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岸
李勤岸(1951年10月12日—),台南市新化区(大目降)人,原名李进发,也用过慕隐、牧尹和大目降等笔名发表华语散文及诗,1982年正式将笔名及本名改为李勤岸。曾任美国哈佛大学闽南语课程教授。是美国夏威夷大学语言学博士及台湾语文拼音方式集成计划的主持人,是台语改革进化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
李勤岸 Khin-huann Li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 | 1951年10月12日||||
国籍 | ![]() | ||||
学历
| |||||
经历
| |||||
汉语名称 | |||||
简化字 | |||||
|
早年生活
李勤岸是农家子弟出身,家里经济并不宽裕。1979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1986年拿到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OCU)英语教学硕士学位,回到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他曾自述其求学经历:「爸爸爱读书,家里穷,却自己想尽办法,打工、借贷,一路念到博士。高中毕业后,没钱念大学,先去当兵。退伍后,去当三年推销员,再考大学。大学毕业,教了七年书,再去美国读硕士。回国后,教五年书,再出去读博士,整整花了八年的时间才拿到博士学位。」1987年因政治因素(1986年被中山大学恶意解聘,同年六月走上街头辞职抗议,同年八月发起成立台湾第一个教师组织「教师人权促进会」)离职。之后两年(1987-1989),以兼课维生,积极投入社会运动。1991年,参与发起蕃薯诗社,加入台湾独立建国联盟,1994年取得夏威夷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2000年取得夏威夷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到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职。2001年8月参与成立财团法人台湾罗马字协会。2001年到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任职,2004年回到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文化及语言文学研究所担任专任助理教授。2004年3月发起成立世界台湾母语联盟,担任总召集人。2005年兼任教育部国语会委员与国立编译馆审定委员。毕生除了致力于台语教学研究外,更积极推动集成台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并努力集成世界台湾母语联盟组织。
著作发表
专书
- 李勤岸 《台湾话语词变化》台南:真平企业,2003
- 李勤岸 《语言政策kap 语言政治》台南:真平企业,2003
- 李勤岸 《母语教育:政策及拼音规画》台南:真平企业,2006
- 李勤岸(编)《母语文学tī母语教育中ê角色》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家台湾文学馆,2006
- 李勤岸(编)《第一届台湾罗马字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南:金安出版社,2008
作品介绍
散文
- 《哈佛台语笔记》台南:开朗杂志事业。2007.
- 《新游牧民族》台南:台南县文化局。2001
戏剧
- 《台语人生》嘉义:中正大学。2019
诗集
- 《是非有芳臭》
- 《咱拢是罪人》
《咱拢是罪人》是原本预计在2001年出版的《海翁宣言》,多数作品在2000年至2001年完成,当时李勤岸在花莲东华大学任教。本书分成三辑:辑一咱拢是罪人,辑二鱼若翻身,辑三后山岁月收有十四首诗;加上序诗共有五十二首诗。
- 《母语e心灵鸡汤》
《母语e心灵鸡汤》是李勤岸到哈佛大学任教后写成的另一本诗集,分成四辑:辑一SARS,战争kah其他,辑二一景十诗,辑三春天花展辑四诗e治疗 。李勤岸认为台湾人心中有许多创伤,需要一帖心灵的补药,是本诗集的中心思想。
- 《大人囝仔诗》
《大人囝仔诗》加上序诗母语e诗教育,共有三十四首。李勤岸取此书名,意在「大人囝仔诗」是大人念给「囝仔」听的诗,是大人写的「囝仔诗」,是诗人这个「大人囝仔」写的诗,也是十几岁的「大人囝仔」可以读的诗。创作本诗集时设置了三个原则:押韵、趣味、诗教育。
社会运动
戒严时期
戒严时期的统治阶层对人民施予高度的精神压迫,心中对威权统治的反动变成一次又一次的社会运动,企图突破现实,解决问题,走向民主自由的理想社会。李勤岸在坎坎坷坷现实路提及戒严和自由的受限,说出知识分子的忧虑;在民主草中反映改革份子受到压迫的景况,宣示追求民主的决心;在距离学中说明了思想对民主和人权的残害。
台语文运动
李勤岸认为,族群的认同就是寻根的认同,是值得复兴的。他在第二次的台语文学运动中扮演主要的推手,也是重要的诗人作家。他认为语言平等乃是族群平等的基石,不同文化间的彼此尊重是族群和谐的根本。尊重语言权,珍视语言资产,进一步追求一个多元语文的国家,是他的志业。
结合社会运动
语言不只是沟通的工具而已,还有族群文化和情感上无法切割的成分,而语言政治是语言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李勤岸加入台湾独立建国联盟时就有结合台语文运动和台湾独立运动的想法:想要让台语文运动成功,一定要让台语文运动与台湾独立运动结合。
台语诗的精神
李勤岸台湾文学的正名提到:「用母语写作是实践去殖民化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反殖民、文学传承、民族文学、复振母语是他写作台语诗的根基,除了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外,还有更多反映现实、关怀社会的作品。方耀干认为,李勤岸无论从事文学创作或进行语言研究,都与「台湾独立建国」脱离不了关系。
台语诗的书写特色
李勤岸的创作多为自由体现代诗,将韵文诗的元素融入自由体中,如押韵和重复的句式,并曾在1987年提出「音韵上歌谣化、语言上口语化、意识上社会化、精神上批判化、形式上规律化、长度上简短化」的创作理念,企图为每一首诗寻找一个完整而规律的形式。他利用浅显的语言、优美的音韵、生动的譬喻、强烈的映衬、犀利的讽刺与鲜明的象征创作每一篇作品,并借此传达出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疼惜和真爱。
担任评审
外部链接
- 杨允言:台语文本化兮过去佮现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勤岸台文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注释
- . [201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