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庄
地名由来
香山地名由来有两种说法:
历史
青草湖遗址
青草湖遗址位于青草湖附近、灵隐寺后方,1954年由郭辉发现。遗址所在处为客雅溪畔的平缓坡地,海拔50~60公尺,因青草湖开辟为风景区,原先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出土遗物主要为石锄等打制石器与其碎片,属于新石器时代。[参 2]:355
御史崎遗址
御史崎遗址位于香山庄青草湖与新竹街客雅交界处,客雅溪畔的河阶台地上,1963年由盛清沂发现。遗址所在处南、西、北三侧为曲流包围,地形平缓,海拔50公尺,因周围住户增加,已改变原有地貌。主要出土遗物为打制石锄,属于新石器时代。[参 2]:356
香山南港遗址
香山南港遗址位于盐水港,盐水港溪口南岸,范围由海岸线至西侧约250公尺,1963年由盛清沂发现。遗址所在处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海岸沙地,海拔4公尺,因周遭建物的增加,遗址略有破坏[参 2]:356。主要出土遗物有食用后丢弃的贝壳与陶器碎片,属于铁器时代新港系统。[参 2]:357
清代

香山原为道卡斯族竹堑社的所在地。相传永历三十六年(1682年)明郑军北伐路经此地,沿途征召道卡斯族运输粮草,族人不堪其扰,迁至今新竹一带。后有后垅社与中港社迁居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世杰开垦竹堑,复开垦竹堑以南的三十九庄。当时有陈、许与曾三姓开辟香山地区,然时遭道卡斯族抵抗,三姓垦民30于人遭其杀害,此地汉人遂绝迹。后于盐水港划土牛线并设置隘寮防守,汉人再次聚集。乾隆初年将土牛线外之地给予道卡斯族耕种,土牛界线随之解除[参 1]:793。后由于竹堑港经常淤塞,于南侧另辟新港,原有的港口就以「旧港」称之。嘉庆十二年(1815年)新港又淤塞,故重开旧港,然此时港口已不稳定,道光二十年(1840年)大型船只已无法进入。于是至道光五年(1825年)开辟香山为港口[参 3]:49,因其位置接近福州府,而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香山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划属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九年(1731年)改隶新成立的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设立台北府,改隶新成立的新竹县。十一年(1885年)设立福建台湾省,台北府位于其辖区内。
地理
河川
- 客雅溪:原名隙仔溪。发源于竹东郡宝山庄东部北坑子,向西流经枫桥、坊子坑、洽水桥、大崎、葫芦肚与双溪。于李厝附近进入新竹郡香山庄,向西北流经青草湖、牛屎崎与乌崩坎。于客雅一带进入新竹街。于埔羌园附近再度进入香山庄,持续向西北流经大南势与虎子山,于罟寮西南侧注入台湾海峡[参 2]:71。其中双溪至青草湖间的河道,因其风景秀丽,清代中叶即被列入堑南八景之一,称「隙溪墨水」[参 2]:73。同治十年(1871年)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陈培桂编纂《淡水厅志》时,将「隙溪吐墨」列为全淡八景之一。[参 2]:382
- 油车沟溪
- 三姓公溪:又称三圣公溪。相传此地在开垦过程中,有陈、许、曾三姓共十余人遭原住民杀害,后人为之兴建祠庙祭拜,故称三圣公,又称三姓公。三姓公溪上游称北坑溪,导入南坑溪始称三姓公溪。向西北流经三姓桥、浸水后注入台湾海峡。[参 2]:73
水圳
香山湿地
香山湿地位于客雅溪口至盐水港溪口的沿海地区,为一片长13公里,宽2公里,面积1,025公顷的潮间带,由客雅溪与盐水港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参 5]:58
香山湿地栖息大白鹭、小白鹭与东方环颈鸻等水鸟,聚集于客雅溪口的水笔仔纯林内,每当退潮时大批水鸟集中至浅滩觅食,涨潮后再退至客雅溪北岸。[参 5]:59、61
香山湿地是台湾本岛招潮蟹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地区,纪录上超过40种,数量达400,000,000只,其中和尚蟹有250,000,000只,台湾招潮蟹有10,000只[参 5]:58。香山湿地也是北台湾重要的鱼场,潮间带地形平缓,有不少鱼苗与蟹苗生长[参 5]:61,同时也是北台湾最大的牡蛎养殖场,亦是台湾本岛牡蛎养殖的北限区域。
经济

政治
历届庄长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张式谷 (1890–1977) |
1920年9月1日[lower-alpha 1] | 1929年7月24日[lower-alpha 2] | 创立香山信用组合与香山渔业组合。 | |
2 | 陈杨镜 (1883–1956) |
1929年7月24日 | 1931年6月15日 | ||
3 | 陈云如 (1875–1963) |
1931年6月15日[lower-alpha 3] | 1938年4月30日[lower-alpha 4] | 陈杨镜之兄,画家陈进之父。 | |
4 | 今井唯雄 (1885–?) |
1938年4月30日[lower-alpha 5] | 1940年7月1日[lower-alpha 6] | ||
5 | 植松保次 (?–?) |
1940年7月1日[lower-alpha 7] | 1941年10月1日[lower-alpha 8] |
交通
教育
初等教育
- 牛埔公学校(1910年)→香山公学校(1921年)→香山国民学校(1941年)(今新竹市香山区香山国民小学)
- 牛埔公学校盐水港分校(1918年)→香山公学校盐水港分校(1921年)→香山公学校盐水港分教场(1922年)→盐水公学校(1928年)→盐水国民学校(1941年)(今新竹市香山区内湖国民小学)
名胜
附注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于大正十三年(1924年)前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称为台湾总督府铁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