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代年號列表
日本自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並建元大化起開始使用年号(日语:/ Gengō)為其纪年方式,並在文武天皇於701年5月3日(大寶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再度恢復使用年號後,一直持續使用年號至今[1]。
日本的年號常取中國古籍中的辭句為典故,而改元的原因除天皇即位外,多數出於迷信及牽強附會。因天皇即位而進行的改元通常在天皇即位翌年進行,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亂世而不在天皇即位翌年改元。在奈良時代與平安时代初期,天皇即位外的改元理由往往是出現祥瑞,而朝廷會命令學者尋找古籍中有關相關祥瑞的記載,並予以記錄。自平安時代中期(天德、應和年間)起,改元之事均載於改元宸記中,而改元的程序也演變為先由大臣上奏年號勘文,然後天皇於選定會議中決定新年號。日本自醍醐天皇起開始因「辛酉革命」的緣故在辛酉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01年,由昌泰四年改元延喜),並自村上天皇起開始因「甲子革令」的緣故在甲子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64年,改元康保)。日本自醍醐天皇起也會因災禍等不祥之事而改元(當時為923年,改元延長)。[2]
以下列表僅收錄院政時代開始前的平安時代[註 1]啓用的日本年號,院政時代開始後啓用的日本年號請參見日本院政時代年號列表。以下列表中,各年號的使用期與典故主要出自小學館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書》,而每個年號的典故都分別附上维基文库的文本連結供參考(如有)。
列表
年號 |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使用期 (和曆年月日) |
在位天皇 | 改元理由 | 典故 | 參考來源 |
---|---|---|---|---|---|---|
大同 | 806年6月8日 - 810年10月19日 |
元年五月十八日 - 五年九月十八日 |
平城天皇 | 平城天皇即位 | [6] | |
嵯峨天皇 | ||||||
弘仁 | 810年10月20日 - 824年2月7日 |
元年九月十九日 - 十五年正月初四日 |
嵯峨天皇即位 | (無) | [7] | |
淳和天皇 | ||||||
天長 | 824年2月8日 - 834年2月13日 |
元年正月初五日 - 十一年[註 2]正月初二日 |
淳和天皇即位 | 《老子·私[註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註 4],故能長生。」[10][註 5] | [11][8] | |
仁明天皇 | ||||||
承和 | 834年2月14日 - 848年7月15日 |
元年正月初三日 - 十五年六月十二日 |
仁明天皇即位 | 《白虎通·封禪》:「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統理,調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並臻,皆應德而至。」[14][註 6] | [15] | |
嘉祥 | 848年7月16日 - 851年5月31日 |
元年六月十三日 - 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
豐後國獻白龜 | 《汉书·匡張孔馬傳》:「百姓安,陰陽和,神靈應,而嘉祥見。」[16] | [17] | |
文德天皇 | ||||||
仁壽 | 851年6月1日 - 854年12月22日 |
元年四月二十八日 - 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文德天皇即位 白龜與甘露出現 |
[20][21] | ||
齊衡 | 854年12月23日 - 857年3月19日 |
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 四年二月二十日 |
石見國獻醴泉 | 《周禮注疏·冬官考工记下》:「《曲禮》『執君器齊衡』。」[22][註 7] | [23] | |
天安 | 857年3月20日 - 859年5月19日 |
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 三年四月十四日 |
美作國、常陸國 獻白鹿與連理樹 |
[26] | ||
清和天皇 | ||||||
貞觀 | 859年5月20日 - 877年5月31日 |
元年四月十五日 - 十九年四月十五日 |
清和天皇即位 | 《易傳·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27] | [28] | |
陽成天皇 | ||||||
元慶 | 877年6月1日 - 885年3月10日 |
元年四月十六日 - 九年二月二十日 |
陽成天皇即位 白雉與白鹿獲上獻 |
[31] | ||
光孝天皇 | ||||||
仁和 | 885年3月11日 - 889年5月29日 |
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
光孝天皇即位 | [34] | ||
宇多天皇 | ||||||
寬平 | 889年5月30日 - 898年5月19日 |
元年四月二十七日 - 十年四月二十五日[註 8] |
宇多天皇即位 | [38][35] | ||
醍醐天皇 | ||||||
昌泰 | 898年5月20日 - 901年8月30日 |
元年四月二十六日[註 9] - 四年七月十四日 |
醍醐天皇即位 | 《旧唐书·音樂三》:「堂堂聖祖興,赫赫昌基泰。」[40] | [41][39] | |
延喜 | 901年8月31日 - 923年5月28日 |
元年七月十五日 - 二十三年閏四月初十日 |
辛酉革命 天變 |
《藝文類聚·帝王部·帝禹夏氏》:「《尚書璇璣鈐》曰:『禹開龍門,導積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賜佩」。』」[42] | [43] | |
延長 | 923年5月29日 - 931年5月15日 |
元年閏四月十一日 - 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
水潦[註 10] 疾疫 |
《文選·白雉詩》:「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45] | [46] | |
朱雀天皇 | ||||||
承平 | 931年5月16日 - 938年6月21日 |
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 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
朱雀天皇即位 | 《漢書·食貨志》:「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數鉅萬。」[47] | [48] | |
天慶 | 938年6月22日 - 947年5月14日 |
元年五月二十二日 - 十年四月二十一日[註 11] |
厄運 地震 御慎 |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50] | [51][49] | |
村上天皇 | ||||||
天曆 | 947年5月15日 - 957年11月20日 |
元年四月二十二日[註 12] - 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
村上天皇即位 | 《論語·堯曰》:「堯曰:『天之曆數在爾躬。』」[53] | [54][52] | |
天德 | 957年11月21日 - 961年3月4日 |
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 五年二月十五日 |
水旱 | [57] | ||
應和 | 961年3月5日 - 964年8月18日 |
元年二月十六日 - 四年七月初九日 |
辛酉革命 皇居火災 |
《晋书·律曆中》:「鳥獸萬物莫不應和。」[58] | [59] | |
康保 | 964年8月19日 - 968年9月7日 |
元年七月初十日 - 五年八月十二日 |
甲子革令 旱魃 |
《尚書·周書·康誥》:「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天。」[60] | [61] | |
冷泉天皇 | ||||||
安和 | 968年9月8日 - 970年5月2日 |
元年八月十三日 - 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
冷泉天皇即位 | [64] | ||
圓融天皇 | ||||||
天祿 | 970年5月3日 - 974年1月15日 |
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 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
圓融天皇即位 | 《尚書·虞書·大禹謨》:「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65] | [66] | |
天延 | 974年1月16日 - 976年8月10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日 - 四年七月十二日 |
天變 地震 |
《藝文類聚·帝王部·魏文帝》:「志所存,皇雖殪沒,天祿永延。」[67] | [68] | |
貞元 | 976年8月11日 - 978年12月30日 |
元年七月十三日 - 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火災 地震 |
《文選·思玄賦》:「乃貞吉之元符。」[69] | [70] | |
天元 | 978年12月31日 - 983年5月28日 |
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六年四月十四日 |
災變 陽五厄 |
《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71] | [72] | |
永觀 | 983年5月29日 - 985年5月18日 |
元年四月十五日 - 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
干魃 皇居火災 |
《尚書·周書·洛誥》:「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73] | [74] | |
花山天皇 | ||||||
寬和 | 985年5月19日 - 987年5月4日 |
元年四月二十七日 - 三年四月初四日 |
花山天皇即位 | [77] | ||
一條天皇 | ||||||
永延 | 987年5月5日 - 989年9月9日 |
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三年八月初七日 |
一條天皇即位 | [81] | ||
永祚 | 989年9月10日 - 990年11月25日 |
元年八月初八日 - 二年十一月初六日 |
彗星 地震 |
[83] | ||
正曆 | 990年11月26日 - 995年3月24日 |
元年十一月初七日 - 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
大風 天變 |
《史記·曆書》:「新垣平以望氣見,頗言正曆服色事。」[71] | [86] | |
長德 | 995年3月25日 - 999年1月31日 |
元年二月二十二日 - 五年正月十二日 |
疾疫 天變 |
《百官箴·城門校尉箴》:「唐虞長德,而四海永懷。」[87] | [88] | |
長保 | 999年2月1日 - 1004年8月7日 |
元年正月十三日 - 六年七月十九日 |
天變 炎旱 |
《國語·周語中》:「若本固而功成,施徧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89] | [90] | |
寬弘 | 1004年8月8日 - 1013年2月7日 |
元年七月二十日 - 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
天變地妖 | 《漢書·元帝紀》:「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91] | [92] | |
三條天皇 | ||||||
長和 | 1013年2月8日 - 1017年5月20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
三條天皇即位 | 《禮記·冠義》:「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93] | [94] | |
後一條天皇 | ||||||
寬仁 | 1017年5月21日 - 1021年3月16日 |
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 五年二月初一日 |
後一條天皇即位 | 《會稽記》:「寬仁祐云云。」[註 15] | [96] | |
治安 | 1021年3月17日 - 1024年8月22日 |
元年二月初二日[註 16] - 四年七月十二日 |
辛酉革命 | 《漢書·賈誼傳》:「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98] | [99][97] | |
萬壽 | 1024年8月23日 - 1028年8月17日 |
元年七月十三日 - 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
甲子革令 | 《诗经·小雅·南有嘉魚之·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100] | [101] | |
長元 | 1028年8月18日 - 1037年5月8日 |
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 十年四月二十日 |
疫病 炎旱 |
《六韬》:「天之為天,元為天長矣。地久矣,長久在其元。萬物在其間,各得自利,謂之泰平。」[註 17] | [103] | |
後朱雀天皇 | ||||||
長曆 | 1037年5月9日 - 1040年12月15日 |
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 四年十一月[註 18]初九日 |
後朱雀天皇即位 | 《晉書·杜預傳》:「作《盟會圖》、《春秋長曆》,備成一家之學。」[105] | [106][104] | |
長久 | 1040年12月16日 - 1044年12月15日 |
元年十一月初十日 - 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災變 內裏燒失 |
《老子·私[註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註 4],故能長生。」[10][註 5] | [12] | |
寬德 | 1044年12月16日 - 1046年5月21日 |
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三年四月十三日 |
疾疫 干魃 |
《後漢書·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海內歡欣,人懷寬德。」[107] | [108] | |
後冷泉天皇 | ||||||
永承 | 1046年5月22日 - 1053年2月1日 |
元年四月十四日 - 八年正月初十日 |
後冷泉天皇即位 | [84] | ||
天喜 | 1053年2月2日 - 1058年9月18日 |
元年正月十一日 - 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
天變 怪異 |
《抱朴子》:「人主有道,則嘉祥並臻,此則天喜也。」[註 20] | [111] | |
康平 | 1058年9月19日 - 1065年9月3日 |
元年八月二十九日 - 八年八月初一日 |
大極殿、法成寺火災 | 《後漢書·梁統列傳》:「文帝寬惠柔克,遭世[註 21]康平。」[113] | [114][112] | |
治曆 | 1065年9月4日 - 1069年5月5日 |
元年八月初二日 - 五年四月十二日 |
旱魃 三合厄 |
《尚書正義·泰誓上》:「『君子以治歷明時。』然則改正治歷,必自武王始矣。」[115][註 22] | [116][117] | |
後三條天皇 | ||||||
延久 | 1069年5月6日 - 1074年9月15日 |
元年四月十三日 - 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
後三條天皇即位 | 《尚書正義·君奭》:「我以道惟安寧王之德,謀欲延久。」[118][註 23] | [119][120] | |
白河天皇 | ||||||
承保 | 1074年9月16日 - 1077年12月4日 |
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 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
白河天皇即位 三合厄 |
《尚書·周書·洛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73] | [121] | |
承曆 | 1077年12月5日 - 1081年3月21日 |
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 五年二月初九日 |
旱魃 疱瘡流行 |
《維城典訓》:「聖人者以懿德永承曆,崇高則天,博厚儀地。」 | [122] | |
永保 | 1081年3月22日 - 1084年3月14日 |
元年二月初十日 - 四年二月初六日 |
辛酉革命 | [126][127] | ||
應德 | 1084年3月15日 - 1087年5月10日 |
元年二月初七日 - 四年四月初六日[註 26] |
甲子革令 | 《白虎通·封禪》:「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統理,調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並臻,皆應德而至。」[14][註 6][註 27] | [129][128] | |
堀河天皇 |
註釋
- 院政時代為平安時代後期,此處取1086年(應德三年)為院政時代的開始時間。[3]
- 《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十年」。[8]
- 出土帛书從「私」。[9]
- 出土帛書作「以其不自生也」。[9]
- 淳和天皇的年號「天長」和後朱雀天皇的年號「長久」均以《老子·私》的同一句為典故。[11][12][13]
- 仁明天皇的年號「承和」和白河天皇、堀河天皇兩人的年號「應德」均以《白虎通·封禪》的同一句為典故。[15][129][128]
- 《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豐禮孰君器齊衡」。[23]
- 《日本年號大觀》作「八月十五日」。[35]
- 《日本年號大觀》作「八月十六日」。[39]
- 「潦」通「澇」,指淹水,雨多成災。[44]
- 《日本年號大觀》作「二十三日」。[49]
- 《日本年號大觀》作「二十四日」。[52]
- 孝明天皇的年號「萬延」也以此句為典故。[80]
- 一條天皇的年號「永祚」和後冷泉天皇的年號「永承」均以《晉書·禮下》的同一句為典故。[83][84]
- 《會稽記》實際文本未見此句。[95]
- 《日本年號大觀》作「一日」。[97]
- 《六韜》實際文本未見此句。[102]
- 《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十月」。[104]
- 《尚書》實際文本未見此句。[109]
- 《抱朴子》實際文本未見此句。[110]
- 《日本年號大觀》作「代」。[112]
-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將「歷」字作「曆」字、均缺「必」字。[116][117]
-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在「延久」二字後多出「也」字。[119][120]
- 仁孝天皇的年號「天保」也以此句為典故。[124]
-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在「民」字後多出「人」字。[126][127]
- 《日本年號大觀》作「八日」。[128]
-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將「承統理」作「承天順理」。[129][128]
參考資料
- 森本 1933,第3, 160頁.
- 森本 1933,第3, 7-8, 10-12, 14, 15, 118頁.
- . . 小學館.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 . 维基文库.
- 戴聖. . 维基文库, 9.
- 小學館 1994,.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71頁.
- 老子. . 维基文库, 7.
- 老子. . 维基文库, 7.
- 小學館 1994,.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71, 172, 196頁.
- 班固. . 维基文库, 5.
- 小學館 1994,.
- 班固. . 维基文库, 81.
- 小學館 1994,.
- 歐陽詢. . 维基文库, 98.
- 孔子. . 维基文库, 6.
- 小學館 1994,.
- 藤原基經; 菅原是善; 都良香. . 维基文库, 3.
庚午,改元仁壽。詔曰:「體元居正,陽秋之格言。去故成新,易象之玄訓。是以皇流異派,帝寶分暉,莫不改正朔以乘風,變徽章以演化者也。朕以不敏,嗣奉鴻基。諒陰之禮已終,瘡巨之痛猶切。但逾年以後,日月推移。不率舊章,恐招新譏。去年即位之初,頻得白龜及甘露之瑞。雖朕之不德推而不居,而聽於公卿,告之宗廟。方今純陽布德,萬物成文。宜顧靈應於徃時,變年紀於今日。孫氏瑞應圖云:『甘露降於草木,食之令人壽。』其改嘉祥四年,為仁壽元年。」
- 鄭玄. . 维基文库, 41.
- 小學館 1994,.
- 戴聖. . 维基文库, 45.
- 司馬遷. . 维基文库, 4.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7.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10.
- 陸機. . 维基文库, 53.
- 小學館 1994,.
- 戴聖. . 维基文库, 41.
- 歐陽詢. . 维基文库, 12.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76頁.
- 班固. . 维基文库, 76.
- 范曄. . 维基文库, 46.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77頁.
- 劉昫. . 维基文库, 30.
- 小學館 1994,.
- 歐陽詢. . 维基文库, 11.
- 小學館 1994,.
- 李鍌 (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家教育研究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班固. . 维基文库, 1.
- 小學館 1994,.
- 班固. . 维基文库, 24上.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79頁.
- 班固. . 维基文库, 58.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80頁.
- 孔子. . 维基文库, 20.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1.
- 戴聖. . 维基文库, 31.
- 小學館 1994,.
- 房玄齡. . 维基文库, 17.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戴聖. . 维基文库, 19.
- 班固. . 维基文库, 22.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歐陽詢. . 维基文库, 13.
- 小學館 1994,.
- 張衡. . 维基文库, 15.
- 小學館 1994,.
- 司馬遷. . 维基文库, 26.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范曄. . 维基文库, 43.
- 小學館 1994,.
- 班固. . 维基文库, 75.
- 范曄. . 维基文库, 60上.
- 小學館 1994,.
- 小學館 1994,.
- 房玄齡. . 维基文库, 21.
- 小學館 1994,.
- 小學館 1994,.
- 劉昫. . 维基文库, 89.
- 小學館 1994,.
- 揚雄.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左丘明. . 维基文库, 2.
- 小學館 1994,.
- 班固. . 维基文库, 9.
- 小學館 1994,.
- 戴聖. . 维基文库, 43.
- 小學館 1994,.
- 孔曄.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93頁.
- 班固. . 维基文库, 48.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95頁.
- 房玄齡. . 维基文库, 34.
- 小學館 1994,.
- 范曄. . 维基文库, 27.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葛洪.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199頁.
- 范曄. . 维基文库, 34.
- 小學館 1994,.
- 孔穎達. . 维基文库, 11.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200頁.
- 孔穎達. . 维基文库, 16.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201頁.
- 小學館 1994,.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 维基文库.
- 小學館 1994,.
- 森本 1933,第203頁.
- 森本 1933,第204頁.
- 小學館 1994,.
參考書籍
- 森本角藏. . 東京: 目黑書店. 1933-07-01. doi:10.11501/1688696.
- . . 小學館. 1994-01-20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