漥寺

(洼寺,经书文:ᩅ᩠ᨯ᩶ wat泰语派汶拼音发音:[wát]高棉语罗马化:vŏət寮语)又称暹寺傣寺泰寺高棉寺佛寺等,泰国华人又音译为[1],是东南亚大陆上座部佛教印度教寺院类型,主要分布在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南部、云南南部以及掸邦东部的傣族地区(以西双版纳景栋为内核)。

老挝香通寺
柬埔寨银佛塔寺
泰国玉佛寺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词源和释义

佛寺在东南亚地区一般称为毗诃罗巴利语印地语),汉文翻译为精舍

此外,还有两种称呼较为常见,一是源自缅甸语,经由傣那语进入汉语的“奘”(缅甸语罗马化:caùñ),汉语称奘房缅寺,另一是源自巴利语、高棉语,经由傣仂语进入汉语的“漥”(泰语罗马化:wat),汉语称漥寺、佛寺。

“漥”(wat)的词源是梵语(),本意是外围、围栏、围墙、围场,引申为“围起来的道场”。这一称呼流行于原孟艮府傣痕傣仂傣沅(Tai Yuan)等泰傣民族南支地区,以及老挝柬埔寨越南南部地区,对应老傣仂文ᩅᨯ᩠ᨰ”(waD+Dha)、“ᩅᨯ᩠ᨵ”(waD+dha)、新傣仂文ᦞᧆ”,傣耶语“”(wâ̰t)[2][3][4]

布局

一座典型的洼寺建筑群包括如下部分:

  • 钟楼高棉语, [pɑːm cuəŋ]寮语泰语 ho rakhang
  • 鼓楼高棉语寮语泰语
  • 精舍,vihear(高棉语),wihan(寮语泰语):面向公众的礼佛处。
  • 戒堂,Bot(泰语),ubosot(寮语泰语;源于巴利文具足戒),sim(寮语):或大殿,诵经场所,僧人受戒处。建筑外形与精舍类似,或较精舍华丽。四周摆放八块镇邪石。旧称Ubaosathakeaor,Rorng Ubaosoth(高棉语)。
  • 窣堵坡,Chedei(高棉语),Chedi(泰语寮语),that(寮语),源于梵文制多(chaitya,意为灵庙、神龛、塔堂):舍利塔,通常是圆锥形或钟形。不过许多柬埔寨寺庙的窣堵坡是以寺庙神龛的风格建造的。
  • Chantakhara(泰语):存放火种和水源。
  • Hong Song Nam(泰语),Wachak Kod(高棉语),Watcha Kudi(泰语),than寮语泰语):厕所。
  • Ho trai高棉语寮语泰语):藏经楼。
  • Kappapiya Kudi(泰语):储藏室,公共空间
  • Kod(高棉语),Kut, Kutti, Kuti, Kati(寮语泰语):僧舍,僧侣起居处。
  • Mondop高棉语泰语;源于梵文曼达坡):四面拱形,开放的亭子,金字塔尖顶,用于供奉经文或圣物。
  • 池塘(高棉语 - Srah寮语 Sa Nam泰语 Sa Nam):方形池塘,可栽种莲花。部分寺庙的池塘中央设目支邻陀高棉语)像。
  • 凉亭高棉语寮语泰语;源自梵文 śālā)[5]:供人休息的开放式亭子,在柬埔寨亦用于讲经。

高规格的洼寺屋顶会修成尖塔形,高棉语称bosbok(高棉语),装饰元素包括三角楣饰那伽蛇头、天束等。屋顶的侧立面会装饰迦楼罗紧那罗雕塑。殿前会有一对狮子雕像,寺庙大门周围会有那伽雕塑。大殿内部的壁画一般描绘释迦牟尼的故事。多使用金水漏印图案装饰门板、窗板、柜子、天花板等木构部件[6]

著名佛寺

泰国

柬埔寨

老挝

马来西亚

  • 槟城卧佛暹寺(Wat Chaiya Mangkalaram)

注释参考

  1. 林明明(Korawan Phromyaem). . 华东师范大学. 2016年 [202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5) (中文(繁体)).
  2. 维基词典【วัด】
  3. .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5. . Spoken Sanskrit Dictionary.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王艳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65–69. [2023-07-01]. doi:10.16230/j.cnki.yyxb.2014.0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7. Moha即摩诃(mahā,大)在高棉语里的变形
  8. 瑯勃拉邦游之一:博物馆、香通寺、夜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夏曙芳,华府新闻日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