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街
行政区划
莺歌街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原属海山堡之街庄,在1896年由台北县直辖,在1897年8月隶属台北县三角涌辨务署,同年9月24日划设第6、7、9、10、12、13区;1899年10月,整并为第6、7、9区。1900年,三角涌辨务署废止并改为大嵙崁辨务署。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改为二十厅,莺歌地区隶属桃仔园厅三角涌支厅,此时划分为第30、31、33区[1]。1903年1月1日,桃仔园厅实行的街庄整并,莺歌地区包含:桥仔头庄、二甲九庄、尖山庄、大湖庄、莺歌石庄、南靖厝庄、樟树窟庄、阿南坑庄、石灰坑庄、仑仔庄、山仔脚庄、陂内坑庄、獇仔藔庄、三角埔庄、圳岸脚庄、潭底庄、彭福庄、三块厝庄、石头溪庄、桃仔脚庄、溪墘厝庄,并整并为第16、17、19区[2]。1905年7月1日,改为莺歌石区、树林区[3]。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且「莺歌石」改称「莺歌」[4];前述21庄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辖域内分为莺歌、桥子头、二甲九、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彭福、仑子、圳岸脚、三角埔、猐子寮、潭底、坡内坑、山子脚、石灰坑、三块厝、石头溪、桃子脚、溪墘厝、樟树窟21个大字。莺歌街虽以莺歌为名,但街役场设于彭福大字下的树林小字。
- 莺歌大字下有「莺歌」、「牛灶坑」小字名
- 尖山大字下有「尖山」、「尖山埔」小字名
- 大湖大字下有「大湖」、「圳子头坑」、「大竹围」、「樟普坑」、「中坑」、「崁脚」、「三界公坑」小字名
- 阿南坑大字下有「阿南坑」、「阿四坑」、「茶山」小字名
- 彭福大字下有「树林」、「彭厝」、「后村」、「大平桥」小字名
- 山子脚大字下有「山子脚」、「横坑子」、「大高坑」、「中坑」、「盖淡坑」小字名
- 石灰坑大字下有「上斗门头」、「风炉坑」、「石灰坑」、「下斗门头」小字名
- 石头溪大字下有「田尾」、「上石头溪」、「下石头溪」、「柑园」小字名
- 溪墘厝大字下有「柑园」、「溪墘厝」小字名[4]
1940年6月17日,莺歌庄升格为「莺歌街」。二战后,莺歌街在1946年改为台北县海山区「莺歌镇」;同年8月1日,莺歌、桥子头、二甲九、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组成莺歌镇,其余14个大字独立组成「树林镇」(今树林区)。2010年,莺歌、树林均改制为市辖区。
1901年[1] | 1905年[3] | 1920年-1940年 | 1946年 | |||
---|---|---|---|---|---|---|
区 | 街庄 | 区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第30区 | 莺歌石庄、南靖厝庄 | 莺歌石区 | 莺歌石庄 | 莺歌庄 | 莺歌 | 莺歌镇 |
桥仔头庄 | 桥仔头庄 | 桥子头 | ||||
二甲九庄 | 二甲九庄 | 二甲九 | ||||
尖山庄、尖山埔庄 | 尖山庄 | 尖山 | ||||
大湖庄、莺歌石庄 | 大湖庄 | 大湖 | ||||
南靖厝庄 | 南靖厝庄 | 南靖厝 | ||||
第31区 | 阿南坑庄、阿四坑庄、茶山庄 | 阿南坑庄 | 阿南坑 | |||
樟树窟庄 | 樟树窟庄 | 樟树窟 | 树林镇 | |||
仑仔庄 | 树林区 | 仑仔庄 | 仑子 | |||
石灰坑庄、斗门头庄 | 石灰坑庄 | 石灰坑 | ||||
三块厝庄 | 三块厝庄 | 三块厝 | ||||
第33区 | 彭福庄、后村庄、大平桥庄、树林街 | 彭福庄 | 彭福 | |||
圳岸脚庄 | 圳岸脚庄 | 圳岸脚 | ||||
三角埔庄 | 三角埔庄 | 三角埔 | ||||
獇仔藔庄 | 獇仔藔庄 | 猐子寮 | ||||
潭底庄 | 潭底庄 | 潭底 | ||||
陂内坑庄 | 陂内坑庄 | 坡内坑 | ||||
横坑仔庄、大高坑庄、盖谈坑庄、中坑庄、山仔脚庄 | 山仔脚庄 | 山子脚 | ||||
第31区 | 桃仔脚庄 | 三角涌区 | 桃仔脚庄 | 桃子脚 | ||
溪墘厝庄、柑园街 | 溪墘厝庄 | 溪墘厝 |
街庄长
设施
参见
- 今泽正秋. . 莺歌庄役场. 1934-02-23.
- . 桃仔园厅报. 1902-12-08.
- . 桃园厅报. 1905-06-26.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