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

独裁者英语:)指在独裁专制政权下,拥有国家最高绝对权力的最高领导人,也有部分人士是通过民主制度成为领导人或由国家元首任命执政后才实行独裁统治,通常是终身任职或终身掌权。社会科学世界史中对于介定独裁者存有争议,因为最常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出于现代自由主义人士,用法也通常是负面的,用来指责在共和君主立宪下的领袖,但不包括做出可被认为是独裁行为的殖民地君主专制政权,也不包括在前普选制下统治阶级的民主制和军阀割据下的政体,而且批判独裁的人经常会默许无政府状态金权政治,认为前者优于独裁或当后者是民主的必要之恶[1][2]企业管理模式讨论有借用政治学社会科学关于独裁专制的理论去评估组织方式及领导风格[3][4][5][6][7][8]

20世纪世界著名独裁者(由左至右):
苏联斯大林德国希特勒中国毛泽东意大利墨索里尼金日成

定义

独裁者的定义存在争议。《现代独裁者百科全书》收录自拿破仑起的独裁者以权力取得及行使的正当性等条件为标准,而独裁专政的光谱从轻度和老式的开明专制到全面极权专政皆有,少数的独裁者尽管滥权,仍有相信“开明的专制君主”或“仁慈的独裁者”的“迷众”对其抱有崇敬情感,认为其留下的好处大于滥权问题,另外一方面,独裁者批评者则指出“好处”的真正代价是,诉诸强制暴力掠夺没收)或征收资产、通过颁布紧急状态控制审查一切(含窃听监视)、酷刑屠杀、恶毒宣传、废止或冻结法律、不经法律审判直接定罪处刑,甚至是就地正法,及不惜牺牲正义等政治迫害危害人类行为[2]

社会科学观点

独裁统治意味着对人民不负责任地行使权力,没有人民多数意志的制衡,没有选举和没有政治上的反对派,独裁专政的光谱范围广泛,从轻度和老式的开明专制到全面极权专政[2][9]

《独裁者和暴君:世界史绝对统治者及准统治者》(1995年)一书对近现代的独裁者总结为「古典暴君通常是男人(很少是女人),拥有某种只对其本人效忠的军队武力,在动荡时期以非手法段取得或行使权力...同时使其本人和朋友富有起来...」[2][10]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于其《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暴力的历史观察来介定现代社会走向独裁政体民主政体,归纳出西方议会民主制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伊斯兰主义四条不同的道路,产生不同现代独裁者运行国家暴力。[11][12]

尽管独裁者滥权具有争议性,还是存在一些支持“开明专制君主”,“开发独裁”或“仁慈的独裁者”的迷众。例如,苏联的史达林在担任执政党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运行了集体化恐怖、政治大清洗、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迫害了苏联2000万的生命,却仍有些老俄罗斯人在回头看史达林任期时,还抱有怀旧的崇敬情感,并驳斥西方对史达林的批评为不当且苛责;[2]:xvii中国的毛泽东在担任执政党中共中央主席期间,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肃反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其他政治运动,造成数千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以及大量文物古迹遭损毁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至今仍然推崇毛泽东[13]

企业管理模式讨论有借用社会科学中关于独裁专制政权的理论去评估组织方式及领导风格[3],并讨论企业内部组织和领导应该是集中或分散下放等议题[14]。有观点主张企业管理的独裁是全球经济灾害的元凶[15],亦有观点主张企业需要企业独裁者[4][5][6]

图例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孙哲.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013-11-19]. ISBN 978-7-309-0382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2. Frank J. Coppa. . Peter Lang. 2006-01-01 [2013-11-19]. ISBN 978-0-8204-501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3. Robert A. G. Monks; Nell Minow. . John Wiley & Sons. 2012-11-05: 130– [2013-11-21]. ISBN 978-1-119-977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4.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5.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6.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7. 郑元春. 陈天桥独裁者自裁[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2 (22): 15-15
  8. 王吉鹏. Google, 虚拟世界里的独裁者?[J]. IT 时代周刊, 2004 (08X): 20-23.
  9. Andrew Gyorgy; George Douglas Blackwood. . Blaisdell Pub. Co. 1967 [201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10. Alan Axelrod; Charles Phillips. . Facts On File, Incorporated. 1995 [2013-11-21]. ISBN 978-0-8160-286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11. Barrington Moore. . 华夏出版社. 1987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12. Barrington Moore. . Beacon Press. 2003-09-06 [2013-11-20]. ISBN 978-0-8070-507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13. 叶兵. . 美国之音. 2019年9月11日 [2020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2日) (中文).
  14. Adrian Davies. . Gower Publishing, Ltd. 2012-09-28: 13– [2013-11-21]. ISBN 978-1-4094-577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15. Yasser Nafei. . Prothics Consulting, Incorporated. 2009 [2013-11-21]. ISBN 978-0-9823287-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