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肌肉列表
這是人體的骨骼肌列表。人體大約有640條骨骼肌[1][2][3]。大多數肌肉都成對,因此總共約有320對骨骼肌分布於全人體。精確的肌肉數目不容易確定,因為肌肉可能在不同部位匯聚成不同的肌肉束,此外還有一些痕跡肌肉,例如掌長肌,在某些人身上已經消失,但仍有許多人保有。
下表將肌肉歸入五大區:頭、頸、軀幹、上肢、下肢,各區再分出肌群。肌肉動作以它在解剖學姿勢下能做的動作為準,否則肌肉間具有協同作用,實務上能做更多動作。
骨骼肌分類
括號內斜體字皆為拉丁文。
依纖維形狀
- 紡錘狀肌(mm. fusiformes)
- 羽狀肌(mm. pennati)
- 單羽肌(mm. unipennati)
- 雙羽肌(mm. bipennati)
- 多羽肌(mm. multipennati)
依肌肉外型
- 三角肌(mm. trianglees)
- 方肌(mm.quadrati)
- 圓肌(mm.teres)
- 輪匝肌(mm.orbiculares)
- 二頭肌(mm.bicipitales)
- 三頭肌(mm. tricipitales)
- 四頭肌(mm. quadricipitales)
- 腹肌(mm. digastrici)
- 鋸肌(mm. serrati)
依肌肉功能
- 屈肌(mm. flexores)
- 伸肌(mm. extensores)
- 內收肌(mm. adductores)
- 外展肌(mm. abductores)
- 旋轉肌(mm. rotatores)
- 提肌(mm. levatores)
- 降肌(mm. depressores)
- 豎肌(mm. erectores)
- 括約肌(mm. sphincteres)
- 關節肌(mm. articulares)
- 皮肌(mm. cutanei)
- 旋前肌(mm. pronatores,直譯為「旋下肌」,又作「回內筋」)
- 旋後肌(mm. supinatores,直譯為「旋上肌」,又作「回外筋」)
- 張肌(mm. tensores)
頭
頭部的肌肉大致分為咀嚼肌和顏面肌。人類的咀嚼肌分布於顳顎關節周圍,由三叉神經(CN V)支配,收縮時使下頜骨運動,以參與咀嚼。顏面肌為扁又薄的皮肌,由顏面神經(CN VII)支配,位置表淺,大多起自頭顱不同部位,並止於臉部皮膚。人類的顏面肌比其他動物發達,這與人類大腦皮質的思維和語言活動有關。此外,還有主要由動眼神經(CN III)支配的眼外肌肉、主要由迷走神經(CN X)支配的軟顎肌肉、主要由舌下神經(CN XII)支配的舌部肌肉等。
位置 | 肌肉名稱 | 主要支配神經 (粗體肌肉為例外) |
---|---|---|
眼 | 眼外肌:提上瞼肌、上瞼板肌、眼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外直肌)、眼斜肌(上斜肌、下斜肌) 眼內肌:睫狀肌、瞳孔擴大肌、瞳孔括約肌 | 動眼神經 [CN III] |
咀嚼 | 嚼肌、顳肌、內翼肌、外翼肌 | 三叉神經 [CN V] |
顱頂 | 枕額肌(枕肌、額肌) | 顏面神經 [CN VII] |
眼瞼 | 眼輪匝肌、皺眉肌、降眉肌 | |
耳 | 顳頂肌、耳肌、鐙骨肌、鼓膜張肌 | |
鼻 | 鼻錐肌、降鼻中隔肌、提上唇鼻翼肌、鼻肌 | |
口 | 提口角肌、顴大肌、顴小肌、提上脣肌、口輪匝肌、笑肌、頰肌、降口角肌、降下脣肌、頦肌 | |
軟顎 | 張顎帆肌、提顎帆肌、顎舌肌、顎咽肌、懸壅垂 | 迷走神經 [CN X] |
舌 | 舌外在肌:顎舌肌、莖突舌肌、頦舌肌、舌骨舌肌(軟骨舌肌) 舌內在肌:上舌縱肌、下舌縱肌、舌橫肌、舌垂直肌 | 舌下神經 [CN XII] |
顱頂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枕額肌(Occipitofrontalis):2個枕骨腹、2個額骨腹 | ||||||
# 枕肌(Occipitalis) | 枕骨上項線、顳骨乳突部 | 顱頂腱膜 | 枕動脈 | 後耳神經 上游為顏面神經 [CNVII] | 後移顱頂腱膜及頭皮 | |
# 額肌(Frontalis) | 眉部及印堂皮膚 | 眼動脈 | 顏面神經顳支 [CNVII] | 提眉毛 |
眼瞼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眼輪匝肌(Orbicularis oculi) | 眶部(orbital part):額骨 眼瞼部(palpebral part):瞼內側韌帶 淚部(lacrimal part):淚骨後嵴 |
眶部:瞼外側裂 眼瞼部:瞼外側裂 淚部:眼皮邊緣 |
眼動脈 顴眶動脈 內眥動脈 | 顏面神經顴支 | 眶部:撫平前額橫向褶皺 眼瞼部:闔上眼皮 淚部:擴大淚囊 |
提上瞼肌 |
皺眉肌(Corrugator supercilii) | 額骨鼻部 | 眉部中央三分之一 | 眼動脈 | 向內、向下移動額頭皮膚, 往鼻根產生垂直皺紋 | ||
降眉肌(Depressor supercilii) | 額骨鼻部、眼眶內側緣 | 眉部內側三分之一 | 向下、向內移動眉部皮膚 |
眼外肌肉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提上瞼肌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 蝶骨 | 瞼板、上眼皮 | 眼動脈 | 動眼神經 [CNIII] | 上移回縮眼皮 | 眼輪匝肌 |
上瞼板肌(Tarsalis superior) | 提上瞼肌下方 | 上瞼板 | 交感神經 | 提上眼皮 | ||
眼直肌(Rectus muscles) | ||||||
#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 共同腱環 | 角膜緣上方7.5毫米處 | 眼動脈 | 動眼神經上支 [CNIII] | 向上、向內轉眼球 | 上斜肌 |
#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 角膜緣下方6.5毫米處 | 動眼神經下支 [CNIII] | 向下、向內轉眼球 | 下斜肌 | ||
# 內直肌(Medial rectus) | 角膜緣內側5.5毫米處 | 動眼神經下支 [CNIII] | 向內側轉眼球 | 外直肌 | ||
#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 角膜緣外側7毫米處 | 外旋神經 [CNVI] | 向外側轉眼球 | 內直肌 | ||
眼斜肌(Oblique muscles) | ||||||
# 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 | 共同腱環,視神經管內側 | 眼球後半外上方 | 眼動脈 外側肌肉支 | 滑車神經 [CNIV] | 向下、向外轉眼球 | 上直肌 |
# 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 | 眼眶內側的上頷骨眶表面, 淚溝外側 | 眼球外下方,比外直肌深 | 眼動脈 | 動眼神經 [CNIII] | 向上、向外轉眼球 | 下直肌 |
耳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顳頂肌(Temporoparietalis) | 耳肌 | 顱頂腱膜 | 顏面神經 [CNVII] | |||
耳肌(Auriculares muscles) | ||||||
前耳肌(Auricularis anterior) | 顳筋膜 | 外耳螺旋前方 | 後耳動脈 | 顏面神經 [CNVII] | 向前拉動耳廓 | |
上耳肌(Auricularis superior) | 顱頂腱膜 | 耳廓後上方 | 向上拉動耳廓 | |||
後耳肌(Auricularis posterior) | 顳骨乳突、 胸鎖乳突肌肌腱 |
耳廓後方 | 向後拉動耳廓 | |||
中耳肌肉 | ||||||
鐙骨肌(Stapedius) | 中耳錐尖 | 鐙骨頸 | 後耳動脈鐙骨支 | 顏面神經 [CNVII] | 減少鐙骨振動,控制進入內耳的音量 | |
鼓膜張肌(tensor tympani) | 耳咽管 | 錘骨柄 | 鼓上動脈 | 翼內神經,上游為 下頷神經 [CNV3] | 拉緊鼓膜,控制進入內耳的音量 |
鼻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鼻錐肌(Procerus) | 覆蓋鼻骨下部的筋膜 | 額頭下方、眉間的皮膚 | 顏面動脈 | 顏面神經頰支 [CNVII] | 向下、向內移動眉毛,形成橫向皺褶 | |
降鼻中隔肌 (Depressor septi nasi) | 下頷骨門齒窩 | 鼻中隔、 鼻肌翼部後面 | 上脣動脈 | 向下移動鼻中隔 | ||
提上脣鼻翼肌(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 上頷骨額突 | 鼻孔與上脣 | 上脣動脈 | 收鼻翼、張鼻孔、提上脣、 | ||
鼻肌(Nasalis) | ||||||
# 橫部(Transverse part) | 犬齒牙根 | 鼻外軟骨 | 上脣動脈 | 顏面神經頰支 [CNVII] | 壓縮鼻孔 | 翼部 |
# 翼部(Alar part) 擴鼻肌(Dilator naris) |
外側門齒牙槽、 大翼軟骨、小翼軟骨 | 鼻孔邊緣的皮膚 | 擴張鼻孔 | 橫部 |
口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caninus) | 上頷骨 | 蝸軸 | 顏面動脈 | 顏面神經頰支 [CNVII] | 上提嘴角(微笑) | |
顴大肌(Zygomaticus major) | 顴骨接近上頷骨處 | 上提、外拉嘴角 | ||||
顴小肌(Zygomaticus minor) | 上脣皮膚 | 上提上脣 | ||||
提上脣肌(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 上頷骨眼眶內下緣 | 上脣皮膚及肌肉 | 上脣動脈 | 上提上脣 | ||
口輪匝肌(Orbicularis oris) | 上頷骨與下頷骨 | 嘴脣四周的皮膚 | 上脣動脈、下脣動脈 | 噘嘴 | ||
笑肌(Risorius) | 腮腺 筋膜 | 蝸軸 | 顏面動脈 | 外拉嘴角 | ||
頰肌(Buccinator) | 上頷骨牙槽突、 下頷骨翼下頷縫 | 口輪匝肌纖維 | 頰動脈 | 拉伸臉頰、將臉頰內表面壓向牙齒,輔助咀嚼 | ||
降口角肌(Depressor anguli oris)(triangularis) | 下頷骨結節 | 蝸軸 | 顏面動脈 | 顏面神經下頷支 [CNVII] | 下拉嘴角(撇嘴) | |
降下脣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 下頷骨斜線上, 頦孔及聯合之間 | 下脣表皮、口輪匝肌纖維、對側降下脣肌 | 下脣動脈 | 下拉下脣 | ||
頦肌 | 下頷骨前端 下排外側門齒牙槽 | 下巴皮膚 | 上拉、皺起下巴皮膚,前伸下脣 |
軟顎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張顎帆肌 (Tensor veli palatini) | 蝶骨內翼板 | 顎腱膜 | 顎大動脈(上游為上頷動脈) 顎升動脈(上游為顏面動脈) | 翼內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張開軟顎,幫助吞嚥 | |
提顎帆肌 (Levator veli palatini) |
顳骨、耳咽管 | 顏面動脈 | 迷走神經咽神經叢 [CNX] | 上提軟顎 | ||
顎舌肌 (Palatoglossus) | 顎腱膜 | 舌 | 上提舌根,參與呼吸 | |||
顎咽肌 (Palatopharyngeus) | 顎腱膜及硬顎 | 甲狀軟骨上緣 (與縮咽肌融合) |
拉動咽及喉,幫助呼吸 | |||
懸壅垂 (Palatine uvula) | 硬顎 | 懸壅垂的軟組織 | 顎大動脈(上游為上頷動脈) 顎升動脈(上游為顏面動脈) | 小舌的移動與變形 |
咀嚼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嚼肌(Masseter) | 下頷骨 顴弓下緣前三分之二 | 下頷骨角及嚼肌結節 | 嚼肌動脈 | 嚼肌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上提、前移下頷骨(闔嘴) 向上收回頸部皮膚 | 頸闊肌 |
顳肌(Temporalis) | 頂骨顳線 | 下頷骨冠狀突 | 深顳動脈 | 顳深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上提、後移下頷骨(闔嘴) 向上收回頸部皮膚 | |
內翼肌(Medial pterygoid) | 深頭:外翼板內側 淺頭:顎骨錐狀突與上頷粗隆 | 下頷角內側 | 上頷動脈翼支 | 翼內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上提、前移下頷骨(闔嘴) 側移下頷 | |
外翼肌(Lateral pterygoid) | 蝶骨大翼與外翼板 | 下頷骨髁突 | 翼外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下拉、前移下頷骨(張嘴) 側移下頷 |
舌外在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顎舌肌(Palatoglossus) | 顎腱膜 | 舌 | 舌動脈 | 迷走神經 [CNX]、副神經 | 上提舌根,參與呼吸 | |
莖突舌肌(Styloglossus) | 顳骨莖突 | 舌下神經 [CNXII] | 上提、後拉舌部 | 頦舌肌中下層 | ||
頦舌肌(Genioglossus) | 下頷骨頦棘上方下頷聯合處 | 舌底部、舌骨體 | 上:將舌尖往後下方拉 中:下拉舌部 下:後拉舌部 | |||
舌骨舌肌(Hyoglossus) | 舌骨本體及大角 | 舌部側面 | 舌動脈 頸外動脈 | 下拉舌部 | ||
軟骨舌肌(Chondroglossus) | 舌骨本體及小角 | 舌內在肌的纖維 | 下拉舌部(與舌骨舌肌協同) |
舌內在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上舌縱肌 (Superior longitudinal lingualis) | 從舌中隔至靠近會厭處 | 舌邊緣 | 舌動脈 | 舌下神經 [CNXII] | 縮舌、上提舌尖及舌外緣 | |
舌橫肌(Transversus linguae) | 舌中隔 | 舌兩側 | 窄舌且不延長 | |||
下舌縱肌 (Inferior longitudinal lingualis) | 舌根 | 舌尖 | 縮舌、後拉,下拉舌尖 | |||
舌垂直肌(Verticalis linguae) | 舌根 | 舌下表面邊緣 | 寬舌、壓平舌面 |
頸部
頸部位於頭部、胸部和上肢之間,支撐頭部,並做出各種動作。依照位置,頸部肌肉主要可分為九個部分:
- 鎖骨上表淺的頸闊肌與胸鎖乳突肌。
- 脊椎前(Prevertebral)肌肉,位置較深,主要幫助點頭。
- 脊椎外側,包含提高肋骨的斜角肌群以及提高肩胛骨的提肩胛肌。
- 脊椎後的肌肉,大多延伸到背部。
- 枕下肌群,其中三條圍成枕下三角(Suboccipital triangle)。
- 舌骨上肌群,在吞嚥時提高舌骨。
- 舌骨下肌群,在吞嚥後降低舌骨。
- 咽部肌肉,主要功能為幫助吞嚥。
- 喉部肌肉,主要功能為調整聲帶鬆緊,以改變發聲頻率。
位置 | 肌肉名稱 |
---|---|
鎖骨上 | 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
脊椎前 | 頭前直肌、頭側直肌、頭長肌、頸長肌 |
脊椎外 | 斜角肌(前、中、後)、提肩胛肌 |
脊椎後 | 頭夾肌、最長肌、頭半棘肌 |
枕下肌群 | 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頭上斜肌、頭下斜肌 |
舌骨上 | 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顎舌骨肌、頦舌骨肌 |
舌骨下 | 甲舌骨肌、胸舌骨肌、胸甲肌、肩胛舌骨肌 |
咽 | 莖突咽肌、耳咽管咽肌、上咽縮肌、中咽縮肌、下咽縮肌 |
喉 | 環甲肌、環杓後肌、環杓外側肌、杓斜肌(杓會厭肌)、杓横肌、甲杓肌(聲帶肌、甲狀會厭肌) |
鎖骨上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頸闊肌 (Platysma) | 下頷骨基部 | 鎖骨下緣及胸部筋膜 | 頷下動脈分支 鎖骨上動脈分支 | 顏面神經頸支 [CNVII] | 拉緊頸部與部分胸部皮膚、 降低下頷、外下拉動嘴角 | 嚼肌、顳肌 |
胸鎖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SCM) | 胸骨頭:胸骨柄 鎖骨頭:鎖骨內側部分 |
顳骨乳突部、枕骨上項線 | 枕動脈 上甲狀腺動脈 耳後動脈 | 運動:副神經 感覺:頸神經叢 | 單側收縮:向對側轉頭,向同側歪頭 雙側收縮:點頭;提胸鎖,輔助用力呼吸 |
脊椎前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頭前直肌 (Rectus capitis anterior) | 寰椎 | 枕骨 | 椎動脈、咽升動脈 | C1~C2 | 從寰樞關節點頭 | |
頭側直肌 (Rectus capitis lateralis) | 寰椎橫突上表面 | 枕骨頸靜脈突下表面 | 椎動脈、咽升動脈、 枕動脈 | 從寰樞關節向同側歪頭 | 對側頭側直肌 | |
頭長肌(Longus capitis) | 第4-6頸椎橫突前表面 | 枕骨基底部 | 椎動脈、頸升動脈 | C1~C4 | 從寰樞關節點頭 | |
頸長肌(Longus colli) | 第3-6頸椎橫突 | 寰椎前弓 | 椎動脈、咽升動脈 | C2~C6 | 點頭 |
脊椎外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前斜角肌(Scalenus anterior) | 第3-6頸椎 | 第一肋 | 頸升動脈 上游為下甲狀腺動脈 | C5~C6的腹枝 | 固定頸部時:上提第一肋,輔助用力呼吸 固定肋骨時:點頭、歪頭、向對側轉頭 | |
中斜角肌(Scalenus medius) | 第2-6頸椎 | 第一肋 | C3~C8的腹枝 | 固定頸部時:上提第一肋,輔助用力呼吸 固定肋骨時:向對側轉頭 | ||
後斜角肌(Scalenus posterior) | 第4-6頸椎 | 第二肋 | 頸升動脈、頸橫動脈 | C6~C8的腹枝 | 固定頸部時:上提第二肋,輔助用力呼吸 固定肋骨時:向同側轉頭 | |
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 | 第3-6頸椎橫突後方結節 | 肩胛骨內緣上段 | 肩胛背動脈 | C3、C4、 肩胛背神經(C5) | 提肩胛骨、聳肩、降肩臼 | 前鋸肌 |
脊椎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頭夾肌(Splenius capitis) | 第7頸椎到第6胸椎的棘突 項韌帶 | 乳突 | 深頸動脈、枕動脈 | C3、C4 | 抬頭、轉頭、向同側歪頭 | |
頭最長肌(Longissimus capitis) | 第4-7頸椎的關節突 第1-5胸椎的橫突 | 乳突後緣 | 椎動脈、深頸動脈、枕動脈、頸橫動脈 | C6~T4的背枝 | 單側:向同側歪頭 雙側:伸直脊柱 | |
頭半棘肌(Semispinalis capitis) | 第4-6頸椎的關節突 第7頸椎及第1-7胸椎的橫突 | 上下項線之間的枕骨 | 枕動脈 | 枕大神經(C2) | 抬頭 | |
枕下
下表標記粗體的肌肉為枕下三角的三條邊。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頭後小直肌 (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inor) | 寰椎前弓結節 | 枕骨大孔至下項線間的表面 | 椎動脈、枕動脈 | 枕下神經背側分支 | 主要功能為感覺受器,兼具抬頭 | |
頭後大直肌 (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 | 樞椎棘突 | 枕骨下項線(靠內側) | 枕下神經 (C1背枝) | 抬頭、往側後方移動頭、同側轉頭 | ||
頭上斜肌 (Obliquus capitis superior) | 寰椎側塊 | 枕骨下項線(靠外側) | 抬頭、往側後方移動頭 | |||
頭下斜肌 (Obliquus capitis inferior) | 樞椎棘突 | 寰椎側塊 | 抬頭、往側後方移動頭、同側轉頭 |
舌骨上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二腹肌(Digastric) | 前腹:下頷骨二腹肌窩 後腹:顳骨乳突 |
舌骨小角上的腹中腱 | 前腹:顏面動脈頷下支 後腹:枕動脈 |
前腹:下頷神經 [CNV3] (經下頷舌骨神經) 後腹:顏面神經 [CNVII] |
在嚼肌及顳肌放鬆時開嘴 | |
莖突舌骨肌(Stylohyoid) | 顳骨莖突 | 舌骨大角 | 枕動脈 | 顏面神經 [CNVII] | 吞嚥時上提舌骨 | |
下顎舌骨肌(Mylohyoid) | 下頷骨下顎舌骨線 | 舌骨咽裂 | 牙槽下動脈 下顎舌骨支 | 下頷舌骨神經 上游為下頷神經 [CNV3] | 上提口腔底及舌骨 下拉下頷骨 | |
頦舌骨肌(Geniohyoid) | 下頷聯合 | 舌骨體前表面 | 舌動脈 | C1(經 舌下神經) | 吞嚥時上提舌骨及舌 |
舌骨下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甲舌骨肌(Thyrohyoid) | 甲狀軟骨 | 舌骨 | 上甲狀腺動脈 | C1 | 下拉舌骨 | |
胸舌骨肌(Sternohyoid) | 胸骨柄 | 舌骨 | 頸襻 | 下拉舌骨 | ||
胸甲肌(Sternothyroid) | 胸骨柄 | 甲狀軟骨 | 下拉喉,略微下拉舌骨 | |||
肩胛舌骨肌(Omohyoid) | 肩胛骨上緣 | 舌骨 | 下甲狀腺動脈 | 下拉喉,下拉、側移舌骨 |
咽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莖突咽肌(Stylopharyngeus) | 顳骨莖突 | 甲狀軟骨 | 咽升動脈咽支 | 舌咽神經 [CNIX] | 上提咽與喉,幫助吞嚥 | |
耳咽管咽肌 (Salpingopharyngeus) | 耳咽管軟骨 | 顎咽肌後側肌束 | 迷走神經 [CNX] 副神經 [CNXI] | 上提鼻咽 | ||
上縮咽肌 (Constrictor pharyngis superior) | 內翼板、翼下頷裂、 上頷牙槽突 | 咽裂、咽結節 | 咽升動脈 舌動脈扁桃支 | 迷走神經咽神經叢 [CNX] | 吞嚥 | |
中縮咽肌 (Constrictor pharyngis medius) | 舌骨 | 咽裂 | 咽升動脈咽支 | |||
下縮咽肌 (Constrictor pharyngis inferior) | 環狀軟骨、甲狀軟骨 | 咽上神經外咽支 上游為迷走神經 [CNX] |
喉
環甲肌與環杓後肌主要使聲音變高,其他肌肉則主要使聲音變低。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環甲肌(Cricothyroid) | 環狀軟骨前側及外側 | 甲狀軟骨下角及甲板 | 喉上動脈、環甲動脈 | 咽上神經咽外支 上游為迷走神經 [CNX] | 拉長、拉緊聲帶,使聲音變高變尖 | 甲杓肌群 |
環杓後肌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 環狀軟骨後側 | 杓狀軟骨肌肉突 | 喉上動脈、喉下動脈 | 喉返神經 上游為迷走神經 [CNX] | 外展、外旋杓狀軟骨,將聲帶向前、向外拉,以打開聲門裂 | 環杓外側肌 杓肌群 |
環杓外側肌 (Lateral cricoarytenoid) | 環狀軟骨外側 | 內收、內旋杓狀軟骨,將聲帶向後、向內拉,以關閉聲門裂 | 環杓後肌 | |||
杓橫肌(Transverse arytenoid) | 杓狀軟骨單側 | 杓狀軟骨對側 | ||||
杓斜肌(Oblique arytenoid) | 杓狀軟骨肌肉突後方 | 杓狀軟骨尖端、 杓狀會厭襞(瓢會褶) | ||||
杓會厭肌(Aryepiglottic) | 杓狀軟骨尖端 | 會厭軟骨外緣 | ||||
甲杓肌(Thyroarytenoid) | 甲狀軟骨內部前表面 | 杓狀軟骨前表面 | 鬆弛聲帶,使聲音變低變厚 | 環甲肌 | ||
聲帶肌(Vocalis) | 杓狀軟骨肌肉突外側 | 聲帶前段 | ||||
甲狀會厭肌(Thyroepiglottic) | 甲狀軟骨內部前表面 | 杓狀會厭襞(瓢會褶) |
軀幹
軀幹連結頭、頸、上肢和下肢,以橫膈為界,分為上方的胸腔和下方的腹腔。軀幹前面的淺層肌肉主要是胸大肌和腹外斜肌。軀幹前面的深層肌肉主要是肋間外肌和腹直肌。軀幹背部的淺層肌肉主要是斜方肌和背闊肌,背闊肌是上半身最大的肌肉。
位置 | 肌肉名稱 |
---|---|
背部 | 淺層:斜方肌、背闊肌、小菱形肌、大菱形肌、提肩胛肌 夾肌:頭夾肌、頸夾肌 豎脊肌:髂肋肌、最長肌、棘肌 橫棘肌:頭半棘肌、頸半棘肌、背半棘肌、多裂肌、迴旋肌 其他:棘間肌、橫突間肌 |
胸部 | 淺層:胸大肌[lower-alpha 1]、胸小肌、鎖骨下肌、前鋸肌[lower-alpha 2]、胸骨肌 呼吸:肋間肌(肋間外肌、肋間內肌、最內肋間肌)、肋下肌、胸橫肌、提肋肌、前鋸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橫膈 |
腹部 | 前側: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直肌、錐肌、提睾肌[lower-alpha 3] 後側:腰方肌、髂腰肌(腰大肌[lower-alpha 4]、腰小肌[lower-alpha 5])、髂肌 |
骨盆 | 提肛肌(髂尾肌、恥尾肌、恥骨直腸肌)、尾骨肌、直腸尾骨肌 |
會陰 | 臀三角:肛門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肛門內括約肌) 會陰橫肌、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尿道括约肌 |
背部淺層
背部淺層肌肉使肩胛骨移動。主要由肩胛背動脈供血,臂神經叢支配,但斜方肌為例外。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斜方肌 (Trapezius) | 枕外隆凸、上項線、項韌帶、 第1-4頸椎的棘突 | 外三分之一根鎖骨、 肩胛骨肩峰 | 頸橫動脈 可能還有枕動脈 | 副神經 [CNXI] C2-C4 |
單側收縮:頸椎同側側彎,肩胛骨上旋、上移、內移 雙側收縮:頸椎向後伸直 | 頭長肌、頸長肌 菱形肌、胸小肌 背闊肌、前鋸肌 |
項韌帶、 第5頸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 | 肩胛骨肩峰、肩胛棘 | 頸橫動脈 可能還有肩胛上動脈 | 副神經 [CNXI] C4-C6 |
肩胛骨下移,穩定靠近脊柱 | 前鋸肌 | |
第4-12胸椎的棘突、棘上韌帶 | 內側肩胛棘 | 頸橫動脈 可能還有後肋間動脈 | C2-C4 | 肩胛骨上旋、下移、內移 | 菱形肌、提肩胛 前鋸肌 | |
背闊肌 (Latissimus dorsi) | 第6-12胸椎棘上韌帶、 第9-12肋、胸腰筋膜、 髂嵴背側三分之一、 可能還有肩胛下角 | 肱骨結節間溝底部 | 肩胛下動脈(胸背動脈)、肩胛背動脈 可能還有:後肋間動脈、 肱骨後迴旋動脈 | 胸背神經(C6-C8) | 使肱骨內收、內旋、後拉、下拉 (引體向上) 間接使肩胛骨下移 | 三角肌、斜方肌 棘上肌、棘下肌 小圓肌 |
菱形肌(Rhomboid muscles) | ||||||
# 小菱形肌 (Rhomboid minor) | 第6頸椎到第1胸椎的棘突 | 肩胛骨內緣, 肩胛棘以內 | 肩胛背動脈 可能還有:頸橫動脈、 肩胛上動脈、後肋間動脈 | 肩胛背神經 (C4、C5) | 肩胛骨上移、內移 維持肩胛靠近脊柱 | 斜方肌、胸小肌 前鋸肌 |
# 大菱形肌 (Rhomboid major) | 第1-5胸椎的棘突 | 肩胛骨內緣, 肩胛棘與下角之間 | ||||
提肩胛肌 (Levator scapulae) | 第1-4頸椎橫突後方結節 | 肩胛骨上角及內緣 | 肩胛背動脈、頸橫動脈 | C3-C5 肩胛背神經 | 肩胛骨上移、內移,降肩臼 | 斜方肌、胸小肌 前鋸肌 |
背部深層
背部深層肌肉主要分為三群。夾肌最淺,起點在棘突,終點在橫突,負責伸頸。豎脊肌長度最長、規模最大,對抗重力並維持直立姿勢的平衡。橫棘肌最深,起點在橫突,終點在棘突,負責調整脊柱姿勢。其他肌肉還有棘間肌與橫突間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夾肌(Splenii) | ||||||
# 頭夾肌 (Splenius capitis) | 項韌帶 第7頸椎到第6胸椎的棘突 | 枕骨、顳骨乳突 | 主動脈分支或 頸部血管 | C2-C8的背枝 (具體有爭議) | 抬頭、向同側歪頭及轉頭 | |
# 頸夾肌 (Splenius cervicis) | 第3-6胸椎的棘突 | 第1-3頸椎的橫突 | 頸橫動脈 枕動脈 | C1-C8 (具體有爭議) | 單側收縮:頸部側彎、同側轉頭 雙側收縮:抬頭 | |
豎脊肌群(Erector spinae) | ||||||
# 髂肋肌(Iliocostalis) | 第11胸椎到第5腰椎的棘突、 胸腰筋膜、薦骨、髂嵴 | 肋骨 | 薦外動脈 | C3-L1背枝 | 單側收縮:脊柱側彎 雙側收縮:伸直脊柱,仰頭直立 | 腹直肌 |
# 最長肌(Longissimus) | 第1胸椎到第5腰椎的橫突 | 顳骨乳突、第5頸椎到第12胸椎的橫突 | C1-S2背枝 | |||
# 棘肌(Spinalis) | 第7頸椎到第2腰椎的棘突 | 第2頸椎到第4(或6)胸椎的棘突 | ||||
橫棘肌群(Transversospinales) | ||||||
# 頭半棘肌 (complexus) (Semispinalis capitis) | 第4-6頸椎的關節突、 第7頸椎到第6胸椎的橫突 | 枕骨上下項線之間 | 枕大神經 | 單側收縮:輕微轉身 雙側收縮:抬頭 | ||
# 頸半棘肌 (colli) (Semispinalis cervicis) | 第1-5(6)胸椎的橫突 | 第2-5頸椎的棘突 | C2-T12背枝 | |||
# 背半棘肌 (dorsi) (Semispinalis thoracis) | 第6-10胸椎的橫突 | 第6頸椎到第4胸椎的棘突 | ||||
# 多裂肌(Multifidus) | 薦骨、豎脊肌腱膜、髂嵴、 後上髂棘(PSIS) | 第3頸椎到第5腰椎的棘突 | C2-L5背枝 | 穩定脊柱局部動作 | ||
# 迴旋肌(Rotatores) | 第2-12胸椎的橫突 | 第1-11胸椎的椎板外下緣 | 脊神經背枝 | 調整脊柱姿勢 | ||
其他 | ||||||
棘間肌(Interspinales) | 第3頸椎到第5腰椎的棘突 有時薦骨頂部也有 | 第2頸椎到第4腰椎的棘突 有時第5腰椎橫突也有 | C1-L5背枝 | 屈、伸、旋轉脊柱 | ||
橫突間肌(Intertransversarii) | 第2頸椎到第5腰椎的橫突 | 第1頸椎到第4腰椎的橫突 | 穩定脊柱,能微微外屈軀幹 |
胸部淺層
胸部淺層肌肉形成胸壁(Thoracic wall),拉動肩帶及肱骨等上肢近端結構。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 鎖骨頭: 鎖骨內半段前表面 | 肱骨結節間溝,靠近大結節 | 胸肩峰動脈胸肌支 胸上動脈 前肋間動脈 | 胸外神經(C5-C6) | 肱骨內收、內旋、前屈 | 棘上肌 棘下肌 小圓肌 三角肌 肱二頭 |
胸肋頭: 胸骨前表面、第1-6/7肋軟骨 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鞘前側 | 肱骨結節間溝,靠近小結節 | 胸外神經(C5-C7)、胸內神經(C8-T1) | 肱骨內收、內旋、後伸 | |||
腹直肌鞘前側 | 肱骨結節間溝,靠近小結節 | 胸內神經(C8-T1) | 肩胛骨下移,輔助呼吸 肱骨內收、內旋、後伸 | |||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 第3-5肋上緣及腹側, 靠近肋軟骨 | 肩胛骨喙突 | 胸外神經、胸內神經(C6-T1) | 肩胛骨下移、內移 固定肩胛骨時可以抬肋,輔助呼吸 | 提肩胛 前鋸肌 | |
鎖骨下肌(Subclavius) | 第一肋上側,靠近軟骨 | 鎖骨下溝,靠近肩峰 | 胸肩峰動脈鎖骨支 | 鎖骨下神經(C5-C6) | 鎖骨下移,輔助呼吸 | |
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 | 第1-9肋 | 肩胛骨腹側內緣,上角下角之間 | 上部:胸外動脈 下部:胸背動脈 |
長胸神經 (臂神經叢根部:C5、C6、C7) | 肩胛骨前外移,輔助上旋 與肋骨形成腋下內壁 | 菱形肌 斜方肌 背闊肌 |
胸骨肌(Sternalis) | 胸骨柄或鎖骨 | 劍突、胸筋膜、肋骨及肋軟骨、腹直肌鞘 | 胸外神經、胸內神經、 肋間神經 | 可能與本體感覺有關 |
胸部深層
胸部深層肌肉與呼吸運動有關。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肋間肌(Intercostales) | ||||||
# 肋間外肌 (Intercostales externi) | 第1-11肋下緣 | 第2-12肋上緣 | 肋間動脈、肌膈動脈、 胸內動脈 | 肋間神經(T1-T11) | 上提胸廓以吸氣 | 肋間內肌 |
# 肋間內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 | 穩定胸廓 | 肋間外肌 | ||||
# 最內肋間肌 (Intercostales intimi) | 上提胸廓 | |||||
肋下肌 (Subcostales) | 肋骨內表面 | 起點下二或三根肋骨的內表面,靠近肋骨角 | 肋間神經 | 下拉肋骨以幫助呼氣 | ||
胸橫肌 (Transversus thoracis) | 第(9)10-12肋軟骨、 胸骨體、劍突 | 第2-6肋軟骨 | 肋間神經(T2-T7) | 下拉胸廓以幫助呼氣 | ||
提肋肌 (Levatores costarum) | 第7頸椎到第12胸椎橫突下緣 | 肋骨上緣 | 肋間神經 (C8-T11背枝) | 輔助上提胸廓 | ||
後鋸肌(Serratus posterior muscles) | ||||||
# 上後鋸肌 (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 項韌帶、 第7頸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 | 第2-5肋骨上緣 | 肋間動脈 | 第1-5肋間神經 | 上提胸廓以幫助吸氣 | |
# 下後鋸肌 (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 | 第7胸椎到第11腰椎 | 第9-12肋骨下緣 | 第6-12肋間神經 | 下拉胸廓以幫助呼氣 | ||
橫膈(Diaphragm) | 體壁、橫行中隔 | 心包膈動脈、肌膈動脈、膈上動脈、膈下動脈 | 膈神經、肋間神經 | 拉大胸腔以吸氣 |
腹部
腹部肌肉大致分為前側的腹壁肌肉與後側的腰部肌肉。
相較於胸部擁有肋骨圍成的肋籠支架,腹壁僅由扁平的肌肉形成,肌腱在腹部正中央融合,形成腹白線。腹壁肌肉由淺至深(由前而後)依序為:
- 腹外斜肌:不規則四邊形,扁平而寬,由上腹外側通到下腹內側。
- 腹內斜肌:三角形,面積比外斜肌小,厚度也較薄,由下腹外側通到上腹內側。
- 腹横肌:三角形,扁平,纖維走向水平向內。
- 腹直肌:扁平而長,由下而上,與錐肌共同被腱膜形成的腹直肌鞘所包圍。
腰部肌肉組成腹膜腔的後壁,包含腰方肌、腰大肌、腰小肌與髂肌(或稱胯肌),後三者統稱髂腰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腹外斜肌 (Abdominal external oblique) | 第5-12肋骨外表面 | 腹白線、恥骨結節、 髂嵴前半段 | 後下肋間動脈、肋下動脈、 旋髂深動脈 | 運動:肋間神經(T7-T11)、肋下神經 感覺:胯下腹神經 | 單側:腰屈向同側,軀幹轉向對側 雙側:彎腰、擠壓臟壁、呼氣 | |
腹內斜肌 (Abdominal internal oblique) | 髂嵴前三分之二、髂恥弓、 胸腰筋膜 | 上三分之二:第7-12肋下緣 下三分之一:腹白線、恥嵴 | 後下肋間動脈、肋下動脈、 腹壁上動脈、腹壁下動脈、 旋髂淺動脈、旋髂深動脈、 後方腰動脈 | 肋間神經(T7-T11)、肋下神經、胯下腹神經、胯鼠蹊神經 | 單側:腰屈向同側,軀幹轉向同側 雙側:彎腰、擠壓臟壁、呼氣 | |
腹橫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 第7-12肋軟骨前面、 胸腰筋膜、髂嵴前三分之二、 髂恥弓、腹股溝韌帶 | 腹白線、內斜肌腱膜、 恥嵴 | 單側:軀幹轉向同側 雙側:擠壓臟壁、呼氣 | |||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 恥骨聯合、恥嵴 | 劍突、第5-7肋軟骨 | 腹壁上動脈、腹壁下動脈[5] | 肋間神經、肋下神經 | 彎腰、擠壓臟壁、呼氣 | 豎脊肌 |
錐肌(Pyramidalis) | 腹白線 | 腹壁下動脈 | 肋下神經 | 拉長腹白線 | ||
腰方肌 (Quadratus lumborum) | 髂嵴、髂腰韌帶 | 第12肋下緣、 第1-4腰椎的橫突 | 腰動脈、薦正中動脈、 髂腰動脈、肋下動脈 | 肋下神經、 L1-L4的腹枝 | 單側:軀幹轉向同側 雙側:伸腰、吐氣時屈第12肋 | |
髂腰肌(Iliopsoas) | ||||||
# 腰大肌(Psoas major) | 第12胸椎到第5腰椎的椎體、 橫突及椎間盤[6] | 股骨小轉子 | 髂腰動脈 | 腰神經叢 (L1-L3的腹枝)[7] |
單側:腰側彎,屈、外旋大腿 雙側:仰臥起坐 | 臀大肌 、大腿後腔室 |
# 腰小肌(Psoas minor) | 第11胸椎到第1腰椎的側面、 椎間盤[6] | 恥骨梳、髂恥隆凸 | 髂腰動脈、腰動脈 | L1 | 微屈軀幹 | |
# 髂肌(Iliacus) | 髂窩、薦骨[6] | 股骨小轉子及骨幹、 腰大肌腱[6] | 股動脈內側迴旋支、 髂腰動脈 | 股神經(L2、L3)[7] | 仰臥起坐、屈大腿[8] |
骨盆
骨盆底(Pelvic floor)由尾骨肌(Coccygeus)與提肛肌(Levator ani)組成。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尾骨肌(Coccygeus) | 薦棘韌帶 | 尾骨 | 膀胱下動脈、臀下動脈、陰部動脈 | S3-S4 或 S4-S5 | 關閉骨盆出口後部 | |
提肛肌(Levator ani) | ||||||
# 髂尾肌(Iliococcygeus) | 坐骨棘、骨盆筋膜腱弓後部 | 尾骨、肛尾裂 | 臀下動脈 | 直腸下神經(S3、S4) (上游為陰部神經) 提肛神經(S4) 尾神經叢(S4、S5) |
支撐骨盆腔內器官 | |
# 恥尾肌(Pubococcygeus) | 恥骨後表面、閉孔筋膜前部 | 薦骨、尾骨 | 控制排尿、 性高潮時縮肛 | |||
# 恥骨直腸肌(Puborectalis) | 恥骨聯合下段 | 直腸後方中線吊索(midline sling) | S3、提肛神經(S4) | 抑制排便 |
會陰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肛門括約肌(Sphincter ani) | ||||||
外肛門括約肌 (Sphincter ani externus) | - | - | 直腸下動脈 | 直腸下神經(S4) (上游為陰部神經) | 關閉肛管及肛門 | |
內肛門括約肌 (Sphincter ani internus) | - | - | 陰部神經 | |||
會陰淺凹(Superficial perineal pouch) | ||||||
會陰淺橫肌 (Transversus perinei superficialis) | 坐骨粗隆前表面 | 會陰中點 | 會陰動脈 | 陰部神經 | 限制尿道與陰道, 防止漏尿 | |
球海綿體肌 (Bulbospongiosus) | 會陰裂 | - | 夾住女性陰道 排空男性尿道 | |||
坐骨海綿體肌 (Ischiocavernosus) | 坐骨粗隆 | 陰蒂腳或陰莖腳 | 輔助球海綿體肌 | |||
會陰深凹(Deep perineal pouch) | ||||||
會陰深橫肌 (Transversus perinei profundus) | 坐骨枝 | 對側會陰深橫肌 | 會陰動脈 | 陰部神經 | 限制尿道與陰道 支撐骨盆底 | |
尿道括約肌(Sphincter urethrae) | 恥骨下枝與坐骨連接處,以及鄰近筋膜 | 陰部神經會陰支(S2-S4) | 限制尿道,防止漏尿 |
上肢
上肢的肌肉分為軀幹、肩部、手臂、手掌,軀幹的上肢肌肉分布於胸部與背部,手臂的肌肉則分為上臂與前臂。上臂肌肉以肌間隔為界,分為前側、後側兩群。前臂肌肉分布於尺骨和橈骨周圍,亦分前側、後側兩群,其中肌腹多集中在前臂的近端,在遠端則形成細長的肌腱。手掌肌肉皆較為短小,集中於手的掌面,能讓手指運動,完成精細的技巧性動作,可以分為橈側、尺側與掌心三群。
位置 | 肌肉名稱 |
---|---|
背部 | 斜方肌、背闊肌、小菱形肌、大菱形肌、提肩胛肌 |
胸部 | 胸大肌、胸小肌、鎖骨下肌、前鋸肌[lower-alpha 6]、胸骨肌 |
肩 | 三角肌、旋轉肌袖(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大圓肌 |
上臂 | 前側:喙肱肌、肱二頭肌、肱肌 後側:肱三頭肌、肘肌 |
前臂 | 前側第一層:旋前圓肌、掌長肌、橈側屈腕肌、尺側屈腕肌 前側第二層:屈指淺肌 前側第三層:屈指深肌、屈拇長肌 前側第四層:旋前方肌 後側淺層:肱橈肌、橈側伸腕短肌、橈側伸腕長肌、伸指肌、伸小指肌、尺側伸腕肌 後側深層:旋後肌、外展拇長肌、伸拇短肌、伸拇長肌、伸食指肌 |
手掌 | 橈側:大魚際肌(外展拇短肌、屈拇短肌、拇指對掌肌)、內收拇肌 尺側:小魚際肌(外展小指肌、屈小指短肌、小指對掌肌)、掌短肌 掌心:蚓狀肌、手掌骨間肌、手背骨間肌 |
關於軀幹上的上肢肌肉,請參見人體肌肉列表#背部與人體肌肉列表#胸部。
肩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三角肌(Deltoid) | 鎖骨、肩峰、肩胛棘 | 肱骨三角肌粗隆 | 肱骨後迴旋動脈 | 腋神經 | 外展、屈、伸肩胛骨 | 背闊肌 |
大圓肌(Teres major) | 肩胛骨下角後表面 | 肱骨結節間溝內側脣 | 肩胛下動脈、 肩胛迴旋動脈 | 下肩胛下神經(C5、C6) | 內旋肱骨 | |
旋轉肌袖(Rotator cuff) | ||||||
#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 肩胛骨肩胛下窩 | 肱骨小結節 | 肩胛下動脈 | 上肩胛下神經、下肩胛下神經(C5、C6) | 內旋肱骨、穩定肩部 | 棘下肌、小圓肌 |
# 棘上肌(Supraspinatus) | 肩胛骨棘上窩 | 肱骨大結節上關節面 | 肩胛上動脈 | 肩胛上神經 | 外展、穩定肱骨 | 棘下肌、小圓肌、 胸大肌、背闊肌 |
# 棘下肌(Infraspinatus) | 肩胛骨棘下窩 | 肱骨大結節中關節面 | 肩胛上動脈、 肩胛迴旋動脈 | 外旋、內收、穩定肱骨 | 肩胛下肌、棘上肌、 胸大肌、背闊肌 | |
# 小圓肌(Teres minor) | 肩胛骨外緣 | 肱骨大結節下關節面 | 肱骨後迴旋動脈、 肩胛迴旋動脈 | 腋神經 | 外旋、內收肱骨 |
上臂
上臂的肌肉由內外肌間隔分為前側、後側兩群。
上臂前側
上臂前側的肌肉由肌皮神經支配。最主要的淺層肌肉是肱二頭肌,肱二頭肌是梭形長肌,起點有兩個頭,因而得名。最主要的深層肌肉是肱肌,位於肱二頭肌的深面,屈肘關節,使前臂運動。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 肩胛骨喙突 | 肱骨中段內側 | 肱動脈 | 肌皮神經(外索:C5-C7) | 肱骨內收、內旋、前屈 | |
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 長頭:肩胛骨肩臼上結節 | 橈骨粗隆、二頭肌腱膜 | 前臂旋後、屈肘, 協助肩內旋、外展、前屈 | 旋前圓肌、旋前方肌 肱三頭肌、三角肌 棘下肌、小圓肌 | ||
短頭:肩胛骨乌喙突 | 橈骨粗隆、二頭肌腱膜 | 前臂旋後、屈肘, 協助肩內旋、內收 | ||||
肱肌(Brachialis) | 肱骨遠端三分之二前表面 | 尺骨冠狀突、尺骨粗隆 | 橈返動脈 | 橈神經(後索:C5-C6) 肌皮神經(外索:C5-C7) | 屈肘 | 肱三頭肌、肘肌 |
上臂後側
上臂肌後群的肌肉由橈神經支配。最主要的肌肉是肱三頭肌,作用是伸展肘關節。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 | 長頭:肩胛骨肩臼下結節 外側頭:肱骨後側,橈溝以外 內側頭:肱骨後側,橈溝以內 | 尺骨鷹嘴突 | 肱深動脈 | 橈神經 (C6-C8) | 伸肘 長頭:肱骨內收、後伸 |
肱二頭肌、肱肌 胸大肌、三角肌 棘上肌、棘下肌 |
肘肌(Anconeus) | 肱骨外上髁及肘關節囊背側 | 尺骨近端背面、鷹嘴突外側 | 肱深動脈、骨間返動脈 | 伸肘、前臂旋前時外展 |
前臂前側
前臂前側的肌肉為屈肌群,包含屈肘、屈腕、屈指、旋前前臂等功能,共有9塊。主要發源自肱骨遠端內側,並大多由正中神經支配,但有例外。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旋前圓肌 (Pronator teres, PT) | 肱骨頭:肱骨內上髁(屈肌共用肌腱) 尺骨頭:尺骨冠狀突 | 橈骨旋前結節 | 尺動脈、 橈動脈 | 正中神經 | 旋前前臂、屈肘 | 肱二頭肌、 旋後肌 |
橈側屈腕肌 (Flexor carpi radialis, FCR) | 肱骨內上髁(屈肌共用肌腱) | 第二掌骨、第三掌骨基底 | 橈動脈 | 屈腕、外展腕 | 橈側伸腕短肌、橈側伸腕長肌 | |
掌長肌 (Palmaris longus, PL) | 掌腱膜 | 尺動脈 | 屈腕 | 橈側伸腕短肌、橈側伸腕長肌、尺側伸腕肌 | ||
尺側屈腕肌 (Flexor carpi ulnaris, FCU) | 豌豆骨、鉤骨、 第五掌骨基底 | 尺神經肌肉支 | 屈腕、內收腕 | 尺側伸腕肌 | ||
屈指淺肌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 | 肱骨內上髁(屈肌共用肌腱) 部分橈骨與尺骨 | 2-4指中節指骨基部 | 正中神經 | 屈指,以屈近端指間關節(PIPJ)為主 | 伸指肌 | |
屈指深肌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FDP) | 尺骨 | 遠端指節 | 骨間前動脈 | 外腹:骨間前神經 (正中神經) 內腹:尺神經肌肉支 |
屈腕、屈指 | |
屈拇長肌 (Flexor pollicis longus, FPL) | 橈骨掌面中央、骨間膜 | 拇指遠端指節基部 | 骨間前神經(正中神經)(C8、T1) | 屈拇指 | 伸拇短肌、 伸拇長肌 | |
旋前方肌 (Pronator quadratus, PQ) | 尺骨內前表面 | 橈骨外前表面 | 微弱的前臂旋前 | 肱二頭肌、 旋後肌 |
前臂後側
前臂後側的肌肉為伸肌群,包含伸肘、伸腕、伸指、旋後前臂等功能,共有10塊。主要發源自肱骨遠端外側,由橈神經及其下游骨間後神經支配。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伸肌可變帶(Mobile wad) | ||||||
# 肱橈肌 (Brachioradialis) | 肱骨外髁上嵴 | 橈骨莖突 | 橈返動脈 | 橈神經 | 屈前臂,於前臂旋前狀態下旋後,前臂旋後狀態下旋前 | |
# 橈側伸腕長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ECRL) | 第二掌骨基部 | 橈動脈 | 伸腕、外展腕 | 橈側屈腕肌 | ||
# 橈側伸腕短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ECRB) | 肱骨外上髁前表面(伸肌共用肌腱) | 第三掌骨基部 | 骨間後神經 (C7、C8) | |||
伸指肌(Extensor digitorum, ED) | 肱骨外上髁(伸肌共用肌腱) | 第2–5指骨 | 骨間後動脈 | 伸手、伸指 | 屈指淺肌、 屈指深肌 | |
伸小指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 EDM) | 肱骨外上髁前表面(伸肌共用肌腱) | 近節指骨基部背側的伸肌擴張 | 伸小指 | 屈小指短肌 | ||
尺側伸腕肌 (Extensor carpi ulnaris, ECU) | 肱骨外上髁(伸肌共用肌腱)、尺骨 | 第五掌骨 | 尺動脈 | 伸腕、內收腕 | 尺側屈腕肌 | |
以上為淺層肌肉,以下為深層肌肉。 | ||||||
旋後肌(Supinator) | 肱骨外上髁、尺骨旋後嵴、橈副韌帶、橈骨環狀韌帶 | 橈骨骨幹近端外側 | 橈返動脈 | 骨間後神經 (C7、C8) | 旋後前臂 | 旋前圓肌、 旋前方肌 |
伸食指肌(Extensor indicis, EI) | 尺骨 | 食指伸肌擴張 | 骨間後動脈 | 伸食指、伸腕 | ||
解剖鼻煙盒(Anatomical snuff box) | ||||||
# 外展拇長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 | 尺骨 | 第一掌骨 | 骨間後動脈 | 骨間後神經 (C7、C8) | 外展、伸拇指 | 內收拇肌 |
# 伸拇短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 | 橈骨、前臂骨間膜 | 拇指近節指骨 | 伸拇指於掌指關節 | 屈拇長肌、 屈拇短肌 | ||
# 伸拇長肌 (Extensor pollicis longus, EPL) | 尺骨、前臂骨間膜 | 拇指遠節指骨 | 伸拇指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 |
手掌
手掌肌肉比其他上肢肌肉來得短小,大致可以分為橈側、尺側和掌心三個部分。這些肌肉可以使手掌和手指的關節屈伸。
手掌橈側
手掌橈側肌肉包含主要由正中神經支配的大魚際肌(Thenar muscles),和尺神經支配的內收拇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外展拇短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APB) | 手屈肌支持帶、手舟骨、大多角骨 | 拇指近端指骨橈骨面、拇指伸肌 | 淺掌弓 | 正中神經 | 外展拇指 | 內收拇肌 |
屈拇短肌(Flexor pollicis brevis, FPB) | 手屈肌支持帶、小多角骨 | 拇指近端指骨 | 淺頭:正中神經 深頭:尺神經深支 | 屈拇指 | 伸拇長肌、 伸拇短肌 | |
拇指對掌肌(Opponens pollicis, OP) | 手屈肌支持帶、大多角骨 | 第一掌骨橈側 | 正中神經 | 對掌拇指 | ||
內收拇肌(Adductor pollicis, AP) | 橫頭:第三掌骨 斜頭:第二、第三掌骨,大多角骨、頭狀骨 | 拇指近端指骨基部內側、尺側種子骨 | 深掌弓 | 尺神經深支(T1) | 於腕掌關節 內收拇指 | 外展拇長肌、 外展拇短肌 |
手掌尺側
手掌尺側肌肉包含小魚際肌(Hypothenar muscles)與掌短肌,皆由尺神經支配。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掌短肌(Palmaris brevis, PB) | 手屈肌支持帶、掌腱膜 | 手掌 | 掌側掌動脈 | 尺神經淺支 | 褶皺手掌皮膚 | |
小指對掌肌(Opponens digiti minimi, ODM) | 手屈肌支持帶、鉤骨鉤突 | 第五掌骨內緣 | 尺動脈 | 尺神經深支(C8、T1) | 前旋第五掌骨, 將小指拉向拇指 | |
屈小指短肌(Flexor digiti minimi, FDMB) | 鉤骨 | 小指 | 屈小指 | 伸小指肌 | ||
外展小指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 ADM) | 豌豆骨 | 小指近端指骨尺側 | 外展小指 |
手掌掌心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蚓狀肌(Lumbrical) | 屈指深肌 | 伸肌擴張 | 淺掌弓、指掌總動脈、深掌弓、掌背動脈 | 橈側:正中神經 尺側:尺神經深支 | 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 | |
手掌骨間肌(Palmar interossei) | 掌骨 | 近端指骨 | 掌側掌動脈 | 尺神經深支 | 內收手指 | 手背骨間肌 |
手背骨間肌(Dorsal interossei) | 背側腕弓、掌側掌動脈 | 外展手指 | 手掌骨間肌 |
下肢
位置 | 肌肉名稱 |
---|---|
髂部 | 髂腰肌(腰大肌[lower-alpha 7]、腰小肌[lower-alpha 8]、髂肌) |
臀部 | 臀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外旋肌群:閉孔內肌、閉孔外肌、梨狀肌、雙子肌(上雙子肌、下雙子肌)、股方肌。 |
大腿 | 前側:縫匠肌、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膝關節肌 後側:大腿後肌群[9](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內側:內收肌群(股薄肌、恥骨肌、閉孔外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內收大肌、內收小肌) |
小腿 | 前側:脛骨前肌、伸拇趾長肌、伸趾長肌、腓骨第三肌 後側淺層:小腿三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蹠肌 後側深層:脛骨後肌、 屈趾長肌、屈拇趾長肌、膕肌[lower-alpha 9] 外側:腓骨肌群(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
足部 | 腳掌第一層:外展拇趾肌、屈趾短肌、外展小趾肌 腳掌第二層:蹠方肌、蚓狀肌 腳掌第三層:屈拇趾短肌、內收拇趾肌、屈小趾短肌 腳掌第四層:腳背骨間肌、腳掌骨間肌 腳背:伸拇趾短肌、伸趾短肌 |
下肢肌肉負責支撐人體,能完成行走、跑動、爬行等各種動作,並維持足弓。
髂部
髂部肌群合稱髂腰肌(Iliopsoas),起點位於脊柱或骨盆,跨越髖關節,止於股骨,由髂腰動脈供血。髂腰肌可以使腰部、髖部前屈和外旋,並在下肢固定時做仰臥起坐。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 腰小肌(Psoas minor) | 第11胸椎到第1腰椎的側面、 椎間盤[6] | 恥骨梳、髂恥隆凸 | 髂腰動脈、腰動脈 | L1 | 微屈軀幹 | 臀大肌、 大腿後腔室 |
# 腰大肌(Psoas major) | 第12胸椎到第5腰椎的椎體、 橫突及椎間盤[6] | 股骨小轉子 | 髂腰動脈 | 腰神經叢 (L1-L3的腹枝)[7] |
單側:腰側彎,前屈、外旋大腿 雙側:仰臥起坐 | |
# 髂肌(Iliacus) | 髂窩、薦骨[6] | 股骨小轉子及骨幹、 腰大肌腱[6] | 股動脈內側迴旋支、 髂腰動脈 | 股神經(L2、L3)[7] | 仰臥起坐、前屈大腿[8] |
臀部
臀部肌肉較為豐隆,隆起形成臀部,支撐上半身。臀大肌位於臀部淺層,其作用是使髖關節旋外,同時它還能伸直軀幹,防止軀幹前傾,以維持身體的平衡。臀中肌位於臀大肌的深面,其作用是使髖關節外展。梨狀肌的作用是使髖關節旋外。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闊筋膜張肌 (Tensor fasciae latae, TFL) | 髂嵴 | 髂脛束 | 主要為旋股外側動脈、臀上動脈 | 臀上神經(L4、L5) | 內旋、前屈大腿,穩定軀幹 | |
臀肌(Gluteal muscles) | ||||||
#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 髂骨臀肌表面、腰筋膜、 薦骨、薦骨結節韌帶 | 股骨臀肌粗隆、髂脛束 | 臀上動脈、臀下動脈 | 臀下神經 (L5-S2) | 外旋、後伸大腿,由髂脛束輔助伸膝,在坐下時對抗重力。 | 髂腰肌 |
# 臀中肌(Gluteus medius) | 髂骨臀肌表面,臀大肌下方 | 股骨大轉子 | 臀上動脈 | 臀上神經(L4-S1) | 外展大腿、抵抗內收 | 外旋肌群 |
# 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 髂骨臀肌表面,臀中肌下方 | |||||
外旋肌群(Lateral rotator group) | ||||||
# 梨狀肌(Piriformis) | 薦骨 | 股骨大轉子 | 臀上動脈、臀下動脈、薦外動脈 | 梨狀肌神經(S1、S2)[10] | 外旋大腿 | 臀中肌 臀小肌 |
# 閉孔內肌 (Obturator internus) | 坐恥支、閉孔膜 | 股骨大轉子內表面 | 閉孔內肌神經(L5-S2) | 外旋、內收大腿, 走路時穩定骨盆 | ||
# 上雙子肌 (Superior gemellus) | 坐骨棘 | 閉孔內肌肌腱 | 外旋大腿 | |||
# 下雙子肌 (Inferior gemellus) | 坐骨隆突 | 股方肌神經(L4-S1) | ||||
# 股方肌 (Quadratus femoris) | 轉子間嵴 | 臀下動脈 | ||||
# 閉孔外肌 (Obturator externus) | 閉孔與閉孔膜 | 股骨大轉子內表面 | 閉孔動脈 | 閉孔神經後支(L3、L4) | 內收、外旋大腿 |
大腿
大腿肌肉分為前、後、內三群,結構比上肢的上臂肌肉略微複雜一些。
大腿前側
大腿前側肌肉起源於髂骨與股骨,由股動脈供血、股神經(L2-L4)支配,皆可使大腿魚髖關節前屈。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縫匠肌(Sartorius) | 骨盆前上髂棘上方 | 脛骨內側的鵝足 | 股動脈 | 股神經 | 盤腿動作:外旋、前屈、外展大腿, 屈膝、內旋小腿 | |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 ||||||
# 股直肌(Rectus femoris) | 骨盆前上髂棘、髖臼髂部骨嵴外表面 | 由髕腱接髕骨及脛骨粗隆 | 股動脈 | 股神經 | 前屈大腿、伸膝 | 大腿後肌 |
# 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 | 股骨大轉子、轉子間線、粗線 | 伸膝 | ||||
# 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 | 股骨前表面 | |||||
# 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 股骨前內表面 | |||||
膝關節肌(Articularis genus) | 股骨遠端 | 膝關節囊 | 股動脈 | 股神經 | 伸膝時上拉膝關節囊 |
大腿後側
大腿後側肌肉稱為大腿後肌(Hamstring),起點以坐骨為主,由坐骨神經支配,可以屈膝及後伸大腿。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 | 長頭:坐骨粗隆 短頭:股骨粗線[11] | 腓骨頭[11],接脛骨外髁 | 臀下動脈、穿動脈、膕動脈 | 長頭:坐骨神經脛部(內側) 短頭:坐骨神經總腓部(外側)[11] | 屈膝加外旋 長頭可以後伸大腿[11] | 股四頭肌 |
半腱肌(Semitendinosus) | 坐骨粗隆[11] | 脛骨鵝足 | 臀下動脈、穿動脈 | 坐骨神經[11]、脛神經(L5-S2) | 屈膝、內旋小腿、後伸大腿[11] | |
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 脛骨內表面[11] | 股深動脈、臀動脈 | 坐骨神經[11] |
大腿內側
大腿內側的肌肉屬於內收肌群,大多起源於恥骨,並由閉孔動脈供血。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為內收大腿。注意內收短肌的起點與股薄肌相同、終點與恥骨肌相同,長度相對較短。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恥骨肌(Pectineus) | 恥骨上支[12] | 股骨小轉子與粗線 | 閉孔動脈 | 股神經與(內側)閉孔神經[12] | 內收、前屈大腿[12] | 臀中肌 臀小肌 |
股薄肌(Gracilis) | 恥骨下支[12] | 脛骨鵝足 | 閉孔神經前支[12] | 內收、前屈大腿,內旋膝蓋[12] | ||
內收長肌(Adductor longus) | 恥嵴下方的恥骨體 | 股骨粗線中三分之一 | 閉孔神經前支[12] | 內收、內旋大腿[12] | ||
內收短肌(Adductor brevis) | 恥骨下支前表面[12] | 股骨小轉子與粗線 | 內收大腿[12] | |||
內收大肌(Adductor magnus) | 內收部:恥骨 垂直部:坐骨粗隆[12] | 內收部:股骨粗線 垂直部:股骨內收結節 | 內收部:閉孔神經後支 垂直部:坐骨神經脛部[12] | 內收大腿 內收部前屈、垂直部後伸[12] |
小腿前側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脛骨前肌 (Tibialis anterior) | 脛骨骨幹 | 內側楔骨與第一蹠骨 | 脛前動脈 | 腓深神經 | 屈腳背、內翻腳掌 | 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腓腸肌、 比目魚肌、蹠肌、脛骨後肌 |
伸拇趾長肌 (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EHL) | 腓骨前外側表面中段、 骨間膜前表面 | 拇趾遠節端骨背側 | 伸拇趾,輔助屈腳背, 微弱內翻腳掌 | 屈拇趾長肌、屈拇趾短肌 | ||
伸趾長肌 (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EDL) | 脛骨外髁、骨間膜上四分之一 | 第2-5趾中節趾骨及遠端趾骨 | 伸腳趾及腳踝 | 屈趾長肌、屈趾短肌 | ||
腓骨第三肌 (Fibularis tertius, FT) | 腓骨遠端前表面 | 第五掌骨背側 | 屈腳背、外翻腳掌 |
小腿後側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小腿三頭肌(Triceps surae) | ||||||
# 腓腸肌(Gastrocnemius) | 股骨外髁、脛骨內髁 | 跟骨 | 腓腸動脈 (源於脛後動脈) | 脛神經(S1-S2) | 屈腳掌、微屈膝 | 脛骨前肌 |
# 比目魚肌(Soleus) | 腓骨、脛骨內緣比目魚肌線 | 跟腱 | 脛神經(L5-S2) | 屈腳掌 | ||
蹠肌(Plantaris) | 股骨外側髁上嵴,比腓腸肌外側頭位置高 | 跟腱內側,位置較深 | 脛神經 | 屈腳掌、屈膝 | ||
以上為淺層肌肉,以下為深層肌肉。 | ||||||
膕肌(Popliteus) | 股骨外髁外表面中央關節面 | 脛骨後側,位置低於髁 | 膕動脈 | 脛神經 | 屈膝、內旋小腿 | |
踝隧道(Tarsal tunnel) | ||||||
# 脛骨後肌(Tibialis posterior) | 脛骨、腓骨 | 足舟骨、內側楔骨 | 脛後動脈 | 脛神經 | 內翻、屈腳掌 | 脛骨前肌 |
# 屈趾長肌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FDL) | 脛骨內側 | 第2-5趾遠端趾骨 | 屈腳趾 | 伸趾長肌、伸趾短肌 | ||
# 屈拇趾長肌 (Flexor hallucis longus, FHL) | 腓骨上三分之一後表面 | 拇趾遠節端骨基底 | 腓動脈 (源於脛後動脈) | 脛神經(S1-S2) | 屈腳趾、屈腳背 | 伸趾長肌 |
小腿外側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腓骨長肌(Fibularis longus, FL) | 腓骨 | 第五掌骨、內側楔骨 | 腓動脈 | 腓淺神經 | 外翻、屈腳掌 | 脛骨前肌 |
腓骨短肌(Fibularis brevis, FB) | 第五掌骨 |
足部
足部的肌肉分布於足背和足底,一共五層。足背肌比較弱小。足底肌與手掌肌肉相似,分為內側、外側和中間3群,但沒有對掌肌。
第一層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外展拇趾肌(Abductor hallucis, AbH) | 跟骨內側突、足屈肌支持帶、足底腱膜 | 拇趾近端趾骨基底內側 | 內蹠神經 | 外展大拇趾 | 內收拇趾肌 | |
屈趾短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 FDB) | 跟骨內側突、足底腱膜 | 第2-5趾中節骨 | 屈第2-5趾 | 伸趾長肌、伸趾短肌 | ||
外展小趾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 ADM) | 足底腱膜 | 小趾 | 外蹠動脈 | 外蹠神經 (S1、S2) | 外展小趾,略微屈 | 屈小趾短肌 |
第二層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蹠方肌(Quadratus plantae) | 跟骨 | 屈趾長肌肌腱 | 外蹠神經 (S1、S2) | 輔助屈趾長肌,以屈遠端趾間關節 | ||
蚓狀肌(Lumbrical) | 第2-5趾近端伸肌擴張內表面 | 外蹠動脈、掌動脈弓、四條蹠動脈 | 1-3:內蹠神經 2-4:外蹠神經 | 維持伸趾間關節 |
第三層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屈拇趾短肌 (Flexor hallucis brevis, FHB) | 楔骨及跟骰韌帶底面、長蹠韌帶 | 內側頭:蹠趾關節內側種子骨、大拇趾基節 外側頭:蹠趾關節外側種子骨、大拇趾基節 |
內蹠神經 | 屈大拇趾 | 伸拇趾長肌 | |
內收拇趾肌 (Adductor hallucis, AdH) | 斜頭:第2-4蹠骨近端 橫頭:蹠趾關節、第3-5趾韌帶 |
大拇趾基節外側、種子骨 | 外蹠神經 | 內收大拇趾 | 外展拇趾肌 | |
屈小趾短肌 (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FDMB) | 第五蹠骨 | 小趾趾骨 | 外蹠神經淺支 | 內收、伸小趾 | 外展小趾肌 |
第四層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腳掌骨間肌(Plantar interossei) | 蹠骨、長蹠韌帶 | 第3-5趾近端趾骨內側 | 掌動脈弓、蹠背動脈 | 外蹠神經 | 內收第3-5趾,支撐橫足弓 | 腳背骨間肌 |
腳背骨間肌(Dorsal interossei) | 蹠骨 | 近端趾骨 | 第1-2:腓深神經外支 第3:外蹠神經深支 第4:外蹠神經淺支 | 外展腳趾 | 腳掌骨間肌 |
第五層(足背)
肌肉 | 起點 | 終點 | 動脈 | 神經 | 動作 | 拮抗 |
---|---|---|---|---|---|---|
伸拇趾短肌(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EHB) | 跟骨 | 大拇趾近端趾骨基底 | 足背動脈 | 腓深神經 | 伸大拇趾 | 屈拇趾短肌 |
伸趾短肌(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 EDB) | 第2-4趾中節骨基底 | 伸第2-4趾 | 屈趾長肌、屈趾短肌 |
圖片
- 人體重要肌肉舉隅(英語)
- 人體前後視肌肉圖(英語)
- 人體重要肌肉舉隅(簡體中文)
- 人體前後視肌肉圖(簡體中文)
註釋
參見
- 人體骨骼列表
- 人體器官列表
參考來源
- Valerius, Klaus-Peter; et al. . KVM- der Medizinverlag. 2014. ISBN 978-3-86867-239-8.
- Brooks, Susan V. .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2003-12-01, 27 (1-4): 171–182. ISSN 1043-4046. PMID 14627615. doi:10.1152/advan.00025.2003.
- John., Stewart, Gregory. . . New York: Chelsea House. 2009 [2020-08-21]. ISBN 9781604133653. OCLC 2771184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 Science Reference Section. . Library of Congress. Library of Congress. 19 November 2019 [2021-05-01].
- . [2015-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 可能含有肋間、肋下、旋髂深動脈
- . exrx.net.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 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K.L. Moore & A.M. Agur. Lippincott, 2 ed. 2002. Page 193
- Gosling, J. A., Harris, P. F., Humpherson, J. R., Whitmore I., & Willan P. L. T. 2008. Human Anatomy Color Atlas and Text Book. Philadelphia: Mosby Elsevier. page 200
- . [2015-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 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K.L. Moore & A.M. Agur. Lippincott, 2 ed. 2002. Page 217
- Gosling 2008, p. 273
- Gosling et al. 2008, p.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