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史
编撰背景
据学者韩廷杰的说法,公元前一世纪斯里兰卡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分裂(应是指赤铜鍱部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之纷争),上座部大寺派为了便于弘法,并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而着手编写《岛史》。其佛教义理观点有明显擡高上座部的倾向,对研究原始佛教颇具史料价值。[2][3]而《岛史》的取材,则是僧伽罗文的《义疏》。[4]
内容
《岛史》一共二十二章:
- 第一章(「调伏夜叉」)至第二章(「调伏龙与悬记」),简述佛陀生平及三次到斯里兰卡弘法的传说。
- 第三章(「摩诃三摩多王系」),讲述摩诃三摩多王世系和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的家世。
- 第四章(「第一、第二次结集」)及第七章(「第三次结集」),讲述三次佛教结集的情况,并详细记载了第二次集结后佛教分裂成十八个部派的情况。
- 第五章(「学派及师资相承」),敍述佛涅槃后的学派及传承。
- 第六章(「阿育王皈依」),讲述阿育王皈依佛教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弘扬佛教的措施及支持召开佛教第三次结集等情况。
- 第十五章(「遗骨度来」)及第十六章(「接受大菩提树」),记述佛舍利及菩提树传入斯里兰卡的史实。
- 其余各章(第八章「各方教化」、第九章「毗阇耶来岛」、第十章「阿婆耶灌顶」、第十一章「天爱帝须王灌顶」、第十二章「摩哂陀来岛」、第十三章「奉献大云林园」、第十四章「接受大寺和支提耶山」、第十七章「摩哂陀入灭」、第十八章「比丘尼教团」、第十九章「阿婆耶木杈伽摩尼」、第二十章「书写佛典」、第廿一章「诸王事迹」、第廿二章「以后诸王事迹」),记述了斯里兰卡 佛教发展及历代国王事迹等等。[5]
史料价值
斯里兰卡早期的历史文献
《岛史》是古代斯里兰卡历史的原始史料,后世的一些重要著作,亦取材于这部书。如5世纪末、6世纪初时的佛教长老摩诃那摩(Mahānama),就取材自《岛史》的内容,写成斯里兰卡另一部重要史诗体文献《大史》的第一部份。[6]
注释
- 慧炬机构──《岛史》内容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 .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韩廷杰《岛史》《中译序言》,第2页。
- 韩廷杰《岛史》《中译序言》,第1页。
- 韩廷杰《岛史》《中译序言》,第2-3页。
- 香港佛教联合会:韩廷杰《大史》中译本译者《序言》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7-11-08.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众既同意。立为地主。故得太同意名。能拥护劣弱。故得刹帝利名。如法治国。能令一切众生欢喜。戒行智能。故号为大同意王。其王立时众人相呼。为有情大同意王。」
《瑜伽师地论》:「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来生此中。余如前说。……复从此缘诸有情类更相顾眄便起爱染。次由能感男女业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递相陵犯起诸邪行。遂为他人之所诃呰。方造室宅以自隐蔽。复由摄受粳稻因故。遂于其地复起摄受。由此缘已更相争夺。不与取法从此而生。即由此缘立司契者。彼最初王名大等意。如是便有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吠舍众、戍陀罗众。出现世间。渐次因缘如经广说。」
遁伦《瑜伽论记》:「司契者。司谓衙府。契谓要限。则官长也。摩诃三末多。此云大等意。大众齐等意乐。共同立以为尊者也。亦名差摩塞缚弥。此云田主。诸刹帝利种此后也。」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