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
芋(学名:)或芋艿,俗称「芋头」,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其球状地下茎(块茎)可食用亦可入药,在大洋洲诸岛是玻里尼西亚人传统主要粮食;全年皆有产,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种的印度人约于西元前5,000年引入了来自马来西亚湿地的野生芋头,尔后又传到埃及。
芋![]() | |
---|---|
![]() | |
芋 | |
![]() | |
芋的地下茎块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泽泻目 Alismatales |
科: | 天南星科 Araceae |
属: | 芋属 Colocasia |
种: | 芋 C. esculenta |
二名法 | |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1832 | |
异名[2][3][4] | |
列表
|
特性
植株耐阴湿、耐瘠肥,水田、旱田、山坡或荒地都可种植。全株有黏液,含植物碱而不能生食。地下茎俗称芋头,含丰富淀粉,适合各种烹调。叶片宽大平滑,可用来包裹食物。具佛燄苞及肉穗花序,雌花位于基部,雄花位于顶部。浆果球形。
明朝《本草纲目》记载:芋子宽肠胃、疗烦热、破宿血、去死肌。茎、叶敷疮肿、治蛇虫咬伤。
芋头性甘辛、性平、有小毒,归肠、胃经;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肿块、痰核、瘰疬、便秘等病症。
与参薯的分别


芋头经常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和淮山()类似的东南亚植物参薯()混淆,例如虽然被普遍译作「香芋雪糕」,但这种香芋雪糕所指的「香芋」并非芋头而是参薯。芋头是属于天南星科的植物,而参薯则是属于薯蓣科的植物。
食用
中国大陆
蒸或煮,可选蘸白砂糖与否。替代粮食用。 芋头饭,将芋头和米饭炒在一起,也是许多中国人偏爱的主食。芋头根是纤维和其他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提供多种潜在的健康益处,包括改善血糖、肠道和心脏健康。[11]
中国东南地区
芋头在福州地区运用广泛,有多种菜肴。代表作为芋泥,以鲜芋去皮切块,上笼蒸熟,捣碎以后拌入猪油和糖,最后以花生,芝麻,梅蝶点缀而成。通常为宴会尾席的甜点。其他做法有拔丝芋头,炸芋头糕,番鸭芋头等。
台湾
将芋头融入传统糕饼,创造出了芋头酥、芋粿巧、芋签。
台湾的原住民族群中,排湾族会利用特殊的窑烤方式将芋头做成芋头干以利保存,芋头干可以单吃,也能磨成芋干粉。芋头茎亦可作为食材入菜,但须截取特定部位以及经特定方式处理,否则食用后会导致身体不适。
夏威夷
夏威夷的原居民会用芋头来制造一种叫Poi的糊状食物。做法就是先把芋头煮熟去皮,然后把熟芋头用石舂捣碎,再加水搓成糊状接着放进碗里就可以享用。
巴布内亚新几内亚
祭祀庆典时,会将芋头切成两半中间夹猪肉和椰子肉,用“丹克特”叶子包起来做成“姆姆”,放入装有烧红石块铺满芭蕉叶的深坑;坑内烧红的石头上先放上猪肉再放上“姆姆”盖上芭蕉叶浇水,最后覆盖上土用石头余热烤蒸食物。
参考文献
- Nguyen, T.H.T.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2011: e.T169058A6570708 [2020-05-16]. doi:10.2305/IUCN.UK.2011-1.RLTS.T169058A6570708.en
.
- T. K. Lim. . Springer. 2014-12-03: 1036 pages. ISBN 978-94-017-9511-1.:454-460
- .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Umberto Quattrocchi. . CRC Press. 2016-04-19: 3960 pages. ISBN 978-1-4822-5064-0.:1060-1061
- 龙香芋 - 兴化日报云报
- .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 .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 .
- Jeong Mi Moon, et al. 'Toxicities of raw Alocasia odora', 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Abstra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 . WebMD.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