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锦坳
荃锦坳(英语:),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东南部,为大帽山西脊禾塘岗西坡上的一个山坳,由于元朗区与荃湾区以大帽山道为分界线,故山坳坳口位于元朗区内。荃锦坳为荃锦公路的最高点,约高海拔490米。大体来说,荃锦坳以北的山势比较陡峭,以南则比较平缓。从荃锦坳沿着荃锦公路北行可以到达石岗村,南行可以到达川龙谷,沿大帽山道东行可上大帽山,沿麦理浩径西行则可到达大榄涌。
名称来源
荃锦坳一带原来并无明显山坳地形,1951年驻港英军为方便运送军用车辆和物资出入新界及进行防御工事[1],新修筑一条沿大帽山以西的山岭和坳口连接石岗军营和荃湾的军用道路,其中在川龙以北的地势最高处的禾塘岗西坡一段(即现麦理浩径第9段起点至北面拐弯处)开凿了一段约长300米的缺口,以降低车辆行驶的坡度,由此产生一个人工山坳。该路后于1961年开放予公众通行,并确定以「荃锦公路」作为中文官方名称,而该公路最高处的坳口也因此命名为「荃锦坳」,但山坳的官方英文名称则单纯按照「荃锦坳」三字的粤音拼写成“Tsuen Kam Au”,而没有使用任何「荃锦公路」之英文名称“Route Twisk”的任何元素。后来,「荃锦坳」逐渐演变成包含坳口以南大帽山道和麦理浩径入口一带郊野公园设施范围的地名。
值得注意的是,荃锦坳北端其实是通往石岗而非锦田,但这是源于荃锦公路本身就没有根据原本英文名称“Route TW/SK”命名为「荃石公路」[2],具体原因至今难考,一般相信是由于当时中文在英属香港尚未合法化,港英政府未有严格规范对英文名称的中文翻译而造成翻译错误,将「石岗」和「锦田」两个中文地名混用。不过随着年月流逝,「荃锦公路」和「荃锦坳」两个名称已经为普遍香港人习惯使用,故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亦无意对此进行修正。
现状
荃锦坳地势较高,山势陡峭,故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类定居,距离荃锦坳最近的聚居地为南面的川龙村。自1979年荃锦坳连同东西两侧的山岭都被划为郊野公园后,香港政府便禁止于当地进行任何开发活动,仅有由渔农自然护理署于坳口以南麦理浩径附近辟建的烧烤场和观景台等郊野公园设施,以及大榄郊野公园荃锦管理站。
由于荃锦坳为麦理浩径第八段和第九段的连接点,而且为大帽山郊野公园和大榄郊野公园有公路直达的海拔最高的入口,更有大帽山道直达香港最高峰的大帽山山顶,是登上大帽山顶难度最低的路线,亦有甲龙林径、荃锦自然教育径、大帽山远足研习径等多条不同难度的行山径,而荃锦坳南面的川龙亦有现今香港罕有的传统乡村茶楼,故吸引大量游客以荃锦坳为起点游览大帽山郊野公园或大榄郊野公园。
邻近地方
|
|||||
---|---|---|---|---|---|
|
|||||
![]() |
|||||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北区、大埔区 | |||
元朗 - 十八乡 - 大棠 - 屏山 - 洪水桥 - 村 - 天水围 - 米埔 - 新田 - 落马洲 - 洲头 - 牛潭尾 - 锦田 - 八乡 - 石岗 |
|||||
区内其他地方 |
|||||
元朗市中心 - 鸡地 - 元朗南 - 元朗工业邨/东头工业区 - 元朗旧墟 - |
|||||
屯门区、 荃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