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地

蕃地日语: banchi)为台湾日治时期实施的特殊行政区划,在1901年后是由厅下的支厅管辖,在1920年后是由州、厅下的郡役所、厅管辖,不设置街、庄行政区,为今日原住民乡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的前身。

日治时期高砂族分布图

介绍

在日治时期初期,蕃地的界线仍不明确,随着土地调查隘勇线推进,蕃界位置常有更动,并随着1910年至1925年间的林界整理而进一步使蕃地边界明确化。台湾行政区划的州厅制在1920年10月1日实施后,各州厅的行政区分为普通行政区的街庄,以及属于特别行政区的「蕃地」。蕃地的户口制度、土地所有权(蕃地皆为官有地)、税赋、教育(蕃童教育所)等事务都与普通行政区不同,而蕃地行政事务则是由警察系统掌控。在1930年代末期虽有将蕃地纳入普通行政区的呼声,但在二战结束前仍未实现[1]

蕃地一览

自1920年至1945年期间设有下列各蕃地:

日治时期行政区划[2]相当于现今行政区划[3]
州、厅山地乡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直辖市
台北州 蕃地 (海山郡)(1932年废止)三峡区(非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东南半部 新北市
蕃地 (文山郡)乌来区
蕃地 (罗东郡)大同乡 宜兰县
蕃地 (苏澳郡)南澳乡
新竹州 蕃地 (新竹郡)关西镇(非山地乡)锦山里 新竹县
蕃地 (竹东郡)尖石乡(玉峰村一部分除外)、五峰乡
蕃地 (大溪郡)尖石乡玉峰村一部分
复兴区桃园市
蕃地 (竹南郡)南庄乡(非山地乡)南江村南侧、蓬莱村以及东河村 苗栗县
蕃地 (大湖郡)泰安乡
台中州 蕃地 (东势郡)和平区 台中市
蕃地 (能高郡)仁爱乡鱼池乡(非山地乡)一部份 南投县
蕃地 (新高郡)信义乡
台南州蕃地 (嘉义郡)阿里山乡嘉义县
高雄州 蕃地 (旗山郡)那玛夏区桃源区茂林区高雄市
蕃地 (屏东郡)三地门乡雾台乡 屏东县
蕃地 (潮州郡)玛家乡泰武乡来义乡春日乡狮子乡
蕃地 (恒春郡)牡丹乡
台东厅 蕃地 (台东郡)兰屿乡金峰乡达仁乡卑南乡(非山地乡)一部分 台东县
蕃地 (关山郡)延平乡海端乡
花莲港厅 蕃地 (花莲郡)秀林乡 花莲县
蕃地 (凤林郡)万荣乡
蕃地 (玉里郡)卓溪乡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陈慧先. (PDF). 台湾学通信. [2022-08-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27).
  2.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1921年
  3. .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