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

水浸是指城市内部由于雨水城市径流)无法及时通过排水系统排出造成的积水灾害

2008年6月香港上环永乐街的水浸事件
2004年9月日本三重县津市水浸的情形

淹水被视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难题,许多城市为了治理内涝,斥巨资修建大型排水系统。[1]

成因

  • 水域变成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侵占了河川护城河湖泊等水域,加上城区面积扩大,导致城市下水道大量的雨水涌向仅存的水域,积水不能及时排走,甚至倒灌回地面,造成内涝。
  • 排水系统不完善
    某些城市的排水系统比较落后,或维护不善,导致内涝。
  • 城市地面硬化
    城市化过程中,大面积的地面被沥青柏油路)或水泥所覆盖,导致雨水无法下渗,不仅增加排水系统与自然水域的排水负担,还导致地下水水位偏低。有时由于硬底化,即使郊区雨量大于城区,发生水浸的仍然是城区。[2]
  • 管理缺位
    政府部门注重「形象工程」而忽视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统,导致内涝问题得不到解决。
  • 极端暴雨

案例

  • 粤语童谣中,有「落雨大,」的描述,反映了广州城自古就有水浸问题。[3]
  • 2008年6月12-13日,深圳6·13特大暴雨导致深圳城区大面积水浸,水浸点多达1000处以上,造成6人死亡。
  • 2010年5月7日,广州市遭受罕见暴雨袭击,几乎全城遭浸[4],造成6人死亡[5],1.8万辆汽车被水浸[6]。紧接着,9日、14日的暴雨又接踵而至,造成不同程度水浸。此次水浸后,北京政府注意到城市内涝问题之严重性。
  • 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袭击北京市,造成79人遇难,经济损失116.4亿人民币

危害

  • 交通堵塞:内涝导致部分地区路面遭浸、汽车被困。
  • 汽车报废:汽车若在内涝中没顶,维修费可能比购置新车还高,保险公司要为此支付高额赔偿[7]。另外,车辆在水浸时切不可二次打火,否则可能导致发动机直接报废,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买了涉水险,亦不能获得赔偿。[8]
  • 人员伤亡:内涝严重时,被困人员有溺亡的危险。
  • 经济损失

治理

  • 青岛:其排水系统由德国人设计。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是明渠。排水系统总共修了12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连接。暗渠总长度为5464米,均埋在地下2米,直径最粗半米,细的如同手腕粗;管道则是用烧制的陶瓷管,每截2米左右,带螺丝口。管道接口麻纱外面沥青封口,一般多为一米半到2米长的短管,方便检修。明渠和暗渠,每隔50米就修挖隧道,用雨篦子分流,挡住随雨水冲刷而来的泥沙。[9]但事实上,现时青岛市德建下水道只有极少部分还在使用。据2016年科学网转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称,目前仍在正常使用的德建排水管网长度仅有2.66公里,集中在青岛市市南区的老城区,仅约占青岛市市南、市北、李沧三区排水管网近3000公里总长度的千分之一。[10][11]此外,青岛市的排水系统事实上并无抵御华南地区夏季常见的短时极端降水之能力,2014年台风麦德姆正面袭鲁前的2014年7月23日,青岛市出现了一场短时强降水过程,过程全市平均日雨量降水量仅为12.5毫米,过程中青岛市全市自动站日雨量最大的站点市区34中日雨量仅为69.7毫米,仅为香港夏季时十分常见的局地热对流降水的水平。惟雨后的青岛市区多地积涝严重,半岛网记者拍摄到市民在雨后的街道上只能涉水行走。[12][13]
  • 香港:1980年前,香港时常有因台风引发的洪涝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据中新社报道,香港政府于1996年展开了“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14]1994年起,香港开始确定全港的积水点,并推进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至2010年,清除了严重水浸黑点,当局声称排水干渠系统能抵御200年一遇的暴雨[1][14]。但事实上,香港市区此后依然无法抵御常年水平的极端暴雨,见强烈热带风暴莫柏 (2017年)[15]
  • 广州:2010年5月的特大暴雨暴露出广州排水仍在采用前苏联模式的问题,此后广州市政府开始重视水患治理,市水务局表示将建设二级雨水强排系统,结束雨水重力自排历史[16]。2013年,广州拟建东濠涌深隧以解决排水问题,但争议非常大[17]

参见

参考数据

  1. . 凤凰周刊. 2013年8月.
  2. . 华夏时报. 2010-05-21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3. . 羊城晚报. 2013-03-29 [201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1).
  4. . 人民网. 2010-05-14.
  5. . 信息时报. 2010-05-12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5).
  6. . 人民网. 2010-05-20.
  7. . 广州日报. 2010-05-12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 中国网. 2013-05-09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9. . 广州日报. 2014-06-25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5).
  10. . news.sciencenet.cn.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11. . society.people.com.cn.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2. . news.qingdaonews.com.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13. 大众网-城市信报. . 3g.163.com. 2014-07-24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14. . 中国新闻网. 2012-07-24 [201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5. . hk.news.yahoo.com.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香港)).
  16. . 南方日报. 2010-05-20.
  17. . 新快报. 2013-09-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