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

刈包台罗:Kuah-pau[2]),亦作割包,为台湾小吃[2][3]之一,常见是将发酵面饼蒸熟后的中夹入炕肉酸菜及其他馅料的面食,原型源起于福建福州的「虎咬猪[4][5][6]日本长崎新地中华街称之为「角煮馒头」(),取其为卤五花肉馒头之意。[7]

刈包
表记
汉字
白话字
台罗拼音
方音符号
「刈包」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台湾
港澳

简介

猪肉花生粉口味的刈包
制作刈包

刈包所用的外皮为将中筋面团发酵、擀平、刷对折再蒸熟所制成。[8]刈包外皮也称为荷叶包、荷叶饼,或就称作「刈包」。

传统馅料通有:片状卤五花肉酸菜花生粉香菜等。花生粉置入一般与糖混合,有甜味。另外,也有健康导向,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做法[3]。因为其形状及内馅似老虎的嘴咬住一块猪肉,所以在台湾亦被称作虎咬猪(hóo-kā-ti)[5]。其吃法如同汉堡般,故有「台湾汉堡/台式汉堡」(Taiwanese hamburger)之名[3]。相反,西方的汉堡包闽南语中有时又被称为「美国刈包」[9]

近年,台湾业者将这种传统美食再改良及包装后引领一波小吃创新的风潮,除了传统白面皮外,甚至也有了黑糖面皮等,在内馅口味也变化出许多花样,例如,加入万峦猪脚香肠筊白笋美人腿)、剥皮辣椒天妇罗鸭胸煎蛋鸡排鳕鱼排、日式叉烧肉、咸猪肉、炉烤杏鲍菇照烧鸡腿牛肉丸,甚至猪舌等新式刈包。

在台湾,早期刈包经常会搭配四神汤食用,后来开始出现以精酿啤酒、果汁或气泡酒佐餐的潮流并逐渐发展出「台酒台食」的餐酒品饮美学

经典口味的刈包在台同时也是尾祃尾牙,或称「尾迓」)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之一。由于外型长得像钱包,里面夹一大块卤肉、酸菜、花生粉、还有香菜,就像一个饱满的钱包,取其财富满足的喻意。因此在尾牙吃刈包,象征来年发大财、钱财满满用不完。另一说是,刈包的另外一个名字为「虎咬猪」,与闽南语音「福咬住」相近,内夹的酸菜被客家人视为是福菜,所以有「留住福气」之意。其实,尾牙吃刈包,对生意人还有另一层意义,商家由于生意上的应对,常会说些善意的谎言,吃刈包代表商家象征性地把今年曾说过谎言包起来吃掉的意思。[10]这些都是台湾当地的演进出的应景风俗,与源起地并无相关。[11]

读音与写法

香港的「叉包」,因馅料包括番茄生菜等美式汉堡配料,故被称为「美式叉包」

「刈包」与「割包」两惯用写法中的「刈」和「割」,前者来自kuah的台湾民间汉字俗写,后者则为教育部推荐正字。「刈」字华语注音为,意为「割取」,以刀切开之意。该字台语念做ngāi,与姓氏艾的发音相同,而不是kuah。[12][13][14]

台湾日治时期台日大辞典即有记载写法为「割包」[15],以台湾语假名标注发音为コア パウ(此处省略声调符号)。由于战后国民政府在台的国语运动政策,现今台湾人普遍只熟悉汉字的华语发音,也因此常常用以华语谐音写作「挂包」。

另外,香港有发售这种包的店舖称之为「叉包」。此一名称可能是将「刈」字有边读边读作「叉」后的讹写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刈包

参考数据

  1. . 萌典.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2. . 行政院教育部. [201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中文(台湾)).
  3. . Student Computing Facility. [2016-04-25] (英语).
  4. 江韶莹. 初版. 中华民国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9-12-01: 568 [2018-11-05]. ISBN 98602039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5. . 传统艺术. No. 74-76 (中华民国宜兰县: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08: 103 [2018-11-05]. ISSN 1680-14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6.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以「割包」、「刈包」、「虎咬猪」为三者为同种概念,. [202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1).
  7. 鱼夫. . 独立评论@天下.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中文(台湾)).
  8. 王景茹,中式面点料理王
  9. 公视台语台. . Facebook.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0).
  10. . NOWnews今日新闻. 2023-01-07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1).
  11. . NOWnews今日新闻. 2023-01-07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12. 甘为霖. . : 503 (英语).
  13. . 台字田.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14. . 台字田.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15. .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