising Leads from the Portuguese Archives 存盘,存档日期2013-02-01.
  65. 《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41页
  66. 《越南史略》,343页
  67.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8. 《越南历史》,459~461页
  69. 《越南通史》,560页
  70. 据墓碑“前朝才人胡氏谥淑顺之墓 孝子绵宱奉祀 丁卯年五月二十日生 丁丑年四月初一日卒”。

来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三》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作者:明命帝
维基语录上的阮福晈语录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明命帝
书籍
  • (简体中文)陈仲金. [《越南通史》(原文书名:《越南史略》)]. 戴可来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ISBN 7-100-00454-3.
  • (简体中文)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 [《越南历史》]. 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 (简体中文)郭振铎; 张笑梅.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7-3000-3402-0.
  • (简体中文)孙宏年. .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ISBN 7-5316-4358-8.
  • (英文)Choi Byung Wook. . SEAP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7727-138-0.
  • (英文)Chapuis, Oscar.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5. ISBN 978-0-313-29622-2.
  • (英文)McLeod, Mark W.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1. ISBN 978-0-313-29622-2.
  • (英文)Matthew Bunson. . Our Sunday Visitor Publishing. 2003. ISBN 1-931709-75-0.
  • (英文)Buttinger, Joseph.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aeger. 1958.
  • (法文)(英文)Gisèle Luce Bousquet; Pierre Brocheux. .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ISBN 0-472-09805-5.
网页
  • . [201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8) (越南语).
  • (简体中文)[清]赵尔巽 等. . [201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6).
  • (越南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 (越南文)Nguyễn Vĩnh Tráng,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明命帝
前任:
嘉隆帝
大越南国皇帝
1820年-1839年

原因:改国号为大南

原因:改国号为大南
大南国皇帝
1839年-1841年
继任:
绍治帝
前任:
嘉隆帝
越南阮朝君主
1820年-1841年
继任:
绍治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