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
路政署(英语:,缩写:)是香港运输及物流局辖下的部门,专责香港道路系统的策划、设计、兴建及维修事务,并且协助规划香港铁路网络及统筹部分掘路工程。路政署设有总办事处、市区及新界两个路政区、主要工程管理处、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及铁路拓展处。
路政署 | |
---|---|
![]() | |
![]() 路政署标志 | |
署长 | 邱国鼎 |
副署长 | 伍展鸿 |
助理署长 | 王协力、吴伟业 |
部门信息 | |
成立日期 | 1986年6月1日 |
所属部门 | 运输及物流局 |
总部 | ![]() |
联系信息 | |
网站 | www |


历史
1964年,工务司署辖下负责路政管理的马路部与渠务办事处合并为马路渠务部。1969年,当时的马路渠务部分拆成负责全港排水管理的渠务部(即后来的渠务署)和负责路政管理的马路部,两者皆为为当时的工务司署土木工程科属下的部门。1981年9月,工务司署分拆为多个运行部门,而负责马路管理的马路部亦于该年拨归新成立的布政司署运输科。前身为工程拓展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前身)辖下的路政处,1986年6月1日升格为独立部门[1] ,当时因香港道路网络日趋复杂,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处理建设和统筹香港的道路网。
职能
主要工程项目
历任首长
历任副署长
- 桂诗勤
- 刘正光
- 邓国基
- 陆复民
- 郭谭玉英
- 徐永华
- 吴伟强
- 伍展鸿
争议事件
太阳能路灯
2003年,路政署在屯门、荃湾及元朗安装共17支配备独立太阳能光伏板及蓄电池的太阳能路灯,结果发现该批街经常被高楼及树木所阻挡,导致路灯的太阳能光伏板未能够收集到足够阳光,加上香港日照程度有限,不时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而且冬天日短夜长,致使太阳能光伏板能够收集到足够阳光的时间更少。由于上述试验计划存在不少问题,路政署于改良后于2014年年底推行新试验计划,在扫管埔路至粉岭站一段粉岭公路的隔音屏障上安装长约200米的太阳能光伏板,以收集得来的阳光能源保存在路边照明控制箱内,以供给位于附近一段单车径的16支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街灯,并且连接后备电源,以应付阳光不足下可能导致街灯未能够正常运作的情况;预计有关试验计划于2016年完成,届时将会评估成效,为公共照明应用可再生能源累积更多运作经验[4]。
目前,全港约有14.6万盏路灯由路政署管辖。路灯的开关主要有两个机制,一是日规时间掣,它根据香港天文台之日出日落时间而开关灯;至于感光器则感应附近光源,天色阴暗时靠感光掣自动开灯,保障在天气恶劣情况下会感应到光暗变化而开关。[5]
参考文献
- . [201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 (PDF). [2013-06-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14).
- 《建城之道--战后香港的道路发展》p215,何佩然,香港大学出版社,ISBN 9789622090521
- 新太阳能路灯计划将展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4年11月1日
- . 苹果日报 (香港). 2016-11-26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