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氣候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北上靠近中國大陸,南下靠近南中國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地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會較為和暖但相當濕潤及多霧,夏季炎熱至酷熱並多,有時遭受熱帶氣旋侵襲;秋季溫暖及陽光充沛;冬季則清涼乾燥,若是因為大陸性氣候的冷空氣南下,氣溫則會降至寒冷或嚴寒的水平,但市區甚少會有雨夾雪凍雨、結及結(但較常會在高地和新界內陸地區出現)天氣現象,降機會更是極低,而2000年代有雨夾雪的紀錄年份則有2005、2014及2016年。不過因極地旋渦、阻塞高壓帶來的強烈寒潮而令香港冬季出現異常寒冷的天氣近年並不罕見。另外香港市區年雨量超過2,300毫米,為大中華地區年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本條目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 生態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山峰 山坳
平原 濕地
河流 水庫
海峽 海灣 海灘
人文:
人口
能源
規劃歷史土地利用
土地供應 填海
農業 漁業 礦業 工業
鄉村 新市鎮
行政區劃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樂設施:
環境保護
公園 主題公園
休憩處 遊樂場 寵物公園
郊野公園 地質公園
濕地公園 特別地區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郊遊路徑
單車徑
共享徑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香港市區高樓大廈密佈、人煙稠密,相反新界不少鄉郊地區仍綠草如茵、人跡罕至。因此,市區和部份新界地區(如元朗屯門等高密度新市鎮)和位於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容易受熱島效應影響。

另外,香港及鄰近地區汽車及工業排放的廢氣導致全球暖化,極端天氣更頻密出現,使香港夏季變得更炎熱、春季變得乾旱、秋季陰暗及潮濕日子將逐漸增多(2011年11月起至2018年連續8年出現)、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2008年3月12日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煙霞密佈的日子還越來越長,曾預計香港可能於2030年後無冬天。[1]

四季變化

春季約在3至5月,初期天氣大致相當穩定但少日照,通常以陰天及大霧或薄霧為主,並偶爾受強的冷空氣影響,天氣會變為天晴乾燥。受氣候變化、聖嬰現象(厄爾尼諾)影響關係,近年3月及4月也偶爾會出現數天秋高氣爽的天氣(近年如2011年3月、4月及2022年4月也出現異常乾旱的情況,尤其後者的相對濕度及雨量為該月最低紀錄),主要為陰時多雲的天氣,天氣持續清涼至和暖而且潮濕,平均相對濕度為81%。進入4月,東北季候風開始減弱,戰後至今只有3次在4月出現寒冷天氣,分別為1969年(低溫9.9度,為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氣溫[2][3])、1974年及1996年,鋒面降水活動旺盛及南海季風會開始爆發,經常有雷電現象及間中有大雨,市區日平均溫度常大約由20-25℃不等;低壓槽時常帶來平流霧及有雨的天氣,以致能見度降低,並偶然造成航空渡輪服務中斷。風向方面,香港在春季時多受微弱的溫暖而潮濕的東或東南風影響,但偶爾因冷鋒橫過香港地區而帶來清涼,天晴及乾燥天氣的北風或東北風。另外春季後段亦偶爾因低壓槽自北向南橫過香港地區,帶來有雨天氣,低壓槽過境後轉吹東至東北風,帶來稍涼天氣,雨勢減弱,正因為這樣,5月份本港仍可能會跌至20℃以下,且並非罕見,戰後至今共出現23次(80年代起5月曾出現低過20℃的年份有1981-1982、1984、1987、1990-1991、1999、2004、2008、2011、2013-2014、2019、2022年,多在5月上旬出現,1981年及2011年更於5月下旬出現20℃以下低溫,平均每3年有一次,當中3次在東北季候風及持續有雨情況而達清涼水平(最低氣溫17℃或以下),2022年5月2日低溫16.4度及2013年5月2日低溫16.6度及1999年5月6日低溫17.0度,分別為有紀錄以來5月第2及第3及第5低溫,所以本港在5月仍然屬於春季。2022年5月更有5天出現20℃以下低溫,是1953年以來最多的一次。

夏季約在6月至8月,主要受到溫暖潮濕的南至西南風(即是西南季候風)所影響,天氣炎熱和潮濕,早晚濕度可上升到80-90%之間,配合日照,日間可降至50-65%;間中出現驟雨和雷暴(通常於上午出現)[2]。香港夏季大部分時間天晴炎熱至酷熱。氣溫下午放晴和最為酷熱,以7月為甚,在副熱帶高壓脊影響下,香港經常出現長時間日照及風勢微弱的天氣,而且會持續多天。這段時間市區平均氣溫超過30℃,新界內陸地區更超越33℃,而在持續強烈日照及風勢微弱下令感覺溫度更高。全年絕對最高氣溫多在夏季時錄得,通常在7或8月出現,偶然在6月出現,甚少在5月(如1995、2018、2021年)或9月出現(如2010年)。受熱帶氣旋前沿下沉氣流影響香港時最為酷熱,而黃昏及晚間可能有熱對流雨影響香港, 平日晚間市區下降至25-30℃水平,新界北部、內陸及高地則下降至20-25℃之間水平。偶然受熱帶氣旋影響而出現暴雨暴風

秋季約在9月至11月,這時本港的濕度及氣溫普遍較夏季低,9月則為香港全年最有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的月份,唯2020-2022年曾連續3年9月沒有熱帶氣旋影響香港,但10月後更有最少2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當中有熱帶氣旋令香港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通常本港在8月底至9月初便會開始受入秋第一波微弱的東北季候風影響[4][2],隨後市區的最低氣溫會維持23-27℃,最高氣溫維持28-32℃。而在10月之後,因為本港開始受強烈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市區的最低氣溫就由23-27逐漸下降至15-20℃左右,至於市區的最高氣溫則由28-32℃逐漸下降至20-25℃左右,新界內陸及高地秋季一般因早晚會受輻射冷卻影響下氣溫較早下降至只有15℃以下,有時甚至在10℃或以下,尤以11月為主。然而雨量均較夏季明顯減少,濕度與雲量同步下降,使本港天氣會變得非常穩定,不過近數年來受全球暖化、聖嬰影響關係增加受到潮濕偏東氣流機會及高空受偏南氣流影響,可能增加出現陰暗潮濕天氣的機會,尤其2011至2018年11月持續八年出現此情況,至2022年11月因月初受熱帶氣旋及下旬受高空擾動影響而再度出現,總日照只有100.3小時,是有紀錄以來十一月份的最低[5],該月總雨量達130.8毫米,為有紀錄以來11月第9最高[6],而且該月降雨日數達15天,為1982年以來最高的11月降雨日數[7]。另外,全球暖化下,2017年起,10月更不時出現酷熱天氣日子[8],同時全球暖化亦令雨季變得較遲完結,自2014年起,10月仍需要發出暴雨警告情況變得十分常見[9],當中2016年、2021年及2023年因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東南風在珠江口匯聚而需要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而2020年亦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22年更於11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是2006年以來首次。另外,自2016年起,10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情況變得頻密,2020-2023年連續四年在10月或之後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打破1974-1975年連續兩年在10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舊紀錄。2021年10月更一星期內兩次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為1974年以來最多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10月。2022年來11月更為1972年以來首次在11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0]。2023年10月更為1975年以來首次在10月發出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1]

冬季約在12月至2月,氣溫較低,近年漸趨反覆及趨向極端,由初冬晴朗乾燥,隨著季風厚度變細,雲量逐漸變多,1月則為過渡期,不過近年來受氣候暖化、聖嬰影響關係會偶爾本港出現12月份的陽光偏少情況,或冬季首個寒冷日子(最低氣溫12.0度或以下)延至翌年1月才出現的情況(戰後至今共有13次,90年代後有如1994、1996-1998及2019年,2019-20年冬季要到2020年1月27日才出現冬季首個寒冷日子,是有紀錄以來最遲[12])[2],全年絕對最低氣溫多在冬季時錄得,通常在1或2月出現,偶然在上一年12月出現(如1981、1987、1990-1991、1999、2001-2002、2010、2012-2013[13]、2017、2020、2022年),甚少在3月(如1986年及2007年)或11月(如1987年)出現。當冷鋒經過本港時,寒冷的北風致使氣溫急降,當晚上、清晨時份,或陰天雨天時,天氣變得寒冷或嚴寒,市區氣溫可以下降至10℃或以下,新界內陸和北部以及如大帽山等高地,每年都有機會降至0℃以下,有時出現冰雹,甚至出現結、結等現象。而香港較少機會出現降雨夾雪凍雨的冬季特殊天氣現象,如,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中香港廣泛地區(包括港九市區)便出現以上各種天氣情況。另外,由2019年起,連續4年2月都有大雨日子(日雨量25毫米或以上),2022年2月更有3日有大雨,平了1983、1985及1990年的舊紀錄[14]

倘若沒有冷鋒橫過本港,日間又持續強烈日照的話,市區則普遍維持在約18℃,新界內陸地區甚至可能高達22-25℃以上。例如2014年2月便出現這現象,2月3日,市區錄得最高24.6℃,普遍地區錄得逾26℃,淺水灣更一度達31℃[15];但約一星期後,氣溫便急降至市區最低7.5℃,昂坪更低至1.8℃[16]

香港天文台總部歷年最高氣溫為於2017年8月22日錄得的36.6℃,而歷年最低氣溫則為於1893年1月18日錄得的0.0℃;至於香港境內氣象站的歷年最高氣溫為於2022年7月24日在上水及於2017年8月22日在濕地公園分別錄得的39.0℃,而歷年最低氣溫則為於2016年1月24日大帽山錄得的−6.0 ℃。

香港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地區

氣象災害

2006年5月掠過華南沿岸的颱風珍珠衛星圖
2005年8月強烈熱帶風暴珊瑚掠過香港時的景象

熱帶氣旋

香港是5月至11月期間會遭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數據顯示9月為熱帶氣旋最多的月份。每年平均有30-32個熱帶氣旋於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過一半達颱風強度,最高風速逾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當中,每年平均會有5-6個接近香港。

當熱帶氣旋距離香港東南至東北約700至1,000公里,其外圍氣流會把內陸較熱及污濁的空氣帶到華南一帶(當地稱為「下沉氣流」),天氣通常晴朗及酷熱,黃昏局部地區亦有機會出現雷暴,空氣也較為污濁。並非所有帶來這種天氣的熱帶氣旋均會影響香港,影響台灣或華東地區的也會帶來這種天氣(例如2017年的颱風納沙熱帶風暴海棠),但它們通常不會影響香港。當熱帶氣旋中心繼續移近,香港風力可逐漸增強,廣泛地區出現持續數日的大雨,更可能引致山泥傾瀉水浸,以生活帶來不便。

旱澇

香港各區年平均降雨量差別很大。例如平洲年平均雨量約1,400毫米,大帽山附近則超過3,000毫米。5月至9月期間錄得的雨量佔全年雨量的80%左右,其中以6月雨量最多,全月平均有18天下雨,平均雨量為491.5毫米。相反1月份平均降雨量最少,只有24.7毫米,而降雨日數最少則為12月,平均只有4至5天下雨。降雨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夏季副熱帶高壓的強度。

其他

影響香港之惡劣天氣,還有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於夏季及冬季出現的季候風季風槽。在冬季,西伯利亞或蒙古而來的冷空氣一般從東,北或東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東北季候風。而在夏季,印度洋南海溫暖潮濕的空氣則一般從東南,南或西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西南季候風。

此外,於4月至9月內出現狂風雷暴(但小部分年份的冬季亦曾有出現雷暴,如2016、2019和2020年[17])為香港帶來惡劣天氣,全年平均有逾40天錄得有雷暴。另外每年香港冬季新界大部分內陸地區和山區基本上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結和結現象;水龍捲通常每隔1至3年就會出現數次;而純雨夾雪(包括)、凍雨以及陸龍捲則十分罕見。

降雪

由於香港地理位置上偏處亞熱帶地區,相對於冬季常見的結霜和結冰現象,降雪對於香港來說相當罕見。香港人普遍認為香港下雪是奇蹟,但真相並非如此:香港境內的確有降雪紀錄,最早記錄在1893年1月,港島太平山、九龍、港島和新界都有下雪。之後在二十世紀亦有數次記錄,在2000年起至今也有3次記錄,另外在1975年12月的寒潮影響下當時大帽山山頂植物嚴重結霜,新界廣泛地區有輕微降雪現象。最近一次香港出現疑似降雪現象則是在2016年1月23至25日,當時香港受到一股非常強烈的寒潮影響,導致天文台錄得3.1℃,為59年來最低溫度,1月23至26日期間香港廣泛地區(例如錦田、沙田、粉嶺等地),皆有大量市民向天文台報告有頻密的小冰粒及雪丸()從天而降,流浮山、粉嶺及大帽山等地更出現疑似降雪甚至疑似有輕微積雪現象。[18]。在此前香港冬季境內仍間中有攝氏零度以下低溫和結霜現象出現(如新界內陸及山區),可是除2005年及2014年以外似乎並沒有任何降雪或下霙(雨夾雪)的跡象

統計數值

香港(1981-2010年平均值)
氣候圖表
 
 
25
 
 
19
15
 
 
54
 
 
19
15
 
 
82
 
 
21
17
 
 
175
 
 
25
21
 
 
305
 
 
28
24
 
 
456
 
 
30
26
 
 
377
 
 
31
27
 
 
432
 
 
31
27
 
 
328
 
 
30
26
 
 
101
 
 
28
24
 
 
38
 
 
24
20
 
 
27
 
 
20
1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19]


香港(1991-2020平均值)
氣候圖表
 
 
33
 
 
19
15
 
 
39
 
 
19
15
 
 
75
 
 
22
18
 
 
153
 
 
26
21
 
 
291
 
 
29
25
 
 
492
 
 
31
27
 
 
386
 
 
32
27
 
 
453
 
 
31
27
 
 
321
 
 
31
26
 
 
120
 
 
28
24
 
 
39
 
 
25
20
 
 
29
 
 
20
1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20]

(1981-2010平均值)

氣溫

  • 平均氣溫:23.3°C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5.6°C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21.4°C
  • 最高氣溫: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氣溫: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對濕度

  • 平均相對濕度:78%
  • 最高相對濕度:100%
  • 最低相對濕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398.5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時數:934.0小時
  • 最高時雨量:158.1毫米 (2023年9月7日晚上11時至9月8日凌晨12時)[21]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熱帶氣旋及強烈季候風

  • 每年平均1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5.80日
  • 每年平均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7.50日
  • 每年平均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2.00日
  • 每年平均9號或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0.27日
  • 每年平均強烈季候風信號懸掛/發出日數:35.57日

閃電、雷暴、霧

  • 每年平均閃電日數:52.30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數:38.60日
  • 每年平均有霧日數:4.63日

雲量及日照

  • 平均雲量:68%
  • 平均日照:1835.6小時(48%)
  • 平均每日太陽總輻射:每平方米12.85百萬焦耳

風向及風速

  • 盛行風向:090°
  • 平均風速:11.0公里/小時
  • 最大陣風:香港天文台錄得260公里/小時;
大老山錄得每小時285公里/小時(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襲港期間)

氣壓

  • 平均氣壓: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氣壓: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氣壓: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1991-2020平均值)

氣溫

  • 平均氣溫:23.5°C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6.0°C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21.6°C
  • 最高氣溫: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氣溫: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對濕度

  • 平均相對濕度:78%
  • 最高相對濕度:100%
  • 最低相對濕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431.2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時數:993.0小時
  • 最高時雨量:158.1毫米 (2023年9月7日至9月8日晚上11時至凌晨12時)[22]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熱帶氣旋及強烈季候風

  • 每年平均1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5.87日
  • 每年平均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7.43日
  • 每年平均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2.43日
  • 每年平均9號或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0.40日
  • 每年平均強烈季候風信號懸掛/發出日數:34.07日

閃電、雷暴、霧

  • 每年平均閃電日數:55.37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數:42.27日
  • 每年平均有霧日數:3.70日

雲量及日照

  • 平均雲量:68%
  • 平均日照:1829.3小時(47%)
  • 平均每日太陽總輻射:每平方米13.23百萬焦耳

風向及風速

  • 盛行風向:090°
  • 平均風速:9.9公里/小時
  • 最大陣風:香港天文台錄得260公里/小時;
大老山錄得每小時285公里/小時(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襲港期間)

氣壓

  • 平均氣壓: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氣壓: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氣壓: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香港 (1981-2010mean)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6.9
(80.4)
28.3
(82.9)
31.5
(88.7)
33.4
(92.1)
36.1
(97.0)
35.6
(96.1)
36.1
(97.0)
36.6
(97.9)
35.9
(96.6)
34.6
(94.3)
31.8
(89.2)
28.7
(83.7)
36.6
(97.9)
平均高温 °C(°F) 18.6
(65.5)
18.9
(66.0)
21.4
(70.5)
25.0
(77.0)
28.4
(83.1)
30.2
(86.4)
31.4
(88.5)
31.1
(88.0)
30.1
(86.2)
27.8
(82.0)
24.1
(75.4)
20.2
(68.4)
25.6
(78.1)
日均气温 °C(°F) 16.3
(61.3)
16.8
(62.2)
19.1
(66.4)
22.6
(72.7)
25.9
(78.6)
27.9
(82.2)
28.8
(83.8)
28.6
(83.5)
27.7
(81.9)
25.5
(77.9)
21.8
(71.2)
17.9
(64.2)
23.3
(73.9)
平均低温 °C(°F) 14.5
(58.1)
15.0
(59.0)
17.2
(63.0)
20.8
(69.4)
24.1
(75.4)
26.2
(79.2)
26.8
(80.2)
26.6
(79.9)
25.8
(78.4)
23.7
(74.7)
19.8
(67.6)
15.9
(60.6)
21.4
(70.5)
历史最低温 °C(°F) 0.0
(32.0)
2.4
(36.3)
4.8
(40.6)
9.9
(49.8)
15.4
(59.7)
19.2
(66.6)
21.7
(71.1)
21.6
(70.9)
18.4
(65.1)
13.5
(56.3)
6.5
(43.7)
4.3
(39.7)
0.0
(32.0)
平均降水量 mm() 24.7
(0.97)
54.4
(2.14)
82.2
(3.24)
174.7
(6.88)
304.7
(12.00)
456.1
(17.96)
376.5
(14.82)
432.2
(17.02)
327.6
(12.90)
100.9
(3.97)
37.6
(1.48)
26.8
(1.06)
2,398.5
(94.43)
平均降水天数(≥ 0.5 mm) 5.6 6.4 8.7 12.0 15.4 18.6 16.8 15.4 13.2 7.4 4.7 5.2 129.4
平均相對濕度(%) 74 80 82 83 83 82 81 81 78 73 71 69 78
月均日照時數 143.0 94.2 90.8 101.7 140.4 146.1 212.0 188.9 172.3 193.9 180.1 172.2 1,835.6
来源:https://www.hko.gov.hk/tc/cis/climat.htm
香港(1991-2020mean)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6.9
(80.4)
28.3
(82.9)
31.5
(88.7)
33.4
(92.1)
36.1
(97.0)
35.6
(96.1)
36.1
(97.0)
36.6
(97.9)
35.9
(96.6)
34.6
(94.3)
31.8
(89.2)
28.7
(83.7)
36.6
(97.9)
平均高温 °C(°F) 18.7
(65.7)
19.4
(66.9)
21.9
(71.4)
25.6
(78.1)
28.8
(83.8)
30.7
(87.3)
31.6
(88.9)
31.3
(88.3)
30.5
(86.9)
28.1
(82.6)
24.5
(76.1)
20.4
(68.7)
26.0
(78.8)
日均气温 °C(°F) 16.5
(61.7)
17.1
(62.8)
19.5
(67.1)
23.0
(73.4)
26.3
(79.3)
28.3
(82.9)
28.9
(84.0)
28.7
(83.7)
27.9
(82.2)
25.7
(78.3)
22.2
(72.0)
18.2
(64.8)
23.5
(74.3)
平均低温 °C(°F) 14.6
(58.3)
15.3
(59.5)
17.6
(63.7)
21.1
(70.0)
24.5
(76.1)
26.5
(79.7)
26.9
(80.4)
26.7
(80.1)
26.1
(79.0)
23.9
(75.0)
20.3
(68.5)
16.2
(61.2)
21.6
(70.9)
历史最低温 °C(°F) 0.0
(32.0)
2.4
(36.3)
4.8
(40.6)
9.9
(49.8)
15.4
(59.7)
19.2
(66.6)
21.7
(71.1)
21.6
(70.9)
18.4
(65.1)
13.5
(56.3)
6.5
(43.7)
4.3
(39.7)
0.0
(32.0)
平均降水量 mm() 33.2
(1.31)
38.9
(1.53)
75.3
(2.96)
153.0
(6.02)
290.6
(11.44)
491.5
(19.35)
385.8
(15.19)
453.2
(17.84)
321.4
(12.65)
120.3
(4.74)
39.3
(1.55)
28.8
(1.13)
2,431.2
(95.72)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5.70 7.97 10.50 11.37 15.37 19.33 18.43 17.50 14.90 7.83 5.70 5.30 139.9
平均相對濕度(%) 74 79 82 83 83 82 81 81 78 73 72 70 78
月均日照時數 145.8 101.7 100.0 113.2 138.8 144.3 197.3 182.1 174.4 197.8 172.3 161.6 1,829.3
来源:https://www.hko.gov.hk/tc/cis/normal/1991_2020/normals.htm


大帽山(1997–2019)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2.4
(72.3)
23.2
(73.8)
24.2
(75.6)
27.4
(81.3)
28.8
(83.8)
29.5
(85.1)
29.4
(84.9)
29.4
(84.9)
28.0
(82.4)
27.5
(81.5)
25.2
(77.4)
24.2
(75.6)
29.4
(84.9)
平均高温 °C(°F) 13.9
(57.0)
15.0
(59.0)
17.0
(62.6)
19.8
(67.6)
22.1
(71.8)
23.5
(74.3)
24.3
(75.7)
24.6
(76.3)
23.7
(74.7)
21.3
(70.3)
18.3
(64.9)
14.8
(58.6)
19.9
(67.8)
日均气温 °C(°F) 10.6
(51.1)
11.8
(53.2)
14.1
(57.4)
17.4
(63.3)
20.0
(68.0)
21.7
(71.1)
22.2
(72.0)
22.2
(72.0)
21.1
(70.0)
18.5
(65.3)
15.3
(59.5)
11.5
(52.7)
17.2
(63.0)
平均低温 °C(°F) 7.9
(46.2)
9.2
(48.6)
11.8
(53.2)
15.4
(59.7)
18.2
(64.8)
20.1
(68.2)
20.4
(68.7)
20.4
(68.7)
19.3
(66.7)
16.5
(61.7)
13.1
(55.6)
8.9
(48.0)
15.1
(59.2)
历史最低温 °C(°F) −6.0
(21.2)
−1.8
(28.8)
−2.0
(28.4)
5.6
(42.1)
9.3
(48.7)
14.0
(57.2)
16.8
(62.2)
16.8
(62.2)
13.3
(55.9)
5.7
(42.3)
−0.3
(31.5)
−3.3
(26.1)
−6.0
(21.2)
平均降水量 mm() 42.3
(1.67)
44.6
(1.76)
90.0
(3.54)
160.0
(6.30)
340.3
(13.40)
509.6
(20.06)
432.4
(17.02)
404.1
(15.91)
278.6
(10.97)
100.5
(3.96)
37.0
(1.46)
26.7
(1.05)
2,466.1
(97.09)
平均相對濕度(%) 83 88 91 93 94 96 95 93 91 87 84 78 89
来源:香港天文台[23][24][25][26]


鳳凰山 (934m)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3.6
(56.5)
14.8
(58.6)
16.5
(61.7)
18.4
(65.1)
20.3
(68.5)
21.4
(70.5)
21.9
(71.4)
22.9
(73.2)
22.6
(72.7)
20.6
(69.1)
17.9
(64.2)
14.4
(57.9)
18.8
(65.8)
日均气温 °C(°F) 9.9
(49.8)
11.8
(53.2)
14.0
(57.2)
16.5
(61.7)
19.1
(66.4)
20.5
(68.9)
20.8
(69.4)
21.2
(70.2)
20.4
(68.7)
17.7
(63.9)
15.1
(59.2)
11.0
(51.8)
16.5
(61.7)
平均低温 °C(°F) 7.5
(45.5)
9.5
(49.1)
11.8
(53.2)
15.0
(59.0)
17.8
(64.0)
19.5
(67.1)
19.7
(67.5)
19.7
(67.5)
19.0
(66.2)
16.1
(61.0)
13.1
(55.6)
8.8
(47.8)
14.8
(58.6)

重要天氣事件紀錄

1874年大颱風请参阅:甲戌風災

1874年9月22日,一個強烈颱風橫過珠江口,先後吹襲香港澳門,遠至廣州亦受災害。在香港[27],颱風造成2,000餘人死亡,成為香港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風災,風暴期間,千間房屋被摧毀,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澳門則約有5,000人死亡,以當年澳門人口約15,000人計[28],死亡人數高達全市人口的三份之一,亦是澳門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風災。

甲戌風災是香港開埠之後較為嚴重的風災,而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專門負責氣象的部門,亦沒有人專職警告颱風的來臨,因此造成嚴重人命及財產損失。在此次颱風之後,1879年英國皇家學會建議提出在香港設立氣象觀測台,以觀察颱風氣象活動。港英政府研究後,1882年接納學會建議,最後在1883年成立香港天文台[29][30][31]

1884年

5月13及14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7.8℃,是有紀錄以來5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紀錄。

11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15.3℃,創下11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1885年

2月下旬(21日至29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只有11.2℃,創下2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3.5℃和11.9℃,創下3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8月及9月平均最高氣溫分別只有28.7℃和28℃,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8、9月份平均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全年最高氣溫只有31.8℃,創下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年最高氣溫」紀錄。

1886年

5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21.7℃,創下5月上旬最低平均氣溫。

2月平均最高氣溫只有13.5℃,該月最高氣溫只有17.5℃,兩者皆是歷年所有月份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7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26.4℃,創下7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7月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9℃,而最高氣溫只有31.3℃,兩者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7月份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全年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3.5℃,平均氣溫更只有21.4℃,兩者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值。

1887年

受強冷空氣影響,4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19.7℃,天文台於4月24日錄得13.7℃ 低温,創下4月下旬(21日至30日)最低温紀錄。

6月1日,天文台總部相對濕度最低只有26%,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6月份最低相對濕度。

1890年

8月平均最低氣溫只有24.4℃,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8月份平均最低氣溫之最低值。

10月1日,天文台最高氣溫達34.2℃,不但創下該年新高,也是歷年首次在10月錄得34℃高溫,然而紀錄於11天後再度改寫,10月12日天文台最高氣溫更升至34.3℃,但紀錄已被2023年10月4日的34.6°C打破。

10月酷熱天氣日數共有2日,為有紀錄以來最多酷熱日數的10月份 (已被2023年打破)。

有趣的是1890年10月平均氣溫只有23.9℃,平均最低氣溫更只有21.3℃,兩者均屬異常偏低。[32]

12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氣異常温暖,天文台於12月28日錄得26.9℃高温,創下12月下旬最高温紀錄。

1892年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寒冷,天文台於3月15日錄得7.9℃ 低温,創下3月中旬最低温紀錄。

5月中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22.4℃,創下5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8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5.8℃和24℃,創下8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9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酷熱,天文台於9月17日錄得34.4℃高温,創下9月中旬最高温紀錄。(此紀錄已被2018年的35.1℃打破)

1893年寒潮

西伯利亞強烈寒潮致天氣驟寒,1月中旬(11日至20日)出現極端低溫,造成該時期之平均溫度及平均最低溫度分別祇得8.9℃及6.6℃,較同期平均值(1971至2000年)低7.0℃。1月14至19日期間天文台每天平均氣溫都在10℃以下,達到氣候意義上連續五天平均氣溫低於10℃的入冬標準[33] 。1月14日氣溫從15.1℃降至4.7℃,嚴寒天氣緊接其後;1月15日至1月17日連續三天最高氣溫徘徊在5℃以下,而且出現降雨濕冷天氣,1月16日最高溫僅3.2℃,為日最高氣溫之最低紀錄;1月18日尖沙嘴天文台總部錄得攝氏0.0℃,是有紀錄以來最低溫;1月19日氣溫回升至11.6℃。太陽出來後雪才溶化掉。

寒潮期間全港各地皆接獲結霜、結冰及積雪報告。海拔較高地區如太平山頂,氣溫低至-4℃,山頂下雪,積雪厚達3至5吋,霜雪籠罩山頭成為雪山,眾多山頂樓房遭雪封,山頂纜車因積雪壓斷電線而停駛,但很多人仍跑到山上觀看下雪奇景;半山區動植物公園曾出現飄雪[34]中區大會堂(今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旁)外噴水池結冰;九龍城旺角的菜田遭積雪凍壞;橫瀾島離島有積雪記錄。新界石崗也出現-4℃低溫,附近村落一片白茫茫,漁塘水面結冰[35][註 1]

7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最低氣溫只有24.2℃,天文台於7月3日錄得最低氣溫22.3℃,是有紀錄以來7月上旬的最低溫紀錄。

7月平均氣溫只有26.7℃,平均最低氣溫更只有24.5℃,兩者皆是有紀錄以來7月份最低值。

9月9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21℃,是有紀錄以來9月上旬(1日至10日)的最低紀錄。

全年平均氣溫只有21.4℃,平均最低氣溫更只有19.4℃,兩者皆是有紀錄以來最低值。

1894年

5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3.9℃和22.4℃,創下5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1895年

1月20日,天文台最高氣溫、日平均氣溫、最低氣溫分別為11.1℃、8.9℃、7.2℃,是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大寒」。

11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9.4℃和16.2℃,創下11月上旬最低平均氣溫。

1896年

2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只有11.2℃,創下2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3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最低氣溫衹有13.7℃,天文台於3月21日錄得7.7℃ 低温,創下3月下旬最低温紀錄。

1897年

6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6.1℃和24.3℃,創下6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7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26.5℃,創下7月上旬最低平均氣溫。

1898年

10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2.8℃和20.5℃,創下10月上旬最低平均氣溫。

12月14日,天文台總部相對濕度最低只有14%,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12月份最低相對濕度。

1900年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溫度及平均最低溫度分別祇有9.6℃及7.2℃,天文台於1月9日錄得3.1℃ 低温,創下1月上旬最低温紀錄。

8月29日,天文台總部相對濕度最低只有41%,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8月份最低相對濕度。(已被2015年的40%打破)

11月16日,天文台總部相對濕度最低只有17%,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11月份最低相對濕度。

2020年

1月27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1.5℃,是天文台總部有紀錄以來入冬後氣溫最遲首次跌至12℃或以下的寒冷日。

由於本月大部分時間受去年12月起於南海建立的強高空反氣旋影響,2020年1月份本港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最高氣溫21.2℃及平均氣溫18.6℃,分別較其正常值高2.6℃及2.3℃,兩者皆刷新1月份最高紀錄,成為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的1月份;本月平均最低氣溫16.8℃,較正常值高2.3℃,是有紀錄以來1月份的其中一個第二高。雖然到了本月下旬農曆年初三起(1月27日至31日)出現寒冷天氣,但由於上半月氣溫偏高,故難以抵消高溫。

2月13日,受高空擾動影響,天文台在10時1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訊號,為有紀錄以來第二早發出(僅次於2016年1月5日)。

2月16日,天文台午夜錄得最高氣溫22.4℃,但受到强烈冬季季後風影響,引致天文台氣溫一日內急跌11.8℃,降至當晚最低的10.6℃,是繼2018年5月3日以來再次出現單日10℃以上溫差,同時亦為15年來和紀錄第三大溫差(僅次於2005年3月12日的12.2℃溫差),然後在翌日早上錄得10.3℃,為入冬以來最低紀錄。

2月26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8.1℃,是有紀錄以來2月份的第二高(僅次於2009年的28.3℃),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1.4℃高溫。

由於影響華南沿岸的東北季後風持續偏弱,2019-2020年冬季異常溫暖,平均最高氣溫達21.5℃,是同期最高紀錄,而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亦分別達18.7℃及16.8℃,兩者均是有紀錄以來同期的第二高(僅次於2018-2019年冬季的最高紀錄)。同時,連續兩個冬季沒有出現低於10℃的日子,而寒冷日數(天文台最低氣溫在12.0℃或以下)為8天(1月27日至31日及2月16日至18日)。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持續偏弱,加上高空反氣旋異常偏強,2020年3月仍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氣溫達21.3℃,與1987年3月並列為有紀錄以來第三暖(僅次於2021年3月的22.0℃及2002年3月的21.5℃),而平均最高及平均最低氣溫亦分別為23.8℃及19.7℃,分別是3月份有紀錄以來第六高及第三高。此外,3月5日早上錄得全月最低氣温16.5℃,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最低氣溫之最高值(打破1981年3月的15.9℃)。

4月6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6.1℃,為有紀錄以來第十次4月錄得的最低氣溫較3月低,亦是自1980年以來首次。4月13日的16.4℃為10年來最低溫之4月中旬。此外,由於本月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較正常強,氣溫較正常稍涼,平均氣溫為22.0℃,比正常值22.6℃稍低0.6℃,該月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低於正常值。另外,由於影響華南大氣低層的偏南氣流較弱及水氣較少,本月較正常少雨,全月錄得的雨量為77.8毫米,較正常值174.7毫米少約55%。

5月8日錄得最低氣溫28.2℃,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早出現的熱夜,僅次於2012年5月3日出現28.0℃的最早紀錄。

5月1至15日的平均氣溫為27.9℃,打破了2012年27.7℃的舊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5月上半月。

由於缺乏冷空氣補充及上半月持續受高空反氣旋支配,再加上月內大部分時間吹偏南盛行風,2020年5月是有紀錄以來第五個最暖的5月,本月平均氣溫為27.7℃,比正常25.9℃高1.8℃,僅次於1977年的27.8℃。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5.9℃及30.4℃,分別為5月其中一個第二及第五高紀錄,較各自正常值高1.8℃及2.0℃。

鸚鵡外圍下沉氣流令香港出現6月12日最高氣溫紀錄(35℃),但5日至8日受活躍季風槽影響,令香港天氣繼2014年後需連續兩日發紅色暴雨警告訊號,6月6日凌晨更發出了3年以來首個長達2小時45分鐘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13年5月22日以來最長的一次。儘管月初受惡劣天氣影響,但由於全月絕大部分時間雨量稀少,加上下半月持續炎熱及晴朗,本月仍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397.2毫米,較正常456.1毫米少約13%。

受副熱帶高壓脊長時間支配下,加上月內大部分時間吹西南盛行風,本港經歷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6月,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9.6℃及32.3℃,前者僅次於2015年6月的29.7℃,後者與2015年6月的32.3℃平紀錄,分別較各自正常值高1.7℃及2.1℃,兩者皆是6月份有紀錄以來第二高,而平均最低氣溫達到27.8℃,較正常值高1.6℃,打破了2015年6月27.7℃的舊紀錄,是歷年所有月份平均最低氣溫之最高值(此紀錄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全月總熱夜日數達到破紀錄的18日,與1993年7月並列為最多熱夜日數的單一月份(全月最多熱夜日數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反映熱夜異常嚴重。此外,6月19日至7月1日期間出現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長連續熱夜日數(13日),其中22至26日的連續5日最低氣溫更達到29℃或以上。

2020年上半年異常溫暖,1月至6月的平均氣溫為23.0℃,與2019年並列為有紀錄以來上半年平均氣溫的最高紀錄(已被2021的23.3℃打破)。此外,平均最高氣溫亦達到25.7℃(已被2021年的26.3℃打破),刷新上半年最高紀錄,而平均最低氣溫21.1℃(已被2021年的21.3℃打破)是同期有紀錄以來第三高。

由於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於本月大部分時間持續影響華南,引致影響本港的高空反氣旋持續偏強,本港經歷了有史以來第二熱的7月份,同時亦是本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炎熱的月份,本月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高達30.2℃、33.3℃及28.3℃,分別較正常值高1.4℃、1.9℃及1.5℃,分別是歷年所有月份的最高及第二高,其中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僅次於2022年7月的30.3℃及28.4℃。全月酷熱天氣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多達20日及21日,兩者同樣是歷年所有月份的第二高,僅次於2022年7月的21日及25日。此外,7月5日至15日的連續11日均錄得熱夜,亦刷新了7月第二連續熱夜紀錄,僅次於2022年7月9日至7月29日的連續21日。由於天氣持續晴朗,本月遠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125.4毫米,是正常值376.5毫米的三分之一。

7月30日傍晚,受季風低壓影響,持續生效長達467小時的酷熱天氣警告終於取消,是自2000年酷熱天氣警告設立以來的最長紀錄,同時亦打破了2018年5月18日至6月1日生效348小時的舊紀錄。

受季風低壓影響,天文台7月31日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至晚上季風低壓發展成熱帶氣旋森拉克後,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是1993年9月25日颱風黛蒂以來首個由強烈季候風信號轉為三號強風信號的熱帶氣旋[197]

8月19日凌晨受颱風海高斯影響,香港需懸掛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後首個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在海高斯襲港期間,長洲在8月19日早上曾經錄得108公里/小時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而最高陣風更達129公里/小時,風速是兩年來最高。颱風海高斯在不足22小時由一號戒備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是1979年超強颱風荷貝以來最短的一次[198]。另外,颱風海高斯是1997年颱風維克托以來首個在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令香港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由於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高空反氣旋自6月起持續影響華南沿岸,連同6月及7月的極端高溫天氣,本港經歷了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夏季。2020年6月至8月平均氣溫高達29.6℃,打破了2015年同期錄得29.4℃的舊紀錄,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氣溫亦分別達32.6℃及27.7℃,均是同期有紀錄以來最高。本年夏季的酷熱天氣日數共有42日,打破了2016年同期37日之舊紀錄。此外,8月份酷熱天氣日數共有16日,亦打破了1962年15日之舊紀錄。

雖然本月本港沒有因熱帶氣靠近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然而受活躍低壓槽頻繁影響,加上大氣低層偏南氣流活躍,使水汽源源不絕輸送到華南沿岸,加上下旬東北季候風與偏南氣流疊加的鋒面系統,引致2020年9月本港天氣極其惡劣,天文台在本月共錄得708.8毫米雨量,是本年至今最高雨量的單一月份,亦是2002年以來最多雨的9月份,為正常數值327.6毫米兩倍以上,而雷暴及閃電日數亦分別達15天及19天,兩者均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最多。降雨日數更達26天,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最多,打破1960年24天的舊紀錄。此外,受微弱東北季候風相關冷空氣於9月30日晚抵達所致,迎月夜晚上大雨滂沱,天文台更需發出年內第二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第四晚發出(僅次於2016年10月19日、2021年10月8日及2023年10月9日),亦是2014年以來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

一道與冷鋒相關的強雷雨帶於10月5日横過香港,天文台單單在一個早上已經錄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個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還要多,而當日早上天文台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另外,天文台在當日早上的一小時雨量超過80毫米,亦打破了2016年10月19日78.7毫米的紀錄。此外,截至10月全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已平了2006年11次的最高紀錄。9月及10月5日的充足雨水完全彌補了本年首8個月雨量不足的情況,情況與2002年相似。另外,在9月21日至10月5日,天文台有3日的日雨量超過100毫米。

10月13日受熱帶風暴浪卡影響,香港需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而浪卡距離香港約450公里天文台已改發八號信號,成為繼1960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一個八號風球[199] ,打破2014年9月颱風海鷗襲港時的370公里紀錄。 此外,本月亦是繼2017年之後,再次在10月發出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亦是有紀錄以來第八遲發出該訊號。

11月7日,受熱帶氣旋艾莎尼下沉氣流影響,天文台下午錄得最高氣温30.2℃,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立冬,而將軍澳的氣溫更上升至32.6℃,接近酷熱水平。

11月22日,天文台下午錄得最高氣温28.2℃,與1960年並列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小雪,而元朗公園的氣温更上升至32.1℃。

由於大部分時間受較正常弱的東北季候風所支配,加上月上中旬受熱帶氣旋艾莎尼相關的下沉氣流影響,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第二暖的11月。本月平均氣溫為23.5℃,較正常值高1.7℃,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11月的24.0℃。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為21.7℃,較正常高1.9℃,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11月的22.4℃。而平均最高氣温達26.4℃,較正常高2.3℃,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破了1966年的26.2℃舊紀錄)。同時,本月亦遠較正常少雨,只錄得5.1毫米雨量,只約正常值37.6毫米的七分之一。

此外,由於10月之後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明顯較正常弱,直至接近11月底才有較強冷空氣補充南下,本港錄得有紀錄以來秋季最遲的「入秋日」(氣候定義上日平均氣溫<=22.0℃),為11月28日的20.4℃。

受冬季季候風相關的強烈寒潮影響,12月30日氣溫顯著下降,由當日凌晨1時的21.6℃顯著下降至當晚午夜約10.6℃,降溫達11℃,是自2020年2月16日以來最大溫度跌幅。而在12月31日除夕早上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8.1℃,是自2018年2月6日7.9℃以來最低紀錄,亦是相隔兩年多以來再次錄得10℃以下,反映過去兩年冬季異常溫暖的程度極其嚴重。此外,這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五最冷的除夕,以及自2012年除夕7.1℃以來最低。而大帽山亦錄得-1.2℃,是在2018年2月後該站再跌破0℃。

2020年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溫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到24.4℃及22.5℃,兩者皆較正常值高1.1℃(平均氣溫僅次於2021年的24.6℃、2019年的24.5℃,平均最低氣溫僅次於2021年及2019年的24.5℃及22.6℃),兩者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三高。而全年平均最高氣溫達到27.2℃,較正常值高1.6℃,則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平均最高氣溫僅次於2021年的27.5℃)。此外,下半年平均最高氣溫達到28.7℃,刷新下半年最高紀錄(與2021年下半年平均最高氣溫平紀錄)。另外,本年共錄得酷熱天氣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為47日及50日,兩者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相關項目數量的最高,分別打破2016年38日及2019年46日的舊紀錄。(此紀錄已被2021年的54日及61日所打破)

2020年雖然日雨量超過100毫米(大暴雨)日子達7天,是2008年以來最多,但該年總雨量只較正常低約1.5%。

2021年

1月持續受冬季季候風影響,首10天平均氣溫只有14.4℃,較1月上旬同期正常值16.9℃低2.5℃[200] ,是自2011年1月以來最低。而1月1日元旦日早上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8.6℃,是自2005年以來元旦錄得的最低溫度(6.4℃),亦與1914年及1924年的元旦並列為有紀錄以來第六最冷的元旦,打鼓嶺及大隴僅錄得2℃及2.8℃,而大帽山更錄得0.7℃。1月5日天文台氣溫一度回升至21.9℃,但另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抵達華南,導致天文台氣溫在1月8日跌至7.7℃,是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隨後數日天文台總部低溫亦只有10℃以下。1月13日早上,北潭涌打鼓嶺氣溫分别只有-0.5℃及-0.9℃,創下該兩站有紀錄以來氣溫新低,而廣泛新界內陸地區低溫普遍只有0至3℃出現明顯的結霜結冰現象。跟1994年1月,2009年1月,2014年1月一樣,2021年1月只錄得微量雨量。

到了2月,持續的高空反氣旋引致風勢微弱,加上陽光充沛,天文台於2月2日錄得全月最高氣溫27.6℃,打破了1月31日至2月4日的極端值26.7℃ (於1966年2月4日錄得),亦是有紀錄以來2月上旬之最高值及有紀錄以來2月最高氣溫的第六高紀錄。另外,2021年2月上旬(首十天)的平均最高氣溫達23.2℃,是有紀錄以來最高。但在2月10日,香港受高空擾動影響,當日雨量(32.2毫米)為1884年以來農曆大除夕前夕第二高雨量的紀錄。(最高數值為1983年2月11日的34.1毫米)

持續受較正常弱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加上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令日照偏多,致使2021年2月異常溫暖及晴朗。本月平均氣溫達19.8℃,較正常值高2.7℃(或較1981-2010平均氣溫高3.0℃),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暖的2月。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到17.5℃及23.5℃,較各自正常值高2.2℃(或較1981-2010平均最低氣温高2.5℃)及4.1℃(或較1981-2010平均最高氣温高4.6℃),分別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四高及第二高。2月沒有寒冷日,其中2月11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5.3℃,為有紀錄以來2月最低氣溫的第二高紀錄(僅次於2009年的15.8℃)。而全月總日照時間達205.1小時,為正常兩倍以上,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四高。然而,主要受2月10、26、27日相關降雨影響,2月較正常多雨,總雨量為62.1毫米,較正常數值38.9毫米高23.2毫米(或較1981-2010總雨量高7.7毫米)。

受高空反氣旋及鋒前增溫效應所致,天文台於3月20日下午錄得本月最高氣溫29.7℃,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春分」,亦與1960年3月並列有紀錄以來3月最高氣溫之第二高紀錄(僅次於1973年3月的30.1℃)。其中上水更錄得31.4℃高溫。而3月22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5.8℃,為3月份的最高月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位。(第一位為2020年3月的16.5℃;第二位為1981年3月的15.9℃。)受偏南氣流及高空反氣旋影響,3月底本港異常溫暖,天文台於3月30日及31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達25.3℃,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1999年3月19日及2019年3月22日24.8℃的舊紀錄。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氣溫達到26.6℃,是有紀錄以來最高3月份日平均氣溫。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偏弱及月中下旬和月底期間受高空反氣旋所影響,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3月,本月平均氣温、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22.0℃、20.2℃及24.8℃,較各自正常值高2.5℃、2.6℃及2.9℃(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3℃及3.4℃),三者皆是有紀錄以來3月的最高,打破2002年3月平均氣溫21.5℃及平均最低氣溫20.0℃的舊紀錄,以及1960年和2018年3月平均最高氣溫24.4℃的舊紀錄(此紀錄再被2022年3月的25.0℃所打破)。而3月下半月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3.2℃及26.5℃,同樣創下其各自最高紀錄,分別比各自上一個紀錄遠遠拋離達0.9℃(2019年3月下半月平均氣溫為22.3℃)及1.1℃之多(2018年3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5.4℃)。此外,全月雨量亦只有3.5毫米,不足正常5%,是有紀錄以來3月的第四低。

天文台於4月9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9.7℃,是有紀錄4月最氣低氣溫的第二高紀錄(僅次於2016年4月的19.8℃)。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下,4月23日風勢微弱及陽光充沛,天文台於當日下午錄得本月最高氣溫達32.6℃,是有紀錄以來4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56年4月的33.4℃)。

由於持續缺乏冷空氣補充南下,以及影響華南的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4月仍然明顯較正常溫暖,本月平均氣溫為24.1℃,較正常高1.1℃(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1.5℃),是有紀錄以來4月的第九高。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2.4℃及27.0℃,較其各自正常值高1.3℃及1.4℃(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1.6℃及2.0℃),分別為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第五高及第七高。

5月21日,天文台錄得的最低氣溫及平均氣溫分別為29.5℃及30.7℃,同時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氣溫,「小滿」之日最低氣溫,以及「小滿」之日平均氣溫。5月16至21日連續6日的最低氣溫均維持在28℃或以上,創下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長連續熱夜日數。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天文台錄得全年最高氣溫36.1℃,刷新5月份單日絕對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並打破1963年5月錄得35.5℃的舊紀錄,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7.1℃高溫。此外,當日的平均氣溫高達31.4℃,是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高。

5月30日,打鼓嶺錄得最低氣溫28.6℃,是自2004年以來首次岀現熱夜。

總括而言,由於持續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整個5月份陽光充沛及雨量稀少,本港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5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9.0℃,較正常高2.7℃(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1℃),以高達0.7℃之差打破2018年28.3℃之舊紀錄。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達到27.0℃,較正常高2.5℃(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亦是有紀錄以來5月的最高,以高達0.9℃之差打破2018年26.1℃之舊紀錄。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亦達32.1℃,較正常高3.3℃(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7℃),是有紀錄以來5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63年的32.5℃。另外,本月的熱夜及酷熱天氣日數分別達14日及12日,前者刷新5月最高紀錄,並以多達8日之差破了2018年5月6日的舊紀錄。而後者則為有紀錄以來5月第三高紀錄,僅次於2018年的16日及1963年的13日。此外,本月亦遠較正常少雨,全月只錄得65.0毫米雨量,約只有正常值的百分之二十二,而本年一月至今雨量只有163.1毫米,是同期有紀錄以來第二低。

由於3月份及5月份的平均氣溫均為歷年之冠,本港在3月至5月期間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春季,平均氣溫25.0℃、平均最高氣溫28.0℃及平均最低氣溫23.2℃,全是有紀錄以來同期的最高。

隨著受低壓槽影響,本港持續多天的高溫少雨天氣最終在5月底結束,6月1日天文台更需發出本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訊號。

由於受活躍低壓槽及西南氣流影響,6月1日及下旬大雨連場,其中6月28日天文台更發出本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總括而言,整個6月錄得總雨量為628.0毫米,較正常值491.5毫米高約28%(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約38%),是四年以來最多雨的6月。而本月平均氣溫為28.8℃,較正常高0.5℃(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9℃),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七個最暖的6月。縱使本月仍然比正常溫暖,但由於5月氣溫極高,致使本月平均氣溫較5月的29.0℃為低,此乃1963年以來首次出現6月均溫低於5月均溫低的情況。

此外,由於2-5月氣溫大幅高於正常,本年上半年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23.3℃、21.3℃及26.3℃,打破了2019年及2020上半年同期平均氣溫23.0℃,平了2019年同期平均最低氣溫21.3℃,及破了2020年上半年同期平均最低氣溫25.7℃,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上半年。

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月22-28日香港出現嚴重霧霾,持續時間達7日,為有紀錄以來熱帶氣旋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之最長時間。

由於高空反氣旋於上半月持續影響,以及下旬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持續影響,本月遠較正常炎熱。本月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月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9.7、27.7℃及32.6℃,分別為有紀錄以來七月的第四高(平了1967年紀錄及僅次於2020的30.2℃、2014及2016的29.8℃)、第二高(平了2019年紀錄了,僅次於2020年的28.3℃)及第三高(平了1967、2014及2016年紀錄及僅次於2007年的32.9℃及2020年的33.3℃)。

東北季候風伴隨高空擾動於8月27早上影響香港,引致氣溫下降,天文台錄得全月最低氣溫23.4℃,是前年8月22.9℃的最低,而東部地區溫度更創下8月歷年新低。

在較正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脊及同月下旬蒲公英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下,熱帶氣旋無法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內,令天氣持續酷熱少雨,加上整月缺乏冷空氣南下,致此9月天氣異常炎熱,9月平均氣溫29.7℃、平均最高氣溫32.8℃、平均最低氣溫27.8℃、酷熱天氣日數(15日)以及熱夜數目(11日),均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9月最高,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月。9月13日錄得最低氣溫29.5℃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其中一個最高(已被2022年9月14日的29.6度打破),9月22日錄得34.0℃是有紀錄以來中秋節翌日之最高氣溫,9月23日錄得全月最低的26.0℃,這亦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9月份絕對最低氣溫。

10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28.8℃,同時打破有紀錄以來最高10月份以及國慶日之日最低氣溫。 10月8至13日,受熱帶氣旋獅子山圓規影響,導致下列多項紀錄打破:

  • 10月8日中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是繼2016年後,第二次於10月發出該警告。
  • 10月8日錄得高達329.7毫米雨量,打破10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已被2023年10月9日之369.7毫米打破)
  • 10月9日清晨發出今年首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天文台第四遲發出年內首個八號風球(僅次於1972、1974、1975年)。
  • 獅子山襲港期間,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懸掛共22小時,是這個方向的8號風球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
  • 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時,獅子山集結在香港西南超過560公里,成爲60年來最遙遠的8號風球。
  • 八號信號於10月10日上午4時40分取消後,至10月12日下午5時20分天文台再次發出八號信號,兩次八號信號只相隔了60小時40分鐘,成為戰後有紀錄以來不同風暴相隔最短時間的八號信號,打破了1966年相隔75小時30分鐘的舊紀錄。
  • 圓規襲港期間,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懸掛共23小時20分鐘,是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的10月風暴中第5長,亦是戰後第五長的東北烈風信號,創下1973年以來8號風球單一方向懸掛時間最長的一次。
  • 圓規襲港期間,鰂魚涌及吐露港的海水高度於10月13日凌晨分別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38米及3.53米,風暴帶來的潮水漲幅超過1米,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以來最嚴重的風暴潮,多區潮汐測量站更打破10月最高潮位或風暴潮紀錄。
  • 自1957年以來首次於一年內兩度直接以三號風球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
  • 戰後以來,繼1974年後,第二次於10月份兩度發出八號風球。

10月下旬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在21至25日連續5天最低氣溫低於20℃,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10月跌破20℃,亦創下2015年以來最早跌破20度的紀錄。22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18.2℃,是自2012年以來最低10月氣溫,同日最高氣溫也只有20.5℃,更是歷年10月份最低日最高氣溫中第9低[201]。23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18.3℃,是自1994年以來最冷的「霜降」,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5冷的「霜降」,雖則日間氣溫回升,但最高氣溫只有22.7℃,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霜降」日最高氣溫低於23℃,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低的「霜降」日最高氣溫,僅次於1981年。

總括而言,受熱帶氣旋獅子山及圓規相關降雨影響,10月異常多雨,全月總雨量達631.1毫米,是有紀錄以來10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74年10月的718.4毫米及打破了2016年的624.4毫米。而氣溫方面,雖然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本月上旬異常炎熱,期間亦令本月現了4天熱夜(與2017年並列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多熱夜的10月),然而這情況被下旬較涼天氣有所抵消,整體來說本月平均氣溫為26.0度,稍高於正常0.3℃(或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5℃)。

11月6日下午天氣炎熱,上水錄得最高氣溫32.6℃是全港最熱。昂坪及九龍城分別錄得最高氣溫28.4℃及32.1℃,打破自建站以來11月最高氣溫紀錄。

12月20日受冬季季候風及熱帶氣旋雷伊共同影響,天文台於上午11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這是繼1974年颱風艾瑪後,天文台47年以來兼踏入21世紀後首次於12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打破了1974年颱風艾瑪的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紀錄。同時打破熱帶氣旋信號生效之下的最低氣溫紀錄,一號戒備信號發出時全港只得14-16℃,當晚新界北部更低至13℃[202]

2021全年的酷熱天氣日數和熱夜數目分別達到54日和61日,兩者均打破去年才創下的47日及50日舊紀錄。

總括全年,由於年內有三個月平均氣溫創新高,2021年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為24.6℃、22.6℃及27.5℃,三者皆是自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成為香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打破了剛過去2019年平均氣溫24.5℃、平均最低氣溫22.6℃及2020年平均最高氣溫27.2℃的舊紀錄。

2022年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1月遠較正常溫暖,月平均氣溫為18.0℃,月平均最低氣溫16.5℃,月平均最高氣溫20.2℃,分別是有紀錄以來1月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八高。1月沒有寒冷日,是繼1901年、1996年及2017年以來第四個沒有寒冷日的1月,其中1月30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3.2℃,是有紀錄以來1月份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高紀錄。但在冬季季候風影響下,自2012年後再於整個農曆新年假期期間須發寒冷天氣警告,同時是2016年後再於農曆新年發寒冷警告。2022年1月,香港天文台沒有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為1995年以來首次沒有在1月份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以往12月與1月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較大,2022年1月跟2002年12月的情況在火災危險警告方面有些相似。

受強烈寒潮影響,2月19至23日期間天文台總部連續5日錄得低於10.0℃氣溫,2月20日天文台總部的最高氣溫只有9.8℃,是自2016年(7.1度)以來天文台總部再次錄得日最高氣溫不高於10.0℃的日子。翌日更錄得最低氣溫只有7.5℃,是繼1996年2月21日5.8℃以來2月下旬(21-29日)的最低紀錄。此外,2月19至23日受高空擾動的持續暴雨影響,2月雨量則遠較正常多,儘管並不如2019及2020年般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及雷暴警告,整月雨量卻高達168.5毫米,為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6高。2月28日錄得本月最高氣溫22.5℃,為2012年2月22.2℃以來最低紀錄。而整月平均氣溫則為15.2℃,為2008年13.3℃以來最低紀錄。亦是近十年最冷的月份(自2012年1月後最低)。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及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3月異常溫暖,月平均氣溫為21.5℃,月平均最低氣溫19.2℃,月平均最高氣溫25.0℃,分別是有紀錄以來3月其中一個第二高、第六高及最高。(平均最高氣溫打破了去年24.8℃的最高紀錄,平均氣溫僅次於去年22.0℃及與2002年平紀錄)分別較各自正常值高2.0℃、1.6℃及3.1℃(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4℃、2.0℃及3.6℃)。 全月絕對最低氣溫及絕對最高氣溫為15.0℃及29.3℃,分別為有紀以來的第七高及第五高。

受東北季候風影響,4月2日錄得最低氣溫13.7℃,為2007,2010年以來最低4月及其上旬,是自前年以來再次出現4月絕對最低氣溫低於3月的情況,亦是有紀錄以來第11次出現。數天後受乾燥的大陸氣流影響,4月8日天文台總部錄得的相對濕度一度下降至22%,是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相對濕度,平了1922年4月17日的紀錄[203]。天文台於4月29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為該警告運作以來最早的紀錄,打破2018年5月3日之紀錄。然而,天文台當日高溫只升至32.0℃,為不達標之酷熱天氣警告,以4月來說則是有紀錄絕對最高氣溫的第五高。整體來說,由於本月上旬持續受乾燥大陸氣流所支配,下旬則持續受高空反氣旋影響,導致輸送到華南沿岸的水汽較少,整月異常晴朗及乾旱,2022年4月是自天文台1884年有紀錄以來雨量最低的4月份,整月只有3.5毫米雨量,而本月相對濕度亦只有73%,同為有紀錄以來的最低。總日照則達191.1小時,較正常值113.2小時多約69%,是有記錄以來4月份第五高。

但只是相隔兩日後,隨著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抵達香港,再加上受高空擾動的持續降雨影響,導致香港出現異常低溫天氣。本港於5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17.1℃,是自1917年後最冷的勞動節,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3冷的勞動節(僅次於1909年的16.7℃及1917年的15.4℃)[204]。翌日錄得最低氣溫更只有16.4℃,是自1917年5月的最低紀錄,亦是二戰後最低,歷年5月最低日最低氣溫中第3低(首2名均於1917年錄得)[205],大帽山只有9.8℃,成全港最冷地區[206]。當日平均氣溫為18.5℃,更是有紀錄以來5月日平均氣溫最低的一天[207]。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氣溫由4月29日最高32.0℃跌至5月2日16.4℃,3日氣溫急降15.6℃,為2009年11月11至18日一星期氣溫急降19.1℃後最急速氣溫下降[208]

5月中再有一股東北季候風抵達香港,5月16日錄得最低氣溫18.8℃,是自1984年以來5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紀錄。當日最高氣溫20.8℃,更是歷年5月中旬日最高氣溫的最低紀錄[209]。翌日最低氣溫亦只錄得19.6℃,是連續兩天低於20℃,以5月中旬來說則是自1980年5月以來再次出現此情況。整個5月共有5天最低氣溫低於20℃,是自1953年以來5月份最多。5月18日錄得日平均相對濕度52%、以及日平均露點溫度13.3℃,雙雙打破5月下半月(16日至31日)的最低紀錄[210]。總括而言,由於受月初及月中的東北季候風所影響,2022年5月較正常清涼,5月份平均氣温為25.0℃,是自1999年以來5月份最低(24.9℃)。5月沒有熱夜,兩度連續兩日低於20度,分別是自2017年以來同期及紀錄上首次。

受熱帶氣旋暹芭影響,7月1日黃昏時分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全年第一個襲港的熱帶氣旋即令天文台發出該信號,亦是自2017年六月熱帶氣旋苗柏襲港以來首次。

受艾利隨後相關熱浪影響,7月24日天文台錄得36.1℃為1884年以來7月紀錄新高,打破了1968年35.7℃的舊紀錄,上水更於同日測錄境內最高溫39.0℃(平了2017年8月22日濕地公園在天鴿下沉氣流所致的紀錄)。 7月20日至24日天文台平均最高氣温高達35.2℃ 比2018年5月26至30日的34.7℃更高,為歷來5日最高平均最高氣温。7月23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分別達到34.9℃、31.4℃及29.2℃,前兩者皆打破了1972年的舊紀錄,而後者則平了2014年紀錄,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大暑」。7月25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溫為29.9℃,為有紀錄以來7月份日最低氣温之最高紀錄,亦為歷來第3高。此外,7月24及25日錄得平均氣溫均為32.0℃,皆為7月份最高日平均氣溫。(打破了2017年7月30日錄得31.8℃的舊紀錄。)7月9日至29日的21個熱夜為1884年以來最長連續熱夜日數紀錄,直至活躍西南氣流30日影響香港,熱夜才終止,酷熱天氣警告取消並需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整月分別共錄得21天酷熱天氣日數及25天熱夜,兩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20天及21天的舊紀錄,為單月最高紀錄。整體來說,受偏強副熱帶高壓脊支配下,7月份錄得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到33.3℃、30.3℃及28.4℃,前者平了2020年7月的最高紀錄,而後兩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的舊紀錄,成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7月及單月最熱的月份。

總括來説,2022年7月份破紀錄的高温天氣事件包括:[211]

  • 最高月平均最高氣温:33.3℃ (平2020年紀錄)
  • 最高月平均氣温:30.3℃
  • 最高月平均最低氣温:28.4℃
  • 最多單月酷熱天氣日數:21日
  • 最多單月熱夜日數:25日
  • 最長連續熱夜日數:21日 (7月9日至29日)
  • 最高「大暑」日最高氣溫:34.9℃
  • 最高「大暑」日平均氣溫:31.4℃
  • 最高「大暑」日最低氣溫:29.2℃ (平2014年紀錄)
  • 最高7月份日最高氣溫:36.1℃ (7月24日)
  • 最高7月份日最低氣溫:29.9℃ (7月25日)
  • 最高7月份日平均氣溫:32.0℃ (7月24日及25日)


受熱帶氣旋軒嵐諾相關下沉氣流影響,9月5日天文台下午錄得最高氣溫35.3℃,超越1963年9月錄得全月最高氣溫35.2℃,打破自1884年以來9月最高氣溫記錄。上水錄得最高氣溫37.3℃,多區日間相對濕度持續多日低見35%或更低,是全港最熱及最乾燥的9月[212]。其後,又再受另一個熱帶氣旋梅花及南瑪都外圍下沉氣流加上重慶反氣旋增強影響,日間天氣繼續非常乾燥和酷熱,9月13日天文台下午進一步錄得最高氣溫35.9℃,打破一週前的紀錄,上水同日日間更錄得破記錄的38.2℃高溫,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月天。不過即使持續受到熱帶氣旋下沉氣流影響,由於天氣乾燥加上雲量稀少,新界內陸部分地區早晚低溫卻只有23℃或以下,屬於稍涼至較涼氣溫水平。其中北潭涌日最低氣溫連續3日(13/9至15/9)錄得只有20℃或以下;於9月15日更跌至19.7℃,同日打鼓嶺日最低氣溫也跌至只有21.6℃,可見新界內陸秋季明顯的涼意比港九市區早出現得多。整體來說,本月為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9月,本月平均氣溫29.6℃,平均最低氣溫27.3℃,平均最高氣溫32.7℃,三者皆僅次於去年9月的最高紀錄,分別皆為該月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

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天文台於10月3及4日下午錄得最高氣溫33.0℃和33.5℃,後者與2017年10月3日並列為有紀錄以來10月日最高氣温的第二高紀錄,亦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重陽節,打破1959年32.5℃的舊紀錄,同時平了1890年10月錄得2日酷熱的紀錄。儘管如此,整個月沒有熱夜日。

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及颱風納沙外圍輻合區形成的雨帶共同影響,10月18日香港氣温開始顯著下降,當日天文台總部錄得最低氣温為17.3℃,是自2010年以來10月的最低氣溫紀錄,新界多區低溫只有15℃左右,山區氣溫更跌至寒冷水平,大帽山的低溫更只有9.6℃,是香港境內歷年最早錄得低於10℃寒冷天氣。

強烈熱帶風暴尼格影響,天文台於11月2日下午1時40分首先發出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訊號,為自1972年颱風柏美娜及踏入廿一世紀以來首次在11月懸掛該警告訊號,亦是50年來最遲,亦是戰後11月首次發出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訊號,至晚上8時40分改發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訊號,11月3日上午2時40分再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訊號,是1999年颱風瑪姬後首個由八號西北信號轉為八號東北信號的熱熱帶氣旋。尼格最後登陸珠江口,為1993年強颱風艾拉後首個11月登陸廣東的熱帶氣旋,最接近香港時距離天文台總部只有40公里,為1954年強颱風柏美娜以來首個11月直襲香港的熱帶氣旋。另外受東北季候風及強烈熱帶風暴尼格的外圍輻合區形成的雨帶共同影響,11月3日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06年以來首次於11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亦是年內第二遲發出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11月7日,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總部錄得最低氣溫只有19.7℃,成近15年來最涼的「立冬」。

11月下旬,由於受到鋒前增溫及海洋氣流影響,11月28日天文台總部下午錄得該月最高氣溫28.6°C,為有紀錄以來最熱11月下旬,亦是歷來第三遲的炎熱日,而翌日新界多區錄得30℃,流浮山更達33.7℃,達酷熱水平,亦是境內最遲出現酷熱天氣。[213]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大部分時間較正常弱,2022年11月異常溫暖,本月的平均氣溫為23.4℃,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暖的11月,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為22.0℃及25.4℃,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11月的第二高及第九高。連同異常炎熱的9月,本年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秋季(9-11月),本季的平均氣溫26.4℃,平均最低氣溫24.4℃,及平均最高氣溫29.2℃,皆是各自的最高紀錄。

另外,由於大部分時間冷空氣較弱及淺薄,及受到月初熱帶氣旋尼格相關降雨影響,本月異常潮濕及多雨,本月平均相對濕度為83%,是有紀錄以來11月相對濕度之最高紀錄,為最潮濕的11月(上一個紀錄為2012年11月的81%)。而月總雨量達130.8毫米,亦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九高。本月亦異常陰暗,總日照只有100.3小時,較正常值172.3小時少百分之42,是有記錄以來11月份的最低(上一個紀錄為2012年11月的101.4小時)。11月降雨日數為15天,是1982年以來最高11月降雨日數。[214] 值得一提的是此情況與本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相對濕度及最少雨的4月恰好相反,情況完全有異於正常季節特徵。[214]

早在12月12日時香港普遍地區已出現寒冷有雨天氣,唯到了12月16日才開始受到強烈寒潮影響,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和強烈季候風信號。12月17日凌晨更一度發出雷暴警告,是有紀錄以來12月的第二個雷暴警告,之前一次在2002年,是續2005及2007年後,雷暴警告第三次與寒冷天氣警告同時生效。其後於18日早上天文台總部低溫跌至2022-23年冬季最低之9.4℃。

12月30日,天文台總部低溫降至12.4℃,已達到寒冷天氣基本標準(按天文台定義為12.0℃或以下才計算寒冷日數),新界廣泛地區更降至10℃或以下,唯天文台未有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更沒有提及早上天氣寒冷字眼;結果翌日除夕日天文台於其總部氣溫降至12.0℃時,而新界幾乎全線氣溫個位數時才緊急發出寒冷天氣警告並急急加上早上天氣寒冷字眼,而該寒冷天氣警告生效時間為歷時最短。

12月氣溫也明顯較正常偏低,平均氣溫為16.6℃ ,較正常低1.6℃(或較1981-2010年12月平均值低1.3°C),為2014年12月平均氣溫16.3℃以來最低。

2023年

由於月內大部分時間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普遍較正常弱及高反氣旋較強,2月遠較正常溫暖,該月平均氣溫為18.9℃,月平均最低氣溫16.8℃,月平均最高氣溫22℃,分別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七高、第八高及第六高。本月亦遠較正常少雨,全月總雨量只有1.6毫米,是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十二低,結束之前4年多雨2月份及2月有大雨日子(日雨量>=25毫米)的情況。此外,2月亦沒有寒冷日,其中2月15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3.1℃,是有紀錄以來2月份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五高紀錄,而2月19日天文台氣溫則錄得全月最高的26.6°C,亦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雨水」。此外,2022年12月18日冬至前錄得全冬季最低氣溫,自2010年以來最早。2023年2月明顯偏暖加上1月較正常稍暖天氣,抵銷之前1年12月異常寒冷天氣,令2022-2023年冬季氣溫接近正常。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及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3月仍然異常温暖,月平均氣温為21.3℃,月平均最低氣温19.4℃,月平均最高氣温24.2℃,分別是有紀錄以來3月其中一個第四高、第五高及第五高。(平均氣温與1987年、2020年3月並列為第四高,並僅次於2021年22.0℃及與2002年、2022年平紀錄)分別較各自正常值高1.8℃、1.8℃及2.3℃(或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2℃、2.2℃及2.8℃)。 全月絕對最低氣温及絕對最高氣温為16.4℃及29.0℃,分別為有紀以來3月的第二高(月最低氣溫僅次於2020年16.5°C之最高紀錄)及第十高。

受南海北部海南島附近低壓區及低壓槽影響,香港吹東北風,加上持續有雨,天文台於5月14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20.2℃,是自1999年以來最涼的母親節,與1992年並列為戰後第3最涼的母親節,並連續兩年於5月中旬出現只有20°C或以下之氣溫,是戰後紀錄上首度出現。 [215][216]熱帶氣旋瑪娃相關外圍下沉氣流影響,5月31日,天文台錄得的最低氣温為29.6°C,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氣温,而流浮山最高氣溫更錄得37.6℃,是1985年設站以來的最高紀錄。[217] 當日平均氣溫31.4 °C亦與2021年5月23日並列為5月日平均氣溫最高紀錄。[218]

受低壓槽及西南季候風影響,6月13至17日連續5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5次黃雨及1次紅雨),是2001年6月5日至13日以來暴雨警告最長連續發出日數[219]。6月在沒有熱帶氣旋影響下,降雨量雖然接近正常,受月初季風低壓及之後再受低壓槽及西南季候風影響,6月有28天有降雨,追平1964年戰後6月最多降雨日數的紀錄[220]。此外,6月一共47次發出雷暴警告,是1967年有雷暴警告紀錄以來6月份發出最多雷暴警告的一次[221],6月3日至6月24日更連續22天有降雨[222],是2019年6月17日至2019年7月12日連續26日有降雨以來最長的1次[223][224],而6月天文台錄得雷暴日數達12天,是2009年以來最高及戰後有紀錄第5最高[225]。此外,由於月內大部分時間受溫暖偏南氣流所支配,及影響華南的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本月亦遠較正常炎熱。本月的平均氣溫29.2°C,本月的平均最低氣溫27.1°C,及平均最高氣溫31.9°C,分別為6月的第四、第五及第四高[226]

7月17日,受颱風泰利影響,連續兩年首個襲港風暴需發出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1984-1986年以來首次。同時2011-2023年連續13年都需要發出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信號,打破之前1970-1981年連續12年需要發出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信號的舊紀錄[227]

受杜蘇芮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月27日有沙塵暴,天氣極端酷熱,當日錄得36.1℃平去年最高溫紀錄,平均氣溫32.2℃亦打破最高7月份日平均氣溫。另外,2019年至2023年連續5年7月都有極端酷熱日子(最高氣溫>=35.0°C)[228]

整體而言,由於影響華南的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加上下半月受到熱帶氣旋泰利及蘇芮相關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本月異常炎熱,本月的平均氣溫30.1°C,本月的平均最低氣溫28.0°C,及平均最高氣溫33.0°C[229],全部皆為7月的第三高,三者皆僅次於2020年及2022年7月的紀錄。[230]

由於影響華南的高空反氣旋較正常強,加上除月底外沒有熱帶氣旋靠近本港,導致整個8月持續晴朗及異常炎熱,本月平均氣溫達29.7 °C,為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8月,以0.2 °C之差打破1990、1998、2011、2012年8月所創下29.5 °C之最高紀錄。[231]此外,本月平均最低氣溫27.8 °C及本月平均最高氣溫32.4 °C,分別為8月之最高及第二高紀錄,前者更打破2009年8月平均最低氣溫27.7 °C之最高紀錄。而全月共錄得15天熱夜,亦與2009年8月並列為最多熱夜之8月[232]。另外,8月11日錄得該月最低氣溫25.7 °C,亦為有紀錄以來8月份絕對最低氣溫的最高紀錄。而由於持續天朗氣清,本月雨量亦遠較正常稀少,全月總雨量只有140.7毫米,約是正常的31%,為有紀錄以來8月第九低。連同6月和7月的極端高溫天氣,2023年6月至8月錄得平均氣溫29.7°C,創下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季。而本年夏季平均最低氣溫27.6 °C,及平均最高氣溫32.4 °C ,兩者亦皆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230]

9月1日至2日,受超強颱風蘇拉影響,天文台先發出八號西北信號。其後更一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以來首次,隨後蘇拉遠離,天文台改發八號東南信號,是自1975年颱風愛茜以來首次出現由八號西北信號改發九號信號及十號信號及再改發八號東南信號配搭。此外,受超強颱風蘇拉影響,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共生效37小時40分鐘,是1960年颱風瑪麗以來最長的一次,如果計9月風暴,則是1953年強颱風蘇姍以來最長的1次 [233]。此外,這亦是自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以來,首個正面襲港(以天文台為中心之100公里範圍內)的超強颱風。超強颱風蘇拉是香港戰後發出10號颶風信號颱風之中,發出10號颶風信號時,中心風力最強的熱帶氣旋,中心風力達210公里/小時,超越1979年超強颱風荷貝時中心風力205公里/小時[234]

熱帶氣旋海葵殘餘及其相關的低壓槽影響,9月7日晚上大雨滂沱,天文台發出本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間長達16小時35分,是該警告自設立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本港多區晚上出現嚴重水浸,而在晚上十一時至午夜十二時天文台總部錄得一小時雨量為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後者更刷新熱帶氣旋帶來最多雨量紀錄,更因此同時刷新最高月雨量紀錄(連同蘇拉襲港期間的179毫米雨量)[235]而9月7日錄得總雨量達215.7毫米,亦是九月單日雨量之第七高,翌日更錄得425毫米,是九月單日雨量之最高,拋離上一個紀錄(1965年9月27日的325.5毫米[230])近100毫米,這同時亦是全年單日雨量之第三高。[230]由於這兩天雨量達640.7毫米,亦同時追回之前7月及8月雨量大幅偏少的情況。直至9月8日,累積雨量已接近長年平均值[236],而9月至11月秋季雨量已達偏多水平[237]。9月29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3.7 °C,為有紀錄以來中秋節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2019年中秋節33.0 °C的舊紀錄。[238] 整體而言, 歸因於上半月與蘇拉及低壓槽相關的大雨,天文台錄得的9月總雨量創歷史新高,達1067.1毫米,是九月份正常值321.4毫米的三倍以上,輕易打破了一九五二年九月創下844.2毫米的紀錄,亦是有紀錄以來年內第六多雨的月份。此外,九月的破紀錄雨量彌補了本年首八個月雨量偏少的情況。[239]此外,這亦是自2008年6月(1346.1毫米)以來最多雨及15年來首個破千毫米雨量的月份。儘管上半月持續多雨,然而,下半月則異常炎熱, 當中9月21日至30日連續10日的酷熱天氣,創下最長9月份連續酷熱天氣日數紀錄,而全月平均氣溫則拉高28.5°C,較正常高0.6°C,是有紀錄以來9月的第10高。[230]

10月初,受熱帶氣旋小犬影響,導致下列多項紀錄打破:

  • 10月4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4.6°C[240],為有紀錄以來10月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輕易打破維持百多年的1890年10月12日34.3°C的舊紀錄,較9月高溫更高。翌日亦錄得34.1°C高溫。10月酷熱日數有3日,是有紀錄以來最高。[230]
  • 10月8日下午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是連續四年在10月或之後發出八號信號,打破1974-1975年及2016-2017年連續兩年在10月發出八號信號的舊紀錄。
  • 10月8日晚上一度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是繼1999年颱風瑪姬颱風約克後,首次於同年發出兩次九號或以上信號。1975年颱風愛茜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九號信號。
  • 是次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是繼9月1日超強颱風蘇拉後,相隔38日後再次發出。是繼1964年超強颱風艾黛超強颱風露比(相隔28日)以來,相隔時間最短的兩個九號信號[241]
  • 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小犬移至香港西南,香港仍吹東至東北風而非東至東南風,接近10月9日午夜改回八號信號時,天文台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而非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天文台繼1941年後,相隔82年再次在發出八號東北信號及更高信號後,再次以同一方向的八號信號取代更高信號[242]
  • 10月9日上午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這是繼兩年前熱帶風暴獅山後,再次於10月份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更是自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信號系統以來,首個與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同時生效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10月9日,天文台總部錄得369.7毫米雨量,是自1884年以來的10月最高單日雨量紀錄,打破之前2021年10月8日錄得329.7毫米的舊紀錄,令累積雨量超越長年平均值,情況與1995年近似,分別在上半年及前8個月雨量偏低,至下半年及秋季受熱帶氣旋及殘餘影響,引起連場暴雨,出現破千毫米雨量的月份,完全追回之前雨量偏低情況[243]

整體而言,由於影響本港的東北季候風較正常弱,10月仍然異常溫暖,本月平均氣溫26.4°C,平均最低氣溫24.8°C,及平均最高氣溫29.1°C[244],分別為有紀錄以來10月其中一個第四高、第三高及第三高。[230]

受鋒前增溫影響[245],11月6日天氣異常炎熱,天文台錄得30.7°C,是有紀錄以來11月的第二高,亦是自1959年以來11月的最高[230],更打破11月上旬的最高紀錄。[246]而當天平均氣溫更達27.6°C,是有紀錄以來11月的最高[247]。而11月10日的最低氣溫更達25.6°C[247],是有記錄以來11月的其中一個最高。(其餘兩個紀錄同為25.6°C分別在2008年11月1日[248]及2011年11月6日[249]錄得。)

此外,由於影響本港的東北季候風較正常弱,11月仍然異常溫暖,本月平均氣溫23.5°C,平均最低氣溫21.6°C,及平均最高氣溫26.1°C[250],分別為有紀錄以來11月其中一個第二高、第四高及第三高[230]

12月初的天氣異常溫暖,天文台於12月12日錄得28.7℃[251]高溫,與1953年12月1日並列為有紀錄以來12月份最高溫紀錄,亦成為年內最遲出現的炎熱日。而12月10日至14日平均氣溫皆在22°C以上,更達到氣候意義上「入夏」標準。[252]然而,在12月16日,隨著一道冷鋒橫過香港,受其後冬季季候風影響,各區氣溫開始急降,香港天文台於當日早上發出入冬以來首個寒冷天氣警告,當日天文台氣溫由午夜初時約23.9°C急降至晚上13.5°C,24小時氣溫降幅達10.4°C,是自2020年2月16日以來之24小時最大降溫幅度及日溫差[252]。其後溫度稍為回升[252],香港天文台亦取消寒冷天氣警告[253]。但隨著一冬季季候風補充抵達香港,溫度再次下降,香港天文台於當日早上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香港天文台氣溫由12月20日午夜初時約14.6°C[254]下降至12月21日午夜初時約10.7°C[255],至22日早上進一步下降至8.6°C,是自1999年廿四年來最冷的「冬至」[256],亦為有記錄以來第四冷的冬至[257](僅次於1999年的6.7°C、1929年的7.3°C和1910年的7.7°C[258]),這亦表示連續4年12月絕對最低氣溫皆在10°C以下[259]。至12月23日,受之前抵達香港的冬季季候風補充及一道雨帶影響[260],香港天文台錄得全年最低氣溫8.1°C[261]。隨著溫度逐漸下降,香港天文台預測新界北部及高地會結霜,並發出冬季首個霜凍警告[262]。聖誕節過後,本港温度逐漸回升,在12月31日天文台更錄得25.7°C,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暖除夕。

與2010年情況相反[263],2023年除1月以外,年內其餘11個月份的絕對最高氣溫皆打入「最高月最高氣溫」排行榜的二十名之內[230],為有紀錄以來首次。

整體來說,2023年本港異常溫暖,是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第二溫暖的年份,本年的平均氣溫為24.5°C,平了2019年紀錄及僅次於2021年的24.6°C。而本年的平均最低氣溫22.6°C及平均最高氣溫27.2°C,亦分別為紀錄以來其中一個最高及第二高(前者平2019、2021年紀錄,後者平2020年紀錄)[264]。此外,年內所有月份平均氣溫皆比正常高,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265]。全年酷熱及熱夜日數分別有54日及56日,分別為紀錄以來最多及第二多[266]。另外,受極多雨的9月和10月影響,本年較正常多雨,總雨量則達2774.5毫米,較正常值(1990-2020年的2431.2毫米)多約14%,是自2016年以來最多雨的年份[267]

2024年

雖然2023至2024年冬季為厄爾尼諾年,冬季較長時間天氣偏暖,但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1月下旬香港和華南地區氣溫迅速驟降,短短4日內天文台氣溫由1月20日的最高24.6°C暴跌至1月23日最低6.3°C,值得一提是熱島效應嚴重的天文台總部於1月23和24日連續錄得最低氣溫都低於7.0°C,均屬於嚴寒水平,即使處於強拉尼娜年之2011年1月,為明顯偏冷的月份,即使全月高溫低於20度及全月平均氣溫比正常低2.6度及有14天有寒冷天氣,但天文台總部也沒有錄得7.0°C以下的低溫天氣[268]。甚至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連續24天寒冷亦沒有出現嚴寒天氣[269][270]。而2016年1月下旬霸王級寒潮影響期間,該年1月23至25日連續錄得最低氣溫都低於7.0°C[271]

其中1月23日天文台總部低溫只有6.3°C[272],是入冬以來之最低紀錄,及自2016年1月以來該月之最低紀錄(值得一提的是該年年初同為厄爾尼諾年,該年同是上半月偏暖,下旬轉冷及1月23至25日受霸王級寒潮影響天氣嚴寒),亦是自2018年2月以來再次出現低於7.0°C的嚴寒天氣及2016年以來最長嚴寒天氣,而該日全港所有天文台分區氣象站低溫皆低於7.0°C[273],而大帽山當日最低更錄得-2.9°C並有結冰和凍雨報告,而昂坪和大老山低溫亦只有0°C。[274]

總括來說,由於本月上半月缺乏強冷空氣影響,導致期間異常溫暖,上半月平均氣溫達19.5°C[275],為1月同期有紀錄以來之第二高(第一位為1998年1月上半月之19.8°C[276]),縱使下旬有寒潮影響,但下半月整體仍然較正常稍暖,導致全月平均氣溫17.9°C、平均最低氣溫15.9°C,及平均最高氣溫20.5°C[277],分別為有紀錄以來1月之第六、第七及第六高[278]

2023至2024年冬季是自1975至1976年冬季以來,再次在冬至及農曆新年同時出現寒冷天氣[279][280][281]。2月10日年初一最低氣溫11.3°C,是2012年以來最低氣溫的年初一[282][283]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2月下旬天氣明顯回暖,天文台於2月21日錄得最低氣溫22.5°C,是自2010年2月以來2月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284],當日下午最高氣溫亦達27.8°C[285],是有紀錄以來2月絕對最高氣溫的第三高,而新界多區更達炎熱水平(28°C以上),流浮山更錄得32.3°C[286],為2月香港境內之最高紀錄。

整體來說,雖然除夕及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曾出現過寒冷天氣,但影響本月的東北季候風大部份時間仍偏弱,因此本月仍遠較正常溫暖,本月平均氣溫19.4°C、平均最低氣溫17.6°C,及平均最高氣溫21.9°C,分別為2月有記錄以來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七高[287]

受冬季季候風影響,3月1日中午前預測翌日低溫為12°C[288],在一道廣闊雲雨帶影響下,下午4時天文台氣溫已下降至12°C,天文台在下午4時15分及晚上7時45分先後下調翌日低溫至10°C[289]及9°C[290],天文台3月1日最低氣溫10.4°C,翌日進一步下降至9.6°C[291],是自2009年以來再次出現3月絕對最低氣溫較2月低的情況及2010年以來首次天文台總部於3月出現10.0°C以下氣溫[292][293],亦是自2018年以來天文台總部再度於3月出現寒冷日及再度連續四個月(去年12至本年3月)皆出現寒冷日[294],亦反映過去五年三月偏暖的程度非常嚴重(2019年至2023年3月的絕對最低氣溫皆在15°C或以上,並打入「最高月最低氣溫」排行榜十名之內,但2020年及2022年4月的絕對最低氣溫低於3月的絕對最低氣溫[295][296][297])。2022年5月更有5天最低氣溫低於20度及出現最低氣溫16.4°C最低溫勞動節翌日[298][299]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3月下旬天氣異常炎熱,香港天文台於3月24日錄得最高氣溫31.5°C[300],打破1884年有紀錄以來天文台3月絕對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更比上一個紀錄(1973年3月之30.1°C)拋離達1.4°C[301],雖然翌日高溫稍為回落,但3月26日、29-30日分別再次升至30.3°C、30.0°C及30.8°C,同為歷史上3月第三、第四及第二高,亦是紀錄上第五度於四錄得30°C[302]或以上高溫,與月初錄得最低的9.6°C存在極大對比。由於高空擾動雨區集中在廣東內陸,而本港維密雲無雨,不利晚上輻散降溫,致使3月31日本港晚上異常溫暖,當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達26.0°C,是有紀錄以來3月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2021年3月30、31日錄得最低氣溫25.3°C之舊紀錄,而當日的平均氣溫亦達27.1°C,同有紀錄以來3月日平均氣溫之最高紀錄,打2021年3月30日錄得平均氣溫26.6°C之舊紀錄。[303]

總括而言,由於3月下旬持續受溫暖偏南氣流支配,本月下半月平均氣溫達23.7°C[304],是有紀錄以來3月同期的最高,打破2021年3月下半月23.2°C之舊紀錄[305]。縱使上半月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平均氣溫接近同期平均值,然而受下半月極溫暖天氣影響,全月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推高至21.1°C、19.1°C及23.9°C,是有紀錄以來3月之第八高、第八高及第六高[306]

4月4日最低氣温達26.5°C,是清明節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1981年清明節錄得最低25.6°C之舊紀錄。[307]

  1. 因為當時新界仍未租借予英國,所以官方的天文台可能未有記錄新界區的情況。
  2. 僅次於2021年5月

參考資料

  1. . paper.wenweipo.com.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2. .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3. .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4. . www.info.gov.hk.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7).
  5. . www.info.gov.hk.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6. . www.hko.gov.hk.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7. . www.hko.gov.hk.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tc).
  8. .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9. .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1).
  10. . www.hko.gov.hk. [2022-12-04] (tc).
  11. .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0).
  12. .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13. . www.hko.gov.hk. [2023-12-25] (tc).
  14. .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15. .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6. .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8).
  17. . www.hko.gov.hk. [2024-03-04] (tc).
  18. .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19. . 香港天文台. 2012-01-03 [2020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5日).
  20. . 香港天文台. 2021-01-03.
  21. . [200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7).
  22. .
  23. .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24. .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25. .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26. .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27. 此時新界仍屬清廷管治。
  28. . 香港電台新聞部. 2014年4月26日 [2016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粵語)
  29. . 香港蘋果日報. 2015-09-29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30. 《香港6000年》頁186,麒麟書業出版,1998年,ISBN 962-232-123-2
  31. 《香港全紀錄(卷一)》頁89,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7月,ISBN 962-231-890-8
  32. .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33. .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34.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9 [201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35. 吳昊. . 1991.
  36. .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37. 歷年天災的回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天文台
  38. .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39. .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40. . 天文台網誌. 2017-05-15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41. . 明報. 2018-07-17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42. . 天文台網誌. 2013-02-25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43. .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44. .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3日).
  45. .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46. 工商晚報,1956-04-28,第3頁。
  47. .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48. 華僑日報,1957年2月12日,第6頁。
  49. 香港工商日報, 1957-02-12 ,第5頁。
  50. 大公報, 1957-02-12,第4頁。
  51. 華僑日報,1959-01-30,第6頁。
  52. 大公報,1959-01-30,第4頁。
  53. 香港工商日報,1959-01-30,第5頁。
  54.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55.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1,第4頁。
  56. 大公報,1963-06-02,第4頁。
  57.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2,第4頁。
  58. 大公報,1963-09-06,第4頁。
  59.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60.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8).
  61. 【帕卡風球】3日半兩次8號風原來未算近 天文台指1966年經驗更近 香港01
  62.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63.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64. 華僑日報,1968-03-03, 第4頁。
  65. 大公報,1969-04-06,第4頁。
  66. 香港工商日報,1969-04-06 ,第4頁。
  67. 華僑日報,1969-04-06,第4頁。
  68. (繁體中文). 工商日報第一頁. 1976年8月26日.
  69. .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70.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71. 大公報,1973-04-01,第4頁。
  72. 香港工商日報,1973-04-01,第12頁
  73. 華僑日報,1973-04-01,第5頁。
  74. .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75.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12-15 [201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76. .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77. .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78. 大公報,1978-10-31,第4頁。
  79.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80.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81.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82. 大公報, 1986-03-02,第1頁。
  83. 華僑日報, 1986-03-02,第5頁。
  84. 華僑日報,1987-12-01,第1頁。
  85. 大公報,1987-12-01,第4頁。
  86.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87.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88.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89. . [2016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90. .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91. .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92.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93. (PDF). [2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94.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95.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96.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97.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98. . [2016-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99. .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100. .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01. .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02. .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03. . [2017年12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104. .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105. .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106. .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07. .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108. .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4).
  109. .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110. .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11. .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112. 天文台下午錄得30.3℃ 料未來兩三天轉涼
  113. . [2015-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14. .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15. . 星島日報. [2016年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繁體中文)
  116. . 香港天文台官網. [2015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31日).(繁體中文)
  117. . 香港電台. 2015年1月24日 [2016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30日).(繁體中文)
  118. . [2016-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6).
  119. . 香港天文台. 2016年1月24日 [2016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7日).(繁體中文)
  120. .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121. . 香港電台. 2016-01-25 [2016-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122. .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123. .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124. .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25. .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126. .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127. .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128. .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29. .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130. .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2).
  131. .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132. .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33. .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134. 熱浪趕在鮎魚前端逼港 半世紀最熱9月天 暫最高34.9℃
  135. .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136. .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37. . [2016-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138. .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139. .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140. 【10月打風】近21年來首個10月八號波 「海馬」史上第4遲襲港
  141. .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142. .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43. .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44. .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45. .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14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147. . [2017年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29日).
  148. .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149. .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150. .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51. .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52. .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53. .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54.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55. .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56. .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157. .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58. .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59. .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160. .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161. 明報新聞網. . 2017年8月22日 [2017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6日).(繁體中文)
  162. .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163. .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64. .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165. .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166. .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167. . [2017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168. .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69. .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6日).
  170. .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171. .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0日).
  172. .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7日).
  173. .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174. . [2018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13日).
  175. . 香港01.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176. .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1日).
  177. .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5-22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178. .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9日).
  179. . [2018年5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1日).
  180. . 明報. 2018-05-27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181. . 香港01. 2018-05-11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82. . 東網. 2018-05-31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183. . 東方日報. 2018-06-02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184. . 香港天文台facebook專頁. 201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粵語).
  185. . [2018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6日).
  186. .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87. .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188. . [2018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9日).
  189. . [2019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5日).
  190. .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191. . [2019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3日).
  192. . [2019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7日).
  193. . [2019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7日).
  194. . [2019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195. .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196. .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197. .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98. .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99. . now新聞. 2020-10-13 [2020-10-13].
  200. 香港天文台.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201. .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1-10-22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202. .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203. . 香港01. 2022-04-08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204. . 香港01. 2022-05-01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中文(繁體)).
  205. .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206. . 香港01.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中文(繁體)).
  207. .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208. . [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209. . 香港自動氣象站氣候觀測資料庫. 2022-05-16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210. . Facebook. 2022-05-18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211. . www.hko.gov.hk.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212. . 頭條日報. 2022-09-05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中文(繁體)).
  213. . www.hko.gov.hk.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tc).
  214. . www.hko.gov.hk.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215. . www.hko.gov.hk.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tc).
  216. .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217. . www.hko.gov.hk.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218. . www.hko.gov.hk. [202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219. .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220. .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221. .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222. .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223. .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224. .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225. .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226. . www.hko.gov.hk.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tc).
  227. .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7).
  228. .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229. . www.hko.gov.hk.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230. . www.hk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231. . www.hko.gov.hk.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tc).
  232. . www.hko.gov.hk.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tc).
  233. .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234. .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9).
  235. . www.info.gov.hk.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236. .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237. .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238. . www.hko.gov.hk. [202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tc).
  239. . www.hk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8) (tc).
  240. . www.inf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8).
  241. . https://www.stheadline.com/. [202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tc).
  242. . www.hko.gov.hk. [202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tc).
  243. 香港天文台. .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244. 香港天文台. . www.hko.gov.hk.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45. . www.info.gov.hk.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246. 香港天文台. . www.hko.gov.hk.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47. 香港天文台. .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48. 香港天文台. .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49. .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50. .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251. . www.info.gov.hk.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252. . www.hko.gov.hk. [202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0) (tc).
  253. . [2023-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0) (中文(香港)).
  254. .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255. .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256. .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257. 明報新聞網. . [2023-12-22] (中文(香港)).
  258. .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259. .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260. 香港天文台. (新闻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26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262. 香港天文台. (新闻稿). [2023-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263. . 香港討論區. [2023-12-22] (中文(香港)).
  264. .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265. .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266. . https://std.stheadline.com/. [2024-01-02] (tc).
  267. .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268.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1&m=1
  269.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8&m=1
  270.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8&m=2
  271.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6&m=1
  272. . www.info.gov.hk. [2024-01-23].
  273. . www.hko.gov.hk. [2024-01-23] (tc).
  274. . www.info.gov.hk. [2024-01-23].
  275. .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276. .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277. .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278. .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279. . www.hko.gov.hk. [2024-02-08] (tc).
  280. . www.hko.gov.hk. [2024-02-10] (tc).
  281. . www.hko.gov.hk. [2024-02-10] (tc).
  282.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2/11/P2024021100010.htm
  283.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t_festival.htm?code=lunar_new_year_1st
  284. .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285. .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286. .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287. . www.hko.gov.hk. [2024-03-02] (tc).
  288.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270.htm
  289.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496.htm
  290.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708.htm
  291. .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292. .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293.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0&m=3
  294. .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295. .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296.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0&m=4
  297.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4
  298.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5
  299.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t_festival.htm?code=labour
  300. . www.hko.gov.hk. [2024-03-24] (tc).
  301. . www.hko.gov.hk. [2024-03-24] (tc).
  302. . www.hko.gov.hk. [2024-03-26] (tc).
  303. .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304. .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305. .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306. .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307. . www.hko.gov.hk. [2024-04-12] (tc).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