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学家,京兆万年县(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官至宰相,着有通典。
杜佑 | |
---|---|
出生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年 |
逝世 | 唐宪宗元和七年十一月 812年(76—77岁) |
职业 | 政治家,史学家 |
代表作 | 《通典》《理道要诀》《管子指略》 |
生平
杜佑出自中古名族京兆杜氏,杜预次子杜尹之后。父杜希望为名宦,曾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杜佑年十八即以父荫补官,历任济南参军、郯县丞,后入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韦元甫幕,历官容管经略使、水陆转运使,又做到岭南淮南诸镇节度使,任内推广灌溉,开垦荒田;后又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时军费开支浩繁,官吏大索商贾,“人不胜苦,有缢死者,长安嚣然如被寇盗”[1]。杜佑认为“百姓颇困,加赋攸难”[2],主张裁减官吏,撰《省官议》献给德宗,称“设官之本,为理众庶,所以古昔计人置吏”[2]。卢杞出杜佑为苏州刺史,以母老改任饶州刺史。最后十年(即唐德宗末年)又官至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历唐顺宗、唐宪宗两朝。拜司徒,封岐国公。
成就
杜佑身经安史之乱,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3],在唐代宗大历初年(约766年)开始撰写《通典》,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上表进书,所着《通典》二百卷,《通典》的目录,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成书费时三十六年,为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另有《理道要诀》十卷[4]、《管子指略》二卷[5],皆久佚。
争议
杜佑撰写《通典》,可见其了解历代礼法,却将爱妾李氏扶正为妻,因此受到非议,但李氏仍以大官妻身份被杜佑请封为国夫人。杜佑原配诸子否认李氏为继母,故李氏墓志无载杜佑原配诸子对继母去世的态度,杜佑死后基于其原配诸子的立场,杜佑墓志亦不载李氏母子。
家庭
妻
轶闻
《史遗》称杜佑因在为李氏请封时也为原配梁氏请求得追封而为李氏所怨,在春社吃猪肉时被李氏毒杀。但李氏死于杜佑生前,后事亦由杜佑操办,故此说非是。
参考文献
- 《资治通鉴》卷二二七,德宗建中三年
- 《通典》卷四《职官》二二
- 《旧唐书·杜佑传》
- 《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杂家类”记载“杜佑《理道要诀》十卷”。
- 《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法家类”记载“杜佑《管子指略》二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