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坟场

香港坟场,俗称跑马地坟场,是香港坟场之一,位于香港岛跑马地黄泥涌道跑马地马场对面,邻近有印度教拜火教天主教回教坟场。该坟场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用户是英国军舰响尾蛇号舰长William Brodie,至1845年该坟场才正式开放,为香港开端口早期成立的坟场之一。早年埋葬该处的都是英国人日本人,直到1913年才有华人

香港坟场
香港坟场
墓地数据
创建年份1845
国家 香港
地区香港岛跑马地黄泥涌道1J
香港坟场

由于埋葬于此坟场多是基督新教信徒西洋人士居多,是以又称为红毛坟场置地创办人遮打、当时华人首富何东与其元配麦秀英行政局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均葬于这个坟场。

现时此坟场成为香港电视剧拍摄常用取景地点。

历史

该坟场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安葬者是英国军舰响尾蛇号舰长William Brodie[1]。1845年坟场正式开放[2]。最初的殡葬记录出现在1853年,该殡葬编号为807[3]。1889年,因应城市发展,位于星街圣佛兰士街一带湾仔墓地关闭,该处坟墓被迁往跑马地[4]

1909年,坟场被重命名为「殖民地坟场」。政府同时修订基督教坟场条例,并规定非基督新教教徒也可安葬于此[5]。鉴于日本人扫墓时有烧香的习俗,引起部分西方人不满,但港府认为无须禁止[6],所以为日本裔下葬者于坟场边缘位置划定一个特殊的区域[3]。1970年代,随着香港仔隧道工程开展,香港坟场部分土地被征用[7],故此部分坟墓被搬迁至其他墓段[8]。部分坟墓内的遗体则被火化,骨灰被收藏于1983年兴建的骨库[9]

坟场建筑

自然面貌

二十世纪初,政府以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为蓝本大幅修建香港坟场,将其设计成为「墓地庭园」,在墓园种植大量观赏用植物[10][11]。此外,香港坟场亦有动物栖息,例如蝙蝠、蝴蝶[12]

喷泉

香港坟场有一喷泉,灵感来自圣经创世记2章10节[11]。喷泉由四个圆形组成,上面立有一喷水雕像[13]

香港坟场教堂

香港坟场教堂

香港坟场教堂建于1845年,与香港坟场成立时间相同[13],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由香港圣公会管理[14]。教堂为一座单层建筑,尖拱的门窗及正方形的装饰线条均反映出其都铎复兴式建筑风格[14]。建有扶壁、三角山墙、圆窗。屋顶为双坡顶十字形[14]。教堂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15]

坟墓

埋葬于香港坟场的死者多为军人、公务员、商人、专业人士[16]。香港坟场的某些墓段是为特定的死者群体保留的,例如陆军、海军、香港警察[17],第23墓段埋葬的死者多为长时间定居在香港的西方人[18],香港坟场亦有墓段专门埋葬早逝的孩童[19]

坟墓设计亦随着时间而演变。开端口初期的坟墓多为线条简单的大理石墓石[10],顶部为简单的圆边或三角边[20]。1860年代至1880年代,墓碑开始有复杂的图案,亦出现凯尔特式,拉丁式和亚美尼亚式的十字架雕塑[21]。1880年代起更有富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墓碑,上面刻有象征不同意义的图案[22]

军人墓地

香港坟场军人墓碑的树立年份从19世纪末到1960年代初[23][24]。在殖民地时代初期,英国驻军、印度驻军和警队部分成员不能适应香港的热带天气,染上热带疾病而死亡[25][23],部分队员则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殉职[26]。香港坟场约有100座立于一战时期的军人坟墓[27],其中死于香港和九龙军医院的士兵占大多数,因为这两所军医院接收了来自德国租借领土青岛的伤病员。有证据表明,他们大多数是海军军人[27]

香港坟场内的皇家海军坟墓,该军人死于一战期间。

1941年日军入侵香港前,英国曾派苏格兰皇家军团和米杜息士团的两个营驻守香港。香港坟场亦埋葬了该两营的军人[27]。所有二战英联邦军人的坟墓由英联邦战争公墓委员会保养。战后,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队继续埋葬死去的部队士兵于香港坟场[27],直到1965年。

香港义勇军中士贝尔(R. S. Bell)之墓

此外,香港坟场还有两座由皇家砲兵部队为纪念阵亡士兵而竖立的纪念碑,现已移至香港海防博物馆展出[28]

平民坟墓

香港坟场埋葬了不同阶级和职业的平民,体现了殖民地早期的社会结构[2]。下葬于香港坟场的大部分是英国人。大多数来香港的基督教传教士也葬在这里,著名的例子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他在香港创建了路德会的据地,并被认为是第一个来中国的路德会传教士[29]。另一位埋葬在这里的著名人物是传教士叔何显理,她是第一位来华的美国女传教士[14]

香港坟场的下葬者中有一部分是华人,大部分是基督徒,部分人甚至参与了辛亥革命,包括被清政府暗杀的杨衢云[30]

华人坟墓

有400多名日本人被安葬在香港坟场[14],其墓碑大多靠近香港仔隧道一带[31]。当中大部分是殖民初期居住在香港的日本人[32]

日本人坟墓

纪念碑

香港坟场竖立了不同的纪念碑(坊间俗称「石笔」),均是于1968年由他处迁来[33]。当中包括原竖立于九龙加士居道佐敦道交界的投石号纪念碑,纪念1906年丙午风灾罹难的5名法籍船员[34][35];原竖立于湾仔皇后大道东湾仔道交界的海员纪念碑高栏岛纪念碑),纪念1855年8月4日英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珠海高栏岛联手勦灭海盗时殉职的4名英籍海员与5名美籍海员,1934年曾迁往摩利臣山道礼顿道交界[36];原竖立于湾仔皇后大道东黄泥涌道交界的韦斯特号纪念碑,纪念英国海军韦斯特号(HMS Vestal)于1844年至1847年期间殉职的24名船员[36];以及原竖立于扫杆埔万灵塔,因政府兴建香港大球场而将该塔迁入香港坟场内日本人墓地[37]

下葬名人

何东夫妇之墓
郭士立之墓
蒲兰田之墓
洪春魁(洪全福)之墓

邻近坟场

参考来源

脚注

  1.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nvalid date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英语).
  2. . 香港记忆 | Hong Kong Memory.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英语).
  3.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2.
  4. 梁美仪.; 张灿辉, 1949-. . 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5: P.265. ISBN 9629962047. OCLC 61847325.
  5. 丁新豹. .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P.32. ISBN 9789620436680. OCLC 897787758.
  6. .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5 February 1909.
  7. Hong Kong Urban Council. . Committee Paper CEM/26/73.
  8. Hong Kong Urban Council. . Memorandum for Members of Cemeteries, Crematoria and Funeral Parlours Select Commitee.
  9. Christine Thomas. . Hong Kong Cemetery. 2018-12-19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10. . 香港记忆 | Hong Kong Memory.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中文).
  11. Nicholson, Ken.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P.6.
  12. . Hong Kong Cemetery.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美国英语).
  13. . 灼见名家. 2017-04-25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美国英语).
  14. 黄棣才. .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2: P.34.
  15. 古物咨询委员会. (PDF). 1,444幢历史建筑名单和评估结果. [2019-06-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6-18).
  16. Chu, Yiu-Wai. . Springer.
  17. .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0 June 1910.
  18.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452. ISBN 9789888053742. OCLC 768111314.
  19. Hong Kong Urban Council. . Committee Paper CEM/53/73: P.2-3.
  20.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5.
  21.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9.
  22. Lim 2011,第20页.
  23. Lim 2011,第242-244页.
  24.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541. ISBN 9789888053742. OCLC 768111314.
  25. Lim 2011,第136页.
  26. . gwulo.com.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27. . www.cwgc.org.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8. . www.lcsd.gov.hk.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29. .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30. 丁 2008,第5页.
  31. . news.takungpao.com.hk.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32. . am730.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英语).
  33. . news.takungpao.com.hk.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34. . paper.wenweipo.com.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7).
  35. discoverhkheritage. . 古迹│摄影│历史│文化. 2018-12-17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美国英语).
  36.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6 November 1968.
  37. . paper.takungpao.com.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38. . NPR.org.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英语).
  39. 丁 2008,第2021页.
  40. 丁新豹. . 2005: P.24–25.
  41. 丁 2008,第3031页.
  42. 坟场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The Hong Kong Cemetery 香港坟场 www.facebook.com
  43. 丁 2008,第3435页.
  44. 丁 2008,第3637页.
  45. (PDF).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03).
  46. Bickley, Gillian, 1943-. . David C. Lam Institute for East West Studies. 1998. ISBN 9789888167890. OCLC 794413127.
  47. 坟场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The Hong Kong Cemetery 香港坟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ww.facebook.com
  48. 丁新豹. . 2012: P.164.
  49. 丁新豹. . 2012: P.58.
  50. 丁新豹. . 2012: P.62.
  51. 丁 2008,第4647页.
  52. 丁 2008,第4849页.
  53. 丁 2008,第5556页.
  54. 丁 2008,第5657页.
  55. 丁 2008,第5758页.
  56. 丁 2008,第6061页.
  57. 坟场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The Hong Kong Cemetery 香港坟场 www.facebook.com
  58. 丁新豹. . 2012: P.102.
  59. . www.facebook.com. 维城触迹. 2018-10-24 [2018-12-31].
  60. BROMFIELD, A.C.; LEE, ROSEMARY. .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01, 41: 407–416 [2019-06-03]. ISSN 0085-57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61. 坟场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The Hong Kong Cemetery 香港坟场 www.facebook.com

书籍

  • 丁新豹. . 香港当代文化中心. 2008年3月 (中文).
  • Lim, Patricia.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02-01. ISBN 9789622099906. OCLC 768111314 (英语).

参阅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港坟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