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
香港
是英文 Lot 的翻译。
目前,香港地段编号可大致按地区分为数种:
- 内地段(Inland lot,简称IL)及海傍地段(Marine lot),主要位于香港岛
- 九龙内地段(Kowloon Inland lot,简称KIL)及九龙海傍地段(Kowloon Marine lot),主要位于九龙界限街以南
- 新九龙内地段(New Kowloon Inland lot,简称NKIL),主要位于新九龙(即界限街以北,九龙群山以南)
- 市地段(Town Lot),主要位于新界新市镇,前方会加上所属新市镇名称(如天水围市地段,Tin Shui Wai Town Lot/TSWTL)
- 测量约份地段(SD lot),主要位于新九龙东面边缘地区
- 丈量约份地段(DD lot),主要位于新界乡村地区
除此以外,部分交通基建及特殊用地亦有其独特的地段分类:
台湾
地理
源自日本的「丁目」,台湾在战后废除许多日本制度,日本式地名中「丁目」被改成「段」,例如台北市文武町一丁目,1945年至1946年时改称文武街一段(此处的段与现代台北的忠孝西路一段的段完全不同,这里的文武街与清朝的台北城文武街也完全不同,战后的文武街是文武町在1945年至1946年时的名称,而清朝的台北城文武街是重庆南路一段),1947年台湾门牌改为道路式编排后,「段」一字移作它用,但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台湾翻译日文小说时仍可见到日文的「丁目」译为「段」的情形,例如东京有乐町二丁目译为有乐町二段。
地籍代号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当作门牌外,亦当作地籍代号使用。1947年台湾门牌改为道路式编排时,台湾地籍代号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变成「小段」,日本町名由清代台湾传统地名取代,例如川端町改称萤桥段、大宫町改称剑潭段、马场町改称崁顶段等。1976年至1987年间,台湾利用电脑、卫星等现代仪器进行地籍图重新测绘,将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图重绘为500分之1地籍图,由「町」、「大字」改来的「段」被废除,重新创建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类名称。
附:台北市町名及大字名变更对照表 | |
乃木町→小南门段、荣町→衡阳段、大和町→抚台段、京町→博爱段、本町→府前段、表町→馆前段 |
||
相关条目
注解
- 金钟站东铁线月台及部分香港公园通风楼除外;该部分虽属九铁物业,但与港铁拥有的车站其余扩展部分,均以「内地段」形式批出,以便厘清拥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