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
毒物(poison)或称毒性物质,依语境有时称毒药,是对生物体有害或致命、造成不适反应的任何化学物质的总称。此术语用于广泛的科学和工业领域,而通常在特定领域中有明确的定义;它也可用于口语或比喻,而具有广泛的意义。


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选择毒性”在自然界中也存在。比如,抗生素对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但对于其他生物基本无害。此外,生物所必需的各种微量化合物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若超过一定量后也会出现毒性。例如钙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但是摄取过多钙会损伤肾脏。
日常生活中称为「毒物」的除了急性或慢性毒性物质外,还有致癌或者导致畸变的物质,极端的例子有如沙利度胺,它是一种强力的致畸性物质但毒性极弱。在毒理学的基本观点上,所有物质多少都具有毒性。大量摄取砂糖、食盐也会对身体有危害,但是这一般不称作毒物。一般认为的毒物应该是具有急性毒性或者剧毒性的物质。
对生物体中毒施加以其它药物,使其影响得到抑制或化解称为解毒。
很多种生物为防止外敌或者捕获猎物都带有毒性。来自生物体的毒物称为毒素。另外人工制成的毒物也有很多。既有非本意生产出的化合物中带有毒性的例子,也有如化学武器等带有强力毒性的化合物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情况。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针对毒的法律有《食品卫生法》,《剧毒物品管制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根据《剧毒物品品名表》(GA58-93)将毒分为以下四类
- A级无机剧毒物品
- B级无机剧毒物品
- A类有机剧毒物品
- B类有机剧毒物品
利用
有毒物质常作为原料或者反应媒介被广泛运用在工业制品等的制造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贡献。例如:
- 乙硼烷(B2H6) — 半导体制造(P型硅膜的形成)
- 三氢化砷(AsH3) — 半导体制造(N型硅膜的形成)
- 氰化钠(NaCN)、氰化钾(KCN) — 烫金用溶液
- 二硫化碳(CS2) — 纤维胶(制造人造丝的中间生成物))
- 铅(Pb)、二氧化铅(PbO2) —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
- 氨(NH3) — 氮肥制造
- 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 — 干洗用溶液
此外对人体构成影响的成分,若使用得当也能利用在医疗方面。如肉毒素(botulinus toxin)是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毒素,将其注射或涂抹在脸部皮肤、可抑制肌肉运动,减少皱纹,具美容功效。蛇毒可防止血栓形成,具药用价值。微量砒霜也能帮助治疗血癌和其他癌症。朱砂为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中列为玉石部上品,称能养精神,安魂魄。用于安神、镇静,大约有10%的中成药中含有朱砂[2][注 1]。
代表性的毒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 乌头碱(Aconitine)、鹅膏覃氨酸(Aconitine)、异鹅膏胺(Muscimol)、秋水仙素(Colchicine)、石房蛤毒素(Saxitoxin)、珊瑚礁鱼毒素(Ciguatoxin)、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软骨藻酸(Domoic acid)、海葵毒素(Palytoxin)、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 toxin)、蓖麻毒素(Ricin)、胡卢巴碱 (Trigonelline)、短杆菌肽(Gramicidin)、毒芹素(Cicutoxin)、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等
- 光气、沙林、梭曼(Soman)、塔崩(Tabun)、VX
- 戴奥辛、尼古丁、多氯联苯、氟代乙酸、甲基汞(CH3HgCl)、四乙基铅等
- 甲醇
分类
标准名NFPA 704详细记载物质毒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