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長肌
掌長肌 (英文: palmaris longus, or PL muscle) 是位於橈側腕屈肌和尺側腕屈肌之間的一块可見的小肌腱。該肌肉並不普遍存在於人體,世界約14%的人沒有掌長肌。另外, 這個比例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原住民群體中略有不同。 [1]掌長肌的缺失不會影響握力, [2] 但掌長肌的缺失的確會導致第四根和第五根手指的捏力下降。相比於男性, 女性中掌長肌的缺失更為普遍。 [3]
掌長肌 | |
---|---|
掌長肌表面解剖示意图 | |
基本 | |
起點 | 肱骨內上髁 (屈肌共同肌腱) |
終點 | 掌腱膜 和 手屈肌支持帶 |
动脉 | 尺骨動脈 |
神经 | 正中神經 |
相關動作 | 手腕屈曲 |
拮抗肌 | 橈側腕短屈肌,
橈側腕長屈肌, 尺側腕屈肌 |
标识字符 | |
拉丁文 | Musculus Palmaris Longus |
希腊文 | Μακρύς παλαμικός μυς |
TA98 | A04.6.02.029 |
TA2 | 2482 |
FMA | FMA:38462 |
格雷氏 | p.446 |
《肌肉解剖学术语》 |
通過觸摸無名指和拇指的指腹並彎曲手腕就可以看到掌長肌。如果存在肌腱,則在前腕中線可見。
結構
掌長肌是一塊細長、延伸、紡錘形的肌肉,位於橈側腕屈肌的內側。它的中部最寬,近端和遠端附屬最窄。 [4]
它主要通過屈肌腱從肱骨內上髁產生, 源於鄰近的肌間隔膜和前臂筋膜, 止於細長、扁平的肌腱,越過屈肌支持带的上部並插入屈肌支持带的中部和掌腱膜的下部。通常它會向拇指的短肌肉發送肌腱滑動。 [4]
變異
掌長肌是可變肌肉。最常見的變化是它的缺失。一些體內和體外研究已經記錄了不同種族群體中 PL 肌腱的患病率或缺失。據報道,5.5% 至 24% 的白種人(歐洲和北美)和 4.6% 至 26.6% 的亞洲人(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土耳其人、馬來西亞人)缺乏 PL 肌腱。 [7]
與肌肉型狀相關的變異也有發生。可能發生的形變有: 上部是肌腱,下部是肌肉;或者它的中部肌肉发达,上下有肌腱;或者存在两个帶有中部肌腱的肌束;或者它可能僅由腱带组成。肌肉可能是雙重的,或者完全缺失。
參考
- Sebastin SJ, Puhaindran ME, Lim AY, Lim IJ, Bee WH. .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October 2005, 30 (5): 525–7. PMID 16006020. S2CID 12394636. doi:10.1016/j.jhsb.2005.05.003.
- Sebastin SJ, Lim AY, Bee WH, Wong TC, Methil BV. .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August 2005, 30 (4): 406–8. PMID 15935531. S2CID 35394120. doi:10.1016/j.jhsb.2005.03.011.
- Cetin, A.; Genc, M.; Sevil, S.; Coban, Y. K. . Hand (New York, N.Y.). 2013, 8 (2): 215–220. PMC 3652998 . PMID 24426922. doi:10.1007/s11552-013-9509-6.
- Gray's Anatomy (1918), see infobox
- Drake, Richard L.; Vogl, Wayne; Mitchell, Adam W. M. . Philadelphia: Elsevier/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5: 693. ISBN 978-0-8089-2306-0.
- . 1962.
- Kose O, Adanir O, Cirpar M, Kurklu M, Komurcu M. .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May 2009, 129 (5): 609–11. PMID 18418616. S2CID 26235241. doi:10.1007/s00402-008-063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