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映
阮福映(越南语:/,1762年2月8日—1820年2月3日),又作阮映、阮福,[lower-alpha 2]是越南最后一个传统王朝阮朝的开国君主,1802年至1820年在位,死后庙号阮世祖(越南语:/)。因其年号嘉隆,故而被称作嘉隆帝(越南语:/)。[lower-alpha 4][3]
嘉隆帝 | |
---|---|
大越南国[lower-alpha 1]皇帝 | |
在位时间:1802年6月1日-1820年2月3日(17年247天) | |
前任:阮光缵(西山朝) | |
继任:明命帝 | |
![]() 嘉隆帝画像 | |
朝代 | 阮朝 |
年号 | 嘉隆 |
姓名 | 阮福映[lower-alpha 2] |
庙号 | 世祖 |
谥号 | 开天弘道立纪垂统 神文圣武峻德隆功 至仁大孝高皇帝 |
别名 | 阮映、阮福[lower-alpha 2]、阮福暖、阮福种[lower-alpha 3] |
出生 | 武王壬午年正月十五日 | 1762年2月8日
出生地 | 内路富春京 |
逝世 | 1820年2月3日 嘉隆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 (57岁)
逝世地 | 越南顺化皇城 |
陵墓 | 天授陵 |
父 | 孝康皇帝阮福㫻 |
母 | 孝康皇后阮氏环 |
皇后 | 承天高皇后宋氏兰 顺天高皇后陈氏珰(追赠) |
阮福映出身广南阮主家,是武王阮福濶的孙子。1775年春季北方郑氏军队攻陷富春(今顺化市),阮福映随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带)。1777年定王及新政王阮福旸为西山军所杀,1778年阮福映被推为大元帅[4],并于1780年称王,据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带)与西山军对抗,1782年被西山军击败,流亡富国岛,旋即逃入暹罗求援。1784年与暹罗联军共抗西山朝,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再度流亡暹罗。此后希望借助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百多禄的关系来获得法国援助。1787年,百多禄携阮福映的长子阮福景出使法国,并代表阮福映同法国政府签订《法越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越南割让沱㶞港(今岘港)和昆仑岛给法国。但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最终并没有实质上帮助阮福映,因此阮福映也拒绝履行他在与法国所签订条约中的诺言。1789年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之后逐渐平定全安南国境。
1802年改元嘉隆,创建阮朝。初订新国号为「南越」;12月,遣使赴清朝献西山朝印绶及所擒西山军的清人「乌艚海匪」首领莫观扶等人。1803年6月,嘉庆帝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确定新国号「越南」,但有时仍旧使用原国号「大越」。[lower-alpha 5][3]1806年,阮福映举行登基大典称帝,正式登基。[lower-alpha 1]在位期间进行军事、行政、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大兴土木修建城市、官道等建筑。1815年以越南历代刑书及后黎朝《洪德法典》为基,并参考《大清律》,颁行《嘉隆律书》(当时称为《皇越律例》)。
1820年逝世,在位18年,终年58岁。其子明命帝继位。
早年生涯

阮福映原名阮福暖(越南语:/),又名阮福种(越南语:/),是阮福㫻与阮氏环的第三子。[lower-alpha 3]阮福㫻是阮福濶的次子。据阮朝的官方正史记载,1765年阮福濶逝世,因世子阮福昊已死,便遗命让阮福㫻继位。但权臣张福峦却篡改了遗诏,让年幼的第十六子阮福淳继位。[5][6][7][8]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认为阮福㫻被确立为继承人可能是19世纪阮朝创建以后才出现的一种观点;阮福昊死后,阮福濶指定阮福淳继位,阮福昊的长子阮福旸为替补人选。而在后来的西山之乱中,阮福旸的声望远远超过了阮福淳,而此时阮福映在各位王子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8]
阮福濶逝世时,阮福映年仅四岁,同父亲阮福㫻一起被幽禁在宫中,不久父亲阮福㫻就死了。[9]阮福淳年少贪玩,专权的张福峦又贪婪残暴,导致了百姓的不满。1771年,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发动西山起义,立即得到了南河各地的响应。1774年,北河的郑主郑森见南河大乱,派黄五福南下讨伐。阮福映随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带)。[10]此时,阮福映被定王授予掌使的官职,统帅左翊军。阮朝史料称,他虽然年少,但多出奇谋,深得诸将的尊敬,也得到了定王的器重。[11]
1777年,西山朝君主阮岳派遣阮惠、阮侣攻打嘉定,年仅十五岁的阮福映被太上王阮福淳派往三端口(位于今前江省一带)募兵。不久,旧阮的新政王阮福旸同众多宗室大臣一起,在龙湖营(今永隆省一带)被西山军俘虏杀害。太上王逃往橙江(位于今前江省一带),阮福映率东山军将其迎接到芹苴。随后,太上王在龙川(今金瓯省)被阮惠俘虏并杀害。许多阮氏王子遇害,但阮福映幸免于难。[12][11] 他逃到了沥架,被天主教牧师保罗·谊(Paul Nghi,Phaolô Hồ Văn Nghị)藏了起来。[13]此后他逃到了河僊镇,在那里,他遇上了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百多禄主教。[lower-alpha 6][14][15][16]得到保罗·谊的情报后,百多禄避开了在柬埔寨的西山军,前来帮助阮福映。[13][17][19][20]阮福映许诺在夺回政权之后将会给予基督教自由传播的权力,因此百多禄动心了。[21]他们一起进入森林逃避西山军追捕,此后二人一起逃亡到了土朱屿。[21]
重回南河
嘉定一带的争夺战
阮惠、阮侣在攻灭旧阮政权之后,留总督凋镇守嘉定,自己则率军回到归仁。在得知西山军主力撤离嘉定之后,阮福映率其支持者自土朱屿回到龙川,起兵反抗西山朝。阮文仁、杨公澄将阮福映迎至沙沥(今同塔省沙沥市)。旧阮残余势力纷纷举兵响应,杜清仁、黎文匀、[lower-alpha 7]阮文弘、宋福匡、宋福梁等将驱逐了总督凋,夺回了嘉定城。旧阮势力得以复辟,阮福映被众将推举为「大元帅摄国政」,当时年仅十七岁。[12]
阮岳派军队前来攻打,被杜清仁率东山军击退。阮福映趁机派遣黎文匀发起反攻,夺取了平顺、延庆两府。在内政方面,阮福映重新设置了阮主时代的府僚,并制定税例抽税养兵,制造战船积极备战。[12]在百多禄的帮助下,旧阮制造了大量新式武器,包括了新式武器手榴弹。百多禄还从葡萄牙购买了三艘西式军舰,聘请法国探险家幔槐(Manuel)[lower-alpha 8]为船长。[22]旧阮势力再次强大,嘉定城附近的藩安、边和、定祥、永清、河僊镇都被旧阮收复,西山军屡次征讨都未能成功。日趋强大的旧阮甚至派遣介入了柬埔寨[lower-alpha 9]的内战。1779年,亲暹罗的安农二世(匿螉嫩)登上了柬埔寨王位。阮福映派杜清仁、胡文璘前去征讨,杀死安农,拥立亲越南的安英(匿螉印)登位,并留胡文璘守柬埔寨。[12]
1780年阴历正月,阮福映正式称王[lower-alpha 10],人称「阮王」(越南语:/)。阮福映使用后黎朝的景兴年号,[lower-alpha 11]并恢复使用广南阮主的「大越国阮主永镇之宝」。[lower-alpha 12]但次年因杜清仁功高震主,阮福映命宋福添杀之;其下属的东山军纷纷背叛,旧阮陷入混乱之中。暹罗国王郑昭得知之后,趁机派遣通銮·扎克里(即后来的拉玛一世)、素拉西(即后来的二王素拉辛哈那)二兄弟[lower-alpha 13]攻打柬埔寨,[lower-alpha 9]阮福映遣阮有瑞前去支持。由于当时郑昭猜忌通銮,将通銮二兄弟的家小监禁;通銮二人得知后,便与阮有瑞达成和解,相约为兄弟。恰巧此时暹罗发生兵变,通銮·扎克里率军回国平乱,寻获郑昭诛杀之,并杀死发动政变的披耶·讪。随后,昭披耶·扎克里继位为新的暹罗国王——拉玛一世,以素拉西为第二王,通因为第三王。旧阮因而巩固了其在柬埔寨的霸权地位。[12]
1782年阴历三月,阮岳在归仁得知旧阮内乱,与阮惠亲率水步兵三千、战船若干[lower-alpha 14]南下攻打嘉定。旧阮军与西山军在嘉定附近的七岐江交战。虽然旧阮军有三艘军舰的参战,但西山军的水军趁顺风到来之际猛冲旧阮水军。由于指挥上的失误,旧阮军队大败,幔槐[lower-alpha 8]阵亡,并损失了一艘军舰。这场战役中旧阮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阮福映被迫弃嘉定城,逃往富国岛。西山军攻取嘉定,留杜闲蛰守城,阮岳、阮惠率主力部队回到归仁。[12]
再失王位,流亡暹罗

阮福映败逃富国岛,但其支持者依然抗击西山朝。就在阮岳、阮惠班师回朝之后,同年的阴历十月,富安府的朱文接率军起兵,阮福映的弟弟阮福旻也举兵响应。[23]朱文接收复了嘉定,迎阮福映回城。但次年阴历二月西山朝又派阮惠、阮侣前来攻打。西山军在四岐江旁背水一战,旧阮大败,阮福旻阵亡,[23]重要将领杨公澄、阮黄德被俘。[24]阮福映不得已,再次逃往富国岛。这次阮惠希望一举歼灭阮福映势力,于是在休整兵马之后,于六月攻打富国岛。阮福映不敌,败走昆仑岛。阮惠再攻昆仑岛,由于西山军许多战船遭遇风暴而倾覆,阮惠被迫罢兵。阮福映经古骨屿(今阁骨岛)逃回富国岛。[12]
身处富国岛的阮福映残部没有粮草,只能采草芋充饥。当时百多禄正在暹罗的尖竹汶传教,阮福映派人前去商议,决定派遣范文仁、阮文廉护送嫡长子阮福景,随百多禄前往法国求救。但因风不顺,百多禄一行始终未能出发。另一方面,阮福映派朱文接前往暹罗求救。1783年底,朱文接到达暹罗首都曼谷,[lower-alpha 15]觐见了暹罗国王拉玛一世。拉玛一世派大将知蚩多[lower-alpha 16]率水军前去接应阮福映。暹罗水军于次年阴历二月到达河僊镇,与阮福映商讨共抗西山朝的事宜。阮福映随暹罗军队来到曼谷,在那里招募逃往到暹罗的旧部,伺机返回越南。拉玛一世以非常隆重的礼节欢迎阮福映,并答应将出兵助其归国。[25]

1784年(西山朝泰德七年),阮福映[lower-alpha 17]率旧部朱文接、阮文诚、鄚子泩、阮文威等攻打嘉定。暹罗国王拉玛一世先派六昆、沙苑[lower-alpha 18]会同暹罗任命的柬埔寨摄政昭披耶·阿派普贝[lower-alpha 19]至柬埔寨,由此进攻嘉定;七月后又派大将昭曾、昭霜率士兵二万、战船三百艘,从曼谷出发,渡海攻打嘉定。[29][lower-alpha 20]
暹罗军势如劈竹,连破沥架(今坚江省迪石市)、巴色(今朔庄省朔庄市)、茶温(今永隆省茶温县)、斌沏(在今永隆省)、沙沥(今同塔省沙沥市社)等地。黎文匀[lower-alpha 7]据茶津(今前江省)响应阮福映。旧阮方面的统帅朱文接在攻打斌沏的时候阵亡,阮福映任命黎文匀接替其统帅之职。西山军守将张文多不敌,被迫撤离了嘉定,[32]派邓文真向归仁求救。阮岳得悉后,便派阮惠前去防御,驻军于是美湫。[33]
暹罗军队在嘉定一带烧杀抢劫,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和奴隶送回暹罗。[34]暹罗人对阮福映表现得非常轻慢。阮福映也看到了暹罗出兵相助事实上是想乘机占领嘉定之地,对此非常失望,认为暹罗必败,事先派遣鄚子泩来到镇江(今芹苴市、后江省一带)组织战船,为自己留下后路。[35]
阮惠派兵数次攻打暹罗水寨,然后撤退。此后,又遣人赠送给昭曾丰厚的礼物,请求不要干涉西山朝与旧阮的内战。昭曾高兴地收下了礼物,这使暹罗更加轻敌,也造成了暹罗与旧阮双方互相猜疑。[35][lower-alpha 21]阮惠便使用诱敌深入之计,在沥涔、吹蔑(亦作蔑)一带设伏引诱暹罗、旧阮联军到来,大破之。这场战役发生在1785年的阴历四月,被称为沥涔吹蔑之战。[lower-alpha 22]昭曾率领暹罗军队夺路而逃,在昭披耶·阿派普贝(昭锤卞)的接应下经柬埔寨逃回暹罗,全军只有两千至三千人幸存。[37]旧阮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阮文威阵亡,阮福映仅率亲信数人逃到镇江,由鄚子泩接应逃入暹罗,[38]并遣人将国母阮氏环等家眷接至暹罗。阮惠则率军回到归仁,留邓文真守嘉定之地。后来嘉定成为西山朝东定王阮侣的封地。[25]
寓居暹罗,向法国求救

阮福映[lower-alpha 17]逃至曼谷[lower-alpha 15]之后,仍有不少旧阮的支持者抗拒西山朝,但皆不是西山朝对手。后来旧阮将领阮黄德、黎文匀等人得知阮福映出奔暹罗之事,陆续前去投奔。拉玛一世安置这些越南人于曼谷城外的平原,令其自成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当时被称为「龙邱」(越南语:/),[lower-alpha 23]今日的泰国人称之为「嘉隆村」。阮福映及其部众在这个村落里耕种,仍怀有东山再起之志。[40][lower-alpha 24]
拉玛一世把阮福映安置在曼谷郊外是因为看到阮福映尚有一定实力,本意是希望借助阮福映的力量为己所用。而阮福映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积极参与暹罗的军事行动。阮福映在1785年的缅暹战争中,派遣黎文匀、阮文诚等人参战;此后又帮助暹罗击退马来海盗的骚扰。[42][43][40]旧阮遗臣在对缅甸的战斗中作战英勇,拉玛一世大喜,厚赏之。阮福映便利用这些资金建造战船,准备伺机复国。[40][44]
而在另一方面,阮福映迫切地需要得到法国的支持。在阮福映的一再敦促下,百多禄于1785年携其长子阮福景出发,并带有阮福映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书信。[25]同时被带去的还有阮福映的玉玺,这表明百多禄被阮福映委任为全权使者。为了能够在越南自由传教,百多禄尽其全力帮助阮福映复国。在临行前,百多禄派遣西班牙籍[lower-alpha 25]多明我会传教士耶妬悲、麻怒(Manuel)[lower-alpha 26]前去马尼拉,试图向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寻求援助,但遭西山军扣留并杀害。[45][46]
1785年2月,百多禄一行到达法属印度的首府本地治里。但百多禄随即发现法国对越南并不感兴趣,因此派人向葡属澳门的议院求助。1786年,葡萄牙使者来到曼谷,与阮福映签订了同盟条约,答应为阮福映提供了56艘西洋军舰。[47]翌年葡萄牙人安尊磊(António)[lower-alpha 27]自葡属印度的首府果阿来到曼谷,为阮福映带来了西式士兵和军舰。拉玛一世得知此事后非常不满,阮福映为了不使拉玛一世猜疑,被迫谢绝了葡萄牙人的援助。[40]然而此次事件之后,阮福映不再受到暹罗人的信任。[48]

1786年6月,百多禄一行从本地治里出发前往法国。[49]1787年2月,百多禄一行到达巴黎,并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海军大臣卡斯特里侯爵、外交大臣蒙莫兰伯爵会面。11月21日,双方签订《法越凡尔赛条约》。法国承诺派遣四艘军舰、1900名士兵前去支持阮福映;阮福映则愿意割让沱㶞(今岘港)、[lower-alpha 28]昆仑岛给法国,并给予法国人贸易特权。[50][25][51]同年12月,百多禄一行乘坐Dryade号军舰离开法国,前往本地治里,准备借道本地治里归国。但27日行至本地治里的时候,却得知法国本土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濒临破产。[lower-alpha 29]法属印度总督汤玛斯·康韦伯爵以此为由拒绝给予援助。百多禄便通过自己的关系,招募了一些法国军官并购买一些法国武器、弹药和军舰。[51]
与此同时,越南的旧阮支持者寄信给阮福映,告知了西山朝发生了内乱、阮惠与阮岳之间发生了军事冲突之事。同时,阮福映也得知镇守嘉定之地的都督邓文真已率主力部队前往归仁的消息。[52]1787年阴历七月,阮福映留下书信辞别了拉玛一世,决定率部悄悄离开曼谷。[53]这些越南避难者计划离开,被附近的人探知,告诉了披耶·拍康(พระยาพระคลัง,财政大臣)。披耶·拍康将其报告给了拉玛一世和二王玛哈·素拉辛哈那。素拉辛哈那极为愤怒,亲自追赶他们。黎明时分,素拉辛哈那看见了在海湾口的船只。阮福映认为被抓获一定性命难保,做了自杀的准备,但被身边的人阻止。最终这些越南人成功逃脱。[54][48]阮福映至富国岛,被流亡越南的天地会首领何喜文迎至龙川(今金瓯省)。西山朝将领阮文张率军300人、战船十五艘前来投奔。阮文仁等人也率旧部响应。镇守嘉定的东定王阮侣大为恐惧,留太保范文参守嘉定,自己则退往镇边(今同奈、平福、巴地头顿省一带)。阮福映伪造了一封阮岳写给阮侣的书信,声称范文参是内应,并故意将书信投递至范文参处。范文参率军以白旗先行,前往镇边,欲面白其冤。但阮侣见到白旗以后,误以为范文参已投降,惊恐之下弃城逃往归仁。范文参退守嘉定,阮福映围攻,一度不能胜并损失甚重;后来武性率部前来投奔,阮福映势力才得以恢复。1788年阴历七月,阮福映破范文参部,重新占领嘉定;翌年包围范文参部于巴忒,迫其投降。至此阮福映重新在嘉定站稳了脚跟。[55]
巩固南方领地
阮福映在夺取嘉定之后,派阮文闲出使暹罗告捷,并对暹罗此前的帮助表示感谢。[55]阮福映在嘉定整顿内政,禁止赌博和巫术,同时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整顿税收和农耕。阮福映推行「寓兵于农」的政策,任命郑怀德、黎光定、吴从周、黄明庆等十二人为田畯官,劝课农桑、开垦荒地,征不愿务农者为兵。此外阮福映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购买国外的金属以制造兵器;同时酌情降低关税,使得不少外国商船愿意来到嘉定经商。经过了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旧阮的势力逐渐强大。[56]

1789年7月14日,百多禄与阮福景乘坐法国军舰Méduse号,携带法式枪支弹药返回嘉定。随行的还有法国海军军官让-巴蒂斯特·沙依诺、戴福桑、让-马里·达约等人。[lower-alpha 30]阮福映任命这些人为军官,大规模铸造西式兵器、军舰,旧阮的实力又一次得到壮大。根据西方史料的记载,法国Dryade号军官奥利维耶·德·皮曼纽尔[lower-alpha 30]叛逃到旧阮,为阮福映训练步兵和炮兵,将西方先进的步兵思想带到越南;[58][59]而原为法国海军军官的达约、沙依诺则负责训练海军。至1790年,旧阮的陆军中已有五万名穿英国式制服、行欧洲式军礼、装备有西式先进武器并掌握西式战争技术的越南士兵;[60]到了1792年时,旧阮海军已拥有两艘欧式军舰和十五艘护卫舰。[61]至此,旧阮无论陆军还是海军的实力都已经比西山军强大,拥有绝对的优势。[51]
阮福映不仅从欧洲引进了先进武器和训练方式,还按照西方的方法建造军事堡垒。1790年,德·皮曼纽尔与西奥多·勒布朗[lower-alpha 31]在嘉定创建了第一个西式城堡——八卦城(又称嘉定城堡)。[58]
全面北伐

1790年阴历四月,在发展有一定实力之后,阮福映派遣掌前军黎文匀[lower-alpha 7]军五千人攻打平顺府。旧阮军队以武性、阮文诚为先锋,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平顺。但是由于黎文匀与武性的不和,西山军趁机反攻,夺回了平顺府,黎文匀被围困在潘里。阮文诚率军援救才击退了西山军。黎文匀因此服毒自杀。[62]
对于日渐强大的旧阮,归仁朝廷的阮岳联合华南海盗,组织了一支舰队,停泊于施耐港,准备伺机南下征讨。阮福映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1792年阴历三月,趁着季风到来之际,阮福映派阮文张、阮文诚、达约、瓦尼埃率水军从芹蒢海口(今胡志明市芹蒢县)出发,突袭并焚毁了西山朝归仁朝廷辖下施耐海口的水寨,全身而退。这场战斗中,由于西山军的战船壅塞于港口,遭到旧阮毁灭性打击,整支舰队只有9艘战船幸存。[62][63]身处凤凰中都(位于今乂安省境内)的阮惠已得重病,得知阮福映势力日渐强大后病情恶化,不久逝世,其年仅十岁的长子阮光缵继位。[52]
从1792年起至1799年期间,西山朝和旧阮的海军经常利用季风的改向而对对方的领地发动进攻。旧阮海军往往在夏季刮西南风的时候对西山朝发起进攻;而冬季到来之时,西山朝海军便利用东北风到来之际进攻旧阮。[63]由于当时的西山朝政治混乱民不聊生,故而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西山朝辖下的百姓都盼望着东南季风的到来。[51]
1793年阴历三月,阮福映册立长子阮福景为东宫,封元帅之职,[51]镇守嘉定。遣尊室会、阮黄德、阮文诚率步兵北伐,攻取了平顺府。阮福映则与阮文张、武性率水军攻打沿海一带。五月,阮福映的水军先后攻取了延庆、平康、富安三府。旧阮在延庆府创建西式城堡——延庆城,以之为重镇。随后旧阮的水陆两军会合,夹攻归仁。阮福映率水军来到施耐海口,西山朝归仁朝廷的皇太子阮文宝领兵迎战,遭到旧阮的夹击大败。[62]在这场战斗中,旧阮军队第一次使用了西方的先进武器——炸弹。[64]
归仁朝廷君主阮岳向富春朝廷求救,阮光缵遣范公兴、阮文训、黎忠、吴文楚等人率17000名步兵和80名象兵、邓文真率30余艘战船前去救援。阮福映不敌,经延庆回到嘉定,留阮文诚守延庆府、阮黄德守平顺府。鉴于延庆的地势重要,十一月又遣百多禄、范文仁、宋福溪,随阮福景前去镇守延庆城堡。[62]

与此同时,西山朝富春朝廷兼并了归仁朝廷的领地,将阮文宝降为孝公。西山朝自此在军事上开始转入攻势。1794年阴历三月,西山朝派遣阮文兴攻打富安府、陈光耀攻打延庆府。阮福景、百多禄等人据守延庆城堡,抵抗在数量上具有相当大优势的西山军,[65]并向嘉定求援。阮福映率大军救援,击退了西山军。阮福映将阮福景等人调回嘉定,换武性镇守延庆。翌年,武性再次成功抵挡了西山军的进攻。[62]
1795年,西山朝发生内乱,裴得宣、吴文楚等重臣被杀,陈光耀被罢去兵权。西山朝的将领互相猜忌残杀,导致西山朝的实力被大大削弱。阮福映趁机发展兵备,并于1797年亲征归仁。[66]途中突然临时改变了策略,攻打沱㶞(今岘港)。华南海盗首领陈添保派属下阮文伍截击,旧阮军队在激战之后被迫撤退。[67]这次行动并不成功,因此阮福映在翌年派阮文瑞出使暹罗,请求暹罗出兵骚扰顺化、乂安边境一带;另一方面,派吴仁静出使清朝,希望牵制西山朝,同时探寻黎昭统帝的消息。[66][68]而华南海盗则受西山朝的雇佣,骚扰旧阮辖下的沿岸,1797年阴历七月,陈添保曾率海盗大举入侵平康、延庆等府的沿海港口;但翌年遭到旧阮的击败,被迫离开这些地方。[67]
1798年,久已不满的孝公阮文宝据归仁城叛乱,遣使通好于旧阮。阮福映派阮文诚前去接应,但兵未至阮文宝便被西山朝擒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小朝之变。这场叛乱发生之后,多疑的阮光缵听信谗言,杀死了黎忠、阮文训等人,导致了黎质等人的背叛,西山朝文臣武将也都离心离德。见此机会,阮福映于次年大举北伐。西山朝派陈光耀和武文勇率陆军支持,水军则由被封为统兵的华南海盗首领樊文才率领。武文勇部在石津与旧阮的阮文诚部相遇,安营对峙;夜间恰巧有一只麋鹿西山军兵营前经过,有士兵惊呼,西山军以讹传讹,误以为旧阮的同狔兵偷袭,不战而溃。[lower-alpha 32]旧阮将领宋福梁击败了华南海盗,并与阮福映大军合兵,合力将沿海的华南海盗巢穴逐一捣毁。归仁城自此成为一座孤城,守将黎文清被迫献城投降。阮福映将归仁城改名为平定城,留武性、吴从周守城。[66][67]1799年,阮福映派阮文瑞、刘福祥出使暹罗,希望调遣柬埔寨和万象之兵攻打西山朝,得到了暹罗王拉玛一世同意。[11]随后,柬埔寨摄政召华塔拉哈 (波)派兵五千人前往乂安支持阮福映。[70]
1800年阴历正月,西山朝派遣陈光耀、武文勇再度南下,试图夺回平定城。华南海盗为西山军提供了一百余艘战船。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西山朝大军包围平定城,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欲迫使武性投降。阮福映亲自率领八万水军,分乘1200艘战船(包括4艘欧式军舰、40艘大型战船和300多艘大划艇)北上救援。阮福映派武彝巍、黎文悦击退了驻守施耐海口的西山军武文勇部,又遣阮文张粉碎了华南海盗劫夺后勤物资的图谋,乘胜攻取了广南、广义两府。阮福映派阮文瑞、刘福祥二人前往联系万象。刘福祥率阮军从万象攻打乂安府,万象王因塔翁(昭印)派兵四千余人协助。北河的豪强纷纷举兵支持旧阮。但是,旧阮军队始终无法冲破西山军对归仁的包围圈,因此阮福映令武性弃城逃出。武性拒绝了,并建议阮福映攻打西山朝首都富春(今顺化)。阮福映最终接受了武性的建议。[71][67]
1801年五月,阮福映兵至思容海口,击败阮文治所率的西山军。旧阮乘胜追击,直入渜海口(今顺安海口)。阮光缵亲率西山军抵抗,[71]根据参战的让-巴蒂斯特·沙依诺描述,这是旧阮与西山朝之间爆发的最为惨烈的一战,战场上尸横遍野。西山军大败溃散,支持西山朝的华南海盗也遭到旧阮军队的沉重打击,重要海盗首领东海王莫观扶以及统兵梁文庚、樊文才被旧阮俘虏。[72]阮光缵率太宰阮光绍、元帅阮光卿、大司马阮文赐等人,经洞海垒渡过江,逃往北河,印章玺绶全被旧阮军缴获。[71]皇后黎氏玉评也被旧阮俘虏。阮福映将黎氏玉评纳为昭媛。
1801年阴历五月初三,阮福映进入富春城,张榜安民。随后派阮文张、黎质率水步两军追击阮光缵,未能追及。阮光缵逃到北河,被阮光垂迎至升龙(今河内市),改元宝兴。而陈光耀、武文勇得知富春被攻陷后,欲回军救援,但被黎文悦部扼守道路,于是奋力攻破了平定城,武性、吴从周自杀。陈光耀、武文勇以平定城为据点,攻打周边的旧阮城镇,皆无功。[73]
1802年阴历正月,阮光缵在北河站稳脚跟之后,纠集北河的西山军,决定同旧阮发动最后一搏。与此同时,华南海盗首领郑七原已离开越南回到广东,在陈添保的劝说之下,率属下分乘200艘战船前往北河,表示效忠于西山朝。郑七抵达升龙后,被阮光缵封为大司马。但旋即陈添保认定西山朝败局已定,弃官逃往中国,向清廷投降。[72]得到郑七的支持之后,阮光缵随即亲率大军三万南下,来到江,派郑七守日丽海口(日丽江入海口)。旧阮将领阮文张、邓陈常不敌,退往洞海(今广平省洞海市)。阮福映闻报,亲自率大军北上,遣范文仁、邓陈常守陆路,阮文张守水路。阮光缵派阮光垂围攻镇宁垒(又名洞海垒、日丽垒,位于今广平省),久攻不克;阮文张则在此期间突袭日丽海口,大破郑七率领的华南海盗。[72]围攻镇宁垒的西山军惊恐之下溃散,阮光缵逃回升龙。身处平定城的陈光耀、武文勇,得知阮光缵战败后,率军弃城北上欲与之会合,但途中被旧阮击败并俘虏。[73]
灭亡西山朝
嘉隆元年五月初二日(1802年6月1日),阮福映宣布停止使用后黎朝的年号景兴;改用新年号「嘉隆」[lower-alpha 33]。自此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自此诞生。势力日薄西山的阮光缵还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对抗旧阮,派遣阮登为使者,前往清朝求援。阮福映则于此时派遣郑怀德、吴仁静出使清朝,献上缴获的西山朝印绶,并将被俘虏的海盗首领莫观扶、梁文庚、樊文才三人移交清廷。两广总督吉庆审问了三人,得知西山朝一直支持华南海盗的事实,将此呈报清廷。嘉庆帝闻报后勃然大怒,下令驱逐西山朝使者,[52][74][72]并命令吉庆将莫观扶、梁文庚、樊文才三人按大逆罪凌迟处死。[lower-alpha 34]
随后阮福映亲率大军北伐,清化督镇阮光盘献城投降。阮朝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北推进,并迅速攻占升龙。阮光缵率宗室大臣逃跑,在凤眼县被农民俘虏,六月二十三日送至升龙。[73]阮福映下令免除北河百姓一年的税收。阮福映任命阮文诚为北城总镇,管理当地事务;又在北城设置户曹、兵曹、刑曹职务,分别由阮文谦、邓陈常、范文登担任。阮福映还让后黎朝的后裔黎维𬓋主持后黎朝皇室的祭祀,郑主的后裔郑楈主持郑主家族的祭祀,以安抚他们的支持者。[75][76]
阴历七月,阮福映率军回到顺化,押解西山朝君臣至顺化太庙行献俘之礼。阮光缵及西山朝宗室阮光维、阮光绍、阮光盘等[lower-alpha 35]凌迟处死之后五象分尸;武将武文勇、陈光耀等枭首示众;[77]文臣吴时任、潘辉益等则被押往北城河内,在河内文庙前施以鞭刑,然后释放。[lower-alpha 36]阮福映又声称「朕闻为九世而报仇」,[78]下令将阮岳与阮惠的尸体从坟墓中掘出,捣弃其骸骨;并将阮岳、阮惠的头骨和阮惠夫妇的木主处以“幽禁外图家”的处罚。明命二年(1821年),改为「永禁监狱室」。[79][76][lower-alpha 37]
整顿内政
阮光缵在位期间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因此阮福映在夺取政权之后,下令改革政治制度。[80]1815年,阮福映参照中国的《大清律》,颁布了《嘉隆律书》。
地方行政
阮福映将越南全境分为北城、嘉定城以及朝廷直辖区域三个部分。其下又分为23镇4营。[81][82]
- 北城下辖11镇:山南上镇(今兴安大部、河南、河内东部)、山南下镇(今南定、太平两省)、山西镇(今河内市西部和永福大部、富寿东部)、京北镇(今北江、北宁两省、河内北部)、海阳镇(今海防市和海阳省)、宣光镇(今宣光、河江两省)、兴化镇(今富寿西部、老街、山罗、和平、莱州、奠边等西北省份,包括今老挝部分领土)、高平镇(今高平省大部)、谅山镇(今谅山省)、太原镇(今太原、北𣴓两省)、安广镇(今广宁省);[81][82]
- 嘉定城下辖5镇:藩安镇(今胡志明市)、边和镇(今同奈、巴地头顿、平福一带)、永清镇(今永隆、安江一带)、定祥镇(今前江、坚江、槟椥、茶荣一带)、河僊镇(今金瓯省及富国岛一带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市);[81][82]
- 阮朝朝廷直辖7镇:清华镇(今清化省)、乂安镇(今乂安、河静两省)、广义镇(今广义省)、平定镇(今平定省)、富安镇(今富安省)、平和镇(今庆和省)、平顺镇(今平顺、宁顺两省);[81]
- 京畿直辖4营:直隶广德营(今承天顺化省)、广治营(今广治省)、广平营(今广平省)、广南营(今岘港市和广南省);[81][82]
其中,京畿由阮朝朝廷直接管理,北城和嘉定城分别设置总镇和副总镇(或称协镇)以管理事务。北城和嘉定城的总镇都是由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担任。各镇以留镇或镇守为长官,镇之下又细分为府、县、州,由知府、知县、知州为长官。[81][82]

阮福映也意识到北城这片刚占领的领地形势错综复杂,既存在有支持后黎朝和郑主势力的余党,也存在着据守山区、朝廷难以管理的土豪,而且这些势力依然强大。[83]阮福映认为北城地区「民性骄顽」,难以统治,因此并没有遵循前代历朝定都河内的惯例,而是将都城选在了历代阮主的统治中心顺化。[84][85]1803年,阮福映命黎质、范文仁、阮文谦,参照中国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在富春城内修建顺化皇城,作为阮朝朝廷的行政中心。[86]
对于北城存在的各种势力,阮福映决定任命他们为官。北城的11镇被分为内五镇和外六镇,[lower-alpha 38]内五镇由后黎朝旧臣管理,外六镇由地方土豪管理。这种委任地方势力为官的制度直到明命帝继位的时候才被废止。
阮福映在位期间,参照法国的沃邦式城堡的建筑风格,在越南全境又先后创建了9座城堡。这些城堡分别是北城辖下的北宁,朝廷直辖地的顺化、乂安、清化、广义、庆和、平定,以及嘉定城辖下的永隆、河僊。德·皮曼纽尔和西奥多·勒布朗[lower-alpha 31]在战争结束之后离开了越南,越南工程师们参照他们建造八卦城和延庆城堡时用的建筑图纸,建造了这些城堡。[87]阮福映认为国家刚刚步入安定时期,百姓容易受朝廷调遣;若再过数年,百姓便习惯于安逸生活,那时再徵调他们建造大型工程,就很容易引起百姓的不满。故而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造了众多任务程。[lower-alpha 39]他还积极修建官道、修建驿站、疏通河流、创建堤坝。[89]
军事制度

阮福映灭西山朝之后,赏赐有功将士,允许年老体弱者卸甲归田。又赏赐并修建庙宇,祭祀阵亡将士。他制定了兵丁之法:广平至平顺各镇三丁抽一,边和以南各镇五丁抽一,河静以北、北城内镇七丁抽一,北城外镇十丁抽一。京畿一带设立亲兵、禁兵、精兵,统称三兵,以守卫顺化。各镇设立奇兵、募兵,分作三番轮流值班。阮朝设置五军都统府,其首领由皇帝的亲信担任。若要动用军队,则由五军都统率兵出征。[90]
而在兵器上,阮朝军队使用的主要是剑槊、马刀以及铜制大炮,也有使用西洋的枪支鸟铳。阮朝在顺化设立三个射击场士兵每年进行一次射击演习。[90]但阮朝朝廷对西洋枪支的使用非常苛刻,每队50人中只有5人拥有鸟铳,每人每年只允许使用六发子弹,超过数目者要赔偿。[91]
阮福映非常重视海港的军事防备,在各港口都创建炮台,检查过往船只;又建造了巨大的船只以巡防海面。[90]而对于活跃于南中国海沿岸的华南海盗,阮福映持严厉打击的态度。1802年,就在阮福映推翻西山朝后不久,阮朝官军便攻陷了华南海盗位于江坪(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lower-alpha 40]的大本营,将著名的海盗首领郑七俘虏并斩首。此后官军清剿华南海盗在越南沿海一带根据地,华南海盗势力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离开越南,回到中国广东一带发展。[72]
经济制度
在财政税收上,阮福映重新规定了丁税、田税的相关法律。阮朝将全国的田地分为三等,按田地质量的优劣来衡量田税征收的多少。若地方遭遇自然灾害,或者国家征用壮丁修路、挖河、建城等,则酌情减税。阮福映制定了丁簿、田簿制度,地方每隔五年对壮丁(18岁以上、59岁以下男性)、田地进行一次调查并编制成册。阮福映颁布法律,禁止了后黎朝时期盛行的买卖公田的行为,但准许在应急的时候租借公田使用三年;超过期限不还者要受到法律的惩罚。[89][92]
阮福映还制定了商税和矿税,以及香、参、席、木、燕窝等税收。朝廷规定商税按照船舶的大小来征收。[89][92]
嘉隆帝在位时期,阮朝直辖领地、北城外镇、北城内镇所规定的税收标准不同,但都由朝廷制定;[92][89]而嘉定城的税收标准则由嘉定总镇确定。[93]
1803年,阮福映先后在顺化、河内、嘉定开设铸钱炉,铸造嘉隆通宝。1810年制造丈量土地的标准铜尺并颁发给地方;1813年,又制造平天衡发给各营各镇。[89][92]
官僚制度、法律制度
1811年,阮福映下令废除后黎朝的《洪德律》,命阮文诚为总裁,主持编纂新的律书。阮文诚等人参照中国的《大清律》,编成《嘉隆律书》(当时称为《皇朝律例》)二十二卷,共计398条。1815年,阮福映将此律书颁行各地。[89]
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认为《嘉隆律书》是在《大清律》上做些许修改之后颁行的。[89]越共学者则认为,《嘉隆律书》宣扬妇女的三从四德和皇帝的绝对权力,「极其保守和顽固」,是「反动」而「退步」的。[94]
在官僚制度上,阮朝沿用了后黎朝的六部制度,各部以尚书为长官,下设参知、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又设督察院以劝谏皇帝、弹劾大臣。[80][95]
而对于宫中的事务,阮福映定下了皇帝生前不立皇后的规矩。宫中只设有皇妃和宫嫔,按等级分为一阶至九阶;皇帝驾崩之后,嗣君继位,才尊其母为皇太后。皇太后死后,追赠皇后的称号。[80][95]
对于爵位,阮福映规定不得封异姓大臣为王爵。皇子虽可以封王,但不能拥有实权。[85]
外交政策
- 与法国的关系:[lower-alpha 25]百多禄试图让阮福映与西方国家接近并贸易,但随着1799年百多禄的死而以失败告终。[103][104]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有征服越南的野心,他希望将越南作为法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抗衡英国在印度的霸权。[105]但拿破仑忙于在欧洲打仗,无暇东顾,后来也随着拿破仑的被流放而不了了之。[106]波旁王朝复辟之后,法国首相黎塞留公爵派Cybele号来到沱㶞港(今岘港),向阮朝朝廷赠送了一艘配备有52支枪的护卫舰作为礼物,还转交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国书,希望阮福映践行他在《法越凡尔赛条约》中的承诺。[105]但阮福映认为自己并没有得到法国的实际援助,故而拒绝了法国的要求,却其国书并且退回了法国的礼物。[107][105][108]
- 与英国的关系:[lower-alpha 25]1804年,英国人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来到越南,要求在广南的茶山创建商馆。由于阮福映曾在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那里购买武器,为了信守诺言,阮福映给予了英国一定贸易特权。但创建商馆的要求遭到拒绝,英国的礼物也被退回。[107]1822年,明命帝终止了英国人的贸易特权。[109]
- 与中国的关系:1803年,阮福映派遣郑怀德、黎光定出使清朝请封。阮福映取「安南」的「南」字、「越裳」的「越」字,请求清朝赐国号「南越」;但嘉庆帝将其改为「越南」,这就是今日越南国名的由来。嘉庆帝认为历史上「南越」之地较广,两广(广东与广西)皆在其内;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过是交趾故地,故而将其二字顺序颠倒。[lower-alpha 5]不过,清朝回复安南时称,以「越」字冠于「南」字之前,表示阮福映先继承越裳之地,而再开拓疆域于安南,不仅名称正大、字义吉祥,又能与两广的旧称「南越」相区别开来。[lower-alpha 41]次年,嘉庆帝派遣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颁赐越南国王金印一枚。[74]阮福映来到升隆(今河内)接受清朝的册封,随后遣黎伯品充如清正使,陈明义、阮登第充甲乙副使,前往清朝进贡并谢恩,[110]双方约定三年一贡为惯例。[74]1806年,阮福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确定新国号「大越南国」。[107]但原国号「大越」仍被使用,直至1839年被明命帝废止。[lower-alpha 1]
- 与暹罗的关系:阮福映即位前曾流亡暹罗,[lower-alpha 17]暹罗曾于1784年出兵越南,试图协助他复位,但失败。后来阮福映趁西山朝内乱之机回到越南,重新占据了嘉定,以此为基地进行北伐并最后统一全国。根据泰国《拉达那哥欣皇家编年史》记载,在阮福映称帝之前,曾先后六次向暹罗王拉玛一世进贡金银花,以表示臣服之意。[113][114][115][116][117][118]在北伐西山朝的战争中,阮福映曾派人向暹罗请求调遣柬埔寨、万象的士兵,得到拉玛一世的同意。[70]阮福映创建阮朝以后,不再向暹罗进贡金银花,但仍与暹罗互相派遣使者。1813年,阮朝曾与暹罗因柬埔寨问题而发生冲突,但在嘉隆年间双方总体上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
- 与柬埔寨的关系:[lower-alpha 9]1779年,阮福映将柬埔寨变为附庸国;但在1782年嘉定被阮惠攻陷之后,旧阮丧失对柬埔寨的控制。不久,柬埔寨发生内乱,国王安英(匿印)出奔暹罗。拉玛一世乘机将其扣留,并派昭披耶·阿派普贝[lower-alpha 19]监督柬埔寨内政。[119]1796年安英逝世时,暹罗不准其子安赞二世(匿螉禛)归国继位。直到柬埔寨摄政召华塔拉哈 (波)去世后,方才册封安赞二世为王。安赞二世不满于暹罗的统治,在外交上游走于越南和暹罗之间。1807年弃暹罗向越南朝贡。这侵犯了暹罗的利益,1811年,暹罗暗中扶持安斯农(匿螉原)叛乱。安赞二世逃往嘉定城,向阮朝朝廷求救。1813年,阮福映遣黎文悦携安赞二世归国复位,并驻兵南荣(今金边)、卢淹(今干丹省勒维恩县)两城,将柬埔寨重新变为越南的附庸国。安斯农出奔暹罗,暹罗驻军于今马德望省一带,欲以该地区封安斯农为王。黎文悦作书谴责暹罗,暹罗与越南达成和解之后撤离了该地。在阮福映在位期间,越南与暹罗没有发生过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柬埔寨则同时向越南和暹罗朝贡。[107]
- 与琅勃拉邦的关系:琅勃拉邦王国(南掌)此前曾发生王位纠纷,故王索迪加·戈曼之子曼古·拉加古曼(Ong Manhku Rajakoumane,温猛)与国王阿努鲁塔(𦵚乍)争夺王位。曼古获得清朝的承认和册封,进攻阿努鲁塔,战败后逃往兴化的昭晋州(今莱州省丰收县)投奔当地土司。1802年秋,曼古来升隆(今河内)朝见阮福映。阮福映认为天下初定,没有时间处置这件事情,让他回昭晋州。与此同时,阿努鲁塔遣使,请求从宁边州(今奠边府市)入贡。1809年,曼古又被北城臣送来顺化。阮福映将他送往谅山的镇南关(今中越边境友谊关),让清朝处置。清朝认为曼古不能自立,拒绝了他的王位请求并没收其敕印。此后,曼古客居昭晋州直至逝世。[120]
- 与万象的关系:阮福映早在流亡暹罗期间就与万象王国()国王因塔翁(昭印)相识。在北伐西山朝战争期间,万象曾出兵配合。阮朝创建的时候,因塔翁遣使入贡,阮福映命令将川圹(镇宁)之地隶属于万象。因塔翁去世后,暹罗立因塔翁之弟昭阿努(阿弩)为万象王。阮福映派该奇阮文蕴、翰林黎文富前往万象赐赙。川圹发生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在阮朝与万象的支持下,昭内登上了川圹王位。[120]
诛杀功臣
根据史料记载,阮福映在晚年性格多疑,常对大臣起猜忌之心。而一些朝中大臣之间有互有嫌隙,因此邓陈常、阮文诚等一些功臣遭到杀害。
邓陈常在阮福映还在嘉定期间便前去投奔,随其颠沛流离,后因战功逐渐升迁,任北城兵曹,后又任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任内,因将郑主部将黄五福列为福神被人告发而失势。黎质与其有仇,1813年,趁机告发其在北城兵曹任内的不法之事,阮福映下令将邓陈常罢官下狱。邓陈常甚为不满,在狱中作《韩王孙赋》一首,自比为汉朝的韩信。阮福映大怒,欲杀邓陈常,皇子阮福胆力救不能免。阮福映令邓陈常自杀,但邓陈常不从,遂被绞死。[121]
阮文诚也是阮福映的旧臣,此人文武双全,在征讨西山朝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阮朝创建后担任北城总镇,之后回京任中军之职,《嘉隆律书》也是此人主持编纂的。但他与另一重臣黎文悦有仇,阮文诚曾派人暗杀黎文悦,但未成功。1817年,阮文诚之子阮文诠写了一首颇为自大的诗,黎文悦便告发阮文诠有谋反之心。于是阮文诚被逮捕入狱。阮福映命黎文悦审问阮文诠,黎文悦强迫阮文诠认罪。于是阮福映迫使阮文诚饮毒药自尽,其子阮文诠处斩。[121]
晚年及逝世
在阮福映创建阮朝之后,仍有法国人沙依诺(阮文胜)、瓦尼埃(阮文震)、德斯皮奥以及巴里西等人在朝中担任高官。阮福映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赐予他们50名卫兵,准许上朝时免行跪拜之礼。虽然阮福映对他们礼遇有加,但他们都感到郁郁不得志。阮福映逝世后不久,沙依诺便向继任的明命帝提出辞官告假三年,返回了法国。此后法国籍官员也陆陆续续提出辞职,黯然归国。[107]
1801年阮福景逝世后,虽然按照惯例应该由阮福景的长子阮福美堂担任皇嗣孙,但由于阮福景一系有强烈地亲西方和基督教倾向,且阮福美堂尚未成年,故而阮福映迟迟不立继承人。[122]1815年,阮福映立推崇儒家思想的庶子阮福胆为皇太子,将阮福景一系的子孙排除在了皇位继承权之外。
虽然阮福映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受到西洋人的帮助,但他认为西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西洋人存在有相当大的戒心。[lower-alpha 42]然而他也看到了阮福胆的内心具有强烈地排外和反基督教倾向,故而告诫阮福胆,要求他要尊重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但不要给予他们任何优待,更不能把土地割给法国。[122]
1820年2月1日(嘉隆己卯年腊月十七),阮福映病重,召皇太子阮福胆、诸皇子、诸公以及大臣黎文悦、范登兴入宫,宣布了遗诏,任命黎文悦、范登兴为辅政大臣。腊月十九,阮福映驾崩,在位18年,寿58岁。[75]阴历正月初一,皇太子阮福胆改名阮福晈并正式继承皇位,是为明命帝。
阮福映死后庙号世祖(越南语:/),谥号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峻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越南语:/)。其遗体被合葬于其原配宋氏兰之陵寝,葬于宋氏兰坟丘的左侧,两陵寝统称天授陵。
形象
阮福映擅于使用鸟鎗,发无不中。[lower-alpha 43]他也爱好读书尤其是史书,在位期间曾多次要求下诏让民间献书。[75]
阮福映的性格直率而果断,文臣武将往往能在他面前直接表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123]他不仅喜爱宫廷舞蹈等士大夫的爱好,也喜爱斗鸡、㗰剧等越南民间的爱好。在私下场合他会表现出平易近人。据说黎文悦曾在他面前开玩笑地就斗鸡问题发表长篇演说。[124]
阮福映用人不重视出身,如:朱文接出身马商,黎文悦出生农民。他也不重视其种族,其部将有众多外国人,如:法国人沙依诺、瓦尼埃、达约、皮曼纽尔、戴福桑、勒布朗等人,高棉人阮文存,中国人何喜文、黄忠仝、张公引,还有暹罗人温利·马卢(Vinhly Malu,荣麻离)。[125][46]投降的部将只要有才能也受重用。
阮福映也是个守信的人。他信守自己的诺言,允许传教士在越南自由传教,还给予英国人贸易特权,虽然他并不情愿这么做。他死后,明命帝便遵循其遗训废除了英国的贸易特权,后又发布禁教令。[98][109]
而在当时的西方,阮福映则被宣传为基督教徒的庇护者,西方人认为他推动了基督教在越南的传播。[126]而事实上阮福映偏向于儒家思想,在内心里对基督教比较抵制。[96]
评价
- 西山朝君主阮惠把阮福映看作是西山朝的最大祸患。阮惠临终时,阮福映势力日渐强大,因此阮惠对西山朝的未来非常担忧。[52]
- 法国传教士古拉尔(Guérard)认为:「嘉隆王用一切手段敲榨人民,不公正和横行霸道,使得人民比西山时期更加痛苦。赋税和劳役增加三倍。」[lower-alpha 44]
- 阮朝维新年间编纂的《国朝正编撮要》,对阮福映作如是评价:「帝中兴创业,功德兼隆,鸿厖以降未之有也。立国之始,营城郭,修陵寝,建郊庙、社稷,班爵制禄,开科取士,兴礼乐、学校,定法度、条律,存黎、郑之后,延功臣之世,郤西山之献,密暹罗之防,怀真腊,抚万象,威震殊方,仁覆小邦,规模葢宏远矣。」[75]
- 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认为,阮福映是一位「具有才智的国君,聪明睿智,在长达25年的时间之内与西山相抗,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何时候也未曾灰心丧气,而仍一心一意思虑复国大业。」;陈仲金又评价阮福映「颇具创大业之美德,知人善任,使豪杰之士人人都忠心耿耿为之效忠命」,「因此他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还统一了山河,进行诸项改革,使当时的我国成为一个空前未有的强大国家」;但是对于阮福映晚年杀害功臣之事陈仲金也提出批评,认为他像汉高祖一样滥杀功臣。[128]
- 越共对阮福映的评价非常差,认为他发动「反革命战争」,依靠外国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创建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而且是最「反动」的封建王朝。对于其即位之后的各项改革越共也都评价不佳,认为其最终目的都是「镇压人民的反抗」。[85]
-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阮福映在世「既有过又有功」,但是「过大于功」。他藉法国之助镇压西山起义,「为法国进入越南并将越南变成法国殖民地奠定了基础」;他在位期间对外侵略柬埔寨,对内「专制独裁,压迫人民」,晚年又杀害功臣,因此其过匪小。而他的功劳在于「将动乱分裂的越南社会归于统一」,之后又施行一系列改革,「对越南封建社会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129]
家庭
阮福映家族 | ||||||||||||||||||||||||||||||||||||||||||||||||||||||||||||||||||||||||||||||||||||||||||||||||||||||||||||||||||||||||||||||||||||||||||||||||||||||||||||||||||||||||||||||||||||||||||||||||||||||||||
---|---|---|---|---|---|---|---|---|---|---|---|---|---|---|---|---|---|---|---|---|---|---|---|---|---|---|---|---|---|---|---|---|---|---|---|---|---|---|---|---|---|---|---|---|---|---|---|---|---|---|---|---|---|---|---|---|---|---|---|---|---|---|---|---|---|---|---|---|---|---|---|---|---|---|---|---|---|---|---|---|---|---|---|---|---|---|---|---|---|---|---|---|---|---|---|---|---|---|---|---|---|---|---|---|---|---|---|---|---|---|---|---|---|---|---|---|---|---|---|---|---|---|---|---|---|---|---|---|---|---|---|---|---|---|---|---|---|---|---|---|---|---|---|---|---|---|---|---|---|---|---|---|---|---|---|---|---|---|---|---|---|---|---|---|---|---|---|---|---|---|---|---|---|---|---|---|---|---|---|---|---|---|---|---|---|---|---|---|---|---|---|---|---|---|---|---|---|---|---|---|---|---|
|
后宫
封号/谥号 | 姓名 | 生卒年 | 生平 |
---|---|---|---|
皇后 | |||
承天高皇后 | 宋氏兰 | 1762年1月19日-1814年2月22日 | 英睿皇太子阮福景生母,生2子 |
顺天高皇后 | 陈氏珰 | 1769年1月4日-1846年11月6日 | 明命帝生母,追封皇后,生3子 |
妃嫔 | |||
德妃 | 黎氏评 | 1785年1月22日-1810年10月10日 | 黎显宗之女, 初嫁西山朝皇帝阮光缵,后改嫁阮福映,生2子2女 |
昭仪 | 阮氏田 | 生1子 | |
昭容 | 林氏拭 | 生1子2女 | |
昭容 | 氏禄 | 生2女 | |
昭容 | 黄氏职 | 生1女 | |
昭容 | 宋氏顺 | 生1女 | |
昭容 | 阮氏苹 | 1791年10月31日—1837年5月26日 | 生1子 |
婕妤 | 杨氏事 | 生1子1女 | |
婕妤 | 杨氏养 | 生1女 | |
美人 | 郑氏清 | 生1子 | |
美人 | 陈氏彩 | 生1女 | |
美人 | 盖氏秋 | 生1女 | |
美人 | 阮氏永 | 1790年9月7日-1847年5月25日 | 生1女 |
才人 | 潘氏鹤 | 生1女 | |
才人 | 陈氏汉 | 生1女 | |
才人 | 阮氏渊 | 生1女 | |
才人 | 邓氏缘 | 生1女 | |
左宫嫔 | 宋氏楼 | 生1女 | |
宫嫔 | 阮氏瑞 | 未生育 | |
子女
包括未序齿的子女在内,阮福映有子19人,女18人。[130][lower-alpha 45]
排行 | 封号 | 谥号 | 姓名 | 生卒年 | 生母 | 生平 |
---|---|---|---|---|---|---|
皇子 | ||||||
未序齿 | 阮福昭[lower-alpha 46][lower-alpha 47] | 早殇 | 宋氏兰 | |||
未序齿 | 阮福昌[lower-alpha 48][lower-alpha 49][lower-alpha 50] | 早殇 | 不详 | |||
未序齿 | 阮福晵[lower-alpha 51][lower-alpha 49][lower-alpha 50] | 早殇 | 不详 | |||
未序齿 | 阮福日[lower-alpha 49][lower-alpha 50][lower-alpha 52] | 早殇 | 不详 | |||
未序齿 | 阮福暔[lower-alpha 53][lower-alpha 49][lower-alpha 50] | 早殇 | 不详 | |||
未序齿 | 阮福旷[lower-alpha 49][lower-alpha 50] | 早殇 | 不详 | |||
未序齿 | 阮福昊[lower-alpha 54] | 早殇 | 陈氏珰 | |||
长子 | 英睿皇太子 | 阮福景 | 1780年4月6日—1801年3月20日 | 宋氏兰 | 有2子 | |
次子 | 顺安公 | 敦敏 | 阮福曦 | 1782年—1801年5月21日 | 生母不详 | 无嗣 |
三子 | 阮福晙 | 生年不详,12岁殇 | 昭容林氏拭 | |||
四子 | 圣祖仁皇帝 | 阮福晈 (阮福胆) | 1791年5月25日-1841年1月20日 | 陈氏珰 | 即明命帝 | |
五子 | 建安王 | 恭慎 | 阮福旲 | 1795年10月5日-1849年11月5日 | 陈氏珰 | 有40子41女 |
六子 | 定远郡王 | 敦谅 | 阮福昞 (阮福旭) | 1797年9月6日-1863年8月16日 | 婕妤杨氏事 | 有42子31女 |
七子 | 延庆王 | 恭正 | 阮福晋 (阮福㫜) | 1799年3月21日-1854年7月17日 | 昭仪阮有氏田 | 有20子28女 |
八子 | 奠磐公 | 恭笃 | 阮福普 | 1799年5月3日-1860年9月11日 | 生母失详 | 有2子 |
九子 | 绍化郡王 | 恭良 | 阮福昣 | 1803年4月30日-1824年10月26日 | 陈氏珰 | 有2子 |
十子 | 广威公 | 恭直 | 阮福昀 | 1809年5月20日-1829年5月26日 | 德妃黎氏评 | 有1养子 |
十一子 | 常信郡王 | 庄恭 | 阮福昛 | 1810年10月2日-1849年8月11日 | 德妃黎氏评 | 有7子11女 |
十二子 | 安庆郡王 | 庄恭 | 阮福㫕 | 1811年9月10日-1845年6月29日 | 美人郑氏清 | 有1养子1女 |
十三子 | 慈山公 | 温慎 | 阮福昴 | 1813年10月25日-1868年8月18日 | 昭容阮文氏苹 | 有13子10女 |
皇女 | ||||||
长女 | 平泰公主 | 端慧 | 阮氏玉珠 | 1782年-1847年 | 昭容氏禄 | 嫁阮文玩 |
次女 | 平兴公主 | 婉淑 | 阮氏玉琼 | 1788年-1849年 | 昭容林氏拭 | 嫁文信 |
三女 | 保禄公主 | 贞和 | 阮氏玉瑛 | 1790年-1850年 | 昭容林氏拭 | 嫁张福邓 |
四女 | 富沾公主 | 静质 | 阮氏玉珍 | 1790年-1819年 | 昭容黄氏职 | 嫁阮德隆 |
五女 | 保顺公主 | 贞慧 | 阮氏玉玔 | 1792年10月20日-1851年 | 昭容氏禄 | 初嫁阮黄算 改嫁张文铭 |
六女 | 德和公主 | 庄洁 | 阮氏玉玩 | 1794年-1827年 | 左宫嫔宋氏楼 | 嫁枚德儒 |
七女 | 安泰公主 | 柔和 | 阮氏玉珴 | 1796年11月21日-1856年 | 婕妤杨氏养 | 初嫁阮德禅 改嫁武曰俊 |
八女 | 安礼公主 | 婉淑 | 阮氏玉玖 | 1802年-1846年 | 婕妤杨氏事 | 嫁黎厚 |
九女 | 义和公主 | 恭洁 | 阮氏玉玥 | 1803年-1846年 | 昭容宋氏顺 | 嫁阮德祜 |
十女 | 安义公主 | 贞丽 | 阮氏玉琂 | 1804年8月11日-1856年 | 德妃黎氏评 | 嫁黎文燕 |
十一女 | 安恬公主 | 厚敏 | 阮氏玉珉 | 1805年6月22日-1869年 | 美人盖氏秋 | 嫁阮常询 |
十二女 | 美溪公主 | 贞懿 | 阮氏玉珪 | 1807年-1827年 | 德妃黎氏评 | 嫁阮文僐 |
十三女 | 定和公主 | 端娴 | 阮氏玉玑 | 1808年9月13日-1856年5月29日 | 美人阮廷氏永 | 嫁阮黄成 |
十四女 | 阮氏玉玿 | 1岁卒 | 才人阮氏渊 | 早殇 | ||
十五女 | 阮氏玉理 | 1809年-1819年4月2日[lower-alpha 55] | 才人陈氏汉 | |||
十六女 | 柔洁 | 阮氏玉珹 | 1812年-1829年 | 才人潘氏鹤 | 嫁胡文什,未及出嫁去世 | |
十七女 | 阮氏玉碧 | 1812年-1819年 | 美人陈氏彩 | |||
十八女 | 阮氏玉珵 | 1817年-1823年3月25日[lower-alpha 56] | 才人邓氏缘 | |||
注释
- 「越南」是清朝嘉庆帝所赐国号。阮福映在位期间,改国号为「大越南国」,但有时候仍然使用「大越」为国号。明命帝在位时期,国号改为「大南」,并禁止使用「大越」国号。[1][2]
- 根据《世祖玉牒》:“世祖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峻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讳暖,又讳映(初睿宗孝定皇帝谓帝曰:“此字为日正中之象。”因名之。),又讳种,乃兴祖孝康皇帝之第三子,母孝康皇后阮氏。”和《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一百二十一<礼部·禁条·敬避讳字>记载,嘉隆六年(1807年)规定“临读避音、临文改用”6字分别是“暖”、“映”、“种”、“㫻”、“环”、“兰”,可知嘉隆帝名为「阮福映」。其中「阮」是姓氏,「福」是垫名,「映」是其正名。「」字是「映」的异体字,明命六年(1825年)增补为避讳字:“一字左从日、右从央”,“央”下用双行小字加注“英同”,意为“”与“映”一同避讳。故而此后亦有文献将其名字写作「阮福」。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世祖高皇帝,讳左从日右从爰,又讳左从日右从英,又讳左从禾右从重。」
- 越南阮朝模仿中国清朝使用一世一元制,并以皇帝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来称呼皇帝。故而阮福映被越南人称作「嘉隆」(越南语:/)。
-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四·属国二》:「(嘉庆七年)十二月,阮福映灭安南,遣使入贡,备陈备构兵始末,为先世黎氏复仇;并言其国本古越裳之地,今兼并安南,不忘世守。乞以『南越』名国。帝谕以『南越』所包甚广,今两广地皆在其内,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不得以『南越』名国。八年,改安南为越南国。」
- 百多禄在阮福映夺取越南政权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南正编列传初集·卷二十八》有传。其所招募的法国军官幔槐、阮文震、阮文胜、黎文棱、乌离为,以及西班牙传教士耶妬悲、麻怒的传记附于其后。
- 黎文匀,又作「黎文勾」。
- 《大南实录》中作「幔槐」(越南语:/),若按汉语音译当译作「曼纽尔」。
- 当时越南人将柬埔寨称作或「高绵」(越南语:/),绍治年间为避绍治帝讳,改名「真腊」(越南语:/);后改称「高蛮」(越南语:/)。
- 《国朝正编撮要·卷一》以阮福映任「大元帅摄国政」的戊戌元年正月(1778年)为元年,1780年称阮王时再次称为元年。
- 虽然在事实上广南阮主是独立政权,但在名义上仍是后黎朝君主的臣下,故而历代广南阮主在对外官方文书上使用后黎朝年号。然而在国中不使用年号,使用「主号+干支」来纪年,例如「贤主辛卯年」等等。
- 广南阮主最早自称国公,阮福濶嗣位之后改称王爵。阮福濶自称武王,开始使用「大越阮主永镇之宝」,作为此后历代广南阮主的玉玺。
- 通銮、素拉西兄弟二人,在越南史料中分别已「质知」(越南语:/)和「刍」(越南语:/)的名字登场。陈仲金认为「质知」是泰语「扎克里」(泰语:,皇家转写:)的越南语音译。
- 陈仲金在《越南史略》中说是战船百余艘,但《大南正编列传初集·伪西列传》中的记载是数百艘。戴可来认为陈仲金的说法可能有误。
- 越南史料中将曼谷称为「望阁」(越南语:/)。
- 「知蚩多」(越南语:/),又作「挞齿多」(越南语:/),是此人名字在越南语中的音译。此人可能是《拉达那哥欣皇家编年史》中的披耶·他沙达(พระยาทัศดา)。
- 阮福映在《拉达那哥欣皇家编年史》中先后被称为「翁清素」(泰语:,皇家转写:)[111]、「昭阿南戈」(泰语:,皇家转写:)[112]和「拍昭维南亚隆」(泰语:,皇家转写:)。[112]「翁清素」音译自越南语「Ông thượng thư」,意为「尚书公」[48];「昭阿南戈」意为「安南国主」,越译「昭南谷」[11];「拍昭维南亚隆」意为「越南嘉隆皇帝」。
- 六昆(越南语:/)、沙苑(越南语:/)的泰语原名不详。《拉达那哥欣皇家编年史》中提到披耶·那空沙旺(พระยานครสวรรค์)在这段时期曾参与对西山朝的战事。[26]
- 「昭披耶」(泰语:,皇家转写:)是暹罗的一个爵位。[27]此人在越南史料中以「昭锤卞」(越南语:/)的名字登场。[28]
- 在越南史料记载,参战的暹罗海军主帅为「昭曾」(越南语:/)、先锋为「昭霜」(越南语:/)。根据《拉达那哥欣皇家编年史》记载:暹罗王拉玛一世派昭华·公摩銮·贴帕里拉率海军出兵嘉定,「翁清素」(,即阮王)率支持者追随;暹王又派披耶·威七那龙(พระยาวิชิตณรงค์)至高棉指挥高棉军队;柬埔寨[lower-alpha 9]总督昭披耶·阿派普贝招募五千名高棉士兵支持暹罗军队。因此,公摩銮·贴帕里拉就是越南史料中的「昭曾」;而「昭霜」不见于该编年史记载,其泰语原名不详。[30][28]在泰语中,「昭华」(泰语:,皇家转写:)是「王子」的意思,「公摩銮」(泰语:,皇家转写:)是暹罗亲王中的第三等爵位;[31]「披耶」(泰语:,皇家转写:)是暹罗的一个爵位。[27]
- 《大南实录》记载:阮惠多次与暹罗交战失利后,动了与暹罗议和的念头;之后在旧阮叛将黎春觉的建议下设伏,大破暹罗军。《河仙镇协镇鄚氏家谱》则记载:阮惠事先派出小分队探查暹罗军的实力,并制造西山军弱小的假象,使暹罗军更加轻敌。越南学者潘辉黎支持后者观点。[35]
- 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在翻译由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纂的《越南历史》时,由于无法接触到第一手文献,遂将这场战斗音译做「迪锦羡墨大捷」[36]
-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阮王)驻跸龙邱暹称芋原,在望阁城外。」[39]
- 《清史稿·越南传》称:「暹罗王故与阮光平夙仇,乃以女弟归福映,助之兵。」但根据越南史料记载,暹罗国王娶阮福映的堂妹为妻(阮福映叔叔尊室春之女),[41]而非暹罗王将妹妹嫁给阮福映。
- 当时越南人将法国、西班牙、英国分别称作「富浪沙」(越南语:/)、「希波儒」(越南语:/)和「红毛国」(越南语:/)。
- 「耶妬悲」(越南语:/)、「麻怒」(越南语:/)都是他们在《大南实录》中登场的名字。
- 越南史料称之为「安尊磊」(越南语:/),按现代汉语当音译作「安东尼奥」。
- 原定割让会安港,后改为沱㶞港。
- 此后不久,法国大革命爆发。
- 跟随百多禄到达越南的法国军官,在《大南正编列传初集·卷二十八》中以「多突、吧呢、黎文棱、乌离为」等名字登场。现代学者对这些法国人相对应的越南名字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而根据学者戴可来的观点,「多突」(越南语:/)即达约,越南名阮文智;「吧呢」(越南语:/)即瓦尼埃,越南名阮文震;「乌离为」(越南语:/)即奥利维耶·皮曼纽尔,越南名阮文信(人称信翁);「黎文棱」(越南语:/)即戴福桑,人称棱翁。[57]
- 西奥多·勒布朗(Théodore Lebrun)是法国建筑工程师,他将西洋式城堡的建筑风格引入越南。
- 麋鹿在越南语中称作「昆狔」(越南语:/);而「同狔」(越南语:/)既是「鹿野」的意思,又是旧阮辖下的一个地名;且二者发音相近,故有此误。[69]
- 一说从「嘉定」、「升隆」(升龙)中各取一字,象征越南的南北统一。一说阮福映在夺取越南皇位的过程中借助嘉定和永隆的力量最多,因此从「嘉定」、「永隆」中各取一字,定新年号为「嘉隆」。[74]
- 《清实录·嘉庆朝实录》:「【嘉庆七年八月甲辰】又谕:吉庆奏农耐【指旧阮】遣使恭进表贡,并缚送莫观扶等三犯来粤正法各情形。览奏俱悉。乃近年以来,闽粤二省洋面盗船内闲有长发之人,闻系该国纵令出洋行劫,朕未肯轻信,尚以长发匪徒或系该国贫民,随盗入伙。曾降旨谕令查拏,总未见擒献一人。今阮福映缚致莫观扶等三犯,讯取供词,均系内地盗犯。该国招往投顺,封为东海王、及总兵等伪职。仍令至内洋行劫商旅。是阮光缵不但不遵旨查拏,而且窝纳叛亡,宠以官职,肆毒海洋,负恩反噬,莫此为甚。……其莫观扶等三犯。俱照大逆律办。」
- 阮光缵、阮光维、阮光绍、阮光盘皆是阮惠的儿子。
- 吴时任与北城兵曹邓陈常有仇,邓陈常命人将其狠狠鞭笞,致其当场死亡。
- 根据《大南正编列传初集·伪西列传》的记载,西山军曾大肆发掘广南阮主的祖坟,故而阮福映将挖掘阮岳、阮惠坟墓的目的说成是报「九世之仇」。
- 内五镇为位于红河三角洲的五个镇,分别是山南上、山南下、山西、京北、海阳。外六镇为靠近中越边境山区的六个镇,分别是宣光、兴化、高平、谅山、太原、安广。
-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现征战初停,民惯于劳累,易调遣而事易兴。若数载以后,民惯于安逸,则难调遣而怨易生。」[88]
- 当时的江坪地区处在越南方面的控制之下,归安广镇(今属广宁省)管辖。由于处在中越沿海边境一带,中越两国都难以管理,故而曾是华南海盗的巢穴。1885年清朝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划界的时候,该地区被划归中国,归钦州府防城县管理。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初,帝复遣黎光定等请封,又请改定国号书,畧言:『先代关土炎郊,日以浸广,奄有越裳、真腊等国,建号南越,传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卫服,抚有全越。宜复旧号,以正嘉名。』清帝初以南越与东西粤〈即今两广〉字靣相似,欲不许之。帝再三复书辨折,且言:『不允,即不受封。』淸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来书言:『从前抚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责寔,自当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以越字冠于上,示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徽;以南字列于下,表我国拓南交而新膺眷。命名称正大,字义吉祥。且与内地粤旧称逈然有别。』」
- 原文见《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十四》,甲子年(1804年)条:「先王经理天下,夏不杂夷,此诚杜渐防微之意也。红毛人狡而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听其居留。」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帝善用鸟鎗,发无不中。明命间,封其鎗为武功良器,与戎衣、战笠尊藏之。」
- 原文为法语。出自《劝善新书劄》(Nouvelles lettres édifiantes),巴黎1818年出版,第八卷第184页。[127]
- 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后次》卷一,阮福映共有18子,有5子早殇未序齿,全部入祀展亲祠。但在卷二十五·皇子女合祀中,枚举了6个未序齿皇子名字。
- 据墓碑“先朝皇子之墓 左从日右从召”。
- 据《大南列传正编初集》卷一·承天高皇后,宋氏兰有二子,长子昭,次子景。
- 据墓碑“先朝皇子之墓 讳上从日下从日”。
-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再续编卷二十五·皇子女合祀。
- 阮福昌、晵、日、暔、旷五人和阮福昭相同,都是阮福映早年生育的儿子,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幼龄夭折,没有序齿,暂列于阮福昭之后。
- 据墓碑“先朝皇子之墓 讳上从𢼄下从日”。
- 阮福日葬在富国岛。
- 据墓碑“故皇子之墓 讳左从日右从南”。
- 阮福昊仅见于《大南实录》正编列传初集卷一·顺天高皇后传:次建安王旲,次皇子昊早殇,次绍化郡王昣。其中“昊”字因为避建福帝讳,缺笔日字头中间一横,是为字。
- 据墓碑“先朝皇十五女之墓 嘉隆十八年三月初八日薨”。
- 据墓碑“先朝皇十八女之墓 明命四年正月二十三日薨”。
参考文献
引用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58页
- 《大南实录》正编 第二纪 卷一九〇「戊戌明命十九年春三月甲戌 初定国号曰大南」条。
- 陈鸿瑜 2009.
- . lib.nomfoundation.org.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0).
- Phan Khoang. . Hanoi: Văn Học Publishing House. 2001: 187–188 (越南语).
- Kim, p. 335.
- Phan Thuận An. . Tre Publishing House. 2005: 112 (越南语).
- Choi, pp. 25–26.
- Đặng Việt Thủy & Đặng Thành Trung, p. 277
- 陈仲金,254页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
- 陈仲金,258~259页
- Thụy Khuê 2017,第140-142页
- Mantienne, p. 520.
- McLeod, p. 7.
- Karnow, p. 75.
- Tạ Chí Đại Trường 1973,第91页
- Hugh Dyson Walker. . AuthorHouse. November 2012: 298 [2018-12-14]. ISBN 978-1-4772-651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 McLeod 1991,第9页
- McLeod, p. 9.
- Mantienne, p.81
- Phan Khoang, p.515
- .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 陈仲金,260~261页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Thai Titles and Ranks, Data Paper No. 81
- Nguyễn Duy Chính, p.61
- 潘辉黎,177页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 So Sethaputra, p.3
- 潘辉黎,179页
- 潘辉黎,181页
- 潘辉黎,180页
- 潘辉黎,185~186页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01页
- 潘辉黎,193页
- 潘辉黎,195页
- 陈仲金,284页(见该页脚注)。
- 陈仲金,284~285页
- 《大南实录》正编第六纪 卷十
- Cady, p. 282.
- Hall, p. 430.
- 郭振铎、张笑梅,532页
- Mantienne, p.85
- 《大南正编列传初集·卷二十八》
- Mantienne, p.87
- . [2018-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 Mantienne, p.92
- Mantienne, p.93
- 陈仲金,288~290页
- 《大南正编列传初集·伪西列传》
- 陈仲金,284页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陈仲金,285~286页
- 陈仲金,287~288页
- 陈仲金,289页(见该页脚注)
- McLeod, p.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ntienne, p.153
- Melvin Eugene Page & Penny M. Sonnenburg, p.7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ntienne, p.129
- 陈仲金,290~292页
- 穆黛安,第39~40页
- Mantienne, p.132
- Mantienne, p.135
- 陈仲金,292~294页
- 穆黛安,第40~42页
- . [201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 陈仲金,294页(见该页脚注)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陈仲金,295~296页
- 穆黛安,第49~50页
- 陈仲金,297~299页
- 《清史稿·越南传》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二》
- 陈仲金,300~301页
- 郭振铎、张笑梅,531页
- 《大南实录》正编卷十九
-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 卷十九 嘉隆元年十一月 大告武成条。
- 陈仲金,301页
- 郭振铎、张笑梅,538页
- 陈仲金,302页
- Cady, p. 266.
- Hall, p. 432.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39~444页。
- Woodside, pp. 126–130.
- Mantienne, p. 522.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51页
- 陈仲金,303~306页
- 陈仲金,303页
- 陈仲金,354页
- 郭振铎、张笑梅,539~541页
- Choi, pp. 48–49.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44~445页。
- 郭振铎、张笑梅,537~538页
- 陈仲金,306~307页
- 郭振铎、张笑梅,541~542页
- Buttinger, pp. 241, 311.
- Cady, p. 408.
- Cady, p. 409.
- Buttinger, pp. 310, 262.
- Buttinger, p. 310.
- Buttinger, p. 240.
- Buttinger, pp. 270–271.
- Buttinger, p. 272.
- Hall, p. 434.
- 陈仲金,307~310页
- Buttinger, p. 309.
- Buttinger, p. 307.
- 《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二》
- ทิพากรวงศมหาโกษาธิบดี (ขำ บุนนาค),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3. กรุงเทพฯ : ไทยควอลิตี้บุ๊คส์ (2006), 2560, หน้า 168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 .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Tarling, p. 584
- 《大南正编列传初集·卷三十三》
- 陈仲金,311~312页
- Buttinger, p. 268.
- Choi, p. 59.
- Gia Định Xưa, pp. 211–212.
- . : 52 [2019-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175~176页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450页。
- 陈仲金,312~313页
- 郭振铎、张笑梅,545页
- 《阮福族世谱》
来源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二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vi:Việt Nam sử lược/Quyển II/Cận kim thời đại/Chương I |
- 书籍
- (简体中文)陈仲金. [《越南通史》(原文书名:《越南史略》)]. 由戴可来翻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ISBN 7-100-00454-3.
- (简体中文)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 [《越南历史》]. 由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翻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 (简体中文)明铮. [《越南史略》]. 范宏科、吕荣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58.
- (简体中文)郭振铎; 张笑梅.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7-3000-3402-0.
- (简体中文)[美]穆黛安(Dian H. Murray). [《华南海盗 一七九〇—一八一〇》]. 由刘平翻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ISBN 7-5004-2089-7.
- (简体中文)潘辉黎 等. [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几次战略决战]. 由戴可来翻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0年.
- (简体中文)[英]斯当东爵士.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由叶笃义翻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
- (英文)Buttinger, Joseph.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aeger. 1958.
- (英文)Cady, John F.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McGraw Hill. 1964.
- (英文)Hall, D. G. E. .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1981. ISBN 0-333-24163-0.
- (英文)Mantienne, Frédéric. .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3, 34 (3): 519–534. doi:10.1017/S0022463403000468.
- (英文)McLeod, Mark W.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aeger. 1991. ISBN 0-275-93562-0.
- (英文)Woodside, Alexander.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674-93721-X.
- (越南文)Đặng Việt Thủy; Đặng Thành Trung. .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2008..
- (越南文)Phan Khoang. .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 2001.
- (英文)(泰文)So Sethaputra. . Bangkok: ไทยวัฒนาพานิช : Thai Watthanā Phānit. 2542 BE/AD 1999. ISBN 974-08-3253-9.
- (英文)Robert B., Jones. . Ithaca: Southeast Asia Program,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Cornell University. 1971.
- (越南文)(英文)Nguyễn Duy Chính. . The Centre for East Asian Cultural Studies. Tokyo: Chaophraya Thiphakorawong Edition. 1978.
- (英文)Melvin Eugene Page & Penny M. Sonnenburg. . Santa Barbara. 2003. ISBN 1-57607-335-1.
- (英文)Choi Byung Wook. . SEAP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7727-138-0.
- (英文)Nicholas Tarling.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4. ISBN 0-521-35505-2.
- (越南文)Huỳnh Minh. .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Thông Tin. 2006.
- (越南文)Tạ Chí Đại Trường. . Sài Gòn year=1973: Nhà xuất bản Văn Sử Học (越南语)..
- (越南文)Thụy Khuê, , Nhà xuất bản Hồng Đức year=2017, ISBN 9786049517655 (越南语).
- (繁体中文)陈鸿瑜. . 国立编译馆. 2009年6月 [2014-07-29]. ISBN 978-986-018-4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 网页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阮福映 |
![]() |
维基语录上的阮福映语录 |
- (越南文)Gia L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越南文)Soạn Quốc sử Việt Nam và sửa đổi sách giáo khoa lịch s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嘉隆帝 | ||
前任: 阮福旸 |
广南阮主 1778年—1802年 |
无 原因:广南国成为大越南国一部份 |
无 原因:改国号为大越南国 |
越南国长 1802年—1806年 |
无 原因:阮福映称帝 |
无 原因:阮福映称帝 |
大越南国皇帝 1806年—1820年 |
继任: 明命帝 |
阮朝君主 1802年—1820年 | ||
前任: 阮光缵 大越西山朝皇帝 |
越南君主 1802年—18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