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乡
地理

八乡位于盆地之中,被观音山、大帽山、大刀屻、鸡公岭及大榄郊野公园等山头所包围。八乡范围广泛,大概北至上𪨶村及下𪨶村一带,南至河背村、河背水塘、马鞍岗、清潭水塘、三号干线大榄交汇处一带; 西至锦田市中心及锦上路站一带,而东至上村、观音山凌云寺、雷公田及石岗村军营一带。

八乡面积约有15.5平方哩,共有30条围头与客家村落,人口约3万人。由于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早年盛产稻米,并为清朝进贡品。现在还有少量农地给居民耕作,有数个有机菜场,如种植士多啤梨、有机菜等供应本地市场。另外,还有一些养鸡场、养猪场及豆品厂供应本地市场。由于发展乡郊,农地陆续减少,多数发展成村屋及车房、废车场等;另外八乡内有消防局、警署。
历史
宋明古迹
路政署于2003年计划八乡大江埔村江大路及治河路改善工程,第一阶段已于2007年开通,并于2020年4月3日正式命名为「江埔路」[1],第二阶段于2017年1月20日沿锦田河边开通一条新道路与锦田公路的交界处为起点,并与江大路的交界处终结,命名为「锦江路」[2]。当顾问公司在2004年初进行勘察时, 意外发现在近长江村一个路段及大江埔村另一个路段地下埋有一个宋朝市集遗址和一个明朝坟墓,各占地约500平方米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古物古迹办事处证实发现宋代瓷器残片 、明朝墓葬群及一个陶罐, 但在原址保护原则下不会主动进行挖掘,而路政署亦向元朗区议会要求改动原来的设计以免影响古迹。中国历史教育学会主席梁炳华认为宋朝市集的发现有助了解香港在宋朝贸易的角色, 评估本地在历史上的重要性[3]。
发展
少数族裔
非洲人是继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后,最新落户八乡的少数族裔。首先来到八乡的是尼日尔利亚人,主要来自东尼日尔利亚,为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逐渐变成了在香港的黑人的联系点,当他们抵达香港后都是先到八乡落脚。其中横台山罗屋村更被在港的非洲人称为「小尼日尔利亚」。非华裔人口占八乡锦田社区总人口约百份之十,较全港平均数为高,主要包括菲律宾、印尼、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和来自非洲诸国的居民。
尼泊尔社群主要是来自回归前在石岗军营服役的雇佣兵,退役后与其家眷留居香港,大部分男士从事体力劳动工作,例如地盘工和保安员等。八乡锦田大量农地变成二手车买卖场和回收场等,二手车最初从日本进口转售内地,其后转口的目的地改为南亚地区,巴基斯坦和印度商人随之到来八乡。最后生意再扩展至非洲,当地的商人也就在八乡锦田扎根。新移民还有一些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逃难到香港来的,八乡锦田也特别多来自非洲和南亚地区的难民。
乡事委员会


八乡乡事委员会是香港27间乡事委员会之一,前身为「八乡乡公所」,于1949年正名为「八乡乡事委员会」,由区内30条村落之村代表组成,现时共有成员75人。会址位于锦田公路。
1959年八乡乡事委员会获香港政府按《社团条例》豁免注册。1964年成立「福德会」。于1971年迁入元朗炮仗坊会址。1973年获政府认可为慈善机构。1983年上村会址落成,1992年正式迁入上村会址。1997年自资建成回归纪念柱纪念香港主权移交中国。
村代表选举司法覆核
1999年石湖塘村选举村代表,居于村内的谢群生被拒参选。谢群生的父母在村内居住了一段时间,而谢更是在村内出生、成长,一直居住在村内,由于他不能证明其父系祖先于1898年中英两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是新界乡村的居民,因此他并非原居村民,按法律被称为「非原居村民」,在村代表选举中是没有投票权及参选权。谢群生不服,通过司法覆核进程质疑选举安排的法律效力,以其与《基本法》、香港法例第383章《香港人权法案条例》及香港法例第480章《性别歧视条例》均有抵触,并于1999年3月5日在高等法院原讼法庭获判胜诉,获判被拒绝作为参选人的决定无效[5]。律政司司长提出上诉,2000年12月22日终审法院宣判维持原判[6]。为此香港政府需要修订《村代表选举条例》,为每条现有乡村设立居民代表职位,并为每条原居乡村或共有代表乡村设立原居民代表职位,即俗称的「双村长制」。
历届正副主席
届数 | 任期 | 主席 | 首副主席 | 第二副主席 |
---|---|---|---|---|
第一届 | 有待查考 | 邓德育 | 有待查考 | 有待查考 |
第二届 | ||||
第三届 | ||||
第四届 | ||||
第五届 | 1960-1962年 | 邓大禧 | 冯火粦 | |
第六届 | 1962-1964年 | 邓开业 | 黎锦源 | 胡家泰 |
第七届 | 1964-1966年 | 黎锦源 | 邓大禧 | 冯火粦 |
第八届 | 1966-1968年 | |||
第九届 | 1968-1970年 | 邓德球 | 胡家泰 | |
第十届 | 1970-1972年 | 曾森福 | ||
第十一届 | 1972-1974年 | |||
第十二届 | 1974-1976年 | |||
第十三届 | 1976-1978年 | |||
第十四届 | 1978-1980年 | |||
第十五届 | 1980-1982年 | 邓德球 | 曾森福 | 邓文杰 |
第十六届 | 1982-1985年 | 黎达长 | 黎国耀 | |
第十七届 | 1985-1988年 | 黎国耀 | 邓维汉 | |
第十八届 | 1988-1991年 | 黎国耀 | 胡 祥 | 邓锦发 |
第十九届 | 1991-1995年 | 邓日球 | ||
第二十届 | 1995-1999年 | 曾宪强 | ||
第廿一届 | 1999-2003年 | 邓其达 | 蔡月荣 | |
第廿二届 | 2003-2007年 | 曾宪强 | 郭镇邦 | |
第廿三届 | 2007-2011年 | 蔡月荣 | 郭永昌 | |
第廿四届 | 2011-2015年 | 胡民赐 | ||
第廿五届 | 2015-2019年 | 邓瑞民 | 李连稳 | |
第廿六届 | 2019-2023年 | 郭永昌 | 黎永添 | |
第廿七届 | 2023-2027年 | 郭永昌 | 邓志光 |
村落
八乡由30条村落组成,人口估计约3万余人。
序号 | 照片 | 名称 | 著名景点 | 节庆 / 备注 |
---|---|---|---|---|
1. | ![]() | 七星岗 | 石岗军营、石岗机场、邓氏宗祠 | 1920年代末由城门迁到八乡 |
2. | ![]() | 下𪨶4 | 黎氏家祠、简氏家祠、郑氏家祠 | |
3. | ![]() | 上村3 | 凌云寺、八乡古庙、黎氏宗祠、嘉道理农场、 植桂书室、回归纪念柱 | 元宵灯会、港澳回归活动 |
4. | ![]() | 上𪨶4 | 林氏宗祠、张氏宗祠 | |
5. | ![]() | 大江埔* | 江夏田庐 | 锦田八乡大江埔潮侨盂兰胜会 |
6. | ![]() | 大窝1 | 邓氏宗祠、蔡氏宗祠、三槐堂 | |
7. | ![]() | 元岗1 | 梁氏宗祠、众圣宫 | 八载酬恩太平清醮 |
8. | ![]() | 元岗新村1 | 清潭水塘、八乡牌楼 | |
9. | ![]() | 水流田3 | 彝华蔡公祠、育桂堂、国茂邓公祠 | |
10. | ![]() | 水盏田2 | 张四美堂宗祠、张达锦祖公祠、利达桥碑 | |
11. | ![]() | 牛径村 | 李庆善堂、郑氏家祠、岭梅庄 | 五载酬恩太平清醮 |
12. | ![]() | 打石湖 | 消防训练学校 | 1949年附属八乡乡事会 |
13. | ![]() | 田心 | 大纪家塾 | |
14. | ![]() | 甲龙3 | 甲龙古道 | |
15. | ![]() | 石湖塘 | 王氏宗祠、纪通祖蔡公祠 | 1910年代迁到八乡 |
16. | ![]() | 竹坑 | 兰芳书室 | |
17. | ![]() | 吴家村* | 江夏围大屋 | 1930年代迁到八乡 |
18. | ![]() | 河背2 | 范氏家祠、河背水塘 | |
19. | ![]() | 金钱围 | 翰鹏郑家祠、鸿慈堂 | 1920年代末由城门迁到八乡 |
20. | ![]() | 长江 | 梁氏宗祠 | 1930年代由林村麻莆尾迁到八乡 |
21. | ![]() | 长莆1 | 邓氏家祠、关帝圣宫 | |
22. | ![]() | 马鞍岗2 | 简氏家祠、安定家祠、胡氏宗祠、范氏宗祠 | |
23. | ![]() | 彭家村* | 彭家村围墙 | 1940年成立,旧称石岗 |
24. | ![]() | 雷公田*3 | 解放军军营 | |
25. | ![]() | 莲花地2 | 八乡中心小学、广深港高铁石岗列车停放处、郭氏宗祠 | 五载酬恩太平清醮 |
26. | ![]() | 横台山下新屋 | 八乡警署、八乡消防局、廷季邓公祠 | |
27. | 横台山永宁里4 | |||
28. | 横台山河沥背 | |||
29. | 横台山散村 | |||
30. | 横台山罗屋村 |
(*) 非原居民村
^ 注解1: 四本戏村落一
^ 注解2: 四本戏村落二
^ 注解3: 四本戏村落三
^ 注解4: 四本戏村落四
风俗
八乡秋祭
八乡的村代表每年秋分日齐集八乡古庙拜祭参与新界六日战保乡卫族壮烈牺牲的烈士。当年参与抗英的乡民来自不同村落,双方冲突由1899年4月3日开始,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以4月18日在八乡上村石头围一役最为惨烈,由于乡民的武器军备落伍,无法抵挡驻港英军,于4月19日宣布投降,估计有多达450名乡民阵亡。
八乡祖堂同益堂事后寻获55名殉难的八乡村民名字,在八乡古庙旁边兴建烈士祠,祠内有两块木扁,上扁刻有烈士芳名27位,下扁28位另加一行古庙历届司祝神位,各烈士均被赋予「清处士」衔头,同时另设一个神坛供奉无名女烈士。同益堂将每年秋分日定为拜祭日,悼念为村捐躯的先烈。拜祭完毕后,便在庙前以盆菜招待同益堂辖下各村6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参加。据报早年更每人获分派猪肉一斤,随着时代发展,由1980年代末起,已改为烧肉,最近更以一封利是代替。
太平清醮
根据日本学者濑川昌久的研究,八乡在1940年代以前有由「四本戏」在八乡古庙前主办的联合醮会,祭祀于清朝嘉庆至同治年间因与敌对的锦田乡械斗而牺牲的乡民,相传因战后生活困难而停办。
八乡现时仍有莲花地和牛径村「合山围五年一届太平清醮」(最近一届在2022年11-12月举行)及「元岗村八年一届太平清醮」(最近一届在2018年举行),其他村落如横台山和上村早已停办,祈求百业茂盛,降福迎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元岗村在2010年举行八年一届的打醮,村民于年初在村内的众圣宫进行「打缘首」。元岗村有1,100多名村民,以梁姓占多数,每户均可参加掷杯,有资格者共146人,但大多数人基于种种原因而放弃,只有30多名村民参与,以连续掷得胜杯次数多寡定出18名缘首,掷得最多胜杯者位列「头名缘首」[7]。
「合山围」包括莲花地和牛径村两村,2012年的醮期订于11月15日至18日(莲花地)以及11月20日至23日(牛径)举行,均为三日四夜,两村倾力筹备,侨居海外的村民亦会回乡参与,打醮期间均需进行斋戒。11月17日中午开始行香巡游,队伍由莲花地村出发,沿锦上路行去八乡古庙,再经元岗村返回莲花地村。
著名景点
主要道路
- 大榄隧道
- 粉锦公路
- 八乡路与锦上路交界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
区议会议席分布
相对邻近铁路交通及元朗市中心的十八乡及锦田,八乡及石岗的私人屋苑较少,保留较多乡村。现时区内设有八乡北及八乡南选区;而在1991至1998年间,区内只有一个区议会议席以八乡为名;而1982至1990年,全区划入元朗东郊选区。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整个八乡(以石岗机场划分为南北两个选区)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参考数据
- 2020年政府公告:第1669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7年政府公告:第330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orientaldaily.on.cc. 2005-10-07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香港)).
- . orientaldaily.on.cc. 2014-10-10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中文(香港)).
- . judiciary.gov.hk. 1999-03-05 [200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中文(香港)).
- . judiciary.gov.hk. 2000-12-22 [2009-03-16] (中文(香港)).
- . 大公网. 2010-03-01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八乡 |
- 八乡乡事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香港消防训练学校 - 山东消防杂志
- 元朗区议会
- 元朗区分界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元朗网站 Yuen Long Speci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YL.hk-讨论区
- 元朗游记 The Incredible Journey of Yuen Long
|
|||||
---|---|---|---|---|---|
|
|||||
![]() |
|||||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北区、大埔区 | |||
元朗 - 十八乡 - 大棠 - 屏山 - 洪水桥 - 村 - 天水围 - 米埔 - 新田 - 落马洲 - 洲头 - 牛潭尾 - 锦田 - 八乡 - 石岗 |
|||||
区内其他地方 |
|||||
元朗市中心 - 鸡地 - 元朗南 - 元朗工业邨/东头工业区 - 元朗旧墟 - |
|||||
屯门区、 荃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