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贵海
曾贵海(1946年2月1日—),台湾屏东县佳冬乡人,医师及客语诗人。
曾贵海 | |
---|---|
出生 | ![]() | 1946年2月1日
职业 | 医师、诗人 |
语言 | 华语、客语、台语 |
国籍 | ![]() |
体裁 | 诗歌、散文、文论、歌词 |
主题 | 自然书写、后殖民书写 |
文学运动 | 笠诗社 |
奖项 | 台中文学奖(2018) |
生平
1965年曾贵海进入高雄医学院医学系就读,1966年与江自得、蔡丰吉、王永哲、吴重庆等人创立「阿米巴诗社」。1973年起行医,1973年至1976年担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内科住院医师,1976年转往台湾省立高雄医院并定居高雄市。1982年1月与叶石涛、郑炯明、陈坤仑、许振江、彭瑞金等友人创办南台湾第一本台湾文学杂志《文学界》,1989年4月停刊。1991年7月创办《台湾文学》杂志,担任社长。
1988年,曾贵海担任台湾人权促进会高雄分会副会长,开始投身社会运动。1990年担任台湾环境保护联盟高雄分会会长,1992年成立卫武营都会公园促进会并担任召集人,1996年成立高雄市绿色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1996年10月11日,建国党公布,曾贵海担任「推展委员会」高屏地区召集人[1];但曾贵海因理念不同而没有继续参与建国党运作。1999年担任钟理和文教基金会董事长。2000年之后筹组台湾南社,2002年担任台湾笔会第八届理事长,后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员会委员及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委员会委员。[2]
2005年11月14日,曾贵海、黄昭堂、李乔、金恒炜、涂醒哲、王美琇、鱼夫、吴锦发、陈郁秀、陈菊、吴树民、文鲁彬、林育卉、林世煜、李筱峰、戴宝村、江霞、阮铭与陈鹏云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记者会,宣布成立「台湾群侠护台湾」助选团,呼吁选民在2005年三合一选举「以选票捍卫台湾主权」,同时也将督促陈水扁政府追求政治改革。[3]
2006年6月18日,台湾社成立,已卸任台湾南社社长的曾贵海出任台湾社首任副社长。2006年7月17日,针对亲绿学者715声明〈民主政治和台湾认同的道德危机:我们对总统、执政党和台湾公民的呼吁〉要求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辞职下台,曾贵海认为,应从制度、法律、道德面树立典范,呼吁学者不要做「摇摆的狗」[4]。
2007年4月27日中午,曾贵海与台湾南社副社长陈惠凰、国立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教授郭峰渊、建筑师卢友义、城市光廊设计者林熺俊及民主进步党高雄市议员萧永达等将近20人在城市光廊举行记者会,宣示加入「苏贞昌之友会」(昌友会),支持苏贞昌参加2007年民主进步党总统提名选举,而曾贵海被推选担任昌友会会长;他们指控,谢长廷一再炫耀「高雄经验」,漠视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之成果,太过功利、不追求公益。[5]
2007年5月7日上午,台湾社发布声明,曾贵海辞去台湾社副社长。[6]
2011年4月,曾贵海发起抢救屏东县佳冬乡张阿丁宅(张家商楼)行动,成立抢救张阿丁宅行动联盟,并举办募款音乐会。2014年4月,屏东县政府完成修复张阿丁宅。
2013年2月28日上午,曾贵海出席屏东县政府二二八事件纪念音乐会,赠送以六堆地区白色恐怖受害者为主角的书《走出六堆的暗夜》给受难者家属张林淑汝,并在屏东市中山公园二二八纪念碑前献花。
2018年第七届台中文学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邀请方梓、方耀干、王金选、平路、石德华、向阳、宇文正、吴晟、李如青、李勤岸、曹俊彦、陈幸蕙、陈宪仁、陈雨航、曾贵海、杨翠、杨锦郁、刘克襄、蔡素芬、萧萧、钟永丰、钟怡雯等国内作家、诗人组成本届评审团[7]。
2016年12月,获总统蔡英文聘任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
2018年10月20日,民进党在高雄市举行「反并吞护台湾、反介入顾高雄」游行,总统府国策顾问曾贵海说,最近很多2018年九合一选举候选人暗中勾结中国大陆、放假消息骗选票,「他当选后,大街小巷都会插五星旗。五星旗插你家,你们甘愿吗?」[8]
写作风格
- 创作包括诗、散文、文论、自然书写、歌词,共五种。
- 曾贵海华、客、台语三种语言写作,创作手法多元又富变化,其题材多元,文本触及了日常生活、客家风采、自然书写、历史、生命哲学、后殖民书写及信仰等主题。
- 其作品散见于南方各地的文学步道。也在2017年编制成文学音乐剧,在台中、台北国家剧院演出。
- 作品既融合了叙述抒情及短诗等多样风格,是彰显人间与土地的情诗。
- 其后殖民诗学及书写是台湾诗人中少有的创作。
著作
诗集
- 《鲸鱼的祭典》(诗集),1983
- 《高雄诗抄》(诗集),1986
- 《台湾男人的心事》(诗集),1999
- 《原乡.夜合》(客语诗集),2000
- 《南方山水的颂歌》(诗集),2005
- 《孤鸟的旅程》(诗集),2005
- 《神祖与土地的颂歌》(诗集),2006
- 《浪涛上的岛国》(诗集),2007
- 《曾贵海诗选》,2007
- 《湖滨沉思》(诗集),2009
- 《画面》(台语诗集),2010
- 《色变》(诗集),2013
- 《浮游》(诗集),2017
- 《白鸟之歌》(诗选),2018
- 《二十封信》(诗集),2019
- 《寂静之声》(诗选),2019
- 《航向自由》(诗选),2019
- 《四季的眼神:曾贵海诗选集 (一)》(诗选),2022
- 《再见等待碰见自由:曾贵海诗选集(二)》(诗选),2022
自然及生态书写
- 《被唤醒的河流》,2000
- 《留下一片森林》,2001
评论
- 《忧国》,2006
- 《战后台湾反殖民与后殖民诗学》,2006
- 《台湾文化临床讲义》,2012
- 《曾贵海文论集》,2016
歌词及戏剧
- 〈旅途〉(歌词) ,2015
- 《筑诗.逐诗》文学音乐剧 ,2017
- 《纪实音乐剧场-归来去》文学音乐剧 ,2021
经历
成就奖项
- 吴浊流文学新诗奖(1985)
- 赖和医疗服务奖(1998)
- 高雄市文艺奖(2004)
- 台湾文学家牛津奖(2016)
- 客家终身贡献奖(2017)
- 台湾医疗典范奖(2018)
- 「厄瓜多尔惠夜基国际诗歌节」第15届Ileana Espinel Cedeño国际诗歌奖(2022)
- 被推荐角逐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 (2023)
参考文献
- 邱俊钦. . 中央通信社. 1996-10-11 (中文(台湾)).
- 彭瑞金 撰写,〈作家导读-曾贵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行政院客家委员会网站。
- 陈玫君. . 台湾日报. 2005年11月15日 [2012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2日).
- 郭敏政、吴家翔、宝智华. . 台湾苹果日报. 2006年7月18日 [2012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 廖国雄. . 东森新闻报. 2007年4月27日.
- 谢佳珍. . 中央通信社. 2007年5月7日 [2012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8日).
- . [201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 林宏聪、刘宥廷. . 中国时报. 2018-10-21 [201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