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史
信史在汉字文化中,原来指记事详实的历史,其原意为可信的历史纪录,现在也常作为英文 recorded history 的中文译文,泛指文本或符号的记载历史,也即书面历史;是为与史前时代相对的概念。信史时代又称历史时代,则是指人类用文本记录历史的时代。[1]

记载历史或书面历史描述了以书面形式记录的历史事件,或其它文本记录的通信,随后由历史学家使用历史方法进行评估。对于全世界范围的历史来说,书面历史对古代世界的记载始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与文本的发明同时发生。
对于某些地理区域或文化来说,由于书面记录的使用有限,书面历史仅限于人类历史上相对较近的时期。此外,人类文化并不总是记录后来历史学家认为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自然灾害的全面影响或个人姓名。因此,特定类型信息的记录历史会因所保存的记录类型而受到限制。
对记载历史的解释通常依赖历史方法,或者历史学家使用主要来源和其他证据进行研究然后记录过去的一套技术和指南。什么构成历史,以及是否存在解释有记载历史的有效方法的问题,在历史哲学中作为认识论问题提出。对不同历史方法的研究被称为史学,其重点是研究记录历史的不同解释者,如何对历史证据做出不同的解释。
背景
在文本发明之前,人类通过口头代代相传的方式来记忆历史事件和传承文化。[2]史前时代即是指人类使用文本之前的时代。现代历史学家通过世代相传的神话和考古研究,来探索在文本记录出现之前的遥远历史。[3]
沿革
人类早期文本记载的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最早有文本可考历史纪录之古代文明;最早用于记录完整的语言的文本是前3500年左右出现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本。早期锲型文本是一种象形文本,和埃及的埃及象形文本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出现。最早的字母文本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其源于埃及圣书体。腓尼基字母是现代各主要字母系统的源头。华夏文明和玛雅文明也较早进入信史时代。[4]
中国及汉字文化圈
目前考古学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本是商代的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金文 (约公元前1500年-前1300年),和殷墟甲骨文(约公元前1250-前1200年)。公元前841年,即西周的共和元年,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5]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符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种接近文本形式的符号,年代约为夏朝。但是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夏朝是否使用文本。
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土。这些文本多记录占卜。有的甲骨没有记录占卜,但带有其他记录,例如狩猎旅行, 献祭,战争或其他事件的记录,一般认为,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历史记载。这些甲骨文的年代被确定为从商晚期武丁时代开始(约前1250-前1200年)延续到春秋。[6]
中国历史编纂的特点是史官制度,在很早的时候就设有史官。《左传》作者为左丘明,创作于公元前 5 世纪,以叙事形式涵盖了公元前 722 年至前 468 年的时期。《尚书》是中国古典文献五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叙事学之一。《春秋》是鲁国的官方编年史,涵盖公元前 722 年至公元前 481 年,依照编年史原则编排。传统上认为它是孔子(公元前 551-479 年)的著作。《战国策》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收录了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战国时期的零星数据。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是中国第一个为专业历史写作奠定基础的人。他的著作是《史记》,这是他一生的文学成就。其范围可追溯到公元前 16 世纪,其中包括许多特定主题的论文和杰出人物的个人传记,也探讨了当代和以前时代平民的生活和事迹。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后来的每一位历史学家,包括东汉时期著名的班氏家族。《史记》中所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和五种类型的体例编制被后续的史家沿用;《史记》重视周边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并首开记录社会经济的范例。[7]
其它著名历史学家还有班固(32~92年)、陈寿(233~297年)、范晔(398~445年)、刘知几(661~721年)、杜佑(735~812年)、司马光(1019~1086年)、章学诚(1738~1801年)等。重要的历史文献包括《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清史稿》和《新元史》。
参考数据
- 谭其骧《长水集 续编》人民出版社,第271页. 2009. ISBN 9787010080840
- 李河 《文化是一个故事》第76页.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1998. ISBN 9575867564.
- 张征雁《混沌初开: 中国史前时代文化》第1-3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9787220065217
- 维克多·瑞布里克《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7208091501, 9787208091504
-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先秦卷》第35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ISBN 7040088940, 9787040088946
- Li, Xueqin. .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2002, 4: 321–333. doi:10.1163/156852302322454585.
- .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 乔治·格罗特 着,晏绍祥 陈思伟 译.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年. ISBN 9787568265287.
参考书籍
- 海斯 穆恩 韦兰 着,费孝通 冰心 吴文藻 译.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 ISBN 978750628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