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庄
行政区划
土城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摆接堡的14及海山堡的沛舍坡。在1901年11月11月,摆接堡隶属台北厅枋桥支厅,海山堡隶属桃仔园厅三角涌支厅。位在摆接堡的部分于1901年12月7日被划入台北厅「第20区」、「第21区」[1]。1903年1月1日,桃园厅下整并为219个街庄,并修改区名编号,整并为26区,而沛舍坡被划入桃仔园厅「第17区」[2]。1904年4月1日,在摆接堡的14被整并为柑林埤、员林、清水坑、廷藔坑、埤塘、顶埔、妈祖田、大安藔等8庄[3]。1905年7月1日,沛舍坡庄被划入桃园厅「树林区」[4]。1906年1月1日,第20区及第21区合并为「土城区」,区长役场位在员林[5]1920年7月2日,土城区长役场迁到埤塘庄[6]。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摆接堡及海山堡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前述9庄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土城」,辖域内分为埤塘、柑林埤、员林、清水坑、廷寮坑、顶埔、妈祖田、大安寮、沛舍坡九个大字[7][8]。
- 员林大字下有「土城」、「员林」、「货饶」小字名
- 埤塘大字下有「埤塘」、「内柑林埤」小字名
- 清水坑大字下有「外冷水坑」、「内冷水坑」小字名
- 廷寮坑大字下有「外籐寮坑」、「内籐寮坑」小字名
- 顶埔大字下有「顶埔内」、「溪尾」、「溪头」、「中洲子」、「牛角坑」小字名
- 妈祖田大字下有「内妈祖田」、「外妈祖田」小字名
- 大安寮大字下有「大安寮」、「石壁寮」、「大暖坑」小字名
1903年 | 1906年[4][5] | 1920-1945 | 1946年 | ||||
---|---|---|---|---|---|---|---|
厅 | 区[1][2] | 街庄[3] | 区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台北厅 | 第20区 | 内陂塘、外陂塘 | 土城区 | 埤塘 | 土城 | 埤塘 | 土城乡 |
柑林陂 | 柑林埤 | 柑林埤 | |||||
货饶、圆林、土城 | 员林 | 员林 | |||||
内冷水坑、外冷水坑 | 清水坑 | 清水坑 | |||||
外籐藔坑、内籐藔坑 | 廷藔坑 | 廷寮坑 | |||||
第21区 | 顶埔 | 顶埔 | 顶埔 | ||||
外妈祖田、内妈祖田 | 妈祖田 | 妈祖田 | |||||
大安藔 | 大安藔 | 大安寮 | |||||
桃仔园厅 | 第17区 | 沛舍坡 | 树林区 | 沛舍坡 | 沛舍坡 |
长
人口
大字别 | 内地人 | 台湾人 | 中华民国人 | 小计 |
---|---|---|---|---|
柑林埤 | 0 | 1,482 | 0 | 1,482 |
员林 | 11 | 2,586 | 6 | 2,603 |
清水坑 | 6 | 2,041 | 0 | 2,047 |
廷寮坑 | 0 | 1,141 | 2 | 1,143 |
埤塘 | 11 | 767 | 2 | 780 |
顶埔 | 8 | 1,115 | 0 | 1,123 |
妈祖田 | 0 | 715 | 0 | 715 |
大安寮 | 1 | 1,466 | 1 | 1,468 |
沛舍坡 | 0 | 660 | 0 | 660 |
小计 | 37 | 11,973 | 11 | 12,021 |
设施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