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黎明,SBS,MH(英语:;1966年12月11日—),出生于北京,香港男歌手、演员。他在4岁时跟父亲移民香港;14岁到英国留学;19岁参加《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铜奖,由此投身演艺事业[2]。1990年,黎明出道成为歌手并推出首张音乐专辑[3],自1992年开始被誉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4],及至1999年宣布不再接受香港乐坛颁奖礼的奖项,以投入更多时间发展音乐和电影事业[5]。2002年,黎明凭电影《三更之回家》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6]。2004年,黎明与林建岳合作成立东亚唱片制作有限公司[7]。此外,黎明历年来曾参与各类型的慈善及公益活动,他在1994年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任,成为全球首个华人国际爱心大使[8][9],翌年晋升为国际青年特使,曾创下慈善活动受惠人数最多的健力士世界纪录[10],现时以香港公益金名誉副会长身份推动慈善工作[11]。黎明于1998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2],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在2003年、2009年及2019年向他颁授勋章,以表彰他对慈善公益事业作出的贡献[13]。
黎明 | |||||||||||||||||||
---|---|---|---|---|---|---|---|---|---|---|---|---|---|---|---|---|---|---|---|
![]() 摄于2023年11月14日《Leon黎明红馆演唱会2023》 | |||||||||||||||||||
男艺人 | |||||||||||||||||||
罗马拼音 | Lai Ming | ||||||||||||||||||
英文名 | Leon Lai | ||||||||||||||||||
昵称 | Leon、黎天王、金句王 | ||||||||||||||||||
别名 | 天蒙光、L.L. | ||||||||||||||||||
国籍 | ![]() | ||||||||||||||||||
籍贯 | 广东梅县 | ||||||||||||||||||
出生 | ![]() | 1966年12月11日||||||||||||||||||
居住地 | ![]() | ||||||||||||||||||
职业 | 歌手、演员、导演 | ||||||||||||||||||
语言 | 粤语、英语、国语、日语、韩语 | ||||||||||||||||||
教育程度 | 高中 | ||||||||||||||||||
母校 |
| ||||||||||||||||||
配偶 | 乐基儿 (2008年结婚—2012年离婚) | ||||||||||||||||||
儿女 | 1女 | ||||||||||||||||||
父母 | 父:黎新生[1] | ||||||||||||||||||
音乐类型 | 华语流行音乐、粤语流行音乐、电辅音乐 | ||||||||||||||||||
出道地点 | ![]() | ||||||||||||||||||
出道日期 | 1986年、36年前 | ||||||||||||||||||
出道作品 | 《男儿本色》、《Leon》 | ||||||||||||||||||
代表作品 | 详见黎明歌曲列表 | ||||||||||||||||||
著名角色 | 详见黎明影视作品列表 | ||||||||||||||||||
活跃年代 | 1986年-现在 | ||||||||||||||||||
唱片公司 | 华星唱片(1986年-1989年) 宝丽金(1989年-1998年) 新力音乐(1998年-2004年) A Music(2004年-现在) | ||||||||||||||||||
经纪公司 | 华星娱乐有限公司(1986年-1991年) 百仕活娱乐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5月30日-现在) | ||||||||||||||||||
签名 | ![]() | ||||||||||||||||||
相关团体 | 黎明家族、Gingerbread | ||||||||||||||||||
|
个人背景
1966年12月11日,黎明于北京出生[14],是家中的独生子[15],其父黎新生是印尼归国华侨,祖籍广东省梅县[16];其母是北方人[17]。黎明的母亲欲为他取名「捷」,而父亲则认为「明」的读音较响亮[18],故取名为「黎明」[19]。当时中国正发生文化大革命,归国华侨遭到批斗[20][21],黎明年幼时住在外婆位于北京羊肉胡同的居所[22],年约四岁时随父亲移民到英属香港,他在香港汉文师范同学会附属学校小学毕业后[23][24],升读萃华英文书院[25],14岁时在父亲的安排下独自到英国伦敦的私立寄宿学校Christ's College留学[26][27],其后因不满该校的环境设施和体罚制度而投考政府学校[28][29],转读King's Way Princeton College[30],直到1985年返回香港工作[31]。黎明成为艺人前,曾任职电话推销员及汽车经纪[32],并修读艺员训练班课程,曾经跟歌唱家韦秀娴学唱歌 [33],亦曾在街上被星探邀请当临时演员[34],及至1986年通过《新秀歌唱大赛》加入演艺圈[35],入行初期仍兼任推销员[36],替父亲销售流动电话[37]。黎明于1989年拍摄电影《四千金》时,获胡枫收为干儿子[38],其后与张黄小清上契为母子[39],他在2008年与乐基儿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40],直到2012年发声明离婚[41],及后于2018年承认亲生女儿的身份[42],男助手彭霭泉(子泉)是黎明求学时期的朋友,自1992年至今一直协助黎明处理工作及私人事务[43][44]。
音乐事业
出道历程
1986年,黎明参加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下称「无线电视」)制作及华星娱乐有限公司(下称「华星」)合办的《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在四千多名参赛者中获得铜奖[45][46],评判之一的林燕妮认为黎明的观众缘好、可塑性大[47]。黎明获奖后与华星签订经理人合约[48],他在拍摄电视剧《男儿本色》时经由林俊贤介绍认识戴思聪,后来通过戴蕴慧向戴思聪提出请教。戴思聪认为黎明外型好,只要提高歌唱实力,必是可造之才,因此答应黎明的请求,安排时间让他上课,向他传授乐理知识及歌唱发声技巧,及至1988年,音乐监制黎小田把一首作品交给戴思聪,让黎明练习,黎明因表现未如理想而不受华星重视[49]。华星曾经安排黎明到酒廊唱歌[48],以及主唱电视剧歌曲,但未有计划让他出唱片[50][51],黎明的好友郑万桥为此而资助港币20万元,给黎明灌录唱片,但黎明在与华星有合约的前提下私自制作唱片,存在违约风险,加上宣传资金,灌录唱片的计划因此搁置[49]。戴思聪曾经推荐黎明给新艺宝唱片,但不获录用[52],他其后为黎明向宝丽金唱片公司(下称「宝丽金」)争取到试音机会[53],时任宝丽金监制向雪怀认为黎明未必是唱得最好的一个,但形象吸引,而他的母语是国语,有唱国语歌的天份,宝丽金考虑了「公司有没有这个类型的歌手」、「有没有方向和资源去捧他」、「向国语歌坛发展」等因素后[54],于1989年4月与黎明签订歌手合约[52]。
在社会人情的洪流中,用我师者的权威,借着我的优势,拥着我的资源,对着黎明,倾出我所有的奉献,我要为他拼搏一铺! | ||
——戴思聪在其著作《星河回忆录》中的言论 |
乐坛新贵
1990年7月6日[55],黎明的首张个人专辑《Leon》在出版当天已达到金唱片销量(二万五千张)[56],他凭此专辑获得香港三大电子传媒机构(香港电台、商业电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新人奖[57]。1991年,黎明先后推出四张专辑,他在年初推出的《亲近你》录得十万张以上的销量记录[58][59],歌曲〈如果这是情〉是他的热门作品之一[60],而随后推出的《是爱、是缘》销量超过二十万张[61],是该年度的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全年最高销量大碟」[62],歌曲〈对不起,我爱你〉登上香港三大电子传媒机构的音乐流行榜冠军[63]。同年7月,黎明在台湾推出他的首张国语专辑[64],凭主打歌〈今夜妳会不会来〉首次获得金曲龙虎榜冠军[65][66]。黎明其后参与《忘我大汇演》演出,在完成既定演出并离开会场后,获赞助港币50万元额外再唱一曲[67],他在匆忙回到现场兼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演唱走音[68][69],事件令舆论对黎明的批评达致高峰,亦曲线推高了他的人气[70],词曲作家黄沾以学术角度分析黎明走音事件,他认为黎明是可造之才,只是受到当时的环境影响而失手[71]。同年11月,黎明发行第四张粤语专辑《我的感觉》,并以笔名「天蒙光」创作歌曲[72]。1992年,香港乐坛开始形成了「四大天王」的流行文化现象,黎明被视为该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73],并于同年10月首次在香港体育馆(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74]。
黎明的外形最好,他如果做歌手肯定特别讨女歌迷的喜欢。希望他能有专人来指导,多在乎些包装,并且苦练唱歌技巧。[73] | ||
——张国荣对于「四大天王」的一段注解 |
持续发展
1993年,黎明演出电讯广告兼主唱广告歌〈夏日倾情〉,学者朱耀伟研究认为,此作品尤其受到女性喜爱,将黎明的音乐事业推向新高峰[75]。黎明在该年度获选为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男歌星,由曾经当面赞赏他的张国荣颁授奖项,他认为这次获奖有很大鼓励作用,是他的事业新开始[76]。翌年,广告商进一步投放资源制作歌曲〈那有一天不想你〉,造成流行效果[77],黎明凭此作品获得多个奖项[78],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79]。1995年,广告商以同样的音乐班底制作歌曲〈一生最爱就是你〉,此歌曲被香港商业电台的《乐人谷》节目主持作出劣评并引发乐评争议[80],而黎明于该年推出的专辑亦未有新突破,唱片公司因此计划在原有的唱片班底加入新的音乐人才[81]。同年,黎明首次在韩国推出专辑,由此打入当地市场[82],另一方面,黎明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四个月,师承金铁霖[83],学习乐理、古典音乐和发声技巧[84]。1996年,黎明的经理人陈善之经填词人潘源良介绍认识雷颂德,雷颂德其后加盟黎明的音乐团队[85],〈情深说话未曾讲〉是他们首次合作的作品[86],此歌曲推出后随即登上多个电台的流行榜冠军[87],黎明和雷颂德后来被视为乐坛中的最佳拍档之一[88]。1997年,黎明与宝丽金的合约尚有一年便届满,他把合约事宜交由陈善之全权斟洽[89]。
很多事情的发生,背后仿佛有千般理由,但我和黎明其实好简单,知道这里不能再发展下去,顺理成章就要离开,当时宝丽金没有做什么事令我们不开心,我也没理会唱片公司将资源投放在哪个身上,只是感觉是时候(转会)了,好似个苹果烂掉,自然就会丢掉一样。[90] | ||
——陈善之在其著作中讲述黎明离开宝丽金的原因 |
加盟新力
黎明决定不与宝丽金续约后,打算另觅有充足资源让他发展的公司,陈善之通过他的日本朋友向新力唱片转达上述信息,日本新力知悉后联系美国总部,总裁Tommy Mottola指示亚太区总裁约见黎明,并邀请东南亚各地头目到香港出席会议[90]。新力唱片根据黎明的要求拟定计划书,拉拢他加盟,双方在发展计划、酬金等达成协议后,于1998年3月23日签订合约[91]。1998年5月,黎明推出专辑《我这样爱你》,在香港的销量约有十八万张[92],而他主唱的韩语版歌曲〈我这样爱你〉登上了SBS电视台的音乐龙虎榜第4位[93],成为首个在韩国音乐流行榜获得前十名的香港歌手[94][95]。黎明从韩国回到香港后向雷颂德表示想唱快歌,并带雷颂德到韩国的夜店观摩,寻找创作舞曲的灵感[96],他的专辑《如果可以再见你》、《Leon Now》、《眼睛想旅行》在1999年度同时登上全年唱片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且包揽了冠军和亚军[97][98],并以别名L.L.首次执导拍摄音乐短片[99],同年12月12日,黎明宣布不再接触香港的乐坛颁奖礼活动[100],由2000年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做好音乐及电影工作(详见黎明退出香港乐坛颁奖礼事件)[101]。2000年,黎明与雷颂德一起制作专辑《北京站》[102],收录的歌曲以电辅音乐舞曲为主,成为当年香港舞厅的热门电音舞曲之一[103]。
由今日开始,我黎明不参与所有香港乐坛颁奖礼,亦不会领奖,颁奖礼也不会接触;虽然这样,但我仍然会支持乐坛,接受大家的鼓励,同时做好本份。 | ||
——黎明于《Go Ahead Leon Live 99》演唱会发表的言论 |
自组公司
黎明转投新力唱片时,已有自立门户的念头,陈善之认为是大势所趋,当时唱片业正步向困境,而新力唱片属国际集团,香港分公司难以自主,欠缺灵活性,变相停滞不前,他们先与香港新力商讨另辟衞星公司的可能性,其后与寰亚音乐创办人林建岳商讨上述事宜[104],并于2004年7月28日合作成立东亚唱片制作有限公司(A Music)[105]。黎明希望自组公司后能做到「有新尝试」、「发展更大空间」、「发掘热爱音乐的新人」[106],他在同年9月推出专辑《Leon Dawn》,创下近五年来HMV最佳销量成绩[107]。2005年,黎明觉得自己是时候在音乐方面做些改变,因此邀请李宗盛担任概念专辑《一个故事》的监制,以缓慢而内敛的方式让黎明作出改变[108]。黎明除了发掘和提携有歌唱潜质的人成为歌手[109],亦作出新尝试,包括推出手机应用程序「乐Loop」[110];成立制作公司Player One,从事演唱会制作、售票等,曾举办大型户外音乐节[111];与新进音乐单位合作创办乐队Gingerbread[112];与其他歌手在音乐领域上合作[113][114];以新唱法重新演绎自己的歌曲等[115]。黎明表示作为音乐从业员,要推广音乐[116],并鼓励同业一起把音乐做好[117],他认为是香港养大了自己;是广东歌造就了他的发展机会,因此他对广东歌的情谊比国语歌多,并表示在有生之年会在能力范围内不让广东歌没落[118]。
演唱会
自1990年代起,黎明会不定期举行演唱会,包括香港本地的演唱会、世界巡回演唱会、跨年演唱会、户外音乐节及慈善音乐会等,并参与设计概念、选曲、演出编排等筹备工作,他认为演唱场数是要配合天时、地利、人和,作为歌手做好本份已经足够,不应为挑战场数而顾此失彼[119],并表示每个演唱会都是他生命中的回忆及事业的里程碑[120],每次演出都有很多不同的经历,与观众在不同的地方见面,他会把这些经历记在自己的脑海中[121]。黎明是首个以实名制售票的香港歌手[122],他的演唱会甚少邀请嘉宾演出,亦不设Encore环节,在制作方面时常涉及高昂的支出,用于舞台设计、灯光、视觉及音响效果的费用甚至超出原来的预算[123],黎明对此曾表示个人演唱会最重要是好制作、有诚意,既然音乐是他所热爱,就要做到令自己和观众都满意,不会让观众觉得他只是为了赚钱而举行演唱会[124]。
派台歌曲成绩
自1990年开始,唱片公司为黎明推出新作品的时候,会将主打歌制成样本唱片,派发给媒体作宣传用途,这些歌曲在行内称为「派台歌」。1991年,黎明主唱的歌曲〈对不起我爱你〉在香港当时的三大音乐流行榜(叱咤乐坛流行榜 、中文歌曲龙虎榜、劲歌金榜)获得冠军[125],他在1991年至1994年间推出了15张音乐专辑,其中9首歌曲获得三台排行榜冠军[63]。1994年,新城劲爆流行榜正式设立,在香港形成四大电子媒体(俗称「四台」)的局面[126],歌曲〈那有一天不想你〉是黎明的第1首「四台冠军歌」[127],其后于1996年推出的歌曲〈情深说话未曾讲〉在上述的四个音乐流行榜共获得10星期冠军,成为他上榜周数最多的歌曲作品[128]。
演艺事业
入行过程
1985年,18岁的黎明从英国回到香港,他曾经参加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的考试及香港电台「夏日乐逍遥」的新人面试,后来在「碧泉发掘新星」胜出,凭此客串演出电影《我愿意》[33][129]。同年,黎明获亚洲电视艺员训练班录取,修读为期一年的课程,每三个月考试一次,评论指曾在英国留学的黎明不精于人情世故,没有奉承训练班的导师,导致未能通过第三次考试而被辞退[34],他其后在街上遇见制片人黄华麒,获邀请在电影《猪仔出更》担任临时演员,首次以受薪形式演出[130]。1986年,黎明参加《新秀歌唱大赛》,作为加入娱乐圈的途径[131],初赛评审之一的陈善之认为黎明「外形好、身形靓,有一种沉淀的光芒」,值得让他在电视、电影界发展[132],而决赛评判之一的黎小田认为黎明有艺员潜质,可在艺员方面发展[133]。黎明得奖后签约华星及无线电视,被调入话剧组[134],由华星的经理人部门负责人李进替他寻找演出机会,在成为正式演员之前曾在节目制作人陈善之的安排下参与配音工作[135]。
早年经历
1986年中后期,黎明获挑选以第二男主角身份演出电视剧《男儿本色》,由此认识编剧贾伟南,他们其后在多部电视剧合作,其中单元剧《母与子》是黎明首次担任主角的作品[136]。黎明被安排演出电视剧录像带[137],作品于东南亚地区发行,使他在当地打开知名度[138],另一方面,黎明与电影公司签约拍电影[139],当中《四千金》是他认为有较多机会发挥演技的作品[134]。1988年,黎明获监制梅小青发掘[140],得以调离录像带剧组[137],更获起用担任电视剧主角[141]。1989年,黎明演出《晋文公传奇》,他因为生病、迟到等缘故,被该剧导演指其工作态度欠佳而遭到无线电视雪藏,成为他事业上的一个黑暗期[136]。黎明被雪藏期间,在华星的安排下到台湾演出电视剧《风云时代》,引起当地观众注意[34],且获邀请演出其他电视剧[142][143],另一方面,贾伟南向无线电视戏剧组推荐黎明演出《回到未嫁时》,曾一度遭到管理层反对,其后终获批准[136]。
崭露头角
黎明于1990年初回到香港发展演艺事业[146],他以主角身份演出的电视剧《人在边缘》和《今生无悔》分别获得1990年及1991年的年度收视冠军[147],及至1994年演毕《阿Sir早晨》后逐渐淡出电视圈[148],他演出的作品及角色在多年后被视为经典[149][150]。1990年代初,黎明在香港乐坛及电视圈打开了知名度,片酬亦较以往增加[151],不少电影公司主动邀请他签长约,黎明认为自己是影坛新人,会严格挑选合适的电影剧本[152],以自由身接拍电影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因此未有与电影公司签长约[153],他在1991年与不同的电影公司签下七八部片约[154],以歌唱事业为主,拍电影为次[155]。在1994年至1995年间,由黎明担任主角的《都市情缘》及《堕落天使》在韩国上映并获得理想的票房成绩[156],其中《堕落天使》是他首次以主角身份在海外国际电影节参展的作品[157]。1996年,黎明应邀演出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158],以自然、优雅及内歛的方式演绎黎小军一角,演出表现获得观众和影评人认同,被视为经典的电影角色之一[159],并首次获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惟最终未能获奖[160],有观众更为此而去信报馆表达不满,认为黎明是遭到香港电影业界的排斥而落选[161]。评论指黎明从这个时期开始,对人物感情的表达及揣摩角色的能力逐渐提升[162],从事电影导演、编剧兼作家的何言认为此电影是黎明的演艺事业分水岭,黎明由此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道路[34]。1999年12月,黎明宣布退出香港乐坛颁奖礼,腾出更多时间发展电影事业[100]。
戏路风格
黎明自1986年成为演员至今,曾演出不同时代背景的电视剧集[163],扮演不同性格的人物[164],而他早年的电影角色常以青春帅气为卖点,演绎方式较为表面[162],电影工作者魏君子认为黎明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对角色定位及演技有一定掌握,能在多部电影中演绎出经典的角色,然而大众对他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帅气偶像时期,因此他在1990年代的影坛发展并未获得评论界认可[165]。黎明表示由演出《堕落天使》及《甜蜜蜜》开始懂得演戏,亦学习享受演戏的过程[166],而上述两部电影让黎明在韩国市场打开知名度[82],并于2000年获当地电影公司邀请担任《天士梦》男主角,以韩语对白演出[167],成为首名主演韩国电影的香港演员[168]。2002年,黎明在《三更之回家》扮演中医师,演绎内心戏[169],当时36岁的黎明凭此电影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170],并打破当年香港电影在泰国的票房纪录[171]。2008年,黎明反串演出《梅兰芳》[172],为配合角色造型而增肥[173],并向前辈讨教,务求把角色的轮廓、情绪演绎出来,评论认为他表现专业,对角色所用的心思及自我要求较以往提高[162]。2009年,黎明在《十月围城》和《火龙》同样是饰演不修边幅的角色[174],并亲自演出高难度动作,外界认为他放下了偶像包袱,多样性的角色演绎有助他发展电影事业[175]。
幕后工作
2003年,黎明参与投资电影《大城小事》,并担任该片的创作总监及男主角[176],其后于2006年投资逾千万元港币,自导自演音乐电影《缘邀知音》[177]。2010年,黎明成立「百仕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除了参与影视投资,亦有意培育新晋的导演和演员,他希望有意投身导演事业的年轻人,有更多创作资源及发挥创意的机会[178]。2014年,黎明首次执导,开拍电影《抢红》[179],参与剧本创作、演员选角等幕后工作[180],他凭此电影获得「2017年度大本钟奖之金独角兽奖电影类」的最受推崇新导演奖[181],外界一方面认为黎明这次执导的电影,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182],另一方面则认为是黎明在影坛发展的新尝试[183]。自2013年起,黎明应邀担任香港影视娱乐博览的「影视娱乐大使」,协助推广香港的影视娱乐行业,他认为影视娱乐是多元化创作,需要新人加入创作,并表示希望不断有新人加入这个行业,制作更多多元化娱乐给观众,将作品带到世界各地[184]。
社会公益
黎明在中学时期曾参与卖旗筹款、百万行等公益活动,他的慈善服务领域在加入娱乐圈后进一步扩大,除了以艺人身份在筹款节目表演,亦从决策层面推动慈善活动[185]。黎明曾于父亲患上末期肠癌时向上天许下诺言,假若父亲能够康复,便会多做善事回馈社会[12],他其后在父亲康复后履行做善事的承诺,每年抽空参与公益活动[186],另一个促使黎明行善的原因,是他童年时父母离异,且经常被托儿所老师责罚及打骂,因此选择多帮助儿童,避免儿童受到不公平对待[187]。1990年代初,黎明获不同机构邀请担任慈善节目表演嘉宾,他在演出过程中了解到各慈善机构的背景和宗旨,认为很多慈善团体都需要帮助,而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185]。
自1993年起,黎明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香港公益金展开长期合作关系,他认为联合国在处理善款方面十分谨慎和执着,确保善款能帮助有需要者[188],而香港公益金的拨款层面广泛,能惠及全香港众多福利机构[185]。1994年1月,黎明获委任为「国际爱心大使」[189],一年后晋升为全球首名华人「国际青年特使」[190][191],他曾参与多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型筹款计划,包括为八千多万名中国大陆儿童筹款购买小儿麻痹症疫苗,因而获列入慈善活动受益人数最多的健力士世界纪录[192],并曾多次以特使身份到访世界各国的落后地区及灾区,远至卢旺达与新疆亦亲往视察,纪录当地情况,通过图片展览和电视节目传播到世界各地,唤起各界关注[193]。黎明的知名度引起香港公益金注意,早年惯常邀请他出席筹款活动,及后双方接触增加,合作模式亦迈进另一层次,他在1999年获邀请出任筹募委员会委员,参与策划募捐活动的工作,并代表香港公益金宣传各项活动[185],其后于2005年获委任为董事会成员,从决策层面推动机构的活动[194]。黎明表示做善事是看个人的能力及时间,不会为做善事而做善事,他认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有得益,例如学会如何开会编排一件事情、学懂珍惜生命、明白知识的重要性等[195]。
能够参与慈善活动,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人是一种缘份。 | ||
——黎明对自己获颁授银紫荆星章作出的回应[196] |
成就
截至1999年底,黎明曾获得二百多个音乐奖项,包括连续9年获得《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十大中文金曲奖及3度获得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凭歌曲〈那有一天不想你〉、〈情深说话未曾讲〉、〈只要为我爱一天〉和〈我这样爱你〉先后4度获得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金曲金奖,是历年来获得该奖项最多的歌手之一[198],以及在7年间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的所有主要奖项,其后于1999年宣布不再领取香港乐坛奖项[126]。影视方面,黎明曾获得多个电影和广告奖项[199],包括于2002年凭电影《三更之回家》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200]。此外,黎明是全球首个持有红色联合国通行证的华人[201],曾创下慈善活动受惠人数最多的健力士世界纪录[202]。1994年10月5日,美国三藩市政府将10月15日订为三藩市的「黎明日」,并将10月16日订为渥伦市的「黎明日」,以表扬黎明为当地的老人中心及华人服务社筹款[203]。1998年,黎明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4],并先后于2003年获授荣誉勋章;2009年获授铜紫荆星章;2019年获授银紫荆星章[205]。
影响力
流行文化
黎明于1990年代初凭电视剧和音乐作品打开知名度[206],他主演的电视剧被视为具有收视保证的作品,成为大众焦点[207],电视台曾先后多次播放他主演的作品[164],借助他的人气来争取收视[208]。黎明主唱的多首歌曲具有高传唱度,在多年后仍然被视为金曲[209],他以前所属的唱片公司常趁势推出黎明的精选辑图利[210]。1990年代中后期,黎明与雷颂德合作[211],将香港的电辅音乐提升到国际水平[34],掀起了中文电子舞曲的潮流[212]。1997年,黎明以牛仔裤造型演出纯绵品牌广告,广告在韩国播出后,掀起了牛仔裤热潮,当地的牛仔裤销量在三个月内上升超过港币五千万元营业额,二十多个牛仔裤品牌争相以黎明宣传的纯绵品牌来生产旗下产品[213]。传媒指韩国的娱乐公司在培训当地艺人时,曾参考香港艺人的衣着造型,而部份韩国艺人的发型和服装跟黎明早年的造型相同[214]。出生于北京的黎明,在谈理论时混合了普通话和广东话文法[215],被传媒形容为「金句王」,部份词句更成为流行语[216]。黎明自1993年开始与电讯公司长期合作,主唱广告歌曲及演出广告,自此,广告歌曲与流行歌曲的商业结合,成为香港流行乐坛往后的一个经营模式,而结合歌手形象的广告制作概念亦成为了当时的创新潮流[217],评论认为黎明昔日的作品,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的集体回忆[218][219]。
大众追随
1990年代初,黎明被视为偶像派歌手[77],传媒于1992年视他为香港最受欢迎的四名男歌手之一,统称「四大天王」并广泛流传[73][220]。黎明的歌迷及影迷主要来自香港、亚洲和全球华人社区,前南韩总统卢武铉于2003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亦提及黎明是韩国家喻户晓的艺人[221]。报导指歌迷及影迷对黎明的喜爱达到疯狂程度,除了收集黎明的照片、剪报、参加歌迷会活动外,有人为了与黎明见面,甘愿到电视城或偏僻的拍摄地点守候数小时[222]。不少女性视黎明为交往或结婚对象,愿意为他生儿育女及终生等待他[223][224],也有人为黎明而自杀[225]。黎明的官方歌迷会黎明家族于1994年发展为国际组织,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设立分社[226],传媒表示在任何的颁奖礼上皆可感受到黎明歌迷团的气势,他们的疯狂表现更甚于张国荣和谭咏麟年代的追星族[227]。2016年,黎明在演唱会牌照问题的危机处理表现获得各界人士的认同和赞赏[228],一度形成俗称「黎明效应」的社会效应[229]。有歌迷表示黎明能使人成长[230],他们认为黎明与歌迷之间是互相陪伴的关系,并表示在有生之年仍会追随黎明[231]。监制林肯认为黎明的说话有智能而且有一套思维模式,能够带给年轻人心灵慰藉[232]。
名与利不能够带入棺材,但有些东西是不用等到入棺材才知道的,就是我有一班永远支持我的歌迷。 | ||
——黎明宣布退出香港乐坛颁奖礼时发表的言论[90] |
作品
.jpg.webp)
1980年代,黎明曾主唱电视剧歌曲,他在1990年加盟宝丽金后开始发行音乐专辑,早期的专辑以雷射唱片、黑胶唱片和卡式录音带形式推出,后来以雷射唱片为主[234],他认为每张专辑都要有新元素带给听众,因此在专辑筹备前参与工作会议并提出意见[235]。黎明早年的影视作品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主,通过电视频道、电影院播出,部份作品以录像带形式在香港或海外地区发行[236][237],他在1990年代开始除了演出电影和电视剧,亦参演音乐特辑、音乐剧、电台广播剧、网络剧等,《抢红》是他首次执导的电影[238]。此外,黎明在1993年至2005年间,连续12年与电讯公司合作[239],拍摄一系列的电视广告[240],并参与构思广告情节,例如到新西兰300米高的吊桥亲自演出笨猪跳等[241][242],这一系列的广告以短篇剧场形式制作,内容包含剧情和歌曲,时长数分钟,于香港所有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同步播出[199]。2016年,黎明与《100毛》合作拍摄咖啡品牌的网上广告[243],广告在首播后的24小时内录得接近300万浏览人次,打破香港本地网上广告的最高收看纪录[244][245]。
参考来源
书籍
- 陈倩君. .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 ISBN 0195900642 (中文).
- 黄湛森. . 香港: 香港大学. 2003-05: 151-179 [2019-03-11]. ISBN 97808039999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中文).
- 冯应谦. . 香港: 麦穗出版. 2004 [2022-12-31]. ISBN 9889749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中文).
- 阳翼、万木春. . 中国: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11: 231. ISBN 9787810799423 (中文(简体)).
- 清洪. . 香港: 红出版. 2014-04-01: 193-196. ISBN 9789888223459 (中文).
- 周耀辉、高伟云. .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9629965877 (中文).
- 林建岳. .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9. ISBN 9789620773471 (中文).
- 冯邦彦. .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06-24: 233-234. ISBN 9789888807000 (中文).
- 雪姬. . 香港: 创意市集. 2023-01-13: 62-63. ISBN 9786267149515 (中文).
文献
- 唐宝妮. . 苹果日报. 2014-01-08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中文).
- . 晴报. 2019-08-30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中文).
- 梁慧琳. . 苹果日报. 2016-05-09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中文).
- 朱米高. .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8-04-28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5) (中文).
- 沈宝茜. . 太阳报. 1999-12-1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0-09-25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5) (中文).
- 钱兴强. . 中国新闻网. 2004-07-28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15) (中文(简体)).
- . 新电视1072期. 1994-08-09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中文).
- . 明报. 1994-11-14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中文).
- . 电视日报. 1995-12-01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中文).
- . 香港公益金. 2023-01-04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1) (中文).
- 依玲. . 明报. 1998-10-11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中文).
- . 头条日报. 2019-11-09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中文).
- . 商业电台. 2020-12-11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中文).
- 周云森. . 香港01. 2023-11-29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
- . 大纪元. 2014-01-09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7-18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
- . 玉郎电视708期. 1991-05-05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中文).
- . 北京晚报. 2005-12-03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中文).
- Glen Peterson. . London: Routledge. 2011: 163-178. ISBN 9781136638572 (英语).
- Glen Peterson. 张茂荣翻译 , 编. . 香港: 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香港印尼研究学社. 2016. ISBN 9789881492630 (中文).
- 提文静. . 中国新闻网. 2002-09-16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中文(简体)).
- . 香港汉文师范同学会附属学校. 1979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1) (中文).
由下至上,第三行左四者是黎明
- . 香港汉文师范同学会附属学校. 1979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1)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2-05-14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9) (中文).
- . 凸周刊. 1996-07-19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中文).
- . 电视周刊. 1996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中文).
- . 香港: 壹周刊. 1997-01-17 (中文).
- . 杂志.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中文).
- . www.peoplemaven.com.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英语).
- . Cosmo Man杂志. 199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4-11-02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5)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5-08-24: 18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中文).
- 何言. .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5-08: 194-205,155-160. ISBN 9789888284979 (中文).
- . 明报. 1998-03-21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中文).
- . 大公报. 1986-12-05: 21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杨清. . 香港电视: 28-29. 1990-02-22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中文).
- . 三立新闻网. 2022-01-01 [2022-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7-01-10 [2022-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8)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09-08-30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2-10-04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中文).
- . am730. 2018-04-24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中文).
- 阿吉. . 明报. 1995-10-03 [202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中文).
- 骞平. . 明报. 2000-04-02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5)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6-06-18: 17 [202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6-07-14: 1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中文).
- 林燕妮. . 报章. 1992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7-10-19: 14 [202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中文).
- 戴思聪. . 香港: 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2011-07: 75-107. ISBN 9620756126 (中文).
- 朱耀伟. .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7: 112 [2023-12-25]. ISBN 97898883905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英语).
- . 华侨日报. 1990-08-1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中文).
- 黎明、贾伟南. . 黎明回忆录. 1991 [2023-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
- . 光华日报. 2010-07-19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中文).
- . come back to love 80-90年代广东歌. 2005-10-26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中文).
- . 商业电台. 2020-07-05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中文).
- 黎明、贾伟南. . 黎明回忆录. 1992 [202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中文).
- . 天天日报. 1991-01-30: 1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4) (中文).
- 刘存孝. . 星岛日报. 2019-01-04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中文).
- . 大公报. 1991-02-02: 18 [202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中文).
- 史顺宜. . 香港01. 2017-08-09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中文).
- . 大公报. 1991-08-13: 22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4) (中文).
- . 头条日报. 2021-07-13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中文).
- Muzikland. . 香港: 非凡出版. 2020: 134. ISBN 9789888675517 (中文).
- . 大公报. 1991-07-07: 16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8-20: 13 [202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中文).
- 王祖寿. . 民生报. 199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7-05-13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中文).
- 黎明、贾伟南. . 黎明回忆录. 1992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中文).
- . yuppiemusic.com. 2016-06-04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中文).
- 朱米高. . 千千阕歌与我常在. 2018-07-30 [2020-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
- 吴俊雄. . 香港: 三联书店. 2021: 294-296. ISBN 962044695X (中文).
- 刘存孝. . 星岛日报. 2021-07-17 [202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
- 关熙潮. .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5-09: 160-163. ISBN 9789888284993 (中文).
- . 商业电台. 2020-10-06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中文).
- 朱耀伟. .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7: 113. ISBN 9789888390588 (英语).
- . 报章. 1994-01-18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中文).
- 朱耀伟.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09: 151-152,155-163. ISBN 9789620428807 (中文).
- 林通贤. . 香港01. 2021-07-05 [2023-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6) (中文).
- 黄志华、朱耀伟. . 香港: 汇智出版有限公司. 2011-09: 268-271. ISBN 9789881961952 (中文).
- . 报章. 1995-04-27 [202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中文).
- . 大众电视第1093期. 1996-04-05 [202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中文).
- 钟乐伟. . Now新闻. 2016-05-05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中文).
- . 大众电视第1055期. 1995-07-15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6) (中文).
- . 报章. 1995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中文(简体)).
- 陈善之、翟浩然. . 明报周刊. 2016-03-19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中文).
- 陈颖洪. . 香港电台. 2017-12-08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中文).
- . 苹果日报. 1996-05-16 [202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中文).
- . 星岛日报. 2023-01-18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中文).
- . 快报. 1997-08-27 [2024-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3) (中文).
- . 明报周刊. 2016-04-02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5) (中文).
- 依玲. . 明报. 1998-03-24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中文).
- . 报章. 1998-08-02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中文).
- . 东方新地. 1998-07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中文).
- . 报章. 1998-07-05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中文).
- Yiu-Wai Chu. (PD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7-01-01: 211 [2021-10-30]. ISBN 978988839058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20) (英语).
Leon Lai's Korean song “After Loving You” reaches top 10 on Korean pop charts, the first time a Hong Kong singer has managed to achieve this.
- 洪晓璇. . 香港01. 2017-08-31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中文).
- . 报章. 2000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中文).
- . 羊城晚报. 1999-12-06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中文(简体)).
- . 太阳报. 2001-01-19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中文).
- . 明报. 1999-12-14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中文).
- . 东方日报. 1999-12-14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中文).
- 向乐高. . 香港01. 2017-08-29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0) (中文).
- 王嘉政. . 香港01. 2017-06-30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0) (中文).
- . 明报周刊. 2016-04-23 [202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5)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04-07-29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中文).
- . 大纪元时报. 2004-07-31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中文).
- . 星岛日报. 2004-10-11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05-09-20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中文).
- 张祖铭. . 香港01. 2023-11-03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
- 叶雪. . 苹果日报. 2011-06-28 [202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6-11-22 [202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
- . 明报. 2019-04-30 [201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9-10-31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8-08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1-06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中文).
- . 明报. 2022-05-06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 (中文).
- . 明报. 2022-06-21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中文).
- . 头条日报. 2022-09-18 [2022-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8) (中文).
- . 成报. 1995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6) (中文).
- . 大众电视1072期. 1995-11-11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8) (中文).
黎明都将每个演唱会视为生命中的一个回忆,每个演唱会都代表一个事业的里程碑。
- . 明报. 2022-12-19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中文).
- . 信报. 2022-05-30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中文).
- . 东方日报. 1997-12-02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中文).
- . 快报. 1997-12-02 [2024-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中文).
- 何言. .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5-08: 158. ISBN 9789888284979 (中文).
- 刘靖之. . 香港: 商务(香港)印书馆. 2013. ISBN 9620756126 (中文).
- 林通贤. . 香港01. 2021-07-05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6) (中文).
- . 苹果日报. 1996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5-07-10: 22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中文).
- . 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世界》编辑部. 1992: 24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
- . 大众电视. 1991-03-02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中文).
- 陈善之、翟浩然. . 明报周刊. 2015-11-07 [202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6-07-15: 17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中文).
- . 100分杂志. 1992-04-18 [2024-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中文).
- . 明报周刊. 2016-01-23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
- . 电视剧杂志. 2013-02-01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中文).
- . 杂志. 1989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9-07-05: 14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7-07-28: 21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中文).
- . 新浪全球新闻. 2011-12-07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中文).
- . 明报. 2020-03-15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0-01-1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中文).
- . 大公报. 1990-01-18: 18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7)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06-12-14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6-12-14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89-11-26: 9 [202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 秦志鸿. . 香港01. 2021-07-13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6-05-18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7-06-05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中文).
- . 新Mondy周刊. 2017-03-17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4-19: 1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6-11: 1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8-22: 1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12-24: 34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7-10: 1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太阳报. 2000-02-10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中文).
- 彭美施. . 快报. 1996-08-31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中文).
- . 明报. 1996-11-11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中文).
- 于远芳. . 中国: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1-11-01: 155-159. ISBN 9787538738117 (中文).
- 的灰. . 中国: 上海书店. 2007: 62、137、145. ISBN 7806786996 (中文).
- . 星岛日报. 1997-04-17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中文).
- 黄国恩. . 香港: 非凡出版. 2020-07: 187-188. ISBN 9789888676002 (中文).
- . 明报周刊. 2018-01-06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中文).
- . TVB周刊. 2009-09-07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中文).
- 魏君子. .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5-01: 581-583. ISBN 9789888572496 (中文).
- 叶建萍. . 东方日报. 1997-11-11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中文).
- 陶世安. . 人民网. 2000-10-15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
- 郑军. . 中国: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2-04-01. ISBN 9787530660096 (中文).
韩港最新合拍科幻大片《天士梦》是耗资四千万美金的科幻大制作,也是黎明进军韩国影坛的处男作。
- 陈善之、翟浩然. . 明报周刊. 2016-04-09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2-11-18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中文).
- 李焯桃.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2-03: 200-203. ISBN 9789620431975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6-04-26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中文).
- . 台湾大纪元. 2008-11-27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 . 明报. 2010-03-10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中文).
- . 自由时报. 2009-11-26 [201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5)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3-07-12: C4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
- . 大纪元. 2006-11-09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
- . 大纪元. 2012-08-08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4-05-06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中文).
- . 亚特兰大新闻. 2017-03-24: B7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
- 黎金良. . 香港新闻网. 2017-11-02 [201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0).
- . 中时电子报. 2017-06-05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7-05-13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6) (中文).
- . 明报. 2023-03-13 [2023-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中文).
- 编辑委员会. .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9: 69-74. ISBN 9789620773211 (中文).
- . 东方日报. 1998-10-11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中文).
- . 星岛日报. 2008-07-05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中文).
- . 明报. 1997-01-17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1) (中文).
- . 天天日报. 1994-01-07 [202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3-10-16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中文).
- . 明报. 1995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
- . 天天日报. 1995-12-01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中文).
- . 星岛日报. 2015-01-04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中文).
- 何永宁. . 苹果日报. 2005-06-18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中文).
- . 成报. 2003-07-01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中文).
- . 明报. 2019-10-11: C3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1)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7-06-28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中文).
- . Yahoo娱乐圈. 2015-12-19 [202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中文).
- 曾锦程、刘昆祐. .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7: 433-437, 675. ISBN 9789888488278 (中文).
- . 台北金马影展.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中文).
- . 东周刊. 1995-12-13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中文).
- . 苹果日报. 1995-12-11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中文).
- . 明报. 1994-10-06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中文).
- . 国际青年商会香港总会. [201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中文).
- . 明报. 2019-07-01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中文).
- 陈怡东.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第二章. ISBN 9787511880758 (中文).
1990年因为TVB的电视剧和新出的唱片,黎明成为了乐坛的火热男新人。不到一年香港就刮起黎明旋风
- 秦志鸿. . 香港01. 2021-07-13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6-05-23: C04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5)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6-03-06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05-10-21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中文).
- . 明报. 2020-05-07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中文).
- Jaguar. . 太阳报. 2004-01-14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中文).
- . 苹果日报. 1997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5-06-20 [202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中文).
- . 明报. 2016-03-15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0-08-28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中文).
- 黄国恩. . 香港: 非凡出版. 2020-07: 93-94. ISBN 9789888676002 (中文).
- 陈惠珍. . 岭南大学. 2018-05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5) (中文).
此广告爆红的原因黎明及广告歌原曲是八九十后青年人的集体回忆
- . 东方日报. 2016-05-18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
- 黄志淙. . 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 2007-01: 72-73. ISBN 9789620203664 (中文).
- TAE YOUNG KIM, DAL YONG JIN. (PD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6, (10): 10 [2020-02-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25) (英语).
Also, our youngsters are fond of Chinese movie stars like Zhang Yimou, Gong Li, and Leon Lai.
- . 华侨日报. 2021-09-28: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
- . 大公报. 1991-08-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
- . 新报.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
- 邝小燕. . 香港: 广州出版社. 1993 [2021-09-28]. ISBN 78059200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简体)).
- . 快报. 1994-05-01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中文).
- . 明报.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
- 徐缘. . 香港: 白卷出版社. 2016-07: 87-89. ISBN 9789887711919 (中文).
- 陆伟聪. .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6-05-17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11-11-09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中文).
- 赵允琳. . 香港01. 2011-11-08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中文).
- . 香港01.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中文).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9-12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3) (中文).
- 陈怡东. . 中国: 法律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11880758 (中文).
- . 大众电视. 1993 [202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5) (中文).
- 朱侣. . 华侨日报. 1991-07-21: 16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华侨日报. 1991-09-03: 1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头条日报. 2017-05-16: 47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
- . 东方日报. 2016-12-11 [202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中文).
- . 晴报. 2019-11-01 [202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中文).
- . 明报. 1997-04-24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中文).
- . 太阳报. 2009-06-22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中文).
- 凌羽一博士. . 香港: 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 19-20, 101-104. ISBN 9888395491 (中文).
- 袁晓君. . 香港01. 2016-05-15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中文).
- 吴博林. . 香港: 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 24-38. ISBN 988839534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