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兰
郭玉兰(1902年3月18日—1981年11月2日),本名郭玉兰,艺名雪兰[注 1],台湾日治时期的台语流行音乐女歌手、作曲家、教师,也是台湾第一位女作曲家。1933年进入古伦美亚唱片,1938年在「帝蓄唱片」[注 2]担任《南京夜曲》的作曲人(后改编为《南都夜曲》[注 3][5]:18)。
郭玉兰 | |
---|---|
![]() | |
作曲家 | |
国籍 | ![]() |
出生 | ![]() | 1902年3月18日
逝世 | 1981年11月2日 | (79岁)
职业 | 作曲家、教师、歌手、作词家 |
演奏乐器 | 钢琴 |
活跃年代 | 1932年-1940年 |
唱片公司 | 古伦美亚唱片 |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
---|---|
台语罗马字 |
生平
早年因求学迁居于艋舺,1922年3月25日毕业于「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学校」(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6],1922年(大正11年)获教员证书颁授[7],分发到「台北州台北市大龙峒公学校」 (今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国民小学)服务,1922年(大正十一年)-1928年(昭和三年)担任班级训导[8]。
创作
歌曲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出版公司 |
---|---|---|---|---|
《南京夜曲》(后改编为《南都夜曲》[注 3][5]:18 | 陈达儒 | 郭玉兰 | 月莺 | 帝蓄唱片[9][注 2] |
《素心兰》 | 陈达儒 | 郭玉兰 | 根根 | 胜利[1]:71、83 |
《青春鸟》 | 陈达儒 | 郭玉兰 | ||
《彼时在桥顶》 | 陈达儒 | 玉兰 | ||
《时势》 | 陈达儒 | 玉兰 | ||
《采花蜂》 | 吴振烈 | 玉兰 | 秀銮 | 胜利 |
《情花谱》 | 吴德贵 | 玉兰 | 雪兰 | 美华 |
《渔光曲》 | 李临秋 | 雪兰 | 雪兰 | 台华 |
《神女》 | 李临秋 | 雪兰 | 雪兰 | 三荣 |
《黑茉莉》 | 陈君玉 | 雪兰 | 鵉鵉 | 三荣 |
《笑兮咱相好》 | 吴德贵 | 雪兰 | 雪兰 | 三荣 |
演唱
- 《爱玉自叹》(演唱者:玉叶、纯纯 作曲:王文龙、作词:梁松林)[11]
- 《挂名夫妻》(演唱者:玉叶、作曲:张云山人、作词:张云山人)[1]:57[11]
- 《五更思君》(演唱者:玉叶、纯纯)[1]:58
- 《女姓新风景》(演唱者:玉叶、纯纯、作词:若梦、作曲:王文龙)[1]:58
- 《梅前小曲》(演唱者:雪兰、作曲:邓雨贤、作词:陈君玉)[1][12]
- 《闺女叹》 (演唱者:雪兰、作词:陈君玉)[13][12][1]:61
- 《青春城》 (演唱者:雪兰、作词:周添旺)[12][1]:61
- 《月下思恋》(演唱者:雪兰、作词:文澜、作曲:邓雨贤)[12][1]:61
- 《琴韵》(演唱者:雪兰、作词:文澜、作曲:邓雨贤)[12][1]:62
- 《月下思君》(演唱者:雪兰、作词:曾蝉、作曲:邓雨贤)[12][1]:62
- 《空房私怨》(演唱者:雪兰、作词:曾蝉、作曲:邓雨贤))[14][1]:63
- 《望蝶花》 (演唱者:雪兰、娇英、作词:白妈洲、作曲:苏桐))[14]
- 《姊妹心》(演唱者:雪兰、作词:若梦、作曲:邓雨贤)[14]
- 《南国之春》(演唱者:雪兰、作词:李临秋、作曲:王云峰)[14][1]:63
- 《女给哀歌》(演唱者:雪兰、作词:陈达枝、作曲:邓雨贤)[14][1]:64
- 《白夜赏月》(演唱者:雪兰、俊卿,作词:张佳修、作曲:邓雨贤)[1]:64
- 《月夜思恋》(演唱者:雪兰)[15][1]:65
- 《闲花叹》 (演唱者:雪兰、作词:李临秋、作曲:邓雨贤)[15]
- 《玉堂春》 (演唱者:雪兰、作词:李临秋、作曲:王云峰)[15][1]:65
- 《寒愁鸟》 (演唱者:雪兰、娇英,作词:周添旺、作曲:林木火)[1]:63
- 利家黑标
- 《无忧花》 (演唱者:玉兰)[16][1]:62
- 《春宵吟》 (演唱者:雪兰、作词:周添旺、作曲:邓雨贤)[16][1]:62
- 《情春小曲》(演唱者:雪兰、作词:周添旺、作曲:邓雨贤)[16][1]:62
- 《望郎荣归》(演唱者:雪兰、作词:周添旺、作曲:陈运旺)[16][1]:62
- 《四月蔷薇》(演唱者:雪兰、作词:周添旺、作曲:周添旺)[16][1]:63
- 《工场进行曲》(演唱者:雪兰、俊卿、凤英)[16][1]:63
- 三荣
- 《神女》 (演唱者:雪兰、作词:李临秋、作曲:雪兰,视频主题歌)[17][1]:65
- 《流浪》 (演唱者:雪兰、作词:吴德贵、作曲:姚赞福)
- 《黑茉莉》 (演唱者:鵉鵉、作词:陈君玉、作曲:雪兰)
- 《笑兮咱相好》(演唱者:雪兰、作词:吴德贵、作曲:雪兰)[17][1]:65
- 台华
- 《五更叹》 (演唱者:雪兰、作词:许云亭、作曲:陈秋霖)[1]:65
- 《渔光曲》 (演唱者:雪兰、作词:李临秋、作曲:雪兰)
- 美华
- 《情心谱》 (演唱者:雪兰、作词:吴德贵、作曲:玉兰)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 书目
- 各校教授; 吕钰芬; 徐玫玲; 温秋菊; 颜绿芬; 赖淑惠. 陈郁秀(总策划) , 编. . 中华民国文化建设委员会、国家文化总会、财团法人白鹭鸶文教基金会 (远流). 2008-11-15 [2008]. ISBN 978-957-326-395-1.
- 脚注
- 施庆安2011年硕士论文末尾歌曲附录数据分别为「郭玉兰」、「雪兰」、「玉叶」,但是欠缺3者关联以及生平数据[1]:57、61、71;惟有,王樱芬2013年文章为「雪兰,本名郭氏玉叶,又名玉兰」[2]、林太崴的《玩乐老台湾:不插电的78转声音旅行,我们100岁了》书中「雪兰,本名郭玉兰」[3],及王昶雄于国立台湾文学馆之手稿[4]为「郭玉兰别号雪兰」,有较完整描述,但仍欠缺生平数据。
- 1938年,陈秋霖在台北市港町(今贵德街)成立「东亚唱片公司」,1939年,东亚唱片易名「帝蓄」,这是因为唱盘系改由日本帝蓄唱片厂(「帝国蓄音器商会」,今日本帝蓄娱乐[10])制作。[5]:3、18
- 《南京夜曲》[注 4]
- page 55-56:制作团队、歌词、唱片圆标
- page 56:歌名及歌词为1964年左右台南音乐家郭一男修改成《南都夜曲》,引述自『黄裕元,〈南都夜曲身世之谜(前篇)〉,《藏书之爱》4期(2014.12,台南)』[注 5]:42。然据陈达儒家属所述,南都夜曲之作词人确实是其父,言郭一男所言非真,因在陈家仍有当时陈达儒先生在作词时所留之手稿。查其文本可发现,『黄裕元,〈南都夜曲身世之谜(前篇)〉,《藏书之爱》4期(2014.12,台南)』内容仅提及「有位女歌手在演唱〈南都夜曲〉前,讲了一段话,他说〈南都夜曲〉的原曲是讲南京,是郭老师亲手改编成的......」云云,由此可推测此说法为口耳相传,实难作为郭一男改编一事之证据。
- page 57:郭一男之行为已严重侵害陈达儒之权利,《南都夜曲》著作权登录早年就已登记为陈达儒之创作,郭一男之言行已是侵权行为。
- page 58:『将1939年之后〈南京夜曲〉、〈上海哀愁〉等演唱……』
- page 62:《南京夜曲》,「帝蓄」(会社)、「30009」(商标编号)、「1939」(出版年代)、 陈达儒(词)、郭玉兰(曲)、月莺(演唱)、128(速度)[注 6]:71、83
- page 64-65:相关引用文献。
- 陈静宽; 黄裕元. (PDF). 《历史台湾》第十期.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31–66页. 2015-10-30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23).
- . 社团法人台湾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 [2016-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文化部. 2016-03-18 [200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3).
- 引用
- 施庆安. . 国立政治大学 历史研究所. 2012-10-30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王樱芬. . 《民俗曲艺》,182期.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7–58页. 2013-12-01 [2016-03-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04).(archive:Academia.edu )
- 林太崴. . 五南图书. 2015-02-25: 352页 [2015]. ISBN 978-957-11-7971-1.
- 王昶雄. .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6-04-01 [2016-04-01].
- 庄永明. (PDF). 《大同大学通识教育年报》第七期.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1页. 2010-10-29 [2016-03-24].、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一代歌谣词人【李临秋】系列活动_第肆届俗文学与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一代歌谣词人【李临秋】系列活动. 第肆届俗文学与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 时间:99年10月29日(周五)08:30-17:00 地点:大同大学尚志教育研究馆B205演讲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卒业证书授与式(台北女子高等普通).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21-04-06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 . 教员免许状授与.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22-04-11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 . 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3).
- 各校教授 2008,第876、1078页
- .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 各校教授 2008,第1064页
- 各校教授 2008,第1066页
-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馆藏. 1935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雪兰,年代1935-1935) ,2015台史博馆藏整理
- 各校教授 2008,第1067页
- 各校教授 2008,第1068页
- 各校教授 2008,第1069页
- 各校教授 2008,第1077页
- 潘景新(总编辑). . 藏书之爱杂志社出版. 2014-12-01 [2014]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府城旧册店发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