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博族
伊博族(Igbo,英语 /ˈiːboʊ/),是西非尼日利亚主要种族之一,亦称「伊格博人」。根据2015年的数据,伊博族大约有三千两百万人,为尼日利亚国内第三大族,主要分布于尼日尔利亚东南尼日尔尔河河口地区,另有4万人分布在喀麦隆。伊博人包括30多个支系:如恩格巴、阿巴贾、阿达、伊卡、奥尼查等。使用伊博语,属尼日尔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尔—刚果语族。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本。原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原始宗教,后多改信基督教。
伊博人 | |
---|---|
![]() | |
分布地区 | |
尼日利亚![]() | |
语言 | |
宗教信仰 | |
基督教、原始宗教 | |
相关族群 | |
伊博族 |
伊博人原住在尼日利亚中部,13~14世纪开始向东南迁移,逐步排挤埃科伊人和伊比比奥人,成为尼日尔河三角洲占多数人口的民族。伊博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木薯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可可、油棕等。煤和石油蕴藏丰富。195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开采石油,使伊博人经济迅速发展。伊博人文化受埃多族贝宁文化影响较大。英国殖民者入侵后,曾雇佣大批伊博人担任各地文官。至今伊博人的知识分子仍比较多。由于他们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对尼日利亚东南部的其他民族影响较大。[2]曾经是尼日尔利亚最大的种族,但在比夫拉战争中损失惨重,大量伊博人迁居国外,在英国和美国等地形成了大型聚居区。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民族分布
伊博人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尼日尔河两岸。当中埃努古州是尼日利亚的36个州之一,是伊博人的故乡,首府埃努古。
伊博人是西非分布密度最高的民族,一平方公里从一百二十到四百人不等。[3]主要人口分布在尼日利亚,另外约有四万人分布在喀麦隆。
人口
根据2015年的数据,伊博人口大约有三千两百万人。[4]
语言
伊博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伊博语,伊博语又译作伊格博语,属于尼日尔-刚果语系的大西洋语支。伊博语起元于公元9世纪,发源于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然后扩散到尼日利亚东南部,最后成为西非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以拉丁字母来构字,是一种重视声调的语言,能够借由高低音调,指示意义和语法关系的差异。若要定义一个词汇的意思时,需考虑到声调及上下文,一个单词可能因为声调及上下文不同而拥有许多意思;此外,成语和谚语在它的语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若伊博人在使用伊博语时不用成语或谚语,就会被认为是初学者。[5]
中文 | 英文 | 伊博语 |
---|---|---|
哈啰!你好吗? | Hello, how are you? | Keku ka imelo? |
你叫甚么名字? | What is your name? | Kedu ahagi? |
谢谢你。 | Thank you. | Ndewo. |
地理环境
伊博人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地理区域。低洼三角洲和河岸区在雨季时常被淹没,土壤非常肥沃。中央带是一个较高的平原。乌迪-恩苏卡高原是西非唯一的煤矿区。[7]
历史沿革
起源
大约公元前2500年在Ibagwa附近所发现的陶器和之后在恩苏卡发现的伊博人作品有相同之处,起源于在阿南布拉山谷Umueri氏族的传统。1970年代时,奥韦里、奥基奎、奥尔吕、奥古、乌迪和奥卡部落决定从语言和文化的证据组成「一个伊博中心地带」。[10]
尼日尔王国

尼日尔人在伊博人居住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是存在于伊博人分布的各地区诸多创世神话中的一个。尼日尔人和阿古莱里人都属于Umueri氏族,能够回溯他们的谱系到宗法王Eri。[12]虽然Eri被Chukwu上帝描述为一个“sky being”,但他的起源尚不清楚。[12][13]他的特征为最早拥有社会阶级的阿南布拉人。历史学家Elizabeth Allo Isichei说:「尼日尔人和阿古莱里人都属于Umueri氏族,是一个都能共同追溯到Eri的伊博群体。」[14]
考古证据显示,在Igboland的尼日尔霸权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15],而已出土的皇家墓葬可以追溯到至少10世纪。Eri是如神般的尼日尔创始人,被认为大约在13世纪后迁居到伊博文化相关的地区。[16]他直接紧随在第一个尼日尔之王Ìfikuánim后。根据伊博语的口语传统,他的统治始于1043,[17]但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历史学家提出Ìfikuánim的统治时期要晚得许多,他们认为大约在公元1225年。[18]
每个国王都追溯他们的始祖Eric,每个国王都遵从Eric的宗教礼仪。新国王的成年礼(成为Ezenri(尼日尔的祭司王))过程非常严格,遵循由英雄所创建尼日尔王国的路径。[19]
尼日尔王国是一个宗教政体,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伊博地区的中心腹地发展。[16] 尼日尔人有七种禁忌,其中包括人(如双胞胎出生)、动物(如杀或吃蟒蛇)、[20] 对象、时间、行为、言语和地点的禁忌。[21]这些禁忌用于教育和管理海外印度人。这意味着,虽然某些伊博人可能有不同的生活形式,但是所有伊博宗教的信徒都必须遵守信仰的原则,并服从在地球上的代表the Eze Nri.。[21][22]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和散居
16到19世纪晚期,发生在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年轻人被送走,加上战争也增加了对俘虏的使用,对伊博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伊博奴隶在比夫拉湾(也称为伯尼的海岸线)运出。[27] 这个区域包括现代的尼日利亚东南部,西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地区和北部的部分地区。[28]在该地区的商品和奴隶贸易的主要港口包括尼日利亚的邦尼和卡拉巴尔镇。大量来自比夫拉湾的奴隶本来是伊博人。[29][30]奴隶通常是由阿罗邦联绑架或从伊博村庄买奴隶卖给欧洲人。[31] 多数的伊博奴隶都是扫荡奴隶战争或出征的受害者,而且有时发生可憎之事或罪行时,他们总被认为是罪魁之首。[32]在英国殖民者的眼中,伊博奴隶是叛逆的,且为了逃脱奴隶身分,自杀率极高。[33][34][35]不知是甚么原因,有证据显示,交易商寻求伊博妇女。[36][37]
与一般大众的认知相反,欧洲的奴隶贩子相当了解各种非洲种族,导致某些族裔群体容易成为种植园主的首选。他们特别喜欢的民族因而相当集中在美洲的某些地区。[38]伊博奴隶被送至殖民地,如牙买加、古巴、圣多明各、巴巴多斯[39]、美国[40]、伯利兹[41]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42]等.
伊博文化的元素仍然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例如,在牙买加土语里,伊博字中"unu"(您),意思是“你”的复数,仍在使用。[43] “Red Igbo”(或“red eboe”)该术语源自伊博人肤色突变的发病率,但受到东边尼日利亚的影响,严格说起来可能不是伊博语。[44] BIM是巴巴多斯是一个口语术语,在巴巴多斯普遍被奴役使用,这个词是从"BEM"衍生的,在伊博语意为“我的地方或是我的人」,但可能有其他来源。[45][46] 原本的伯利兹城在伊博人移民之后改叫伊博城。[47]在美国,伊博奴隶最常到切萨皮克湾殖民地和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在那里他们构成了非洲人的最大群体。[48][49] 自20世纪后期,强大的就业市场吸引了尼日利亚的移民在马里兰州定居,他们主要是使用英语和伊博语。[50]
殖民地时期
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努力下,19世纪尼日利亚的伊博人和尼日尔尔河的其他民族接触,导致了不同的伊博人深化了他们的民族认同。在伊博人共同的决定下,他们怀抱基督教和西方教育。[51][52]由于伊博政府的分化,其中包括英国需要保证酋长任命的集中式及不兼容的间接统治,英国殖民统治被认为上演公开冲突因此大为紧张。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尼日利亚的主要种族和伊博语等多样性缓慢下降,如豪萨语和约鲁巴语。[53]
在奇努阿·阿切贝的小说「齐诺瓦阿切」描写到,殖民统治已形塑伊博人的社会。英国统治所带来的文化,如引入权证酋长为统治者。[54] 基督教传教士有时会刻意避开伊博文化的源头,强势地引进欧洲意识形态进入伊博人的社会和文化。[55] 伊博妇女被征税的传闻引发了1929年的伊博妇女在阿坝的战争(也称为1929年阿坝骚乱),在伊博人的历史里,这是唯一一次妇女的大规模反抗。[56]
伊博文化的其他方面也因殖民主义改变,如房屋,教育和宗教。建筑的传统是泥墙和茅草屋顶变成如房屋和锌屋顶的水泥块。兴建车辆所行驶的道路。许多地方也兴建医院和学校。随着这些设施的建设,电力和自来水分别装在20世纪初。有了电,收音机和电视机也逐渐普遍,并已成为大多数伊博人家庭司空见惯的新技术。[57]
尼日利亚比夫拉战争

1966年开始,居于北方的穆斯林与伊博人及东北地区的其它民族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于1966年7月29日发动政府废黜由前军方领袖所组建的政府,并于1967年剌杀了约翰逊·阿吉伊-伊龙西。同年内战各方在加纳的阿克拉举行六方和平谈判,但和谈失败[58] 。由于和谈失败导致东尼日尔利亚地区宣布独立,于1967年5月30日成产新的比亚法拉共和国[59] ,楚库埃梅卡·奥杜梅格伍·奥朱古成为其国家元首[60]。由此尼日尔利亚陷入内战之中,战争从1967年7月6日持续至1970年1月15日 [59][61] 比亚法拉政权宣布投降为止,东部地区的伊博人遭到屠杀,如1966年反伊博运动中有约1~3万伊博人被屠杀[62][63]。
由于英国政府在尼日尔利亚屠杀中不光彩的行为,招至部分人士的反对,其中包括让-保罗·萨特及约翰·列侬[64]。
2007年7月,比夫拉前领导人发声,继续主张比夫拉独立,“唯一的选择就是我们应该独立......我们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属于尼日利亚”。[65]
近代历史(1970年代至今)
尼日尔利亚 - 比夫拉战争让伊博人及伊博地区一蹶不振。战斗已经彻底摧毁了许多医院,学校和家庭。除了损失了自己的积蓄,很多伊博人面临着来自其他族裔群体和新非伊博联邦政府的歧视。[66]有些伊博人的次团体,如Ikwerre,从战后开始与伊博主流社会分离。[67] 在战后时代,尼日利亚东部的人改变了像伊博语的姓名和地方的名字。例如,Igbuzo镇被英国化,改称Ibusa。[68]由于歧视,许多伊博人很难找到工作,并在1970年代初期成为尼日利亚最贫困的少数民族之一。[66][69][70]
Igboland公民和尼日利亚政府的情况因之后二十年间的重建和因石油工业在尼日尔尔河三角洲地区崛起而有所好转。这使尼日利亚南部创建了许多新工厂,许多伊博人最终还成为政府的公家人员。[71]但也有许多人工作于私人部门,许多伊博人从事尼日利亚的商业和经济活动。[72]21世纪初以来,许多尼日利亚伊博人移民到欧洲和美洲。[73]
社会、家庭与婚姻
传统社会
伊博人的传统政治组织是准民主共和的政府体制。在严谨的组织下,这体制确保了其公民的平等,而不是一个封建社会制度或是国王凌驾至上的专制制度。[74]这个体制在15世纪最先被葡萄牙帝国见证。[75]除了几个城镇,如奥尼沙,它的国王叫做奥比,和像是尼日尔王国及Arochukwu有牧师,其他伊博地区的地方政府都通过由绝大多数老百姓所领导的共和协商会议完全统治。[74] 通常是由长老理事会支配和管理。[76]

拥有头衔的人因为其成就和能力被尊重,虽然他们从来无法被尊称为国王,但这个特殊的头衔给了他们一些特权。这种执政方式与西非其他国家相去甚远,只有埃维人和加纳有这个风俗。 Umunna(兄弟制)是维持伊博父系社会的一种形式。Umunna可以被视为是伊博人社会中最重要的支柱。[78][79][80]
数学对于传统的伊博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日历外,银行体系和战略性的博弈游戏叫做'Okwa'。[81]在伊博日历里,每周有四天,一个月有7周,每年13个月。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加入额外的一天。[82][83] 该日历也是传统伊博乡镇用来判断市场日的依据。[84] 他们通过调停来解决有关法律的事项,以及金融系统里贷款和储蓄的问题。[85]伊博新的一年是从Ọ́nwạ́ M̀bụ́(二月)第三个星期开始,[86]虽然许多伊博地区传统的新年是从ỌnwạÁgwụ(六月)开始。[87][88]伊博社会里有一个传统的表意文本叫Nsibidi,用于秘密会社的仪式,起源于邻近的Ekoi人。[89]伊博人早在公元9世纪,就已经发现在Ukwu镇生产的青铜器。[11]
佣工存在于伊博传统社会的契约中[90][91]在伊博地区的契约服役由奥拉达·艾奎亚诺描述。他在他的文章内说明了成为地区奴隶的条件,并指出了奴隶的伊博Essaka下,和那些在西印度群岛的欧洲人保管之间的差异:
……他们的情况与在西印度群岛的奴隶是不同的!不同的是,有了我们,他们没有做比社会上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甚至自己的主人……(但他们不被允许……与自由人一起吃东西),其他大概没有特别的区别……这些奴隶中有些有……在他们之下将其他奴隶当作自己的财产……为自己所用。[91]
尼日尔尔海岸是1434年至1807年非洲和欧洲商人之间的接触的地区。葡萄牙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国家,接者是荷兰,最后是英国。[92]在此之前与欧洲的接触,伊博贸易路线延伸最远到麦加,麦地那和吉达大陆上。[93]
社会阶级和社会地位
以年龄和性别来区分社会阶级。他们非常尊重男性和老年人,这反映在孩子们总是需要在第一时间问候长辈。
社会地位不分职业,而是以财富的多寡为重要依据。在伊博社会中的地位会以obgenye或MBI(穷人),dinkpa(小康)和nnukwu madu或ogaranya(富有的)区别开来。[94]
社会组织
传统伊博社会的成员的认定方式是基于血缘群体和平行但有互补关系的双性协会,这对社会的集成来说非常重要。该协会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年龄,男子社会团体,女子社会团体和具有声望的社会团体如Nze或OZO(适用男性)和OMU,Ekwe或Lolo(适用女性)。这些环环相扣的性质防止了在任何一个权威过度集中于任何一个协会。依照年龄区分的群体在儿童期就以非正式的方法创建。伊博人之间的尊重和认可除了在年龄的基础上之外,也基于传统称号的头衔。在伊博人的社会,个人可通过职称至少进步五个等级。人们可以用钱买头衔和学位。头衔非常昂贵,每一个更高的头衔比前一个要贵,因此,购买头衔被肯定是向上流动的手段。[3]
政治组织
伊博人的基本政治单位是村庄。两种政治型态在尼日尔河两岸区分开来:在尼日尔河东边是民主共和制,在德尔塔州和奥尼查及索马里的河流附近的城镇的是君主立宪制。大多数的村或乡镇属于君主立宪制,有两个执政者:一男一女。The obi(男性君主)是整个社会的理论之父,和OMU(女性君主)是整个社会的理论之母;前者的职责主要负责男性社会,后者的职责主要负责女性社会。
妇女参与政治(即管理自己的事务,不同于男性政治)。她们通过创建自己的政治组织,能够领导整个村落及城镇妇女理事会。正是过去这种组织系统让伊博妇女和伊比比奥妇女能够发动反殖民战争,也就是在1929年对抗英国的战争,被称为妇女的战争(OGU Umurwayi)。
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单位都是性别、亲缘群体、血统、年龄群体、社会头衔,占卜等,职业团体之间的政治权威分布是最小的。殖民主义已经对传统伊博妇女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她们的自主性逐步丧失。[3]
家庭
伊博人实施的是一夫多妻制,许多伊博男人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一个成功的男人会尽可能的娶妻子。这包括提供农田,以帮助妇女及其家属谋生。在一夫多妻的家庭是由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及他们的孩子所组成。在这样的组成下,单位是大家庭,包括在一个家庭中所有的儿子和他们的父母,妻子,未婚女儿的。大家庭可以从5到30成员。理想情况下,所有的大家庭成员居住于一个大型的院落。
伊博人的家庭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基督教婚姻和公证结婚是重要的沿革。对伊博的职业人来说,内核家庭和拥有自己的住宅是新趋势。[95]
婚姻
结婚通常需要经过年轻女子的同意,伊博社会的习惯会介绍女人给男人的家人,也会介绍男方给女方的家人,并且试探新娘的性格,审视女子的家庭背景,并了解新娘的财富地位。[96] 婚姻有时从出生开始就通过两个家庭的协商安排。[97]

在过去,许多伊博婚姻属一夫多妻。一夫多妻的家庭是由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所组成。男人有时娶多个妻子是出于经济原因,如此一来家庭便能有更多的人,例如儿童,以帮助农业生产。[98]因为基督教的关系改变了伊博族这种一夫多妻的习惯。受到西方的影响,伊博人现在倾向一夫一妻制 和创建内核家庭。[99]一些西方的婚姻习俗,比如在结婚前后到基督教堂的婚礼,也渐渐影响伊博人的婚姻习俗。[100]
产业与生活
主要工作
传统伊博人的经济来源依赖根茎作物的种植。山药、木薯、芋头是主要的块根作物。工作内容依性别而定。男人负责清除灌木,并在妇女和孩子们的帮助下种植山药。除了山药的种植外,妇女会被分配到其他的土地,她们会在种植山药外的空闲土地和山坡上种植其他农作物。
贸易是伊博人传统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职业。市场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多的伊博人现在所领的薪水属于劳动工资。发展中的城市、扩大道路建设、新产业、石油勘探正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101]
商业活动
伊博人传统农业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主要农产品包括山药,木薯,芋头。其他重要的作物包括cocoyams,大蕉,玉米,甜瓜,秋葵,南瓜,辣椒,瓜类和豆类。 主要经济作物为棕榈产品。主要出口包括棕榈油,以及棕榈仁,为次要出口商品。贸易,当地手工艺品,和雇佣劳动在伊博经济也是非常重要的。自从尼日利亚在1960年获得独立,伊格博中高识字率已经帮助他们获得工作的公务员和企业家。[3]
贸易
Ikwo和Ezra在Ogoja每年都有大量的山药剩余可以拿来贸易。农村零售市场交易由女性主导。交易是女性在传统的伊博社会一个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女性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来赚钱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必需品。他们做垫子、陶器和编织的布。妇女非常积极地做小额贸易。陶器的制作几乎都是女性的领域。伊博人也处理棕榈油和棕榈仁,是他们用农场库存过剩的作物交易来的,一般垄断销售熟食。他们除了挖矿也卖盐。[3]
服装
传统上,伊博的服装是一些破碎的小布,因为衣服的目的原本只是掩盖隐私部位,虽然长辈们会穿完整的一套衣服。[102] 从出生到青春期前,孩子们通常是裸体,直至达到青春期状态(当他们认为身体有部位需要隐瞒的时候),但有时会将装饰品如珠宝戴在腰上。[103] 传统妇女将自己的孩子系在他们的胸前,许多非洲的民族使用"结带"将小孩系在胸前。[102]这种方法已经现代化。少女平时戴着围绕其腰部珠等装饰品如项链和珠子。[102] 男性和女性都穿着皮衣。[102][103] 男士在他们的背部固定了包自己的腰和腿之间的缠腰布,适合酷暑以及农业进行时穿戴。[102][103]
在奥拉达·艾奎亚诺所叙述的生活趣事中,艾奎亚诺描述Essaka的伊博社区用香水;
"“我们的主要奢侈品是香水;其中有一种类型是美味清香的气味木:另一种是与土有关的;会将一小部分扔进火堆里,让它扩散一个最强大的气味,我们把这些木头磨成粉末,与棕榈油混用;这款香水男性和女性都适用。"
[104]
随着殖民主义变得更有影响力,伊博人开始接受他们的着装习惯。[105]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伊博人的“传统”服饰已经成为了历史,并且只会在特定的场合出现。现代伊博传统服饰,对于男人来说,一般是Ishiagu的顶部,也就是类似于穿其他非洲仁川的Dashiki的。 Ishiagu(或Ishi agu)通常是用绣在服装上的狮子头图案,使用的是素色。[106] 它可以搭配着长裤穿,也可与礼仪上卫冕冠军的帽子做搭配,或与传统的striped men's hat做结合,被称为Okpu Agu'。[107]对于女性来说,灯笼袖包含两个包装和头部领带。[102][105]
信仰与习俗
宗教

如今,多数的伊博人信仰基督教,但许多人还是信仰他们的传统或称原始宗教。在基督徒里有一半是罗马天主教徒。[113]有少数的伊博人,要求古犹太商人的子孙娶自己的女人。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伊博人是原始的犹太人。这种说法是基于群体遗传学显示伊博人具有L1C基因,是原来的夏娃基因L1,L2,L3之一。近年的学者使用民族语言学与古人类的研究得出证明,希伯来文的形成是来自伊博语的辅音。[114]
伊博人的传统宗教被称为Odinani。[12]在伊博宗教里,至高无上的神被称为Chukwu,意为(“伟大的精神领袖”);Chukwu创造了世界,它的一切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相关。他们认为,宇宙分为四个复杂的部分:Okike意为(“创造”);Alusi意为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 Mmuo,意为精神;和Uwa,意为世界。[115]
Chukwu是Odinani中地位最高的神,因为他是创造者,所以伊博人相信,一切事物都来自于他[116]而地球上的一切,天堂和其他精神世界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117]伊博语的语言学研究里表示Chukwu是伊博语里“Chi”(灵性的存在)和Ukwu(大尺寸)。[118]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身负精神指导和监护人的原则,“Chi”,每个个体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由Chi决定的。因此,伊博人说,兄弟姐妹可能出自于同一个母亲,但这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Chi,因此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命运。Alusi,根据方言可称为Aarushi或Arushi,在这个体制中都是次要的神佛,且为Odinani服务.有各式各样的Alusi,而每个Alusi都有它自己的目标。当不再需要一个独立的神时,或那个神变得太暴力,它就会被丢弃。[119]

伊博人的传统上相信轮回。人们相信转生到另一个家庭,他们的一部分灵魂还是活着的。在亲戚死之前,据说会给子孙辈的亲戚一点他们接下来会投胎的家庭的线索。一旦孩子出生后,就会被认为是另一个转世的人的迹象。这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体貌特征和语句使用看出来。占卜师可以检测这个孩子是什么人转世。据说如果一个男性转世作为一个女性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120]
葬礼
伊博人死亡后,如果是社会上的重要成员的尸体会以坐姿被放在板凳上,并为这位死者穿上最好的衣服。动物可能需要牺牲,且会让死者喷上香水。[121]通常在24小时死亡时间内埋葬。在21世纪时,家庭的领袖通常埋于其居住的居处内。不同类型的死亡就使用不同类型的墓葬。这通常会以年龄,性别和社会阶级来决定。例如,孩子都埋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通常葬在清晨和深夜。一个普通的人会埋在他家的门口,母亲会葬在她的出生地:父亲会葬在花园或属于她的农场。[122] 在21世纪时,多数伊博人已经使用在西方国家的埋葬方式,传统伊博式的墓葬已经很少见。[123]
节庆
在伊博人的文化中,他们庆祝许多不同类型的节庆。[3]
化妆舞会
伊博人在各种节日、丰收祭、葬礼、及其他社交聚会会举行化妆舞会。化装舞会是丰富多彩的服装和面具的展现。大部分的服饰与精神元素有关。[124]
在过去,化装舞会的功能是用来维护和平和秩序。现在,因为尼日利亚的殖民统治,它们用于文化娱乐,但是传统信仰仍有化装舞会的习俗。[124]
山药节
在山药节的第一天,伊博人通过创建一个祭坛来孝敬他们的神和祖先。村里的男子会去农场摘新长出的山药用来感谢他们所信仰的神。在山药节的第二天最主要是看年轻男子摔跤。此外,他们从早到晚不断吃饭,喝酒,聊天。[124]
艺术与文学
表演艺术

伊博人会将各种打击乐器融入其音乐风格中:例如:巫毒鼓,基本上是由黏土罐设计;ekwe,它是由一个中空的木头所组成;ogene,一个手铃由铸造铁设计而成。其他乐器还有OPI,类似笛子的管乐器,igba和ichaka。[125] 在伊博人的社会中流行的另一种音乐形式是highlife。highlife在西非是一个广泛流行的音乐流派,由爵士乐和传统音乐融合而成。现代伊博人的highlife见于作品Dr Sir Warrior,Oliver De Coque,Bright Chimezie和Chief Osita Osadebe都是20世纪最流行的伊博highlife音乐家。[126]
屏蔽型的化妆舞会仪式是在Igboland最常见的艺术风格之一,与传统伊博人的音乐密切相关。面具是木头或丝织品所做成,或者是像铁和植被等材料所构成。[127]面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是用在社会模仿、宗教仪式、秘密社团(如Ekpe社会)和公共节日,现在包括圣诞节的庆祝活动。[128] 一些最知名的面具包括Agbogho Mmuo,这是北伊博人的面具形式,代表死者少女的灵魂也象征着美丽的母亲。[127]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具包括北伊博人的Ijele。色布上的图案,代表日常场景中常见的东西,如豹。这种面具用于荣耀、纪念死去的人,以确保社会的连续性和福祉,并且只能在少数的场合上看到社会上的著名人物的死亡。[127]
伊博人的舞蹈风格非常多元,但或许,伊博人最著名的舞蹈是Atilogwu舞蹈部队。这些表演杂技包括特技,如高踢腿,从每个单独乐器所发出的旋律都能对应一个舞者的一个动作。[129]
视觉艺术和建筑型态
有许多方法能够定义伊博人的艺术型态,[127]伊博人的艺术型态以各种类型的化装舞会,面具和象征性的服装及抽象的动物或艺术概念令人着迷。青铜器的铸造最早在9世纪时的Igbo Ukwu镇发现,构成最早在Igboland发现的雕塑。在这里,最早追溯到西元9世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分方法和一间礼仪店,同时含有青铜器和精心铸造的锡青铜。[11]伴随着这些青铜器的产生是165000颗玻璃珠,而这些起源于埃及,威尼斯和印度。[130]有些流行的伊博艺术风格包括Uli设计。大多数伊博人的雕刻喜欢使用面具,虽然面具的功能会因不同群体而不同。[131]


伊博人的艺术以Uli的建筑形态著名。[131]
在奥韦里MBARI这种型态的建筑是指伊博人计划的避难所。他们安置许多真人大小的画,像是Alusi(神)和Ala,是大地女神,与其他的雷霆、神佛、水)。[132] 其他雕塑来自官员,工匠,外国人(主要是欧洲),动物(传说中的生物)和祖先。[132]当MBARI房子在建造时,被认为是极为神圣的过程,因此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打造。当在构造新的建筑物,旧的就让它腐烂。[132] 每天所居住的房屋是由泥裸土地板雕刻设计门和茅草屋顶所组成的。有些房子无论是在内部和外部都有精巧的设计。这些设计可能包括伊博女人所设计的Uli art。[133]
在Nsude镇,Abaja,Igboland北部的伊博人独特建筑文化是Nsude Pyramids。十个金字塔结构建是以粘土/泥所组成。以圆形图案往上堆,直到它达到了顶级。该建筑被认为是神的庙宇,Ala/Uto被认为居住在顶部。一根长棍放在顶部代表神的住所。结构在五个彼此平行的基底被放置了。因为它是以黏土和泥巴建造,因此经过长久的时间,需要定期重建。[134]
文学
1789年,《奥拉达·艾奎亚诺生活中的有趣故事》发表于英国伦敦,由原奴隶伊博人奥拉达·艾奎亚诺写的。书中描述的了79个伊博语的单词。[135] 在书中的第一和第二章,是描写奥拉达·艾奎亚诺在他的Essaka家乡伊博人生活的各个方面。[136]虽然本书的出版,是有关伊博人文化的第一本出书[137] 但是在1777年,德国的传教士 C. G. A. Oldendorp出版了第一本包括任何伊博文化的专书。[135]
但是也许与伊博人传统生活方式有关最流行和著名的小说,是1959年Chinua Achebe的Things Fall Apart。这本书描写了在十九世纪末或20世纪初英国殖民统治和基督教传教士对伊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的内容以Umuofia为背景,其中一个以尼日尔尔为背景。[138]
现况
生存现状
近年来,由于尼日利亚发现石油,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以前的房子是用泥墙和茅草屋顶构成,现在构建了铁皮屋顶而且房子也由水泥制造。电力已被引入;电视机和收音机现在是家常便饭。村子里有自来水,但它没有连接到家家户户。[139]
社会问题
伊博人从内战到军事政变都存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
尼日利亚的犯罪率很高,尤其是在开发程度较高的城市,但近年来,农村也受到影响。犯罪浪潮随着1980年代的经济状况恶化加剧。毒品犯罪也成为一个问题。[140]
演员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切瓦特·艾乔福 | 1974年7月10日 | – | 一次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及两次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 [141] |
Blair Underwood | 1964年8月25日 | – | 美国的电视及电影演员,他在2009年曾因为他的角色在"In Treatment"被提名金球奖 | [142] |
作家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Chris Abani | 1966年12月27日 | – | 以他的第一本小说Masters of the Board著名,那本书书描写了Neo-Nazi占领尼日利亚。 | [143] |
奇努阿·阿切贝 | 1930年11月16日 | 2013年3月21日 | 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他最著名的是曾得过奖的小说"Things Fall Apart" | [144] |
歌手或音乐家
名字 | 出生 | 功绩 | 来源 |
---|---|---|---|
Dr. Alban | 1957年8月26日 | 瑞典籍雷鬼歌手 | |
Kele Okereke | 1981年10月13日 | 乐团Bloc Party的主唱 | [145] |
P-Square | 1981年10月18日 | 双胞胎兄弟Peter和Paul Okoye组合 | [146] |
经济学家
.jpg.webp)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恩戈齐·奥孔约-伊衞拉 | 1954年6月13日 | – | 前尼日利亚的外交部长及财政部长,是尼日利亚第一位当上这些职位的女性。她也是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董事总经理及一次性的候选人。 | [147] |
Charles Chukwuma Soludo | 1960年7月28日 | – | 经济学教授和前州长和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的董事长 | |
Obiageli Ezekwesili | 1963年4月28日 | – | 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副主席和尼日利亚的教育部长,也是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联合创办人。 |
政治人物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 | 1832年8月3日 | 1912年2月7日 | 教育家,作家,外交官,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共和国当政客 | |
Akanu Ibiam | 1906年11月29日 | 1995年12月 | 医学传教士,1960年至1966年成为东部地区的第一个州长。埃努古国际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
科学家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Philip Emeagwali | 1954年 | – | 电脑工程师,地理学家,因为他的Connection Machine和supercomputer而赢得1989年的Gordon Bell Prize和另一个奖IEEE | |
Bisi Ezerioha | 1972年1月6日 | 工程师,企业家 |
美式足球

名字 | 出生 | 死亡 | 功绩 | 来源 |
---|---|---|---|---|
Obed Ariri | 1956年4月4日 | – | NFL的定位踢球者 | |
Nnamdi Asomugha | 1981年7月6日 | – | NFL奥克兰突击者队的防守后卫 | [148] |
Adimchinobi Echemandu | 1980年11月21日 | – | 在2004年NFL的选秀以第七轮被克里夫兰布朗队选中 |
参考资料
- Basden, George Thomas. . Seeley, Service. 1921: 184.
- .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 .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
- Nigeria at CIA World Factbook: "Igbo 18%" out of a population of 177 million (2014 estimate)
- .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5).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1).
- Wright, J. B. . Coal: Springer. 1985: 116. ISBN 0-04-556001-3.
- Udo, p. 89.
- Udo, p. 67.
- Elizabeth, Isichei. . London: Macmillan. 1976. ISBN 0-333-18556-0.; excerpted in "Cultural Harmony I: Igboland — the World of Man and the World of Spiri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ection 4 of Kalu Ogbaa, ed., Understanding Things Fall Apart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99; ISBN 0-313-30294-4), pp. 83–85.
- Apley, Apley.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 Isichei, Elizabeth Allo.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1997: 512 [2016-03-29]. ISBN 0-521-455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Uzukwu, E. Elochukwu. . Liturgical Press. 1997: 93 [2016-03-24]. ISBN 0-8146-61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 Isichei, Elizabeth Allo.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46 [2008-12-13]. ISBN 0-521-455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 Hrbek, Ivan; Fāsī, Muḥammad. . London: Unesco. 1988: 254. ISBN 92-3-101709-8.
- Lovejoy, Paul. .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0: 62. ISBN 0-8264-4725-2.
- Onwuejeogwu, M. Angulu. . Ethnographica. 1981. ISBN 0-905788-08-7.
- Chambers, Douglas B. illustrated.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5: 33. ISBN 1-57806-706-5.
- Uzukwu, E. Elochukwu. . Liturgical Press. 1997: 93. ISBN 0-8146-6151-3.
- Hodder, Ian. illustrated. CUP Archive. 1987: 72 [2016-03-24]. ISBN 0-521-3292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 Nyang, Sulayman; Olupona, Jacob K. .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5: 118 [2016-03-24]. ISBN 3-11-0147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 Hodder, Ian. illustrated. CUP Archive. 1987: 72. ISBN 0-521-32924-8.
- . . [19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31).
- . Awareness Times (Sierra Leone). 2 August 2006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5).
- Robeson II, Paul. (PDF). Wiley. 2001: 3 [2008-12-27]. ISBN 0-471-24265-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3-06).
A dark-skinned man descended from the Ibo tribe of Nigeria, Reverend Robeson was of medium height with broad shoulders, and had an air of surpassing dignity.
- Azuonye, Chukwuma. . footnot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1990: 1 [201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Guo, Rongxing. . Nova Publishers. 2006: 130 [2016-03-24]. ISBN 1-60021-44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6).
- Chambers, D.B. . Routledge, part of th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01-23].
-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9).
- Douglas, Chambers B. .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5: 25 [2016-03-25]. ISBN 1-57806-70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Talbot, Percy Amaury; Mulhall, H.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2: 5.
- Lovejoy, Paul E. .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3: 92–93. ISBN 0-8264-4907-7.
- Isichei, Elizabeth Allo. . Boydell & Brewer. 2002: 81.
- Rucker, Walter C. . LSU Press. 2006: 52. ISBN 0-8071-3109-1.
- Holloway, Joseph E. . bottom of 3rd paragraph: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32 [2008-12-19]. ISBN 0-253-2174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Philips, John Edward. . Boydell & Brewer. 2005: 412 [2016-03-25]. ISBN 1-58046-16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Berlin, Ira. . History Now.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9).
(paragraph 11) Preferences on both side of the Atlantic determined,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which enslaved Africans went where and when, populating the mainland with unique combinations of African peoples and creating distinctiv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Americas.
- Morgan, Philip D.; Sean Hawkin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82 [2016-03-25]. ISBN 0-19-92602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 . Toronto, Canada: York university.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2).
As is now widely known, enslaved Africans were often concentrated in specific places in the diaspora...USA (Igbo)
- Appiah, Anthony; Henry Louis Gates. . 1999: 212. ISBN 0-465-00071-1.
- Craton, Michael. . University of Waterloo Dept. of History. : 125. ISBN 0-08-025367-9.
- McWhorter, John H.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5: 217 [2009-01-10]. ISBN 0-19-516670-1.
- Robotham, Don. . Gleaner Company. January 13, 2008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6).
...It is not possible to declare that the Eastern Nigerian influence in Jamaica – apparent in expressions such as 'red ibo' – is Igbo.
- Allsopp, Richard; Jeannette Allsopp. . Contributor Richard Allsopp.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Press. 2003: 101 [2016-03-25]. ISBN 976-640-14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 Carrington, Sean. . Macmillan Caribbean Publishers Limited. 2007: 25. ISBN 0-333-92068-6.
- Gibbs, Archibald Robertson. . S. Low, Marston, Searle & Rivington. 1883.
Eboe Town, a section of the town of Belize reserved for that African tribe, was destroyed by fire
- Fischer, David Hackett; Kelly, James C.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0: 62 [2016-03-25]. ISBN 0-8139-177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Opie, Frederick Douglas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18 [2016-03-25]. ISBN 0-231-1463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PDF). U.S. ENGLISH Foundation, Inc. [2009-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2-20).
- Ekechi, Felix K. illustrated. last paragraph on page 146: by Routledge. 1972: 146. ISBN 0-7146-2778-X.
- Chuku, Gloria. illustrated. Routledge. 2005: 145 [2016-03-25]. ISBN 0-415-972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Afigbo, A. E. . Lagos: Vista Books. 1992: 522–541. ISBN 978-134-400-8.
- Furniss, Graham; Elizabeth Gunner; Liz Gunn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67. ISBN 0-521-48061-2.
- Ilogu, Edmund. . Brill Archive. 1974: 63 [2016-03-25]. ISBN 90-04-0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Sanday, Peggy Reeves. illustrated, repri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36 [2016-03-25]. ISBN 0-521-2807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Gordon, April A. . ABC-CLIO. 2003: 87 [2008-12-19]. ISBN 1-57607-6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Fielding, Steven; John W. Young.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3: 197. ISBN 0-7190-4365-4.
- Mathews, Martin P. . Nova Publishers. 2002: 38 [2016-03-25]. ISBN 1-59033-31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Minogue, Martin; Judith Molloy. . General C. O. Ojukwu: CUP Archive. 1974: 393 [2016-03-25]. ISBN 0-521-204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Bocquené, Henri; Oumarou Ndoudi; Gordeen Gorder. . Berghahn Books. 2002: 285 [2016-03-25]. ISBN 1-57181-84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Diamond, Stanley. . Africa Toda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June 1967, 14 (3): 1–2. JSTOR 4184781. doi:10.2307/4184781 (不活跃 2015-01-09).
- Keil, Charles. . Africa Toda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1970, 17 (1). JSTOR 4185054.
- .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 Museum. 2007 [2008-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3).
September 1, 1969: John Lennon returns his MBE. He says it is to protest the British government's involvement in Biafra, its support of the U.S. in Vietnam and the poor chart performance of his latest single, 'Cold Turkey'.
- . BBC. 6 July 2007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7).
- Howard-Hassmann, Rhoda E. . Rowman & Littlefield. 1986: 95 [2008-12-18]. ISBN 0-8476-743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Ihemere, Kelechukwu U. . Universal-Publishers. 2007: 26 [2016-03-25]. ISBN 1-58112-95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Emenanjọ, Nọlue. .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1985: 64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Udogu, Emmanuel Ike. . Africa World Press. 2005: 51 [2008-12-18]. ISBN 1-59221-32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Nwachuku, Levi Akalazu.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4: 59 [2008-12-18]. ISBN 0-7618-27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 Vista Books, Lagos,. 1992: 161–177. ISBN 978-134-400-8.
- Amadiume, Ifi. . Zed Books. 2000: 104–106 [2016-03-25]. ISBN 1-85649-84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Odi, Amusi. (PDF). University of Texas.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Furniss, Graham; Elizabeth Gunner; Liz Gunn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65. ISBN 0-521-48061-2.
- Chigere, Nkem Hyginus M. V. illustrated. LIT Verlag Berlin-Hamburg-Münster. 2001: 113. ISBN 3-8258-4964-3.
- Gordon, April A. illustrated, annotated. ABC-CLIO. 2003: 37. ISBN 1-57607-682-2.
- Basden, George Thomas. . Seeley, Service. 1921: 96.
- Ilogu, Edmund. . Brill Archive. 1974: 11. ISBN 90-04-04021-8.
- Ndukaihe, Vernantius Emeka; Fonk, Peter. . LIT Verlag Berlin-Hamburg-Münster. 2006: 204. ISBN 3-8258-9929-2.
- Agbasiere, Joseph Thérèse. . Routledge. 2000: 12 [2008-12-19]. ISBN 0-415-22703-8.
- Chambers, Douglas B. illustrated.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5: 183. ISBN 1-57806-706-5.
- Liamputtong, Pranee. . Nova Publishers. 2007: 155. ISBN 1-60021-610-2.
- Holbrook, Jarita C.; R. Thebe Medupe; Johnson O. Urama. . Springer, 2007. : 235. ISBN 1-4020-6638-4.
- Holbrook, Jarita C. . Springer. 2007: 35 [2008-01-10]. ISBN 1-4020-6638-4.
- Njoku, Onwuka N. . Ethiop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Benin City, Nigeria. 2002. ISBN 978-2979-36-8.
- Onwuejeogwu, M. Angulu. . Ethnographica. 1981. ISBN 978-123-105-X.
- Aguwa, Jude C. U. . Fourth Dimension Publishing Co., Ltd. 1995: 29. ISBN 978-156-399-0.
- Hammer, Jill. .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2006: 224. ISBN 0-8276-0831-4.
- Peek, Philip M.; Kwesi Yankah. illustrated. Taylor & Francis. 2004: 299. ISBN 0-415-93933-X.
- Shillington, Kevin. . CRC Press. 2005: 674 [2016-03-24]. ISBN 1-57958-24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Equiano, Olaudah. . I. Knapp. 1837: 20–21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Uchendu, Victor Chikezie. illustrated.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5: 4. ISBN 0-03-052475-X.
- Glenny, Misha. . Random House. 2008: 200. ISBN 0-09-948125-1.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Agbasiere, Joseph Thérèse; Shirley Ardener. . Routledge. 2000: 114 [2008-11-24]. ISBN 0-415-2270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Ritzer, George. . Contributor George Ritzer. SAGE. 2004: 248 [2008-11-24]. ISBN 0-7619-261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Uchendu, Patrick Kenechukwu. . Fourth Dimension Publishing. 1995: 114. ISBN 978-156-403-2.
Formerly, there were many polygamous marriages because of the need for many hands to work in the farm.
- Okeke-Ihejirika, Philomina Ezeagbor. .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4: 34 [2008-11-24]. ISBN 0-89680-2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Oheneba-Sakyi, Yaw.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161 [2016-03-29]. ISBN 0-275-9727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Masquelier, Adeline Marie.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38–45 [2008-12-18]. ISBN 0-253-3462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Chuku, Gloria. . Routledge. 2005: 135 [2008-12-18]. ISBN 0-415-972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Equiano, Olaudah. . I. Knapp. 1837: 14.
- Ukwu, Dele C. . last paragraph.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3).
- Isichei, Elizabeth Allo. . Macmillan. 1977: 113 [2008-12-18]. ISBN 0-333-1983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McCall, John Christensen.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0: 53 [2016-04-21]. ISBN 0-472-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Emenanjọ, E. Nọlu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2. ISBN 978-154-078-8.
- Glasgow, Jacqueline; Linda J. Rice. .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 2007: 335 [2009-01-10]. ISBN 0-87207-60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McWhorter, John H.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77 [2008-11-29]. ISBN 0-520-219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 O'Halloran, Kate. . Walch Publishing. 1997: 63. ISBN 0-8251-3087-5.
- Blacking, John; Joann W. Kealiinohomoku. . 4th paragraph: Walter de Gruyter. 1979: 265 [2009-01-10]. ISBN 90-279-787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Greenaway, Theresa; Rolf E. Johnson; Nathan E. Kraucunas. . Marshall Cavendish. 2002: 292 [2016-03-29]. ISBN 0-7614-725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Njemanze PC. Igbo Mediators of Yahweh Culture of Life. London: Xlibris, 2015
- Onwuejeogwu, M. Angulu. illustrated. Heinemann. 1975: 179. ISBN 0-435-89701-2.
- Basden, G.T.; John Ralph Willis. . Seeley, Service. 1912: 216.
- Elechi, O. Oko. . CRC Press. 2006: 32 [2016-03-29]. ISBN 0-415-9772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Sucher, Sandra J. . Routledge. 2007: 63 [2016-03-29]. ISBN 0-415-4006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Kirch, Patrick Vinton. illustrated. CUP Archive. 1986: 71 [2016-03-29]. ISBN 0-521-301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Newell, William Hare. . . Walter de Gruyter. 1976: 293–294 [2016-03-29]. ISBN 90-279-785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 Equiano, Olaudah. . I. Knapp. 1837: 24.
- Chigere, Nkem Hyginus M. V. . LIT Verlag Berlin-Hamburg-Münster. 2001: 97 [2008-11-24]. ISBN 3-8258-4964-3.
- Agbasiere, Joseph Thérèse. . Routledge. 2000: 143 [2008-12-19]. ISBN 0-415-22703-8.
- http://obindigbo.com.ng/2015/07/holidays-and-festivals-the-igbos-celebr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Grove, George; Stanley Sadie. 6.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239. ISBN 0-333-23111-2.
- Falola, Toyin. . Greenwood Press. 2001: 174–183. ISBN 0-313-31338-5.
- Picton, John. . West Africa, Igbo,: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6).
- Eltis, David; David Richardson. . Routledge. 1997: 87 [2008-11-24]. ISBN 978-0-7146-482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 Harper, Peggy. . 18th paragraph under 'Dance style':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2009-01-12].
- Chuku, Gloria. . Routledge. 2005: 43–44 [2016-05-27]. ISBN 978-0-415-972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 Gikandi, Simon. . James Currey Publishers. 1991: 52 [2008-12-19]. ISBN 978-0-85255-52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Oliver, Paul. . Geographic influences, Palaces and shrines, last paragraph: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6).
- .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0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 Basden, G. S(1966). Among the Ibos of Nigeria, 1912. Psychology Press: p. 109, ISBN 0-7146-1633-8
- Oraka, L. N. .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 1983: 21. ISBN 978-160-264-3.
- Equiano, Olaudah. . I. Knapp. 1789: 9 [2016-05-27]. ISBN 1-4250-452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3).
- . Books.google.com.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 Achebe, Chinua. . Anchor. 1994: 11. ISBN 0-385-47454-7.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2016-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Hattenstone, Simon. . Londo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10 July 2004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Life, he says, was always precarious for his parents in Nigeria – they belonged to the Christian Ibo tribe...
- Underwood, Blair. . Africanancestry.com. [23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 Timberg, Scott. . Los Angeles Times. 18 February 2007 [25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But even before he became one of the rare Africans in the Phoenix Inn and one of the few blacks living in East L.A., Abani was what he calls "an outsider's outsider." He grew up in small Nigerian cities, the son of an Igbo educator father and a white English-born mother who'd met at Oxford, where she was a secretary and he was a post-doc student. Raised Roman Catholic, Abani studied in the seminary as a teenager.
- Ezenwa-Ohaeto.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ISBN 978-0-253-33342-1.
- . [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Aliyu, Adekunle. . paragraph 14: Vanguard Media Limited. 9 May 2008 [18 January 2009].
- Nwobu, Lawrence Chinedu. . BNW Magazine. 31 January 2006 [6 Octo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Curtis, Jake.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7 November 2000 [2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1-27).
It is understood that Nnamdi and Chijioke represent their family in everything they do, says Nnamdi, and that each accomplishment or each behavior flaw would reflect on the entire family, even relatives in Nigeria. In their Ibo tribal language, Chijioke means "God creates talent" and Nnamdi means "My God is alive."
- . BBC News. 11 February 2000 [25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Two of the Super Eagles' top international stars, Arsenal star Nwankwo Kanu and Paris St Germain's Augustine 'Jay-Jay' Okocha are Ibo.
- . BBC News. 13 May 2005 [25 January 2009].
- Oduro, Thomas. . Dictionary of African Christian Biography. [7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8).
- Robeson II, Paul. (PDF). Wiley. 2001: 3 [27 December 2008]. ISBN 0-471-24265-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