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郡
海山郡(日语:/ Kaizan Gun)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创设于1920年,该郡隶属台北州[1]。其海山郡之名称由来,是因为17世纪时荷兰人称此地为,随后1713年首度有汉人进入此区请垦,向桃园的龟仑社承垦、后来形成海山庄[注 1]及海山堡[注 2]。
海山郡 | |||||||||||
---|---|---|---|---|---|---|---|---|---|---|---|
台北州的郡 | |||||||||||
1920年-1945年 | |||||||||||
![]() 海山郡役所 | |||||||||||
![]() 1937年,海山郡管内图 | |||||||||||
首府 | 海山郡板桥街板桥324番地 | ||||||||||
面积 | |||||||||||
• 1932年 | 312.9728平方(120.8395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932年 | 93886 | ||||||||||
政府 | |||||||||||
郡守 | |||||||||||
• 1920年-1924年 | 长谷川直吉 | ||||||||||
• 1944年-1945年 | 仓泽政夫 | ||||||||||
历史 | |||||||||||
• 成立 | 1920年 | ||||||||||
• 废除 | 1945年 | ||||||||||
行政分区 | 3街、2庄 | ||||||||||
| |||||||||||
今属于 | ![]() ![]() |
简介
海山郡统辖板桥街、莺歌街、三峡街、中和庄及土城庄,对照现在位置,即成板桥区、土城区、三峡区、莺歌区、树林区、中和区及永和区等[1]。海山郡役所设于板桥街,所址为旧台北县政府,现为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1945年,日治时期结束,台北县治自台北市的旧台北州厅迁至海山郡役所后,海山郡废除,1946年设立海山区[注 3],但1947年便裁撤,之后所属街庄依原本名称独立为镇或乡并直接隶属于台北县。之后,因人口增长,陆续有原中和析出永和、树林与莺歌分治等。原下辖的乡陆续改制为市、仅三峡及莺歌为镇,复随着五都改制,台北县变为直辖市,全数改为市辖区,除此外大致与日治时期政区规画相同。
郡名由来
海山郡的「海山」之名,学者翁佳音认为是来自17世纪荷兰人称此地为「」,有推测为当地原住民语音译[2],翁佳音推定为西班牙人称「」的荷语变音,意为野鸡、雉,西班牙文献中记载此地盛产非红喙的石鸡,至今三峡仍留存有「白鸡」的地名。荷兰文献记载的「」意为(由淡水上溯)「往海山之溪」,学者刘益昌厘订为五股的冷水坑溪(五股坑溪支流),中村孝志译为「海山川」,往下在关渡的正对岸导入淡水河,往上至新庄的海山口一带。由海山口可往西南通往海山。[3]:69-70,142-149
清代以后有所谓「海山堡」,涵盖今日三莺一带。海山郡设治在板桥,但名称却取自三莺有其典故。此系三峡、板桥两街庄当时实力不相上下,总督府决定郡役所位于板桥之后,考量「民心融和」,故另取三莺之堡名海山作为郡名,稍作调和。相同的例子还有台南州东石郡[4],而台南州北门郡可能亦同。
统计
街庄名 | 面积 (km²) |
人口 (人)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
本籍 | 国籍 | 计 | ||||||
台湾 | 内地(日本本土) | 朝鲜 | 中华民国 | 其他外国 | ||||
板桥街 | 23.4221 | 22,292 | 941 | 0 | 58 | 0 | 23,291 | 994 |
莺歌街 | 54.2536 | 31,389 | 476 | 0 | 144 | 0 | 32,009 | 590 |
三峡街 | 191.4808 | 27,215 | 181 | 0 | 98 | 0 | 27,494 | 144 |
中和庄 | 25.3099 | 17,306 | 449 | 0 | 54 | 0 | 17,809 | 704 |
土城庄 | 29.5344 | 12,381 | 42 | 0 | 15 | 0 | 12,438 | 421 |
海山郡 | 324.0009 | 110,583 | 2,089 | 0 | 369 | 0 | 113,041 | 349 |
历任郡守
任次 | 肖像 | 出身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东京府 | 长谷川直吉 (?–?) |
1920年9月1日[lower-alpha 1] | 1924年3月10日[lower-alpha 2] | ||
2 | 山口县 | 石田治郎 (?–?) |
1924年3月10日[lower-alpha 3] | 1926年10月12日[lower-alpha 4] | ||
3 | 台北州 | 李赞生 (1890–?) |
1926年10月12日[lower-alpha 5] | 1928年9月18日[lower-alpha 6] | ||
4 | ![]() |
鹿儿岛县 | 濑户山兼斌 (1885–?) |
1928年9月18日[lower-alpha 7] | 1930年2月16日[lower-alpha 8] | |
5 | 东京府 | 细井英夫 (1898–?) |
1930年2月16日[lower-alpha 9] | 1931年5月23日[lower-alpha 10] | ||
6 | 秋田县 | 松野孝一 (1905–1967) |
1931年5月23日[lower-alpha 11] | 1934年5月10日[lower-alpha 12] | ||
7 | 山口县 | 大田修吉 (?–?) |
1934年5月10日[lower-alpha 13] | 1936年10月20日[lower-alpha 14] | ||
8 | 宫城县 | 林通雄 (?–?) |
1936年10月20日[lower-alpha 15] | 1938年8月25日[lower-alpha 16] | ||
9 | 兵库县 | 矢野荣治 (?–?) |
1938年8月25日[lower-alpha 17] | 1940年1月31日[lower-alpha 18] | ||
10 | 台北州 | 刘万 (安川万) (1905–?) |
1940年1月31日[lower-alpha 19] | 1941年1月8日 | ||
11 | 宫城县 | 熊谷三平 (?–?) |
1941年1月8日[lower-alpha 20] | 1942年1月14日 | ||
12 | 爱媛县 | 大西富逸 (?–?) |
1942年1月14日[lower-alpha 21] | 1944年5月22日 | ||
13 | 福岛县 | 仓泽政夫 (?–?) |
1944年5月22日[lower-alpha 22] | 1945年10月25日 |
铁道
设施
- 海山郡役所
- 海山神社
注释
参考来源
- . 台北县板桥市: 台北县文化局. 2008: 2、3页. ISBN 978-986-01-5753-6.
- 曾品沧. .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09.
- 翁佳音. . .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1998-06: 69–70,142–149 [原荷文报告1654年]. ISBN 957-02-2084-8 –扫描版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台湾乡土文献影像;数字版抄本中研院台湾研究网络化.
- 《市郡の区域称呼其所在地并街庄の称呼等に就て》,水越幸一,台湾时报大正九年十月号
- 台湾总督官房企画部编. . 台北: 台湾总督官房企画部. 1943.
- 小林, 虎五郎. . 台北州海山郡役所庶务课. 193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