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屻
大刀屻(英语:),是香港的一座山,位于新界北部林村郊野公园内,主峰高566米,跨越北区、大埔区和元朗区。大刀屻山脊两侧都是悬崖或斜坡,形状像刀刃向上的一张刀[1],故得其名。
大刀屻 | |
---|---|
![]() 大刀屻西南脊 | |
![]() ![]() 大刀屻 大刀屻的位置 | |
最高点 | |
海拔 | 566(1,857英尺) |
22°27′0.92″N 114°7′5.24″E | |
地理 | |
位置 | 香港新界西北部 |
大刀屻有两个主要山峰,北面副峰名为「北大刀屻」,南面主峰正式名称亦为「大刀屻」,为分辨二者,大刀屻主峰又被坊间称为南大刀屻。
名称由来
大刀屻原来名称为剃刀屻[2],土名横台山[3]、尖山洞[4]。由于剃刀屻周边多为客家村落,港英政府负责记录地名的官员按照客家话口音将「剃」字记录成英语「Tai」,早年港英政府制作的官方地图仅标示英语地名,后人又按照粤语拼音习惯将地图上的「Tai To Yan」返译中文成「大刀屻」三字,由此「大刀屻」成为政府认可的官方名称,「剃刀屻」之名逐渐为后人所遗忘。[5]
昔日因为乡音造成的误解,大刀屻又被称为大头羊,亦有误传为大炭秧。
另外,大刀屻的「屻」字在传统上会写成「岃」,即大刀岃。
行山交通
起点: 巴士64K由大埔港铁站或太和港铁站, 于嘉道理农场下车。此九巴线设双向分段收费,所以乘坐往元朗方向的64K,在嘉道理农场下车时再拍八达通可省回二元六毫。
终点: 粉岭港铁站往各区。[6]粉岭华明邨也有巴士总站往港九各区。
天险
大刀屻曾经是香港著名险峰,主峰以南沿山脊线延伸的一段山径沙浮石滑且非常狭窄,两边都是近乎悬崖的斜坡,仅够二人通过,早年被行山人士誉为「天险」,曾发生堕崖事故,后来香港政府于险处加建金属铁链栏杆,被行山界雅称为「金银桥」,政府亦修整容易滑坡的山径路段,山径已变得相对平坦易走,加上近年香港行山风气炽热,旧时杂草丛生的山径经过游人频繁踩踏后已变得清晰明显,故大刀屻山脊线主径现今已几近无险,但其他循山坡攀升的野径仍有一定危险。
大刀屻主峰山顶设有地政总署测绘处的二等三角网测站,编号415[7]

牛牯角
大刀屻主峰东北方有一溪谷名为「牛牯角」(英语:),清中叶时有客家宋张二氏从嘉应( 今天的梅州市)五华迁居至此建村,后因人丁繁衍,耕地不足,约百年前举村迁到谷外的打石湖,牛牯角逐渐荒废,为密林所覆盖,仅余一些残留建筑,不过山谷下部近打石湖村部分仍有农田,山坡上亦可见梯田的痕迹,流淌谷内的溪流发源于大刀屻近山顶处,为双鱼河的上源。
横台山
大刀屻土名横台山,因大刀屻主峰和副峰北大刀屻高度相近,远看两个山峰之间的山脊线像连成一条直线,山体犹如一个平台而得名。[3]大刀屻西坡下的多条村落亦因而冠以「横台山」之名。斗转星移,现代已无人称呼大刀屻为「横台山」,但「横台山」之名却被以其命名的村落传承,现今「横台山」之名已演变成为大刀屻西坡下、八乡东部多条以「横台山」命名之村落一带的地名。目前,横台山一带有多条政府认可原居民村落、数条非原居民村落,以及低密度私人屋苑。
注脚
- . 渔农自然护理署. 9月15日 [201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 “来龙去脉”—香港山脉走势探讨(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参见新界邓氏族谱内有关邓氏始祖邓符协在丫髻山“玉女拜堂”的点穴描述,提及「剃刀屻」。
- .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 .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8).
- .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 (PDF). 地政总署测绘处. 9月15日 [2010-09-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3-14).
- . [2017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