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中秋节是汉字文化圈的重要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一般在公历的9月初至10月初。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中国古代称为仲秋或中秋,中秋节不但位于秋三月之第二个月,日期亦在该月之十五日,这可能是取名为中秋节的原因。中秋节又称为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 十五夜;在台湾亦被称为秋节,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 | |||||||
![]()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越南语名称 | |||||||
国语字 | |||||||
汉喃 | |||||||
名称 | |||||||
谚文 | |||||||
汉字 | |||||||
| |||||||
名称 | |||||||
/ |
中秋节 | |
---|---|
参与者 | ![]() ![]() ![]() ![]() ![]() ![]() ![]() ![]() ![]() ![]() ![]() ![]() |
类型 | 传统节日 |
日期 | 农历八月十五 |
甲辰年八月十五 |
中秋节——2024年9月17日 |
161天 |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读为仲秋,指的是农历八月。该段落记载在农历八月,乐官会在晚上击土鼓、吹《豳》诗,迎接天气变寒[2]。中秋用于指中秋节,则迟至唐朝[3],如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大戴礼记》和贾谊《新书》记载「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朝日、夕月」即是古代天子祭拜日、月的活动[4]。据《通典》,天子是在「春分朝日,秋分夕月」[5]。虽然祭月的习俗远至周代,赏月、玩月的记载见于刘宋[6],不过成书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没有中秋习俗的记载,因此中秋节可能迟至唐朝才兴起[3]。
唐朝文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解释了当时中秋赏月的习俗,他说赏月要秋天,因为冬天太冷,夏天又闷热多云,秋高气爽,最为舒适。八月十五日夜晚,更是仲秋之月,不太热也不太冷,十五日是月圆之日,最适宜赏月[7]。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显示宋代时中秋夜已相当热闹,并且会祭拜月亮,《 醉翁谈录》:「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明清时期中秋赏月为全家团圆的日子。《正德江宁县》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中秋节也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秋社日和中秋节相近。有民俗学家认为,中秋祭月是源于庆祝秋季丰收,同时也会祭拜土地神,是一个感谢神恩的节日,因此属于丰收节[8]。此外,关于中秋节由来的传说还有东亚各地皆有的月兔传说、中国地区的嫦娥奔月、越南的阿贵传说等等。中国裴寂在八月十五日征讨隋兵的传说,皆是近代才盛行者。
中秋习俗

中秋节在各地虽然发展出不同习俗,但有些习俗是各地皆有的。赏月是各地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赏月、玩月的记载见于刘宋[6],但似尚未形成固定的日期。至唐宋时期,中秋赏月之风大盛。
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一起吃饭、团聚,并且会祭祖,感谢祖先庇佑。也会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与月亮、团圆有关,这些食品同时也是祭月的祭品,如华人(汉族)都有吃月饼的习俗[9]此外,时令的水果和其他农作物如杨桃、柚子、芋头、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农耕社会中是农民秋季的收获,也是中秋节的食品和祭品。中国南方和越南还有提灯笼的习俗,有些地区还会举办大型的彩灯会。这个习俗也随着早期移民南下而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人地区。日本人(大和族)则会吃月见团子,部份地区会煎太阳蛋,月饼、月光饼、月见团子、太阳蛋都呈圆形,代表满月,朝鲜民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征月亮由亏转盈。
各地及各民族特有习俗
新马地区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中秋节的日期是位于农历八月十五日,由于晚清至民国初年唐人下南洋谋生的原因。因此在中秋节的日期也与农历雷同,中秋节亦是新马地区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秋节当天,新马地区的华人会返回家乡与家人聚会吃团圆饭。其中习俗亦有「中秋赏月」和「提灯笼」,而另外也亦有猜灯谜和中秋园游会的活动。由于新马地区的华人有不同民系。其中亦有闽南泉漳民系、潮州民系、客家民系、广府民系、海南民系,因此在中秋节亦有不同的中秋习俗。例如潮州民系,在中秋节当天会进行祭拜太阴星君,俗称拜月娘。[10][11]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南方许多地区(如江西吉安、广东潮州地区与四邑地区、福建晋江)保留着烧塔的习俗。一般于农历八月十五日当天或此前的若干天晚上举行,多为青少年参与。
在厦门,中秋节有中秋博饼之习俗。内容是投掷六粒骰子,利用结果的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始于清初,是郑成功屯兵驻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而在湖南与贵州,流传着“偷吃”的风俗习惯。每到中秋节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把前门、后门半开着,任由他人进户拿取食物,且食物被“偷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12]
四川民众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有的地方会点亮桔灯,悬挂在门口;也会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在街头挥舞,这种习俗被称为“舞流星香球”。[12]
在湖北等地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人们要在中秋节前的约半个月开始送礼。按照中华传统习俗,晚辈必须要看望长辈,给长辈送礼,常见的礼物有月饼、红糖、肉等。中秋节当日的傍晚,是全家老少聚餐的时间,有的在家中准备盛宴,如果房屋带有庭院,则把餐桌搬到户外,吃完饭后吃月饼, 边吃边赏月。而现在更多人选择在酒店订座。湖北境内在中秋节有“杀鸭子”、“摸秋”、“拜月”等习俗。[13]
在山西太原、晋中地区过中秋节时会有吃「月明扁食」的习俗,其形似月亮,饺子数量等同于该年阴历月份个数,即今年不闰月则12个,每多闰一个阴历月则加一个。
在宁波,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六度过,相传为纪念南宋丞相史浩母亲的寿诞,或另有说法为史浩骑马回家乡过中秋节的途中,因所骑之马受伤留宿绍兴,赶回家乡已是八月十六,而百姓皆等史浩归来才过节。[14]
台湾

在台湾,一般以八月十五日祭拜土地神。除了吃月饼、柚子和赏月,高雄美浓的客家人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宜兰还吃一种以面粉制成,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饼」;南部地区也有在中秋节吃麻糬及火锅的习俗。[15]
台湾从1980年代因为万家香酱园的广告台词口号「一家烤肉万家香」而开始盛行中秋节烤肉,中秋节前后家家户户晚间在户外或住家门口烤肉,亲友团聚并施放烟火庆中秋。[16][17][18]
马祖
在马祖,南竿乡仁爱村(铁板村)在中秋时堆砖成塔,各家户准备可燃之废弃物于塔中(寓为除旧迎新),塔上留孔以便投入火种,能投中者视为吉祥好运,又称「烧塔节」,此传统在中国闽东一带已传承百年,古属福州地区的马祖便有此中秋礼俗。[19]
香港
香港中秋节和其他地方其中一个不同之处,是中秋假期定于中秋节翌日(中秋节后的一天),这个改动于1968年9月起推行[20],并维持至今,原因是中秋节的节庆活动如赏月、中秋节晚会及彩灯会等,都是在中秋节当日的晚间进行[21],如在翌日放假,因为明早不用上班或上学,这些节庆活动便可更晚结束,晚了回家也可以晚点起床,故此港英政府将一天的中秋假期改为(农历八月十六日)放假[20],虽然中秋节当天自此不是假日,但是除了必须维持的公共服务、餐饮及零售业外,大部分企业在当日下午都会安排员工提早下班,学校也不会编排傍晚的课堂及活动,方便员工及学生提早回家与家人和朋友欢度节日。香港以前流行在中秋节煲蜡,但现在于公共地方进行这类活动已经被禁止。
澳门
根据第7/2008号法律《劳动关系法》规定,中秋假期定于中秋节翌日(中秋节后的一天)为强制性假日。在每年的中秋夜,市政署(前身为民政总署)于卢廉若公园举行中秋晚会,设有摊位游戏、竞猜灯谜、品尝节庆食品等活动[22]。澳门科学馆在每年中秋夜于馆外海堤举行「中秋赏月」活动,设有多座天文望远镜让公众赏月,亦会安排科普讲解员介绍与月亮相关的科普知识及设置天文游戏体验区[23]。文化局于中秋夜将部分艺术及文化遗产特色建筑或各个历史片区延长开放时间,更于建筑以及各片区的周边或范围内举行音乐会、工作坊、展览、市集及摊位游戏等[24]。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在每年中秋夜上演(部分年次除外)两场烟花演出[25];而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与中秋节当天重叠,但受条件限制因素影响,澳门联同横琴两地改为共同举办月满琴澳国庆烟花表演[26]。
韩半岛

韩语称“秋夕(:/)”、“仲秋节(:/)”或“嘉俳日(:/)”,是韩国最重要的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会去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他们也会回乡探亲还有向亲朋戚友送礼,所以英文亦把韩国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
日本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月见)(日语:/ Tsukimi ?),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日语:/ Tsukimi dango ?)、芒草(日语: Susuki ?)、芋(日语:/ Satoimo ?)等。
自1991年来则流行在中秋节前后吃麦当劳的月见汉堡[27]。
公众假期
- 中国大陆在2008年开始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农历八月十五日休假一天,如当天与周末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若中秋节与国庆节相连或紧邻,则一般国庆节与中秋节连休八天。
- 香港的中秋节为公众假期,农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翌日,英语:)休假一天。如果碰上星期日,则在星期一补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则没有补假。
- 澳门的中秋节为公众假期,农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翌日,葡萄牙语:)休假一天。
- 台湾将中秋节列为国定假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休假一天,若与周六、日重叠则另外补假,但若与周休假期仅相隔一工作日者,该工作日则调为假期(弹性放假),并择前一星期六补班补课。[30]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于前一个上班日补假,遇周日于次一个上班日补假。[31]
- 韩国的中秋节(秋夕)为法定假期,农历八月十四至八月十六日休假三天,若与周末重叠则补假一天。朝鲜则把中秋节当日列为法定假期。
- 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秋节不是公共假期。
参考资料
- . [2014-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 《周礼》:「龠章:掌土鼓、豳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 黄涛. .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国语》:「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 .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
鲍照〈玩月城西门〉:「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 《玩月诗序》:「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 段欣毅. . 南方日报. 2009-07-21 [201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 . [201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东方日报.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中文).
- .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5).
- . China.com.cn.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 今天是: showCal(). . Msysg.com. 2015-10-16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 . minsu.httpcn.com. 2022-09-04.
- . [200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商业周刊 - 商周.com.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08-09-08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 . 冷知识周刊. 2017-10-05 [2018-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 .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 . 工商日报 (p.6). 1968-09-26 [2023-09-15].
- . 明报. 2017-05-11 [202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 . 澳门日报. 2023-09-07.
- . 力报. 08/09/2022 [202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 . 文化局(IC).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3年9月21日.
- . 澳门日报. 2019-09-14.
- . 澳门日报. [2022-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久保智. . 朝日新闻デジタル. 2017-08-31 [202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日语).
- . [2014-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8).
- 「cuội()」源自汉越语中的「quảy」和「quải」,对应汉字均为「」,义为欺骗,拐卖。
- . 全国法规资料库. 法务部全国法规资料库工作小组. [200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繁体)).
本法第三十七条所称其他由中央主管机关规定应放假之日如左:五、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
- . 全国法规资料库. 法务部全国法规资料库工作小组. [2014-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中文(繁体)).
纪念日及节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应予补假。例假日为星期六者于前一个上班日补假,为星期日者于次一个上班日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