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流行音乐
台语流行音乐(英语:,简称「Tai-pop」[1]),又名台语歌曲(英语:),是指出产于台湾并使用台湾话演唱的流行音乐类型。最早起源于日治时期,戒严时代曾因官方的国语政策被压制,至1987年解严后开始复苏,并衍伸出多种表演型态。在台湾发展起来的台语歌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裔闽南民系族群之间也广为流行,当地称为福建话流行音乐(英语:或)。
台语流行音乐 | |
---|---|
风格起源 | 日本音乐、民俗音乐 |
文化起源 | 1930年代(台湾) |
典型乐器 | 人声、鼓、吉他、贝斯、钢琴、合成器 |
地区乐坛 | |
台湾音乐 | |
其他主题 | |
中文流行音乐 • 华语流行音乐 • 粤语流行音乐 • 日本流行音乐 • 韩国流行音乐 • 台湾独立音乐 |
台语流行音乐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闽南拼音 | |
方音符号 |
历史
1917年到1925年
当时社会要求禁唱讽刺日本人意味的台湾民谣,此举限制当时的台湾人民唯一宣泄不满及反映政治的管道。但在民间由最具台湾本土在地文化特色的「落地扫」渐渐演化而形成的歌仔戏表演形式,造成当代农业社会背景下,民众利用农忙之余从事庙会酬神戏曲文化,在市井之间风行起来,最后还将当红剧目曲目灌录成黑胶唱片,更造成歌仔戏在台湾社会各个阶层的流行与传唱。
1925年到1937年
此段是台语音乐的全盛时期,除了讽刺殖民体制的歌谣,亦有许多现今依旧令人耳熟能详的,譬如〈望春风〉,而流行类歌曲始祖则是〈乌猫行进曲〉[2],但真正流行的是〈桃花泣血记〉宣传主题曲,由阮玲玉主演的同名片在台湾上映,因为属于无声电影,因此需要有一首歌曲描述故事。
1937年到1945年
此时期与戒严时期皆使台湾话歌曲陷入黑暗。因恰逢日本大规模扩大侵华战争,而身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也彻底实施皇民化运动,所有汉语的文化被逐一禁止,因而牵制台湾人发声的机会,也因此重重扼杀台湾话的发展空间。
台湾战后初期及戒严时期
国民政府迁台后,为巩固政权及防止共产党入侵,因而实施戒严,就连歌曲也都包括在内,因此所填的歌词内容就低调许多,关于政治、太过悲伤、影射民生疾苦的不行,就连主题意识不明显的也不行,使得许多经典歌曲都成当时的禁歌。在此背景下,文夏二千首歌曲中有99首被禁,为台语歌曲中被禁歌曲最多的创作人。
1976年公布的《广电法》中规定:「方言歌曲,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宜少播放」,媒体依此一天只能播送2首台语歌,多数词曲创作者、唱片公司、歌星也因此失去表演机会。直到1981年以后,洪荣宏的〈一支小雨伞〉、江蕙的〈风醉雨也醉〉、李茂山的〈今夜又搁块落雨〉等,才再度掀起风潮,而台语歌真正沉寂的时间约为1977─1981年,约有四、五年的时间。
1987年至2010年
正式宣布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因为无政治力介入创作的包袱,有更多人投入台语歌曲的创作,也是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指针。1990年,《向前走》专辑出版 掀起另一波新台语歌的风潮 此张专辑由台湾四大制作人联手打造 在当时造成一股年轻人愿意开始听台语歌的风潮。江蕙是首位登上台北小巨蛋的台语歌手,缔造全新纪录,更是得过最多金曲奖的歌手,也是台语乐坛目前较受大众注目的歌手之一。谢金燕于2012年5月12日成为继江蕙之后第二位登上台北小巨蛋开唱的台语歌手。也有不少主唱华语的歌手公开演唱甚至录制台语歌曲。近年来更有不少素人部落客,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台语歌曲创作。
1990年代后半至2000年代,台语歌曲一度消沉,主要因为当时消费大宗的年轻族群比较偏好华语歌曲或外语歌曲。1997年因亚洲金融风暴而造成东南亚市场萎缩,加上盗版问题无有效方法解决,台语歌曲就处在绝对弱势的地位上。中国大陆闽南语市场虽仍未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大陆开始推广方言,2006年,海峡卫视举办了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是一个华人地区、国外闽南语歌手的国际性的歌唱比赛。2009年,上海歌手李娅莎自从在台湾参加歌唱比赛后,转型成为台语歌手,成为第一位专攻台语市场的中国大陆歌手。另一方面,台语歌也走向多元化,具代表性的像林强、陈明章、朱约信、萧福德、陈升、新宝岛康乐队及谢金燕的电子舞曲和伍佰的摇滚曲风……等。
知名台语音乐人
作曲家

歌手
.png.webp)

- 秋蟾(台湾话:),台北艺旦,曾演唱台湾首张唱片〈乌猫行进曲〉、〈雪梅思君〉、〈可怜的秋香〉等[8]
- 云霞(台湾话:),台北江山楼艺旦,曾在日本蓄音器商会旗下演唱〈九连环〉、〈叹烟花〉[9][10][11]
- 阿快,台北大稻埕艺旦,曾在日本蓄音器商会旗下演唱〈五更相思〉[12]
- 纯纯(刘清香),古伦美亚唱片歌手,台北人,曾演唱〈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桃花泣血记〉等
- 爱爱(简月娥),古伦美亚唱片歌手,台北人,曾演唱〈雪梅思君〉、〈黄昏约〉、〈满面春风〉等
- 林氏好(又名林是好),古伦美亚唱片歌手,台南人,曾演唱〈月夜愁〉、〈红莺之鸣〉、〈一个红蛋〉等
- 郭玉兰,古伦美亚唱片歌手,新竹人,亦为作曲家
- 青春美(台湾话:,本名林春美)、古伦美亚唱片歌手,桃园人,太平町艺旦,曾演唱〈农村曲〉、〈人道》、〈月下愁〉、〈老青春〉等 [13]
- 艳艳,古伦美亚唱片歌手,曾与纯纯合唱〈四季红〉
- 秀峦(台湾话:),胜利唱片歌手,曾演唱〈双雁影〉、〈心酸酸〉、〈日日春〉、〈悲恋的酒杯〉、〈桃花乡〉、〈天清清〉,与王福合唱〈青春岭〉等 [4][8]
- 莺莺(台湾话:,本名陈金花),胜利唱片歌手,台北人,曾演唱〈日日春〉 [14][15]
- 幼良,扬琴艺旦,曾演唱〈雪梅思君〉[16]
- 清香,古伦美亚唱片歌手,曾演唱〈英台赏花自叹〉[14]
- 阿椪,古伦美亚唱片歌手,台北艺旦[8]
- 罔市,古伦美亚唱片歌手,台北艺旦[8]
- 根根,胜利唱片歌手,曾演唱〈白牡丹〉[8]
- 柯明珠(台湾话:),胜利唱片歌手 [4][17]
- 晓鸣[18]
- 王福(台湾话:),胜利唱片文艺部部长,亦为作曲家[5]
战后初期及戒严时期
歌手
注释
- . itunes.apple.com.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台湾历史辞典- 十二画- 黑猫进行曲 - 国家文化数据库
- . www.tpmw.org.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www.tpmw.org.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2018-12-17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中文(台湾)).
- 胡善晴. .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09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 .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 陈培丰. .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詹金娘. (PDF).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 中时新闻网. . 中时新闻网.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中文(台湾)).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中文(台湾))
- . old.ltn.com.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flyingV.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 . flyingV.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 傅纪钢. .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0-07-21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中文(台湾)).
- 詹金娘. (PDF).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 . folkartist2.e-lib.nctu.edu.tw.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www.pmdb.org.taipei.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在台语老歌里看见文学 看见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语歌的苦情意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老传统超前卫 台语歌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