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
沙皇(俄语:)是部分斯拉夫君主采用的头衔,此字源于罗马时期的拉丁语称号「凯撒」,在中世纪时被视为与「皇帝」一词拥有类同的地位,即与罗马皇帝一样,受他国皇帝或宗教领袖(如罗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认许。此头衔最先为保加利亚君主采用,后来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由莫斯科公国承袭。在彼得大帝改以为「凯旋将军与独裁者」(俄语: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为主要称号后,「沙皇」一词在官方定义下改与「国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国君主称为沙皇。[1]
欧洲贵族等级 |
---|
![]() |
皇帝/女皇/国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凯撒/沙皇 |
至高王/大王 |
王/女王 |
奥地利大公/女大公/沙皇太子 |
大亲王/长公主/大公/女大公 |
选帝侯/王爵/女王爵/储君/血统亲王/外藩亲王/伊比利王太子/法国王太子/波兰王太子/瑞典王太子 |
公爵/女公爵/德国公爵/斯拉夫王公/亲王伯爵 |
神圣罗马帝国诸侯/波雅尔 |
侯爵/女侯爵/藩侯/领地伯爵/边境领主/行宫伯爵 |
伯爵/女伯爵/英国伯爵/德意志伯爵/城主/法国城主/城伯 |
子爵/女子爵/主教代理官 |
男爵/女男爵/德意志男爵/男爵夫人/倡导者/上议院贵族/亚瑟尔/伦德曼 |
从男爵/女从男爵/苏格兰男爵/苏格兰女男爵/帝国骑士/德国骑士 |
罗马骑士/骑士/低地国骑士/勋爵/女勋爵/女爵士/自由骑士/庄园主 |
绅士/士绅/莱尔德/埃德勒/琼克希尔/容克/扬格/侍女 |
家臣 |

历史
.svg.png.webp)
保加利亚
尽管保加利亚人最早接受“沙皇”这个称号,始于查士丁尼二世册封当时的保加利亚可汗捷尔维尔为“凯撒”,但以后的保加利亚可汗都放弃了这个称号,直到西美昂一世于913年取得对拜占庭帝国决定性的胜利后,效仿拜占庭帝国成例,自称为“保加利亚人与罗马人的皇帝与独裁者”,并将斯拉夫语化的“凯撒”,亦即“沙皇”,视作希腊语“皇帝”(巴西琉斯)的斯拉夫语翻译。以后的所有保加利亚继承者皆沿用此一称谓,直至1396年保加利亚被鄂图曼帝国所统治。1878年,保加利亚脱离鄂图曼土耳其统治,首位君主亚历山大一世采用亲王称谓,但当保加利亚于1908年完全独立后,他的继承者斐迪南一世恢复沙皇称谓,且一直至1946年帝制结束。
基辅罗斯
瓦西里二世夺得王位后,成为一位扩展莫斯科势力的人----伊凡三世,人称伊凡大帝。首先,他宣称俄罗斯独立于钦察汗国,并停止进贡给大汗。当然,这发生在大汗命名他为大亲王以后。再来,伊凡征服了许多封地,进一步的扩展莫斯科的势力。伊凡后来宣称自己为所有俄罗斯人的领导,并娶了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姪女,为自己博取更多的正统性。他把自己的头衔改为「沙皇」,也就是俄文的凯撒。基本上,他创造出第一次的中央集权俄罗斯国家,基于这成就他或许确实应得「大帝」的头衔。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历史上有两位君主正式使用“沙皇”(Car)的头衔,而之前的君主头衔是国王(Krali)。1345年,斯特凡·乌罗什四世仿效拜占庭帝国成例,自称“塞尔维亚人与罗马人的皇帝与独裁者”,成为塞尔维亚的第一位沙皇,并于1346年复活节(4月16日),在斯科普里接受新当选的塞尔维亚牧首的加冕,同场主持加冕仪式的还有保加利亚牧首与奥赫里德大主教。同时,他的妻子保加利亚的伊琳娜也被加冕为皇后,而他的儿子则被声明具有国王的权力。杜尚于1355年死后,其子斯特凡·乌罗什五世继位为沙皇,而新沙皇的叔叔西美昂·乌罗什也在色萨利宣称皇位。在1370年西美昂死后,西美昂之子约翰·乌罗什继承了皇位宣称,直到他于1373年剃发出家。
在塞尔维亚尼曼雅王朝于1371年绝嗣后,沙皇头衔被废除(尽管斯特凡·乌罗什四世·杜尚的遗孀保加利亚的伊琳娜仍保有“皇太后”的称号直到其死于1377年)。斯特凡·乌罗什五世帝国的主要继承者,马其顿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统治者 Vukašin Mrnjavčević仅使用国王头衔,但与此同时,仍有数个塞尔维亚人统治者被称为“沙皇”,尽管一般并不认为他们是“塞尔维亚沙皇”。这些“沙皇”包括:沙皇拉扎尔(他实际使用autocrator,即“独裁者”头衔);沙皇约翰·内纳德(自称但不被认可);沙皇小斯德潘(在黑山自称“俄罗斯沙皇”)。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的5个世纪里,苏丹们也经常被塞尔维亚人称为塞尔维亚沙皇,如在《塞尔维亚史诗》中。
俄罗斯
在中世纪的俄国,沙皇这个称号指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指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后则指金帐汗国大汗。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其后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姪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嫁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她的影响下,同为东正教国家的莫斯科大公国为「第三罗马」的主张在俄罗斯地区渐渐散播,莫斯科大公亦自认为是罗马皇帝法统的继承人,而自伊凡三世起,莫斯科大公以象征拜占庭帝国荣耀的双头鹰标志为徽章,对外则开始自称“全俄罗斯的沙皇与独裁者”。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退位。
在俄罗斯沙皇国时期,“沙皇”一词在俄语,与之前在保加利亚语以及塞尔维亚语一样,被视为希腊语“巴西琉斯”或拉丁语“Imperator”的俄语翻译,其证据可见于瓦西里三世致教宗克雷芒七世的国书中:俄语文本中的“全俄罗斯的沙皇与独裁者”,在拉丁语文本中被翻译为“Imperator et Dominator totius Russiae”(全俄罗斯的皇帝与统治者)。但自1721年起,彼得大帝改以皇帝(俄语:Император)为主要称号后,「沙皇」一词在官方定义下改与「国王」同等。

根据1906年《俄罗斯帝国基本法》,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全称为:
蒙上帝恩典,全俄罗斯、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皇帝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陶立克克森尼索沙皇,格鲁吉亚沙皇,普斯科夫的领主,兼斯摩棱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亚、波多里亚和芬兰大公;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萨莫吉希亚、比亚韦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维尔、尤格拉、彼尔姆、维亚特卡、保加尔以及其他区域的王公;下诺夫哥罗德的领主和大公,切尔尼戈夫、梁赞、波洛茨克、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别洛焦尔、乌多利亚、奥勃多利亚、孔迪亚、维捷布斯克、姆斯齐斯拉夫国君和所有北部区域的君主;伊比利亚、卡塔林尼亚、卡巴尔德尼亚土地和亚美尼亚区域的君主;切尔卡斯亚和山地王公及其他的世袭领主和统治者;突厥斯坦的君主;挪威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施托尔曼、迪特马尔申和奥尔登堡公爵......。 | ||
——[注 1] |
曾采用此称号的国家
参考文献
- 俄语:
资料来源
- Michael and Natasha, The Life and love of the Last Tsar of Russia, Rosemary & Donald Crawford, Weidenfeld & Nicholson, London 1997. ISBN 0-297-81836-8
- George Ostrogorsky, "Avtokrator i samodržac", Glas Srpske kraljevske akadamije CLXIV, Drugi razdred 84 (1935), 95-187
- John V.A. Fine, Jr., The Early Medieval Balkans, Ann Arbor, 1983
- John V.A. Fine, Jr.,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nn Arbor, 1987
- Robert O. Crummey, The Formation of Muscovy 1304–1613, New York, 1987
- David Warnes, Chronicle of the Russian Tsars, London, 1999
- Matthew Lang (Editor), The Chronicle - $10 Very Cheap, Sydney, 2009/10
外部链接
![]()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沙皇 |
![]() |
英文维基文库中的《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条目:Tsar |
- Tsaritsa
- Tsesarevich
- Detailed List of Roman and Byzantine Rulers
- Detailed List of Bulgarian Rul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Detailed List of Russian Rulers
- Detailed List of Serbian Rulers
- Detailed List of Georgian Rulers
- The entry on ts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the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Eleventh Edition o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11)
- Etym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WorldStatesmen- see each present coun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