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1966年 |
政治 |
国家领导人 |
科技 |
天文 – 科技 – 铁路 |
文化娛樂 |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 |
體育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
區域 |
分類 |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年份: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纪年: | 丙午年(马年);民國五十五年;日本昭和四十一年 |
1966年日曆表
大事記
- 中國大陸內部權力鬥爭日益劇烈,陷入混亂,「紅衛兵」以造反為號召,破壞傳統文化[1]:113。
3月
- 3月4日——中國貴昆鐵路接軌,雲南省與中國其他省份的火車開通(此前只通越南)。
- 3月5日——英國海外航空911號班機空難。
- 3月8日——中國邢台地區發生6.8級地震,3月22日再次發生7.2級地震。共死亡8064人。
- 3月21日——台灣高雄市的最後一所初級中學「高雄市立第十二初級中學」(現高雄市立五福國民中學)成立;第四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於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舉行,由時任總統的蔣中正當選總統,時任行政院長的嚴家淦當選副總統。
- 3月25日——蔣中正與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分別宣布:1966年為「中、菲友誼年」[2]:724[3]。
- 3月26日——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中國海專)建校。
- 3月31日——日本總人口突破一億大關。
8月
- 8月8日——中共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後來簡稱《十六條》)。「文化大革命」一語首次出現於公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開始。
- 8月11日——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正式宣布結束三年來的戰爭。
- 8月16日——文化大革命中,全國性的大串連開始,社會秩序十分混亂。
出生
- 1月8日——李麗珍,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
- 1月11日——黃舒駿,台灣歌手
- 1月16日——陳維冠,香港知名電視劇監製
- 2月5日——呂頌賢,香港男演員
- 2月6日——理察·艾斯利,英國著名流行情歌和舞曲男歌手
- 2月7日——張世,台灣男演員
- 2月14日——涂善妮,台灣女演員
- 3月2日——邓萃雯,香港著名电视女演员
- 3月28日——方國珊,西貢區區議會議員
- 4月2日——蕭澤頤,香港警務處處長
- 4月17日——梅小惠,是前亞洲电视及无线电视女艺员
- 4月18日——颜炳寿,马来西亚政治人物,马华公会党员
- 4月26日——林憶蓮,香港女歌手
- 5月2日——田震,中國大陸女歌手
- 5月10日——
- 5月14日——章國珍,台灣新聞主播、新聞主編
- 5月25日——胡渭康,香港歌手,演員兼藝人。
- 6月7日——張雨生,台灣歌手、製作人(逝世於1997年)
- 6月23日——任賢齊,香港男演員。
- 6月25日——迪肯贝·穆托姆博,NBA防守中鋒。
- 7月6日——林志炫,台湾男歌手
- 7月12日——渡边美里,日本歌手
- 7月14日——馬修·福克斯,美國電視演員
- 7月30日——溫碧霞,香港女演員、歌手
- 8月1日——何啟南,香港男演員
- 8月7日——吉米·威爾斯,英文維基百科創辦人
- 8月15日——關淑怡,香港著名女歌手
- 8月16日——李若彤,香港女演員
- 8月31日——張清芳,台灣女歌手
- 9月1日——蒂姆·哈达威,美国著名篮球明星,纽约尼克斯新秀蒂姆·哈达威二世的父亲
- 9月25日——文偉鴻,香港電視劇集監製兼電影導演
- 9月29日——蔡若蓮,香港教育局局長
- 10月10日——羅慧娟,香港已故藝員(逝世於2012年)
- 10月21日——方駿釗,香港資深電影導演及劇集監製
- 10月22日——羅永賢,香港無綫電視劇集監製
- 10月24日——阿布拉莫维奇,俄罗斯寡头,英格蘭球會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
- 10月26日——姜皓文,香港男演員
- 10月30日——范國威,香港政治人物,前立法會議員
- 10月30日——佐蘭·米拉諾維奇,克羅埃西亞政治家,克羅埃西亞社會民主黨領導人
- 11月26日——況明潔,台灣女藝人
- 11月27日——鄭多燕,南韓著名健身女教練
- 12月11日——
- 12月12日——周海媚,香港著名女演员
- 12月14日——安东尼·梅森,美国著名篮球明星
- 12月21日——基夫·修打蘭,加拿大籍電視劇與電影演員
- 12月30日——葛民輝,香港唱片騎師
- 12月31日——徐譽庭,台灣知名編劇
逝世
1966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诺贝尔奖
- 物理: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
- 化学:羅伯特·S·馬利肯
- 生理和医学:裴頓·勞斯、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
- 文学:內莉·薩克斯、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 和平:未發獎
奥斯卡金像奖
(第39届,1967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四季之人》(A Man for All Seasons)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弗雷德·齐纳曼(Fred Zinnemann)《四季之人》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保罗·司科菲尔德(Paul Scofield)《四季之人》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谁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沃尔特·马索(Walter Matthau)《飞来艳福》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谁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參考資料
- 陳雷等編著.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民國55年3月25日《總統府公報》1734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1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